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5-11-17 20:28:0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4.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主要内容。师提示:主人公是谁?他去哪干什么,那时,他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朋友去哪干什么,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内容?

  指名读,你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课件出示地图:介绍“甘肃西部地区”、介绍“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xié)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简称CYVA)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援当地教育。

  二、讨论、学习、理解课文

  1.“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师心里不平静。

  (1)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又会想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反映我国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现状的音像资料。

  (3)读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青年教师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

  冰激凌是不会被感动的.,更不会流下白色的眼泪(因为青年教师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冰激凌已经开始融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大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同学们看来,就连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得流泪了。这句话表面是写冰激凌,实际上还是在写同学们被老师买冰激凌的事情感动了。

  3.冰激凌一事使青年教师改变了想法。猜猜他现在会怎么想?

  学生尽情发挥想像。

  课件出示音像资料: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春蕾计划”、“母亲水窖”工程等。

  三、总结课文,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布置作业:

  给那里的孩子写写你想说的话。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5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题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读一读是个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你知道哪些规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事事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些规则,才保证了我们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谐之中,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哪几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随便投喂动物食品、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随便乱扔垃圾、插队抢座)

  2、小组合作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3、集体解决:界栏、满不在乎、快捷。

  4、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听写词语,互相评改。

  三、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1、师: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规则“明明白白”写着,可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个小节读读,再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心里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①随便投喂动物食品:怎么想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随意喂养动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绍自己朗读的经验,读读这个小节。

  ②翻越栏杆横穿马路:后果如何?

  ③随便乱扔垃圾:破环环境,不利于资源回收。

  ④插队抢座: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

  4、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那么,对照文中的规则,坦诚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确,哪些还需要改正?生自由交流。

  四、仿写诗歌,检测学习结

  1、师:正如《钓鱼的启示》中曾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生活中,还有许多发生在你自己或你身边人身上的不守规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作品展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让我们从遵守身边的一个个小规则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了让孩子小组合作解决难词,听写词语这一环节。课文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孩子逐节分析人物内心来进行教学,最后,在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基础上来仿写续编。

  这节课为学习高效课堂以来的一节自我过关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改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体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精炼,也富有启迪。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整个课堂不流畅,孩子的思维不是连贯的,因此课堂的气氛并不热烈。

  2、教师的引没有把握恰当,点拨不适时,总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总结。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过多,课前合作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汇报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3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随着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日益、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写信是比较传统、实用的方法。你给自己亲友写过信吗?

  (二)学习乐乐给表哥的信:

  1、快速默读乐乐给表哥的信(屏幕出示)说说信的内容

  (信的内容:“我”和表哥国庆节曾见过面;元旦庆祝会上“我”被宣布为优秀少先队员,还表演了节目,希望表哥来信告诉我怎样过元旦的情况、盼望春节能再见面,告诉表哥他要的书已经买到,寒假带去。)

  2、结合信的内容,想想写信的用处。请同学说。

  3、与电话、传真相比,你认为写信有哪些优点?

  预设(二):由班级实际情况转学的同学或老师的来信,设置大环境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需求。

  (三)学习书信的.格式

  明确:给亲友写信首先要学会如何写

  速看屏幕,研究信的格式有什么特点?

  1、逐项讨论,汇报,师板书:

  称呼第一行顶格冒号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完一件换一行,先写重要的事

  祝愿语:接正文(祝你),换行顶格(快乐)

  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另起一行顶格

  演示投影,以帮助理解

  姓名祝愿语的右下方(特别要注意代人写的信)

  日期姓名的下面(写信日)

  (顺口溜:第一行顶格称呼加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事情多要分段写,要紧事情写前面;祝愿语,可接正文写,也可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另起顶格祝愿词,最后写信人姓名和日期。)

  2、信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一、格式不同:二、内容有所不同。文章一般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而信的内容比较广,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四)学习信封的格式:

  1、(屏幕出示信封):研究信封的写法,学生回答;

  2、总结: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与写信人的地址不可写颠倒。收信人姓名后的称呼是给邮递员看的,不能用“父亲”等诸如此类的话。

  3、作业:

  在信封上按信封格式写一个信封、评议。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字知内容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1.指导朗读。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①指名上台表演。

  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

  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试着解决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归纳意见。

  3.班上交流汇报。

  (1)解决第一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小路之险,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觉的描写反映出来的。(巴果茨基的语言:“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不能从这儿过。”动作:“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昏目眩”。)然后让学生读写景的那段话,抓住“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进行交流。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过险路,饱览到美丽的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2)解决第二个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读懂列宁说的那段话,从中找出原因。

  ①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

  ②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

  ③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

  ①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

  ②列宁先走;

  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联系实际,谈一谈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延伸拓展

  既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语文人教新版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生的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10-21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11

闽教英语教案通用12-28

冀教版数学教案10-27

四年级作文人间处处有真情07-10

冀教版三起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11-11

文人“羊”事名人励志故事03-09

英语作文人物描写01-23

初一话题作文人生02-08

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