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4 10:13: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品(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识字读文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借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读准字音。

  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

  (二)读懂课文。

  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检测:逐段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

  4、学生交流:我从课文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间律动——《好妈妈》

  (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

  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5、比赛:看谁说得多

  ⑴学习小伙伴扩词

  ⑵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⑶请个别学生说。

  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板书设计:

  借生日

  小云 爱 妈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蝙蝠和雷达》一课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蝙蝠夜行本领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同桌两个互读。

  3.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键 鲸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读准后鼻音“殃.壤.鲸”。

  3.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分别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了解内容,自主探究

  1.再读两篇短文,哪些句子给你启发,在文中画出来。

  2.交流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小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说说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7.小结学法:①划出感受深的语句写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四、小结

  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

  五、拓展延伸。

  1.认识仿生学。

  2.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发,你能说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

  25 3∣ 21 6∣2 ―∣2 0 ∣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

  鱼 戏 莲 叶 西 呀,

  25 3∣ 21 6∣5 —∣5 0∣

  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

  鱼 戏 莲 叶 南 呀,

  6 56 1∣ 25 3∣ 2 ―∣2 0∣

  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北 呀,

  2 52 1∣ 6 5 ∣ 12 6∣5 —∣5 0‖

  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

  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

  jiāng nán

  江 南

  指导读音nán。

  南

  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liɑn yè tiɑn tiɑn kě

  莲 叶 田 田 可

  yú xì liɑn yè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读完后,学生评价)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呢?因为老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

  小朋友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

  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

  (2)荷叶长得茂盛,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

  (3)荷塘上采莲姑娘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热闹呀!

  (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

  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指导朗读。

  (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二)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

  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

  配乐朗读。

  五、学习采莲歌

  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江南。

  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

  liɑn xì jiān

  莲戏间

  3、在诗中找出生字

  jiānɡ nɑn kě yè tiɑn yú xī běi

  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

  二、学习新字。

  1、学写“江”“南”“西”

  ①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②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描红。

  ⑤评点。

  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

  ①小组内讨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

  ②描红。

  ③评点。引导学生自我欣赏,组内欣赏。

  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出示“江”

  生:这是江南的江。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同位同学做“找朋友”游戏。

语文教案 篇4

  一、直接导入、揭题

  1、小朋友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成熟了。你们看,谁也成熟了?(画葡萄)是呀,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卡片:葡萄}(领读,轻声)

  2、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草字头。生活中,两个草字头的字还有吗?(卡片出示:花草,草莓,菊花,荷花,蘑菇……)草字头的字往往跟植物有关系,我们可以这样归类去记住它。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跟葡萄有关的有趣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什么东西是酸的呀?(边说边板书:酸的)“酸”字左边是“酉”字旁,就像是一张皱起眉头的脸。右边是“俊”字的一半,

  (继续板书:和甜的),还有一个是甜的,我们可以说甜甜的什么?你的声音真甜。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课题。

  4、这个故事里还有好看的连环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读连环画故事的钥匙。(课件出示)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1、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口头表扬)师贴连环画。

  2、老师把连环画放上面了 ,可惜刚才风吹乱了,你能重新排一排吗?指名,把连环画有条理的排一排。

  3、谁能不看书,看着图来说一说每幅画的主要内容?

  4、这个故事里呀,有四个小动物,一个是——(贴图)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故事里有——和——。

  三、学习第一段

  1、小狐狸认为葡萄是……?生:酸的。板书

  2、你从哪儿知道的?我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课件出示:葡萄架下……吃 !

  (1)出示卡片:转来转去:这个词很容易念错,你却读准了,真不简单!谁也来读一读?跟我读。

  (2)“转”是个多音字,表示转圈的时候我们就念zhuàn。狐狸在葡萄架下不停地——生:转来转去。是呀,他会怎么转来转去?来,你来做做这只小狐狸。(指名表演)

  他表演得好吗?

  (3)狐狸为什么不停地转来转去呀?他在想什么呢?

  哦,所以他要转来转去,怪不得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他一颗也没摘到。

  (4)我们把带词语的句子读好它。(课件)齐读。它摘不到葡萄的心情怎么样?指名读,齐读

  3、我听出来了,你们把“一颗”读得特别重,这个“颗”你怎么记住它?课件:颗

  我们在写得时候,要把“果”的捺变成一点,很有礼貌的让一让,右边的这个“页”字,看老师写一下。板书:颗

  在书上写2个,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尺一拳和一寸,一个写完比较一下,写第二个。

  写完后想一想,一颗什么?

  “一颗”这个颗用来形容什么?小小的,圆圆的东西。

  4、小狐狸它是一颗葡萄也没有摘到,于是,它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读:……

  5、有一首儿歌是这样来唱这只狐狸的`,课件出示儿歌。

  四、学习二三段

  1、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小松鼠和小兔子呢?他们也认为是酸的。板书。

  你从哪里知道的?

  2、哦,树上的小松鼠听了,心里想(课件出示句子: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来,你来读。(指名读)

  3、嗯。那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小兔子一听,心里想(课件出示句子: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来,你来当当小兔子。(指名读)

  4、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一样吗?他们都认为葡萄是酸的,而且“一定是酸的,一定不能吃”,你能读好这两个一定吗?指名读。

  5、小松鼠认为“一定是酸的”,是因为——

  小兔子认为“一定不能吃”,是因为——

  他们都只听别人说,不去动脑筋,不亲自去尝一尝,结果都错过了这一顿美餐。

  五、学习第4、7段

  1、小猴子呢?他是怎么做的u啊?咱们赶紧回去读读课文,读读故事,小猴子是怎么认为的?快读。

  2、好,小猴子,你说。板书

  小猴子看到了怎样的葡萄呀?他也想去摘是不是呀?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他望……送”

  3、声音很好听,你们看这个长句特别难读,咱们先跟几个词语来打打招呼。课件:词语变红。“紫红色”,生领读,师领读。好,再来一个翘舌音的,“摘下” 生领读,师领读。“迫不及待”:放学了,你会迫不及待地……“一串串”轻声,集体,师领读。“串”是翘舌音,再看看它的字形,你发现它像什么?

  最早的时候,人们把两个圆圆的铜钱用一根细细的绳子串起来:画,后来呢?为了方便就简单了一些,用两个圆圈来表示。画

  到现在就形成了我们的方块汉字,两个扁扁的口,中间一竖,贴串

  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一下,(边写边说注意的地方)生写2个

  4、写好后看一看,现在能不能算一串串葡萄?现在把它变成一串串葡萄,一串串葡萄表示有……很多串(贴葡萄)黑板上成“一串串葡萄”

  我们再来读一读:一串串葡萄。

  把它放到句子当中,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是呀!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很想马上摘到它,谁能读好它?(指名读)一起读,一起去摘

  5、小猴子不但摘下一串葡萄,他还吃了起来,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指名读。

  这葡萄的味道怎么样?小猴子怎么知道?(课件:大口大口)一起读,他说这个葡萄真甜!

  六、小结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件出示)一起读。

  仔细看看,让我们写的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板书:反犬旁的笔顺。反犬旁的字一般跟动物有关。板书:狐

  左窄右宽,生写2个,“狸”也是左窄右宽,自己看书写写。(生写卡上)

  写好后想一想,写“猴”字要提醒大家什么?中间不是候字,不要加一竖。

  为什么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总体教学要求:

  1、教给幼儿安全知识,预防事故发生。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3、发展、开发幼儿智力。

  4、使幼儿具备上学的书写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5、学说普通话,具备一定的拼读能力。

  6、认识周围事物,知道事物的变化。

  7、锻炼身体,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8、教给幼儿一些音乐知识,会唱简单的歌,会跳简单的舞,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

  拼音教学要求:

  1、学会18个复合韵母。

  2、会拼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3、通过拼读,认识一些事物。

  4、学说字、词、句。

  5、会根据拼音作画。

  6、通过拼读,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

  7、会正确书写音节词。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拼音教学内容:复习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及其学习复韵母相结合的拼读,个别整体认读音节,本册教材主要由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三部分组成,教材编排力求符合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分量、程度适当,便于教和学。每个复韵母都配上一幅图,以插图指导幼儿正确发音,以字母与图象教幼儿熟记字母,同时认读四声的标号。通过23个声母,声母与单韵母相拼音节的学习,使幼儿学会掌握简单的拼音技巧,用韵母带调的拼音方法,不数调,一口读出,并初步地学习了部分整体认读音节及其直呼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拼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2.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为幼儿升入一年级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4.这一学期幼儿主要掌握九个复韵母,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拼、读、写的方法。5.通过游戏活动能正确书写和拼读音节,字母之间不混淆。

  三、根据以上分析制定相应的组织与实施措施。

  拼音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为了使幼儿所学拼音知识,能够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根据汉语拼音的教学规律,并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采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图为主,以读为主,帮助幼儿及时进行巩固复习,把重点,难点穿插于一日活动,使幼儿的语言听辩能力逐步提高。

  四、家园联系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园与家里的学习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家长每日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拼音要多读,多写,对孩子不懂的和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教师。

  第一课时复韵母

  教学内容:ai

  教学目标:1、掌握ai的读音和字形,能正确书写。

  2、拼读音节,感知ai音的存在。

  教学重点:认ai的读音和字形。教学难点:拼读音节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汉语拼音王国里有一小家叫复韵母的,妈妈生了9个女儿,分别叫ai、ei、ui、ao、ou、iu、ie、ue、er。今天我们来和大姐ai交朋友,我们先和她打招呼:ai姐姐,你好!

  二、教学ai的发音

  1.师讲ai的发音要领,幼儿学发ai音。2.师讲ai的字形书写。幼儿书空。3.教念发音和字形口诀。

  4.强调记住ai的字形:ai由哪两个字母组成?谁在前?谁在后?。5.学习四声

  (1)出示ai的四声

  (2)观察声调打在谁头上?复习标调歌。(3)练习四声发音。

  (4)师说声调,幼儿发音。(5)区别二声和四声。三.教学拼音学话

  幼儿试拼,指名拼,师教幼儿读字、词、句,并讲字、词、句的形式。四、指导书写ai

  1、幼儿观察ai占哪个格子?师示范每行写六个的方法。2、幼儿书写,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写边记读音和字形。3、表扬写的好又快的孩子,鼓励不会写的孩子。

  五、总结:

  今天认识的朋友是谁?

语文教案 篇6

  名言名句

  1. 《长歌行》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而后又由情入理,勉励人们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的是

  (《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同)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画面的是:

  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的是:

  3. 王维《山居秋暝》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以亮写暗,以亮衬暗,以有声写无声,以有声衬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的是:

  写出了山间社会生活的幽静的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的是:

  4. 《岳阳楼记》中写的滕子京谪守巴陵君一年所取得的辉煌政绩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岳阳楼“大观”或概述洞庭湖全景的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洞庭湖美丽夜景:而后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抒发作者阔大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照应开头,表达与滕子京志同道合的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 欧阳修《醉翁停记》表现作者情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作为成语,一般含贬意,比喻别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山间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山间四季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水落石出”写冬季水位下降而露出水底石头,现为成语其意为:比喻真相大白。写老人小孩出游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揭示全文主旨,表达“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的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 《桃花源记》中写桃村美景的是中元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源美好,和平,恬静的生活环境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描写桃源人自述'与世隔绝'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是: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桃花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是:寻向所志,遂复不得路。

  7.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8. 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9.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阅读

  一、【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1.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薄暮冥冥(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暮而归( )(4)云归而岩穴暝()(5)佳木秀而繁阴( )

  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3.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从溴觉、 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甲文还进行了 角度的描写。

  (2)甲段写了阴晦和 之景,表达了作者 和高兴的心情;乙段写了和四时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 两文的语言各有特色,乙文运用了几组对偶句,而甲文较多地运用了句,作用是

  5. 据你对这两篇课文主题的理解,给下面的对联拟一个下联:

  上联:范仲淹为天下忧 下联: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边对加线字的解释哪一项有错误?( )

  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B、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

  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

  2. “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1):

  (2):

  3. “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句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成语,请将这些成语写在下面。(至少3个)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增其旧制(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段话。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4. 甲选文中具体表现了迁客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悲 ,喜 。

  5.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三、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23-27题。(20xx年南通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遵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1. 选出加线字的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 )

  A.便要还家 (ā邀请)

  B. 鸡犬相闻 (wén 听见)

  C.土地平旷 (uài空阔、宽阔)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shǔ 属于)

  2.选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3.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相同的—项。

  悉如外人 屋舍俨然

  咸来问讯 便舍船,从口入

  武陵人捕魚为业 问今是何世

  一一为具言所闻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1. 对下列加点的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D、咸来问讯(问候,问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从这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5. 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小题作答。

  (1)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请谈谈理由。

  (2) 为什么要以人们末能找到桃花烦扰结尾?谈谈你的理由。

  (三)13. 解释加点词。(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④闻之,欣然规往。

  14. 句译(6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 从桃花源的景和人两个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

  景:

  人:

  16. 学习此文,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分别是、 、 。(3分)

  17. 你认为在东晋时期,桃花源这个地方真的存在吗?请亮出观点并陈述理由。(4分)

  18. 附加题。本着“怀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本文提出一个你所发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师将根据你提问的质量判分。(5分)

  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3. 本文的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是;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梦游”醉翁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写。

  3、写作训练。

  【重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

  【教具】

  投影仪、图片、录音机、磁带、送话器。

  【教学程序】

  一、内引铺垫

  北宋时期,曾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今宜昌担任过县令,你知道他是谁吗?指名学生回答:欧阳修。

  板书并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庆历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张,被贬到今安徽省滁县做了一名“迁客”,那时期,他游览了风景秀美的“醉翁亭”,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板书:醉翁亭。

  斗转星移,几千年后,现在的醉翁亭还“健在”吗?它的面容又如何呢?

  今天,我们终于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先生和导游小姐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在以上板书“醉翁亭”前加“梦游”二字,构成本文的教学主题:“梦游醉翁亭”。

  二、导学品读

  1、播放伴音:火车进站的声音,由弱到强。

  2、指名一学生当导游并拿着送话器解说:各位旅客请注意,开往安徽方向的'_______次列车到站了,请去滁州醉翁亭风景区的旅客,带好自己的行礼,检票下车。(重复一遍)

  3、指名另一名女同学当导游小姐,在各位旅客下火车后去醉翁亭的车上,接待旅客: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我们公司全体人员将热情为您提供周到地服务。如果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是:______谢谢您的合作!

  4、教师简单旁白,然后由另外几名导游按课文内容依次进行景点介绍。

  5、景点之一:醉翁亭景点介绍。导游在介绍此景点时可让学生都把眼睛闭上,体现"梦游"。随着导游细致入微地讲解(学生可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景色进行细致描绘),进而完成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6、景点之二:醉翁亭早晚及一年四季景色介绍。亦可让学生闭上眼睛。

  7、景点之三:醉翁亭风俗人情介绍。导游在介绍此景点时,可让有特长的学生进行特长展示:“山歌对唱”,“滁人游情境模拟”,“众宾欢情境模拟”,“太守宴特色菜介绍”……在此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在众多学生参与之下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三、外联对比(教师接住学生传来的“接力棒”)

  醉翁亭的景色怎么样?我们非常感谢“梦幻旅游公司”的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如此优美的景观,以及他们精彩的讲解。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如果要你把今天参观的内容写出来,你准备怎么写?

  路线:车站──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延伸运用

  运用本课所学,向大家介绍一处旅游景点。要求能写出景点的特色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颜色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喜欢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续写小诗。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

  2、萨克斯音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颜色,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

  2.来,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由色彩装点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学生欣赏课件。(课件内容是:五颜六色的风景、服饰等)

  你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五彩缤纷的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板书课题:爱什么颜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自学生字“蔚、战、疆、威”。

  2.分小组交流、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三、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1.找三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作者都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自己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你最喜欢哪个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3、配乐朗读。

  全班同学哪个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随着音乐读这个小节。

  四、课文延伸、发散。

  1、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什么东西的颜色是这样的,你也来编一段小诗。

  2、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编写内容。

  六、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用喜欢的色彩去装点绚丽的生活,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吧!

  第二课时

  一、认读字词。

  二、教学生字。

  三、书写。

  四、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6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天地教案03-02

语文教案11-13

(精选)语文教案03-01

[精选]语文教案07-03

(经典)语文教案05-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