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
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交流。
5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你能读好吗?教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来读,挑战朗读。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
1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四归纳总结、感悟升华
你要是是元元的同学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
同学们懂得了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做时间的主人吧!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齐读课文。
2.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附板书设计:
时间是最宝贵的
做时间的主人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提出如下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学习独立识字。
【课标解读】
上述识字目标的陈述中,行为动词分别是“学习、感受、养成”,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条件分别是“喜欢、初步、努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它借用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生、里、果”,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评价设计】
通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环节,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感受,达成学习目标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课件:秋天的景色,树上挂着一些果实)问:小朋友们,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你知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都成熟了。(演示课件: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小松鼠也来到了园中,它想干什么呢?(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
3、(指向“找”、“生”)谁来认一认这两个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一说故事内容。(不需要说得很完整。)
三、识字读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四、看图读文
1、出示两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2、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朗读感悟
1、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2 、让学生明确图中花生花的位置,问;课文中是怎样写花生花的?找出句子读一读。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3、出示“鲜艳”一词,指名读。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平常我们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如:鲜艳的红领巾,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衣服等。)
4、(拿出两盆盛开的鲜花,一盆放在灯光下,一盆放在远离灯光的地方)放在灯光下的鲜花怎样?出示格外一词,是什么意思?(更加、特别)
多美的花生花呀,出示句子: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突出金黄色、格外)
6、花生地旁边的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7、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8、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我们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你可以读给同桌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还可以读给老师听。
9、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两段的内容,好吗?学习小组开始行动吧!
10、学生上台表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生、里、果”,这三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看老师写“生”字,提醒学生竖在竖中线上。
3、让学生比较“里”与“果”,同时介绍识字方法。
4、老师范写“里”,同时介绍:在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里”字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5、(出示三个写在田字格里的“果”字,其中两个字的撇、捺不够伸展和均衡。)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美,说出理由。
6、老师范写“果”。学生评价。
7、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你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8、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9、展示学生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
【课标解读】
上述识字目标的陈述中,行为动词分别是“学习、感受、养成”,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条件分别是“喜欢、初步、努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它借用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2、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评价设计】
通过巩固生字环节,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指导书写环节,达成学习目标2。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一些写有生字的苹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一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识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
1、出示第二幅图,请你仔细看花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松鼠的表情怎样?出示“奇怪”一词,齐读。
“奇怪”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不理解)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3、(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
4、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5、再继续指名读。
6、这时候小松鼠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7、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吗?那他是对谁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出示“自言自语”,学生认读。
8、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9、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10、再继续指名读。
11、小松鼠不知道花生到哪儿去了,你能告诉他吗?(学生可能会说真的被人摘走了,也可能说花生没有结果,还可能说花生的果实在地里等,要让学生充分的说。)
12、那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让电脑来揭密。(演示课件:花生果实在地里)
13、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学生自由朗读。
14、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辅导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
15、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16、朗读擂台赛开始。
17、召开记者招待会让擂主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
1、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3、指名上台讲。
四、复习巩固新字
1、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大树旁边种花生,小小松鼠每天等,松鼠自言自语说,花生开花格外艳。许多天呀过去了,花生被谁摘走了?花落却不见结果。松鼠我来告诉你,花生的果在地里。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聪明的孩子,你还会读这些词吗?开火车认读,如遇学生卡住时请其他学生当修理工来修理,再认读一次,然后又继续。
五、自由练写生字
学生自己选择写哪一个,自己决定写几遍。把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字贴在学习园地的“我会写一手好字”里。
六、课外拓展天地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部分加进去。
2、问问家长或看看其他书,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地里?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等……就…… (高兴)
每天 (急切)
等到……也没…… (失望)
自言自语…… (奇怪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困难,植树种花,精心护养,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沙漠再次感受它的恶劣。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在这片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到其中的一城市迪拜看一看!文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迪拜的美?“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出示课件)
(二)自学感悟,完成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重点词或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3、假如、有一天你见到了阿联酋人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内展示交流。
(四)点拨引导
正如同学们所说,摆在阿联酋人民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但他们没有屈服,没有动摇,他们用自己的金钱,自己的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改变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他们创造了奇迹!他们多么了不起啊!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好好读读这一段文字。
生读:“他们从……树木花草的根部。”
同学们,我们一般给花草树木浇水是为了让它们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不要枯死,而阿联酋人民给花草浇水是为了让他们更干净、更漂亮,真是“精心侍弄”啊!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有良好的生存环境,生活得更加美好。
请同学们把书中的这两句话再大声地读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生活在沙漠的人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却正盲目无知地把绿洲毁坏成沙漠. 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我们牢牢地记住阿联酋人民的这句话“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四、教学结束:
作业:收集有关环保的一些标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01
小学语文教案11-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1-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7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3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10-04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11-27
(优)小学语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