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6 02:27: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能用"各抒己见"、"讨论"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3、能抓住过渡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和领会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相互支持的。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四、教具准备: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内容:

  a、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b、领会文章的中心。

  七、教学过程:

  (一)交待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二)揭示课题。

  读题,理解课题。

  (三)引入过渡段。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哪个自然段概括地写了这两个方面? 2、读过渡段,说说这个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抓住过渡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四)抓住"承上句"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读承上句。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的生活怎么样?用一个词概括。加上着重号。

  3、理解"困窘"的意思,找出具体写马克思生活困窘的句子,用"~~~"勾出。

  4、读这几个句子,找出表现马克思的生活很困窘,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的三个词。

  5、为什么从这三个词可看出马克思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

  6、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的态度怎样?理解"毫不在意"的意思。

  7、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为什么毫不在意?

  8、马克思生活这样因窘,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找出具体写恩格斯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句子,齐读。

  9、恩格斯为什么宁愿去经营自己十分厌误的商业?

  10、,扣题。

  (过渡)以上我们从生活上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五)抓住"启下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1、读启下句,弄清哪几个自然段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2、默读5、6、7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生前和逝世后,课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写的?用①②③……标出来,独立完成,然后同桌讨论。

  3、检查自学讨论的情况,订正。

  4、一步一步深入讨论。先学习第一个事例,请默看第5自然段(出示挂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住伦敦时是怎样亲密合作的?

  5、学习第二个事例,读第6自然段,看看他们分开后又是怎样合作的?

  6、学习后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写了恩格斯帮马克思代译,甚至通迅稿;马克思帮恩格斯代编著作的一部分;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代马克思出版《资本论》最后两卷。"代"在这里是代替的意思,这四个"代"字说明了什么?

  7、、扣题。

  8、感情朗读后三个事例。

  (过渡)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我们继续学习第四段。

  (六)理解第四段的内容。

  1、齐读第四段。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他们共同做了些什么?齐读第一段。

  3、他们为什么能长期合作达四十年之久呢?

  4、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听《国际歌》的一个片断。(放录音)

  5、请大家配着《国际歌》庄严雄壮的曲子感情朗读第四段。

  (七)领会文章中心。

  (八)回题。

  1、这节课我们抓住过渡段,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合作中,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九)作业:课后1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附1:

  游子吟

  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

  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

  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

  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

  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

  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

  附2:游子吟的图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2个。

  3.能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小故事。

  4.明白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识记生字11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激趣揭题(放映唐老鸭的动画片)

  1.师:课前老师先带小朋友们来看一段动画片。

  2.师:老师看到刚才小朋友们都看得笑了。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呀?

  3.师:唐老鸭的故事有许多,都很有趣。可是最近唐老鸭又有新的故事发生了,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4.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5.理解“新传”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字

  1.师:唐老鸭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2.生听课文。(媒体演示课文)

  3.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4.师:这个唐老鸭既滑稽又丢人。你们想不想自己试着读读这有趣的课文呢?

  三、读课文,学生字

  1.生尝试读课文

  2.查字典大擂台(多媒体出示):价珍贵

  3.小组学习生字(媒体出示生字)

  假——反义词卖——运用练习街——顺口溜而钱悔——笔顺

  沉——反义词收——找朋友

  4.写字“买”

  5.游戏巩固生字谁的火车开得快(媒体出示)

  6.读词大擂台

  (媒体出示):丰满漂亮美美地反而救命呼叫珍贵足够后悔

  7.师:小朋友轻轻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完成这个填空好么?(“”的'羽毛)

  8.师:看到自己丰满漂亮的羽毛,唐老鸭心里怎么想的呢?(媒体出示课文内容)那为什么又说唐老鸭的羽毛是珍贵的呢?(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9.师:对啊,所以鸭子们会对唐老鸭说(媒体出示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0.齐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你想对唐老鸭说些什么呢?(媒体出示)

  我想安慰他:“。”

  我想批评他:“。”

  我想劝告他:“。”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 班级情况分析

  本期我班共有学生65名,其中有6人是新转入的学生,这些学生课堂常规较差,成绩也不理想。原班生中也有一部分学困生,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期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八个单元,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三、教学质量目标

  1、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 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5、 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6、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月:教学第一、二单元第二学月:教学第三、四单元第三学月:教学第五、六单元第四学月:教学第七、八单元第五学月:总复习,期末考试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 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堂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生字词。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

  (1)读准“世”的音,是翘舌不是平舌音。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的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5、录音机范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用小括号画出来。

  要求: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翘舌音:站、湛、澄。 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 边音:丽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动物的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4、自读,指读,赛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羊字头”、“田字头”。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4、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5、指导写字。

  在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的字形,并说出生字书写时关键笔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手、世、鸡、美”

  6、师范写以上四个字,学生描红,临写。

  7、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好”谁说的?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5、滲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

  6、你现在能不看书,背一背吗?

  指导背诵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呢?(啄呀啄呀,啄了很久)

  你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到了什么?

  (1)(出世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2)句中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3)“蓝湛湛”和哪种颜色相同?

  通过观察天空理解“蓝湛湛”。

  (4)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

  A、和老师发给你们的绒布有什么相同之处?

  B、哪些景物又是绿荫茵的呢?

  (5)图片示:上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下面是一条绿而浑浊的小河)

  A、你认为哪条小河是碧澄澄的?为什么?

  B、学生交流、讨论

  C、还能说说ABB的词吗?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样说?怎样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

  7、指导有感情得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样,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

  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听完后,你感受了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指导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谁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子记下来吧!

  齐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黄乎乎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语文七色光”由四项语文实践活动构成。第一项为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为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及修改病句。练习题本身难度不大,重在平时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项为“日积月累”,内容为积累词语、名言和俗语。教学中除引导学生理解意思、熟记成诵外,还要引导学生扩大积累量,互相交流这方面的积累,以进一步扩大积累。第三项为“知识窗”,内容为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体会主人公坚定不移的精神。第四项为“窗外事”,内容为调查学生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报纸名称以及了解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教学时要以交流为主,来扩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进行改正。

  3.熟记勉励人的名言、俗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4.了解《精卫填海》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涵的道理。

  5.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近期国内外的大事,开阔了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能正确进行修改。

  2.积累勉励人的词语、名言、俗语等,并懂得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勉励人上进的名言警句。

  2.搜集与“持之以恒”有关的名言、俗语等并记在积累本中。

  3.搜集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⑴画掉错误的注音。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准确读音。

  ①指导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②学生自己读词语,画去错误的读音。

  ③学生个别汇报,对于有争议的读音可在全班进行交流。

  ④鼓励学生去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容易出错,对读音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⑵修改病句。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发现句子不通顺的病因,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准确使用。

  ①读句子,找出病句病因。第一句,“克服”与“错误”搭配不当。第二句,“参观”与“图书”搭配不当。

  第三句,“两个”与“新旧”这两个词语的顺序排列不当。

  ②找出病因后,小组讨论怎样修改合适。

  ③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生有不同的修改方法,不必强求一致,只要正确即可。在修改病句时,要 使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日积月累。

  ⑴读一读,写一写。本项内容要求学生养成积累词语、名言及俗语的习惯。

  ①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②学生个别汇报,还知道哪些内容相关的词语。

  ③小组交流。把自己写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⑵读名言、俗语。本项内容由两句名言一句俗语组成,其主题与本单元主题“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一致。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初步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④小组内检查朗读,对读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⑤练习背诵。

  ⑥扩展积累,朗读或背诵课前搜集的有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俗语或名言等。初步理解其含义,从中感悟“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⑦比一比,看谁积累得最多,内容最充实。

  3.知识窗。

  本次“知识窗”的内容为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教学时可先读一读“知识窗”的内容,然后议一议,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

  4.窗外事。

  本次训练的内容是调查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报纸名称及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可让学生先自己填写,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心得。教师要对搜集信息丰富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倡议学生要多了解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

  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板书:苦恼

  1、读词。

  2、“苦恼”是什么意思?

  3、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读好这个词语。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 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其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可以借助词素合成法,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苦恼”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词义之后,学生再来学习生字“恼”,最后读好这个词语,并说说自己的苦恼。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从词语到生字再到词语,走了一个来回。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

  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板书:“我” 同学们 大乔 小苗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3) 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师引述课文大意,并小结:这分别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 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并且利用板书的词语练习简单地说说故事大意,这是为待会儿的学习改写叙事诗做了准备,因为改写叙事诗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

  1、读句并交流、板书:打 夺 绊

  2、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

  3、请用上这一连串动词,说说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 说明: 学习把整件事的起因说清楚,也就是复述课文的第2节,主要是自读课文,找到动词;再在反复读文中为待会儿的说话做准备;最后抓住一连串动作,有条理地说说大乔是如何欺负小苗的。在这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一连串动词,将大乔欺负小苗的经过用说话的语气表述出来。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

  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

  1、请多位学生交流。

  2、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 出示: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

  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 出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 。考虑再三后,我说:“ ” 穿插学习:“啥”的意思就是——什么。读好这个生字,注意翘舌音,读出问的语气来。 小结:像这样经过再三考虑,而做出决定,就叫做——裁决。

  (读词) 说明: 学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包括想象同学们找“我”评理的情景以及“我”是如何裁决的。“裁决”的意思是经过考虑,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借助提示,要把“我”得知情况后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说具体。这必须建立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

  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

  出示: 结果,“我”苦恼极了。

  1、指读写班长苦恼的句子,并练习说话。 有关句子:“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 练习说话: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流畅。

  2、联系刚才交流的内容,说说“绝交”是什么意思? 板书:同学们和自己绝交

  3、读好句子,读出班长的苦恼来。 说明: 学习把整个事情说完整,就必须把结果说清楚,也就是班长究竟为何而苦恼。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了解了故事内容,在读中体味了班长的“苦恼”,最后对于说说班长苦恼的心理活动也就水到渠成啦!

  4、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 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

  说明: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较浅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请学生试着把叙事诗改写成叙事作文,这也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复述课文做了准备。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

  3、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说明: 虽然整首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谁对谁错,但学生可以从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感受中受到教育。请学生站在班长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对学生的启发是更为深刻的。

  板书设计:

  班长的苦恼

  (同学们与自己绝交)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认读9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生字;重点理解“最喜欢”和“满地”两个生词。

  3、初步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9个生字,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本环节将出示两则谜语,谜底分别是“鲜花”和“星星”,从而揭示课题;并读好“鲜花”和“星星”。)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

  1、自由读全诗,圈出8个生字重点拼读。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在阅读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该文本是一首诗歌,共分两节;概括两节诗分别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文本,对诗歌体裁及其分节的知识有初步了解。)

  (三)学习第一节诗。

  1、练习正确读第一节诗。

  2、检查6个生字的读音,并放回诗句里读,训练读好轻声。

  3、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片理解生词“最喜欢”和“满地”的意思,指好诗句,初步感知鲜花的世界多么美好。

  4、有感情地读第一节诗。

  (设计意图:体现在阅读中分散识字的特点;通过部分生词的理解实切入对诗歌内容的初步理解和意境的初步感悟。)

  (四)学习第二节诗。

  1、读第二节诗,学习本节中的3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数”。

  2、围绕“你见过满天的繁星吗?怎么样?”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3、出示“满天繁星”画面,问:你发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4、指好此节诗。

  (设计意图:由于有第一节诗学习的基础和生字较少的原因,本节将弱处理。)

  (五)齐读并练习背诵全诗。

  1、创设情境齐读全诗:白天有满地的鲜花,晚上有满天的星星,这个夏天多么让人期待。连起来读一读。

  2、练习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学习用本诗句式练习说话,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七)再次复现本课生字,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和人的遗忘规律,生字再次复现,以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

  (八)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1、根据学生的建议确定要指导书写的两个生字。

  (设计意图:由学生确定要指导书写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2、指导写好生字,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3、师生共同参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1-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0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7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