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作文 花与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让学生进行口部和气息的练习。
2、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发音,并能背诵诗歌内容。
3、让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4、让学生热爱口才表演,敢于表现自己,训练胆量、敢于进行大胆的表达和交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一、基本功练练习
1、咀嚼练习:开口和闭口练习,想象吃苹果。
2、顶舌练习:吃棒棒糖。
3、饶舌练习:刷刷牙,小鱼游啊游。
4、弹舌练习:小马得得得,弹舌。
5、唇打响练习:看到小鸡怎么叫?绷紧嘴唇。
6、吸气的方法:闻花香
7、a、i、u的`气息练习
二、教学诗歌《春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春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3、花儿站在枝头上,看不见春天。她是怎样做的?
(就踮起脚尖,到处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4、花儿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5、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问题,理解诗歌内容。
6、和老师一起语言加表演结合练习。
7、学生上台展示,评价鼓励。
三、欣赏歌曲
播放视频《春天来了》,一起感受音乐的动听和春天的美好。
四、布置作业:
1、放学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春天》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
2、在这美丽的季节,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用图片或视频记录下来,发到我们的学习群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3.预习要求:
(1)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
(2)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
(3)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问: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
(三)正音、正率和解词
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点字写法》
解释词语:
姿态万千 点缀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四)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提示: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思考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问: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总——分——总”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问:从第一段,看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哪些例?
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
(l)为了具体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结合课后练习二,说明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
为了具体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才……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行对比。
(2)用词非常准确、生动。
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笼罩”;“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
(五)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问:第2段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归纳。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第3.4、5、6段。
思考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同学讨论,明确。
分为两层:第一层(第3—5段)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H层(第6段),说明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按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边看课文,边境表。可以补充每一类云的“位置”一栏。
┌───────────┬─────┬────────────────┐
│云种类│ 云的形状 │位置 │天气的情况 │
├───┬───────┼─────┼────────────────┤
│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
│卷积云│像粼波 │很高 │它不会带来雨雪 │
├───┼───────┼─────┼────────────────┤
│ 积云 │像棉花团 │20xx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
├───┼───────┼─────┼────────────────┤
│高积云│像羊群 │20xx米左右│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 │
├───┼───────┼─────┼────────────────┤
│卷层云│仿佛白色调幕 │高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
├───┼───────┼─────┼────────────────┤
│高层云│像毛玻璃 │低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层云│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
├───┼───────┼─────┼────────────────┤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 │
└───┴───────┴─────┴────────────────┘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气的关系与第2段是相照应的。“象征”“预兆”用词准确。
问:如何说明这部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归纳。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默读第6段课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边读课文,边填表。
┌──┬───────────────┬────┬────────────┐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彩│天气征兆│ │ │
├──┼───────────────┼────┼────────────┤
│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
├──┼───────────────┼────┼────────────┤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
│ │ │ │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一 │
├──┼───────────────┼────┼────────────┤
│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
├──┼───────────────┼────┼────────────┤
│ 露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
└──┴───────────────┴────┴────────────┘
问:这段没有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细致的描绘,怎样使语言鲜明生动的?
学生讨论,明确。
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最后读第7段课文,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怎样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回答,归纳。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局限性;还要依靠天气预报。——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示:最后两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牺牲自己帮助穷人的故事,感受快乐王子无私的爱心和小燕子心地的善良。
[学习课文]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含意深刻。文中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为人所乐道。快乐王子原是快乐的,一直到他被塑成雕像,站上了城市的高处,他用明亮的蓝宝石做成的双眼看见了“城市的一切丑恶和穷苦”。快乐王子为了帮助那些身处困苦的人们,先是奉上了自己剑柄上那颗闪光的红宝石,而后又献出了自己眼睛里的那对美丽的蓝宝石,最后,他将自己浑身上下的黄金叶片也一一送完了。一只无牵无挂、过路歇脚的小燕子,偶然地栖息在了快乐王子的脚下,王子悲悯的泪水滴在了燕子的心里。于是,有着一颗善良心灵的小燕子为了替快乐王子实现愿望而改变了行程计划,最终下定决心与这位正在变得灰暗无光并且一无所有的王子做伴。尽管燕子的心装满了对埃及的向往,但他还是留下来陪伴快乐王子,做了王子最忠实的信使,就这样,秋去冬来,小小的燕子终于还是无法抵抗无情的严寒,他跌落在王子的脚下,死了,与此同时,快乐王子的用铅做成的心也破碎了……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几个情节:小燕子受快乐王子之托为女裁缝送去一枚红宝石,还用双翅替裁缝生病的女儿扇风;给穷困的学生送去一颗蓝宝石,好让他换钱来买食物、木柴;为了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子又把另一颗蓝宝石取下送给她,并把身上的金叶子都送给了穷苦的人们。
故事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歌颂善良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作者对受欺侮的弱者的同情。在淡淡的悲哀中我们能够看到小王子的善良、真诚、单纯。
这是一篇选读文章,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重视学生的感受,遇到生僻或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解决问题。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作适当的批注。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快乐王子都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帮助穷人的?哪些内容最能感动你?(复述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故事中的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词句积累]
可以让学生将一些自己感兴趣或备受感动的词句,添加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教学设计]
(课前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回顾以前的阅读欣赏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揭示课题《快乐王子》,根据你的预习情况,说一说,今天我们认识的快乐王子指的是谁?他生活得快乐吗?
教师揭示《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充满辛酸的童话。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认识到的快乐王子。
二、自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把自己不熟悉、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加注拼音,重点读一读,然后再尝试着读通课文。(教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书。)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力争自己解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来解决问题。如还有疑问,做出标记,待解决。
三、了解内容,复述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名读文。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3.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并交流自己读书后所了解的内容。
3.练习复述。
四、阅读、欣赏、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把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段,勾一勾,画一画,可以做出批注。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体会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默读,做批注、勾画或摘抄。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
二、感悟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是怎样看待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读边议,相互交流。
例:1.为快乐王子的无私爱心,小燕子的善良友爱所感动。
2.为小燕子的死去而悲伤,快乐王子那颗破裂成两半的铅心让我们每一个人更是心痛不已。
……
三、课本剧表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着表演课本剧。
学生分组表演。
四、师生总结。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
★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 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身的需要,也要考虑他人的实际情况。
学习重难点
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生字花瓣,小动物头饰
教导过程
一、关注经验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日常生活中,老师、同学们都有自身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聊聊朋友这个话题,好吗?(自由说)
师:有一头小牛很孤独,也想交朋友,它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征友启事
3.读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征友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征朋友?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谁成为了它的朋友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就能解决问题!读书时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让学生画出难读的句子,小伙伴们互相协助把句子读通顺。小组内推荐,对学生普遍感到难读的地方,教师协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4.师范读
①圈画生字。
②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要提醒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如:比一比,看谁最会听,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示。)
三、再读课文巧识生字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圈画出的'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启事、征友、陪同、耕田、联系、猎狗、兴奋、或者、语言、牛栏、团长。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中识字
①出示生字(可写在花瓣上):征、启、陪、耕、联、猎、奋、或、者、言、栏、团。
师: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些生字?(学生在小组内推荐反馈)
②自由认读,开火车读。
③摘花游戏。
(请一名同学上台“摘花”,摘下后,组词。若读得正确,下面的同学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跟读。例:台上的同学摘下“联”,高高举起:联,联欢的联,台下的同学举起字卡“联”,跟读两遍。)
4.推荐识字方法
(此活动在小组内进行,相互说一说,怎样才干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方法识字。如:木加兰就是栏,正加上双人旁就是征友的征,著字去掉草字头就是者,窗户下面一个口就是启。)
5.生字组词,丰富词汇。(例:启:启事,开启,启发,启迪……)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三个字“言、者、狗”,选一个字组词,如:言,发言、语言。
2.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言、者、狗”的位置,同桌间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字形与结构。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言、者是独体字,重点指导“狗”字,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3.描红。(教师可提醒:怎样才干把字写好?自由选择一个字,相互说一说。)
4.师范写。
5.生临写。(提醒书写姿势)
6.练写,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字卡,同桌竞赛,看谁出得又快又准。
2.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牛,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出课题:征友启事。)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理解“孤单”。
相互说说,在什么时候感到孤单,把自身当作孤单的小牛,同桌互读,指名读,体会小牛的心情,读出“很想”找朋友的愿望。
3.学习2—4段
①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题,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②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自由选择学习小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一起解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
③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同桌推荐,指名说。)
④小组扮演读。学生戴着头饰扮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读书、扮演,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和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地走来,又摇着头离开”等词句。
4.学习5—6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6段,读出小牛“诉苦”的样子,体会小牛的心情。
①师生齐读。
②同桌互读。(入情入境,把自身想像成孤单、找不到朋友的小牛,读出失望、伤心的语气。)
5.小组合作学习7—14段
①自由读。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与“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身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师:假如你就是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这张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推荐,指名说。)
②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和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们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③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缺乏的给他提出改进意见。
④戴着头饰扮演读。
6.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干交到朋友呢?学到这里,聪明、善于考虑的小朋友都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老牛在教给小牛方法时说的一番话,想想看,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组词。(认读此节课要写的五个生字:栏、奋、团、迎、或,选其中1—2个字组词,积累词汇。)
2.观察。(这几个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特点,同桌相互说一说。)
3.师范写。(边写边述说笔顺和注意事项,生观察。)
4.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你还见过哪些启事?
2.课下收集有关朋友方面的箴言名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树教案12-09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教案(精选)08-31
[精选]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9-28
(精选)语文教案01-09
语文天地教案09-06
【精选】语文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