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2 17:27:2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中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认识“0-9”数字前提下,将它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师:眼睛看屏幕,瞧瞧屏幕上一共有几个格子?

  幼:6 8 9个 10个

  师:答案这么统一啊,确定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

  师:小朋友们真棒,数数能力真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师:在这每个格子里,都藏着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接下来请你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出位置。

  师:1最容易发现了,1在哪个格子里呀?(颜色:黑)

  师:还有哪些数字式你认识的? 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打开看看,是不是xx? 再找,你还找到数字几?

  3.幼儿说最大最小的数

  师:好了,10个数字宝宝都被你们找到了,看一下,10个数字里,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一起告诉我。

  有比1更小的吗?

  二、给数字宝宝排队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师:如果老师请你给这些数字排排队,你会怎样排?刚刚我们已经说了,0最小,9最大。

  小朋友们讨论

  师:那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该怎么排

  幼:“ 0123456789”

  师:谁会倒过来排呀?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排

  幼:“9876543210”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展示扑克牌,幼儿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10个数字宝宝,而且你们肯定都见过他们,我们也来给他们排排队,好吗?

  展示扑克牌,幼儿上前来排序

  师:他们不仅是数字宝宝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好玩伴呢,我们如果无聊了,就会几个人一起玩扑克牌,数字宝宝会给大家带来欢乐的。

  2.平时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字宝宝呢,谁来告诉我一下呢。

  (幼儿说生活中的例子)

  3.认识图片 ,并找出图片上的数字 说出数字的用途。

  师:老师在家里也找到了一些数字宝宝,看看,你们家里有没有?

  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药瓶

  师:这个熟悉吗?生病的时候用的,看到上面的数字了吗?

  这是一个药瓶,我们咳嗽的时候就要喝的,是止咳糖浆。瞧瞧,老师在止咳糖浆上找到数字了,这些数字是干嘛用的?

  师:药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要听医生的,它会告诉你到底喝多少,多也不行,少也不行,所以,糖浆上的`数字是告诉你,你到底要喝多少剂量的药。

  师:瞧瞧其他图上的数字告诉你什么。你说.

  (2)温度计

  师:没错,宝宝看到温度计上的数字了。体温计上的数字是告诉你你的身体健不健康。那你知不知道正常的体温是多少啊?所以数字能告诉你身体的情况!

  (3)日历

  师:日历上的数字可以告诉你现在是什么时间。

  (4)目录

  师:数字还可以告诉你方位,我想看的故事到底在哪一页呀,我只要看一下目录上的数字就好了。

  师总结:

  生活当中到处都有数字,有时候数字会帮我们确定方位,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时间,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身体是否健康,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一定的知识。

  四、活动延伸

  师:数字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好朋友,那老师今天找了这么多数字宝宝,老师也请你们回家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数字宝宝,这些数字宝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好不好? 记得,明天要把你找到了和老师和你的好朋友们分享哦!

  教学反思:

  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6,理解楼层、房间号。

  2、在帮助小动物找房间的情景中,理解坐标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与,体验帮小动物找到房间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ppt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1—6的数字卡一份(1、2、3、4、5、6、01、02、03、04、05、06)

  3、一个房子道具(共六层楼,每层六间房子)六个小动物(标有门牌号码)

  一、 情景导入,引出话题(出示PPT)

  (目的:以寻找动物的房间帮助孩子巩固横向序数的经验)。

  小动物的假期到来了,他们都准备出去旅行。大家都听说拉不拉岛有一位设计师建造了一座特别漂亮的酒店,于是他们都慕名而来。接待他们的是正是这位设计----长颈鹿先生。

  1、长颈鹿造了几间房子?(6间)

  2、从左往右数,猪住在了第几间房子?(用数字01来表示)

  3、第六间房子里住的是谁?(小狐狸,06)

  小结:原来01、02、03、04、05、06分别表示这层房子的第一间房、第二间房、第三间房、第四间房,假如后面还有房间,我们又会怎么表示呢?(05、06……)。

  二、基本部分

  (一)帮助长颈鹿扩建酒店(出示PPT)

  (目的:帮助孩子复习纵向方面的序数经验)

  1、原来造好的是第几层楼?(第一层)

  2、往上造一层是第几层?(第二层)

  3、谁能告诉大家接下来造的会是哪一层?(第三层,一边造房子,一边数楼层)

  4、看长颈鹿一共造了几层楼?考考你们,我指到哪一层,你们就快速说出楼层号。

  小结:原来楼层越往上数,楼层越高,楼层的数字就越大。

  (二)帮助小猪解决门牌号(目的':帮助孩子在辨认小猪等小动物的房间号的过程中,理解房间号码实际意义。)

  1、101中前面的数字1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01表示什么意思?

  原来101中前面的数字1表示的是第一层楼,(多媒体演示1横向移动),01表示的是第一间房,(多媒体演示01向上移动)就成了101。

  2、那第二层的第一间在哪里呢?怎么表示?(201)

  3、老师再考考你们下面这几间是第几层第几间房?(老师指房间,幼儿用数字表示)

  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表示的时候,先看楼层,在看房间。

  (三)帮其他小动物快速找到房间

  1.看清楚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再找

  2.看看小动物都住对了吗?

  三、结束部分

  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房间,并收拾好行李,准备去看看当地的风景和有名的景点。他们快乐的旅行开始了......

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巩固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感受与同伴一起摘水果、装水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前期带领幼儿参观水果店,认识常见的'水果。

  物质准备:

  1、水果园背景图、树和水果图片若干。

  2、车票若干:分别是数量(1、2、3、4)及颜色(红、黄、蓝)的点子卡片。座位上贴有数字1、2、3、4的红、黄、蓝座位号。

  活动过程:

  一、游戏:乘车

  (价值取向:幼儿初步尝试4以内的点数对应。)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水果园玩。这是车票,看看上面是什么颜色什么数字,去找到自己的位子吧。

  2、检查是否坐对了。

  二、游水果园

  (价值取向:在游戏中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与同伴一起摘水果、装水果的快乐。)

  ● 找水果宝宝

  1、师:水果园里有什么呀?

  2、数数地上的水果。

  ● 摘水果

  1、示范:看看篮子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几表示只能摘几个水果,苹果桔子都可以。

  2、操作:按照篮子上的数字,摘水果放在篮子里。

  3、交流与检查。

  ● 装水果盆

  1、示范:按水果盘上的要求装水果。(如3苹果、1苹果2桔子等)

  2、操作,交流与检查。

  三、游戏:乘车

  (价值取向: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4以内的点数对应。)

  交换车票乘车回家,及时纠错。

中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能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小舞台,观众席上备10张小椅子(分成两横排,每排5把椅子,前排红椅子。后排蓝椅子)志愿者胸卡6个

  2、戏票十张(其中红点卡1--5当做红票,蓝点卡1--5做蓝票)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你们看过戏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戏好吗?"(好)

  2、介绍小剧院,讨论参加游戏的规则及职责。

  (1)认识戏票,了解戏票与座位的关系。

  师:你们知道我们到小剧院去看表演,到门口要出示什么,门口的人才能让你进去吗?(门票)有了门票进去了能不能乱座呀?(告诉幼儿观看演出时必须对号入座,不同颜色的戏票分别对应不同的座位。)

  提问:红色戏票坐第几排?蓝色戏票坐第几排?

  (2)学习按照序数找相应的位置。这里有5张红色的戏票,有的上面有一个点,有的上面有两个点……有一个点的应该坐哪个位置?学说"第一排第一个座位,第一排第二个座位……"一直到第一排第五个座位。(蓝色戏票方法同上。)

  (3)讨论:小剧院需要几个志愿者来检查大家是不是都坐到了自己应该坐的位置,谁愿意来?

  出示工作牌,请出几名志愿者。

  3、玩小剧院游戏。

  (1)教师把戏票交给志愿者,鼓励他们把票买给观众,然后带观众到剧院并帮助他们找到座位。如果观众自己找到座位,志愿者就负责检查核对观众手上的戏票是否与座位吻合。其余幼儿做演员在台上演出。

  (2)进行角色交换,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请小朋友看演出的.情景导入活动,并出示了演出票,让幼儿观察几张票有什么不同(颜色和点子),然后仔细讲解游戏的要求,让幼儿明白要根据演出票上的点子找位子,红色票坐在红色椅子上,蓝色票坐在蓝色椅子上。第一次游戏,在我的提示下一个一个幼儿入座,每个小朋友都找对了座位,并且请他们说了说为什么坐在这里,手中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几个点子的票。第二次游戏,完全让幼儿自己参与,拿到票后大家一起找座位,于是问题出现了,有个别幼儿坐了别人的位子,有的幼儿明明知道别人坐错了也不去纠正,找了个空的就坐了下来。在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提示下才换回了位子。由于班中幼儿很多,在活动中进行了调整,多加了两排椅子,多了绿色票和黄色票,请全班幼儿一起找位子,大家核实了自己的票,找对了位子后,一起面对着电视机看了一场表演(VCD)。活动的最后幼儿进行操作了《幼儿画册》中的练习,让幼儿找一找小熊和它的朋友们应该做哪一张位置,来巩固复习了今天所学的内容。今天的整个活动过程,气氛非常好,因为我利用了情景教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游戏的快乐。

中班数学教案6

  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会动的`汽车”“动物头饰”

  2、学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3、操作册第28页

  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玲珑宝塔有几层》

  2、集体活动

  故事“动物搬家”。大森林里,动物们的新房子盖起来了,可漂亮了。教师出示“动物与房子”中房子上午1—5层,请幼儿数一数,新房子一共有几层?我们用数字宝宝给楼房做上标记吧,怎么做呢?

  请个别幼儿将“数字卡片”1—5按顺序摆在房子上并读一读:第一层、第二层、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哪些小动物要搬进新家呢?教师一边示范讲解序数1—5,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插入相的楼层。

  教师任意藏一个小动物图片,幼儿说说“第几层的小动物不见了”

  动物操练:幼儿带上头饰,教师说某个动物的名字,座位上的幼儿就报告该动物排在第几,幼儿通过观察得出,从不同方向数,动物的排列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3幼儿操作学具“动物与房子”;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动物各住在第几层。

  4完成操作册第28页的活动

  5交流小结,

  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哪里会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排队喝水、做操)这些就是序数,它会使我们生活学习更有秩序。

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

  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活动延伸:

  在幼儿熟练掌握歌曲的之上,逐步学习数三只、四只

  [评析]《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曲调欢快、幽默。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的`直观作用,采用猜谜语、看动画和录像、玩游戏交互使用的办法,培养了幼儿感受力和节奏感,适时对幼儿进行了思品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中班数学教案9

  设计意图: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选题不宜太难,请幼儿对物品进行分类,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知识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7。

  2.能胆表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情绪愉悦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毛绒玩具6个,汽车玩具6辆,笔7根,图书7本,6、7的数卡各两张(数卡贴在积木上,可立在桌上)。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印章,3~7的数卡,高矮不同的卡片5张,数物拼板4份,印有实物和数字的游戏纸各24张。

  活动过程:

  1.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幼儿园给我们班分了一些新玩具,看看有哪些玩具?这么多玩具怎样放才能让我们家数清楚?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名称分一分。

  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每种玩具各有几个。

  2.认识数字6和7。

  教师与幼儿共同确认每种玩具的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每种玩具的数量:6个毛绒玩具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6,引导幼儿观察字形,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还有哪些玩具也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呢?6除了可以表6个玩具外,还能表示什么?

  以同样的方法助幼儿认识数字7,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印印章;第二组:看实物画短线。教师导语:今天,6和7跟数字宝宝玩游戏呢。小朋友要看清数字,印印章,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组:看实物数量和相应标记连线。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教师导语:最小的数排最前,最的数排最后。

  第五组:高矮排序

  第六组:数物拼板

  4.集体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印的印章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这个操作活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三分之一的幼儿能力较强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将近二分之一的幼儿将实物数量与点卡匹配还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专注于点数实物而忘了与点卡匹配;六分之一的幼儿能力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他们选择了旁观。考虑到整个活动只有三分之一的幼儿达到目标,有待继续弥补和完善。

中班数学教案10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运用实物,图形,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

  1、教具:

  <1>挂在活动室的窗帘

  <2>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3>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4>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1>出示小花蝴蝶的教具让幼儿继续练习递增排序规律。

  三、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递增排序规律。

  1、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任选两种材料按递增规律排序。

  2、幼儿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音乐轻松活动自由结束。

中班数学教案11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到处是数,处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数字无所不在。同样,幼儿的生活与数字也密不可分,本次活动就是在“我在马路边”主题活动的进行中,截取孩子关注到的数字为内容,通过综合化的形式,游戏化的过程,生活化的内容,经验化的讲述让幼儿发现、了解马路上的数字,并初步知道和关注到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目标:

  1、了解马路边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感受数字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对数字1-9的认识。

  活动准备:请幼儿收集马路上数字的照片、图片、自制的图片、白板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环节意图:介绍图片内容。)

  提问:这里有许多你们带来的图片,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

  小结:大家发现一个秘密,原来这些图片都有数字。

  二、提升经验(环节意图:根据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归类,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

  1、 互动讨论,知道哪些是门牌号,门牌号码的实际意义。

  重点提问:刚才看到的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是门牌号?

  小结:门牌号码是告诉大家地址的`,方便大家寻找。

  2、师幼互动,知道哪些是站牌、车牌号,这些号码的意义。

  重点提问:你在哪里看到这个数字的?它是什么意思?

  小结:站牌、车牌号能告诉我们乘什么车才能到要去的地方,不同车牌号的车可以带我们去不同的地方。

  3、交流讨论,知道哪些数字表示时间,时间的意义。

  重点提问:这是数字24,是什么意思?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数字?

  小结:原来这些数字是告诉我们商店的营业时间,方便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去购物。

  4、观看录象:红绿灯,知道倒计时的意义。

  提问:看!这些数字怎么变了?它是怎么变化的?这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原来这些数字是提醒我们尽快走过马路。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马路上的数字,原来它们有这么多的本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请幼儿讲讲你还看到马路上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宝宝告诉我们什么?

  三、幼儿操作,和数宝宝做游戏。(环节意图:把数字按照门牌号、车牌 、和时间找到生活中相应的位置。)

  1、今天我们知道了马路上数字宝宝的用处,我这里还有许多数字宝宝要来你们做游戏了,请你们把它拿到它该去的地方,它们才能和你们一起做游戏。

  2、纠错,检查幼儿是否理解生活中数字的意思。

  四、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更多不同意义的马路上的数字,继续玩。

中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复习数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发展数数能力。

  2、知道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意义,能找到并讲出小动物的位子。

  动准备:认知准备:幼儿会1—10数数

  材料准备:小动物卡片、电影票、磁性教具

  活动重点:知道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活动难点:能表述小动物的具体位子

  活动过程:

  一、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

  出示10只蜜蜂,用各种方法数一数(总数10)

  ——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手指点着数、眼看心数、两个两个数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数清楚东西的数量。

  老师(幼儿)将10只蜜蜂变换排列方式进行数数,感知数量不变

  师:刚才我们给这些蜜蜂排出了各种各样的队形,因为蜜蜂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只有队形在变,蜜蜂的'总数没有变。

  二、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出示10个动物,让幼儿讲讲每个动物在队形中的位子

  ——这里是数字和刚才的数字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数字除了能代表数量外,还能表示在队伍中的位子。会说排在“第几”

  老师变化动物位子,帮幼儿找到动物的正确位子(第一,中间、倒数第二)

  猜猜小动物的位子(幼儿说出喜欢动物的位子,让幼儿猜)

  学做小动物排队(出示卡片让幼儿讲讲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再排)

  小结:队形有变化,因为卡上的数字没有变,所以小动物在队伍中的位子也没变。

  三、和小动物一起看电影(帮小动物找位子)

  介绍门票上的数字

  幼儿找位子,并互相检查

  小结: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但是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再去找找,数字还可以有什么用。

中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的开展,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植物的种子,并对种子产生了兴趣。将数的组成学习融入主题活动中,让孩子在撒豆豆的过程中,学习数的组成,感知数的组成规律,同时激发孩子对学习数组成的兴趣,为后续加法打基础与铺垫。

  活动目标:

  1、感知6、7、8、9的组成,寻找并理解数的组成规律。

  2、知道种子的宝贵,爱护种子。

  活动重点:根据记录的结果理解数的组成规律。

  活动难点:幼儿协商合作,不争不抢。

  活动准备:

  豆子若干,数的组成记录纸,小方形纸、记号笔、印有四个数字的表格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用谜语的形式引出豆豆:黄豆。

  2、这些豆是植物的哪一部分?(种子)

  3、它有什么用?今天我们用豆豆来学本领:“撒豆豆”。

  二、学一学:

  1、介绍记录表及记录的方法。

  2、要求:

  (1)两人一组,一人撒豆,一人记录。

  (2)撒豆时,方形纸放桌上,拿相应数量的豆豆,轻轻撒下。

  (2)先数纸上有几颗豆豆,记在表上前一格;再数外有几颗豆,记在后面的一格。

  (3)记录中假如与前面记的一样就不再记录。

  3、幼儿操作记录。

  4、交流自己的.记录与发现。

  5、观察数的组成,引导发现:数字交换,总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6、小结:数字越小分的方法越少,数字越多分的方法越多。

  三、找朋友:

  1、幼儿扮豆豆,每人一张数卡。幼儿边走边说:找找找,找朋友,豆豆找朋友。说完,师出示总数,手中数字能合成该数的幼儿就两两手拉手,表示找到朋友,师检查。

  2、互换数卡多次进行。

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设计背景

  糖,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本次活动选择糖——幼儿生活中亲密的 “朋友”作为教学载体,通过玩糖、品糖,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匹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使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能力。

  2、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点数,计数,匹配,和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托盘,盘内有一盒糖,糖果若干块。

  2、每个托盘底下5只透明的袋(袋上有1——5个圆点)。

  3、五个糖瓶,分别标有1——5的数字;另外有糖若干块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闻一闻

  ⑴、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的什么呀?

  ⑵篮子里的糖一样吗?说说你篮子里有些什么样的糖?

  ⑶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

  ⑷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2 、猜糖、夹糖游戏:

  ⑴猜糖游戏: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一起数一数,然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幼儿游戏数次,逐渐提高要求,例:数量、颜色与老师一样;数量、形状、颜色与老师一样等)。

  ⑵夹糖游戏:

  看,老师把手变成了什么?(像剪刀,还像什么?)来,你也把小手变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让幼儿自由夹)

  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敲小铃,你来把糖一块块夹到盘子里,小铃停下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块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块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块糖,教师每次控制好夹糖的时间)

  3、装糖游戏:

  ⑴看看盘子底下有什么?把袋子拿出来,数数有几只?袋上有什么?它们的圆点是一样多的吗?

  ⑵袋袋也要和你们做游戏,做个装糖的游戏,先数数袋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⑶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4、送糖游戏:

  ⑴把装好的糖送到超市里去,看老师这里有糖瓶,快来数数有几只?糖瓶上还有什么?

  我们叫这些数字宝宝?

  ⑵想一想,你的这些糖袋应放到哪个糖瓶里?幼儿送糖。

  5、吃糖

  奖励每个幼儿不同的三块糖(让幼儿自己选)与同伴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活动“玩糖”,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生活化。老师尊重幼儿的世界,走进幼儿的生活,活动以糖为一根主线,引导幼儿看糖、说糖、猜糖、夹糖、装糖、送糖、吃糖,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游戏中的愉悦,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不断地感知,动手操作,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性学习”,使孩子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幼儿探索的材料、环境及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学习的条件,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帮助幼儿,让师幼双方在平等的对话中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充满自信与和谐,充满快乐。

中班数学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运用二维排列表进行物品放置。

  2.通过场景设置、温故知新由易到难的课程安排,幼儿能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并且根据表格来进行物品放置。

  3.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初步运用二维排列表进行物品放置。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分类技巧。

  2.物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排列表(纵向为形状,横向为颜色),红、黄、蓝标记图卡,形状、颜色、款式不同的小绿人衣服若干。

  (2)教师一套操作材料:红、黄、蓝衣服/裤子若干,红黄蓝标记图卡若干,衣服、裤子标记若干

  (3)排列表(双维)一张,背景图一幅。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为小绿人整理衣服

  (1)出示小绿人,引出衣服被吹走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从椅子底下找出小绿人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衣服的特征。

  师:你帮小绿人找到了什么上衣∕裤子?是什么颜色的?

  (3)讨论如何让小绿人快速的找到衣服,引出整理衣柜。

  (二)复习一维排列

  (1)出示纵向有形状标记的衣柜图,引导幼儿观察将衣服送回衣柜,集体检查、验证。

  师:衣柜第一个是什么符号,我们哪些衣服应该放在这里?

  (2)逐一出示横向的颜色标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将衣服按颜色进行排列。

  师:我们已经把每个衣柜里的衣服都送回来了,可是还是乱糟糟的,怎么办呢?你能根据衣柜上的颜色标记来帮他整理一下吗?

  (三)学习看二维排列表,根据衣服两个特征进行二维排列

  (1)综合纵、横向标记,引导幼儿根据二维排列底板(形状、颜色)调整衣服位置,初步学习二维排列。

  师:小绿人过了几天,又把衣柜弄乱了,你们能帮帮他么?

  (2)分别更换纵、横向的标记卡,重新操作,巩固二维排列的学习。

  师:小朋友们能自己设计一个衣柜的表格吗?请其他小朋友根据这个表格来放置衣服。

  (四)运用二维排列表进行排列

  (1)提供短袖上衣、短裤,引导幼儿在二维排列表上按衣服的形状、颜色进行二维分类,集体检查、验证。

  (2)增加长袖上衣、长裤或质地、款式等不同特征的衣服,引导幼儿在二维排列表上按衣服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教师检查、指导。

  五、延伸活动:

  将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域中,幼儿继续进行个别或小组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分类数学教案03-20

中班数学教案05-24

中班数学教案11-04

【经典】中班数学教案09-18

中班汽车数学教案04-02

【精选】中班数学教案05-25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06-16

中班数学教案圆形12-11

中班数学教案(优选)07-12

【实用】中班数学教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