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比较多与少及多(少)几个。
2、通过各种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移多补少。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聪明的阿凡提
一天,阿凡提与皇帝的侍卫官开玩笑,说:“你过两天就要死。”事正凑巧,两天后,那位侍卫官真的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皇帝听了大怒,认为阿凡提说了不吉利的话侍卫官才死的,于是要把阿凡提处死。
行刑前,皇帝问阿凡提:“你既然知道侍卫官什么时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
阿凡提想了想,斩钉截铁地告诉皇帝:“尊敬的陛下,我昨夜看了星象,我要比陛下早死两天。”
皇帝听了,害怕了,心想:既然他的话那么灵验,我把他处死了,那两天后我岂不也要归天了?于是愚蠢的皇帝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二、名题典中典
例1、比一比,哪一行的★多?怎样移,两行的.★一样多?
★ ★ ★ ★ ★ ★ ★ ★
★ ★ ★ ★
1、全班读题,并尝试自己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移动★,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做题:
a.先运用:一一对应“得出哪行多,多多少。
b1.把多出的4颗★用画图的方式用箭头代替★的移动路线,把多余的4颗★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行。或把多出的4颗星按顺序一颗一颗地分,直到分完为止。得出第一行要分2个给第二行。
b2.用计算的方法,由4可以分成2和2 ,得出第一行要把多出的4颗★分2颗给第二行。最后得出每行都是6颗★。
4、学生总结回顾方法。
例2、从第一行拿走1个苹果放到第二行,两行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几个?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猜猜他几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学信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一美元的价值
在一个晚会上,萧伯纳正在专心地想他的心事。
坐在旁边的一个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问道:“萧伯纳先生,我愿出一块美元,来打听你在想些什么。”
“真抱歉,”萧伯纳回答说,“我想的东西真的不值一块钱。”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萧伯纳不动声色地答道:“我正在想您啊!”
二、名题典中典
例1. 小峰今年10岁,他比爸爸小28岁,去年他比爸爸小几岁?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11-15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6-09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5-20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8
一年级数学教案03-14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03-16
【热门】一年级数学教案03-17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1-2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