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班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1)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
附表1:20 元组合记 表
姓名:
钱币面值 ( )个 一元 二元 五元 十元
附表2:购物计划记录表
姓名:
商品名称
(可用图表示) 价格 合计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不受容器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变化影响,初步感受液体的守恒。
活动准备:
1.教具:量杯一只。高脚粗细不同的的杯子两只,玩具小熊,鸭子各一只,水(有颜色,便于观察)
2.学具:人手一套杯子,豆子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感知"一样多"的概念。
(1)出示玩具小熊、小鸭。客人来了,我们请他们喝饮料吧。
(2)将水倒入量杯中,请幼儿观察水的位置,并让幼儿记住刻度。
(3)将水倒入幼儿面前矮而大的杯子。
(4)用量杯量相同的有色水倒入小鸭面前的小杯中。
(5)小熊有点不高兴了,他说小鸭的饮料比他的多,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
(6)鼓励幼儿想办法证明大小杯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7)引导幼儿将大杯中的水倒回量杯中验证,观察水是一样多的。
你怎么知道水和刚才的一样多?(水面到达相同的刻度)再将小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问:杯子倒空了没有?水和刚才的一样多吗?
将小杯和大杯进行比较,请幼儿观察:水是一样多吗?
为什么?
2.请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将量杯中的豆子倒入不同的杯子中,并观察其变化验证豆子是否变多或变少。
3.活动小结。
水和豆子没有增多或减少,不论倒进什么样的杯中,都和刚才的一样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们一直比较喜欢的电视中“闯关”类节目,为了让孩子们更积极地掌握“分合、排序、统计”等知识,我就模拟电视节目,用找任务纸来按指令完成的形式,以答对一题加10分和答错一题扣10分的`规则,引导他们对这些知识再来一次头脑风暴。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分合、排序、统计等知识,能解读任务卡并按要求操作学具。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每组放若干黑白围棋,任务纸四条,记录用白纸人手一张,教师用学具一套。
三、活动过程:
·智慧老人的果园。
—出示果园里的果树,引导孩子说说、数数有什么?各有多少?怎么记录?(幼儿出招,教师在边上记录。)
·智慧老人的任务。
—师:智慧老人要考一考我们小朋友的本领。
—出示任务纸一,引导孩子解读任务ababb 和abbabb的意思,并请个别孩子说一说并上前操作。
—出示任务纸二,5的分合
引导孩子解读任务,并请个别孩子上前操作并记录每次分合结果。
—师幼一起验证结果。
·智力大冲关。
—师提出操作要求,请每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一个小朋友随机抽取一张任务纸,引导孩子们一起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操作并记录每一次的结果。
—师巡视作个别指导,请客人老师一起检查作业情况。(对一题加10分,错一题扣10分)
—集中幼儿,引导孩子分分数坐到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加时赛。
—师出题或任务纸,引导孩子以抢答形式回答题目决出胜负。答题多的可晋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数学活动:蚕豆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2、能根据蚕豆的不同特征学习5的组成,并作特征标记。
3、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细心作业。
活动准备:
1、课件:蚕豆; 2、排序卡5份; 3、蚕豆5篮; 4、作业卡5种; 5、点、数牌每人一张; 6、音乐:“挪威舞曲”“找朋友”。
活动程序:
(一)蚕豆一生——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过渡语:软软的泥土里睡着一粒种子宝宝,你认识它吗?
1、看课件提问:小蚕豆是怎样长大的?
2、小组合作进行蚕豆生长过程的排序。
3、看课件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4、用动作随音乐表现蚕豆的生长过程。
5、用歌曲演唱蚕豆的一生。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课件、身体动作、图片排序、歌词演唱等多种形式使幼儿
清晰地掌握了蚕豆的生长过程。
(二)蚕豆分家——学习5的分成。
过渡语:小蚕豆长大后变老了,变成了蚕豆的种子,农民伯伯就把它们采下来,剥出来。
1、比较观察:蚕豆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2、分类记录:帮助蚕豆宝宝来分家。
(1)请幼儿介绍和猜测作业纸的做法。
(2)幼儿自选作业:
难度一:看图分类并记录和作标记。
难度二:根据特征标记把蚕豆宝宝送回家。
难度三:分类盒分类记数。
难度四:分类粘贴记数。
难度五:分类记数并做标记。
3、讲评作业。
评析:各种难度和做法给了各种层次和能力的幼儿以选择的机会,他们还根据蚕豆的`许多不同进行分类,无形中又学习了5的组成,又学习了制作特征标记,幼儿的收获很多。
(三)蚕豆游戏——复习5的组成。
过渡语:我们帮助了蚕豆分了家,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1、游戏玩法:每人先把卡片贴在胸前,随音乐找朋友,要找和自己相应的卡片合起来是5,然后一起玩炒蚕豆的娱乐游戏。
2、交换牌子再进行游戏。
3、老师出示炒熟的蚕豆:蚕豆炒熟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吃好吃的蚕豆吧!
总评:首先整个活动围绕蚕豆,把科学和数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领域内的有机整合;其次整个活动体现了幼儿自主性、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外,活动还体现了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风格,使幼儿学习得自然、轻松。
活动延伸:
1、根据作业情况进行纠正或交换作业卡进行活动。
2、在自然角继续观察蚕豆的生长过程,并学习照顾蚕豆。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按一定规律排序的物体随处可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运用已有的各种排列经验为娃娃穿项链、手镯等,但是大部分幼儿排序的规律只停留在abab或aabb的规律上。如何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排序的规律并有创意的按规律排序,特设计了本活动。《纲要》中提出:“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和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的关系,对具体的'事物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活动中通过故事情节、游戏引线,借助PPT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梳理排序规律,通过肢体游戏表现按一定的规律排队。提供常见的生活用品——吸管(同一大小、同一颜色)让幼儿尝试排序,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创造出不同的排列规律,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并续排。
2、能够创造不同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3、感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PPT一张、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
2、学具:操作板人手一份、各色吸管各100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故事,引出规律。
1、提出要求:在故事中,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起立。
2、教师讲述故事,并依次贴出绿青蛙、绿毛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初步尝试续排。师:如果我要接着排,后面会是什么呢?(绿青蛙、绿毛龟、绿青蛙、绿毛龟……)
二、观察PPT,引导幼儿探索规律并续排。
1、幼儿观察小猫家周围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幼儿自由讲述发现的规律并进行续排,引导幼儿说完整。
(1)小动物(abcabc……)
(2)向日葵排列(abab……)
(3)鱼排列(aabb……)
(4)气球(ababbabbb……)
3、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规律排列的东西,它们有的按物体名称,有的按外形特征,有的按上下左右的方向,还有的按数量的规律进行排列。
4、游戏:幼儿用肢体动作排序。
(1)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向日葵排列规律。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鱼的排列规律。
三、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出示操作板及同色吸管。
2、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时从左到右进行排序。
铺的路必须是有规律、有创意的。
铺完路后,要检查铺的路是否有规律。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师幼共同评价幼儿作品,总结创新之处。
四、思维拓展。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点数活动的兴趣。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全家福照片一张。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筐内有照片若干(碗柜照片、衣橱照片、鞋柜照片)
3、《幼儿画册》(第一册P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做客
1、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小明家里做客,你们开心吗?
可是去别人家里做客,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没有哪个宝宝来说一说?(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分别请宝宝说一说)
师小结:去别人家里做客,首先我们要有礼貌,(要向主人家的大人们问好,然后呢要换鞋,注意卫生,不能把客人家里弄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能随便去碰主人家里的东西。
2、师:好,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小明家里吧。(播放背景音乐,开火车去小明家里)
二、具体过程:
1、目的地已到,请宝宝们下车。
师:宝宝,小明家已经到了,我们到站了,要下车喽。我们先来敲敲门,然后呢换好鞋子,进小明家里。
2、出示全家福照片(播放PPT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1)师:“瞧,宝宝们看,一进门的地方挂着小明家的全家福,照片里有许多人,哪个宝宝说说都有谁?”(请宝宝说一说)
师小结:照片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明,这些都是小明的家人,是小明最亲近的人。
(2)师:“那照片里一共有多少人呢?”(师指一指,宝宝说一说,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师小结:照片里一共有七个人,我们从左往右要一个一个地数数,不能把小明的家人漏下哦。
3、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1)根据鞋柜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看完了小明的家人,我们紧接着来参观小明的家喽,先走进玄关看一看,这里有一面大大的镜子,还有一个鞋柜(播放PPT2),我们来看看小明家的鞋柜里有什么样的秘密,等等等等。”(老师装作神秘状态)
师:“这是小明家的鞋柜,里面有许多许多的'鞋子,看,有大大的鞋子是妈妈的,有漂亮的鞋子是妈妈的,还有小小的鞋子是小明的,那究竟有多少双鞋子呢?小明说数对了才能接着参观他的家哦!”(师带领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共同点数,请宝宝一起说一说,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2)根据碗柜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宝宝,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那是什么味道啊?”
宝宝:“是香香的味道。”
师:“原来是小明的妈妈在给宝宝们做好吃的呢,那我们就进小明家的厨房看一看吧!”(播放PPT3)
师:这是小明家碗柜的照片,这次我想请一个宝宝来数一数小明家里有几只碗?(师请个别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3)根据衣橱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刚刚经过香喷喷的厨房,接下来我们向着下一个参观的地方出发——卧室(播放PPT4),卧室是宝宝和爸爸妈妈睡觉的地方,这里有床,还有放衣服的地方,衣橱,下来,我们打开衣橱看一看,请你数一数里面有几件衣服?”(请宝宝们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参观了小明家的玄关、厨房、卧室,还重点看了小明家的鞋柜、碗柜、衣橱,一起数了数有多少双鞋子,多少只碗,多少件衣服,主要是学会了数数的方法,要小手点好一个,小嘴说一个,要按照顺序,这样数数就不会多不会少,也不会漏掉啦。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更大的挑战哦。
4、幼儿拿小筐里的物件进行5以内的点数。
师:“在你们的椅子底下,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些小图片,想请你们数一数究竟有几张,都不一样哦,自己数完的小朋友还可以数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播放PPT5)
5、完成《幼儿画册》的练习,巩固5以内的点数。
【活动延伸】
再宝宝们自己操作点数以及完成画册,宝宝点数熟练以后,可以增加点数数量至7。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明家的摆设让幼儿能够点清楚相应物品的数量。在点数的过程中我们利用相应的CD的相应的功能丰富幼儿的整个活动,幼儿对活动比较感兴趣,同时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1. 先进的教具。在我们这个活动中,配套的教具对辅助我们整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边点数一边写下相应的数量。在写数字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小朋友已有经验比较丰富。于是,我一起带领幼儿边说边写下,比如5,幼儿会跟着说弯钩之类的话,能力强的幼儿对于这一次的点数是一次巩固,而能力弱的幼儿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于简单的数字,我还请个别幼儿进行书写,拿着鼠标书写的乐趣,幼儿既好奇又感兴趣。虽然机会不多,但是有了很好的尝试。所以,在活动中有趣的道具为幼儿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在《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的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所以,教具就给了幼儿很好的探究欲望。
2. 操作的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是传统的个人操作和集体操作。先通过问答的形式分别以个人和集体的形式进行操作。而两者有利有弊,所以借着这一次的活动,我也分别就不同的利弊对两种方式进行了改正。比如在个人回答的时候,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请能力强的幼儿先进行示范。再请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并解决,这也有利于幼儿在下次操作的时候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在集体操作的时候,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如独立完成。这很重要,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能及时对幼儿进行个人指导,让幼儿掌握相应的知识。所以,“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要把好关,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1-0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
大班数学教案04-1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2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11-28
大班数学教案10-2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1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9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07-10
[精华]大班数学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