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必修二数学教案

必修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28 17:50:1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必修二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必修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修二数学教案

必修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举例和相互交流,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出示课题。

  2.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棱柱的图片,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问题:请列举身边的棱柱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4)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5)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圆柱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6)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7)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

  (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4)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5)绕直角三角形某一边的几何体一定是圆锥吗?

  5、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⑴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⑵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则此几何体是棱柱。

  答案 A B

  6、课堂检测:

  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7.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一、柱、锥、台、球的结构

  二、例题

  例1

  变式1、2

  【作业布置】

  导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图形探究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第2—6页内容,然后填空

  (1)多面体的概念: 叫多面体,

  叫多面体的面, 叫多面体的棱,

  叫多面体的顶点。

  ① 棱柱:两个面 ,其余各面都是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 ,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柱

  ②棱锥:有一个面是 ,其余各面都是 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锥

  ③棱台:用一个 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 ,叫作棱台。

  (2)旋转体的概念: 叫旋转体, 叫旋转体的轴。

  ①圆柱: 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②圆锥: 所围成的几何

  体叫做圆锥

  ③圆台: 的部分叫圆台

  . ④球的定义

  思考:

  (1)试分析多面体与旋转体有何去别

  (2)球面球体有何去别

  (3)圆与球有何去别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必修二数学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41、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设计理念

  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6、教法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必修二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 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 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 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 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 的棱柱,主 要有什 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 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 、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 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 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 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五、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六、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 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必修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地理必修二教案09-25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1-05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06

苏教版高中必修二《安妮日记》教案06-09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11-06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11-07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离骚》06-08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02-01

英语必修教案02-04

物理必修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