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3 12:39:1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加减法 (一)

   1、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2、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3、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4、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5、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加与减(二)

   1、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2、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4、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加与减(三)

   1、套圈游戏---(连加运算)

  2、乘船---(连减运算)

  3、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二、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动手做(一)

  3、动手做(二)

  4、动手做(三)

  四、 统计与概率

  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小小运动会

  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今天我当家

  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教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因此,本教案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过程中发现最优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

  师:看,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分别是草莓、橙子和苹果,在水果盛装的过程中还有好多学问呢,你们想了解吗?(想)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又该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在上课开始,以同学们爱吃的水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一、教学例1。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

  (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题中的问题: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就是买3个15盒草莓,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5×3)

  (3)讨论、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买3筐就是买3个10盒和3个5盒,先算3个10盒是10×3=30(盒),再算3个5盒是5×3=15(盒),最后把两次口算的结果加起来,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题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汇报交流。

  (口算150×3时,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个0)

  (3)观察、对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处。

  (15×3与150×3进行比较,是把第一个乘数15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一单元:一位数除多位数

  口算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 例1、例2

  教学要求: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除多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组题

  30÷3 80÷8 20÷2 60÷6 90÷3

  6÷3 8÷8 6÷2 6÷6 3÷3

  二、展开

  1.例1

  (1)提出问题学生尝试:口算36÷3

  ① 你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

  ② 想一想: 区别在哪里,有联系吗?

  (2)汇报: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板书学生的算式思路)

  (3)评价:选择另外方法计算,通过比较,得出

  较简便。也可以直接这样想:36÷3=12(强调高位算起)

  2.自己编类似的题目,口算说出得数。

  3.从学生编题中抽取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尝试练习,说各种方法。

  (2)归纳方法:

  4.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9÷3 24÷4 56÷7

  90÷3 240÷4 560÷7

  900÷3 2400÷4 5600÷7

  (2)算算,填填。

  40÷2=□ 90÷3=□ 70÷7=□ 80÷4=□

  8÷2=□ 6÷3=□ 7÷7=□ 4÷4=□

  48÷2=□ 96÷3=□ 77÷7=□ 84÷4=□

  5.巩固

  39÷3 26÷2 42÷2 55÷5

  88÷8 93÷3 48÷4 76÷4

  87÷3 56÷4 30÷2 91÷7

  6.光荣题:从自编题中找出一位数除三位数。

  693÷3 说出口算方法。

  三、作业:课堂练习

  四、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例1(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 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除的顺序、商的定位。

  确进行被除数最高位的数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二、三位数计算。

  教学重点:除的顺序和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

  44÷4 36÷4 84÷2 63÷3

  75÷5 81÷9 52÷4 42÷3

  69÷3 48÷3 56÷4 78÷2

  谈口算过程

  在算两数之商时,我们可用口算的方法,也可用笔算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笔算除法"。也就是列竖式做除法,这里要求用同学们注意竖式的格式、除的顺序、商的定位等。

  二、展开

  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列式,怎么分?

  列竖式计算 69÷3

  (1)顺序: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十位上的"6"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十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② 23=6 6-6=0 0不用写。

  划--,如果把这过程比喻下一档楼梯,那这一档楼梯可不方便。

  (2) 把个位上的9移下来,对齐,9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这里的0一定要写,表示最后的作数为0。

  (3)请大家边说边把这题做一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笔算顺序,及各部分数字各表示什么?

  (4)光荣题 边做边说过程

  2.练习:课本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例2(第3课时)

  教学内容:P5 例2

  教学要求:掌握"除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一位数除整十数和表内除法组合的口算训练。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年级三个班搞活动,共用去342元人民币,平均每个班用去多少钱?电脑显示课本上的图示。

  提出问题: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学生汇报分法。

  2. 尝试练习

  (1)你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出342÷3吗? 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内交流,自主评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3)自学课本,比较差异。翻开课本,比较一下自己的算法与课本上有哪些不同?师板演(边写边说三句话)

  着重强调:在十位上商1,还余1,把余下的1怎么写?十位余下的1与个位上移下的2合起来是12,12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

  (4)形成方法。比较342÷3与69÷3有什么区别?(每一位除好都没有余数,而这题十位除好有余数,余数怎么办?如果不是最后一位的余数,都要与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3.正误辨析。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和后一位继续除

  4.练习:试一试,练一练。启发学生说出各题哪些们除后带余数,哪些位除后不带余数。

  5.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6.课堂练习。

  三、教学后记:

  练习一1--5(第4课时)

  教学内容:P7 1--5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口算。

  2.对比练习。

  243 165 128 194

  72÷3 80÷5 96÷8 76÷4

  计算并比较上、下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这一关系,求下列□。

  1233=□ 2434=□ 1377=□

  □÷3=□ □÷4=□ □÷□=□

  3.算一算,填一填。

  30÷3=□ 80÷4=□ 60÷6=□ 50÷5=□

  18÷3=□ 16÷4=□ 12÷6=□ 35÷5=□

  48÷3=□ 96÷4=□ 72÷6=□ 85÷5=□

  ①作为口算,分拆成两位数

  ②作为笔算,除的顺序,从高位算起,十位除后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4.列竖式计算。

  (1)竞赛80÷6 92÷3 85÷5

  68÷4 72÷9 90÷5

  98÷7 84÷6 96÷4

  (2) 864÷4 715÷5 765÷3

  936÷2 762÷6 966÷7

  696÷4 984÷8 625÷5

  教学后记:

  练习一6--12(第5课时)

  教学内容:P8 6--12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 6□<38 □8<55

  8□<73 7□<48

  □4<25 □5<33

  2.对照训练。

  1)看: 45÷8=□......□ 写:□8+□=45

  73÷9=□......□ □9+□=73

  58÷7=□......□ □7+□=58

  2)看:□5+□=47 写:47÷5=□......□

  □8+□=52

  □7+□=47

  □6+□=50

  根据有余数除法算式写乘加算式。

  根据乘加算式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3.在□内填数。

  68=□4 □3=89

  76=□3 2□=69

  84=□2=□3=□4=□6

  4.应用题:①要求几个问题。

  ②数量关系是什么?

  ③列式计算。

  5.作业: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第6课时)

  教学内容:P9--10 例3

  教学要求:1.掌握被除数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方法。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里填数

  (1) 744=296 52÷7=364

  296÷4=□ 364÷7=□

  (2) 280÷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二、展开:

  1.尝试计算29÷4 296÷4

  2.小组交流讨论

  (1) 看被除数的前一位,2除以4,不能商1,怎么办?

  (2)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29除以4,商7要写在哪一位上面?前后两个7表示相同的意思吗?

  (3) 余数1移下来,16除以4,商4要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汇报并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4.总结出法则: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简单板书)。与书上比较,哪个更好,突出关键字。

  三、巩固。

  练一练,列竖式计算。

  四、 作业,课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第7课时)

  教学内容:P11--12 例4、例5

  教学要求:掌握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① 273=81 ② 467+3=325

  81÷3=□ 325÷7=□......□

  二、展开。

  1.观察: 81÷3=27 273=81

  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验算方法。

  2.笔算:322÷7 板演,并说计算过程。

  猜想:325÷7 有无余数,是几? 做一做。

  根据②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方法

  3.练一练:3427÷7 并验算。

  4.小结:今天的作业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为什么?用什么方法?

  没余数除法: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

  练一练:

  ① 先估商位数,再列竖式,验算,反馈。

  ② 根据有余数与无余数分成两类,得出被5整除数的特征,验证。

  四、教学后记:

  练习二1--4(第8课时)

  教学内容:P13 1-4

  教学要求:初步认识乘除法关系,能准确并熟练地试商。

  教学过程:

  1. 口算。

  2. 算算,填填。

  200÷5=□ 400÷8=□ 420÷7=□ 540÷6=□

  35÷5=□ 24÷8=□ 28÷7=□ 12÷6=□

  235÷5=□ 424÷8=□ 448÷7=□ 552÷6=□

  3. 对照练习。

  275 367 486 539

  135÷5 252÷7 288÷6 477÷9

  4. 在□里填正确的数。

  2□4=104 8□7=588 6□6=372

  8□5=425 4□8=392 5□9=486

  方法: 204=80 □4=104-80=24 104÷4 (基础好的)

  5.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80÷5 810÷6 376÷8 364÷7

  512÷8 315÷9 846÷3 272÷4

  6. 计算并验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7、教学后记:

  练习二5--12(第9课时)

  教学内容:P13--14 5-12。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过程:

  1. 口算(第6题)

  34÷2 72÷3 84÷3

  45÷3 96÷4 78÷2

  64÷4 58÷2 75÷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0÷2 4÷2 分用别竖式方法口算。

  2.计算并验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并改成乘法算式

  3.在□里填正确的数。

  6□8=504 5□7=371 4□9=432

  3□6=228 9□8=760 7□4=312

  4.应用题(9、10、12)

  ① 口述数量关系

  ② 解答

  ③ 改编成一乘一除

  5.开放题(11)

  独立设计方案,交流汇报。

  6、教学后记:

  练习二13--17(第10课时)

  教学内容:P15 13-17

  教学要求:理解乘加两步计算题和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初步培养函数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1. 在□里填数。

  756÷□ = 875÷□ =

  2. 观察下面的算式,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534+3=215 215÷4=□......□

  768+5=613 613÷8=□......□

  347÷8=43......3 □8+□=347

  3.第15题。

  4.填表。

  ①哪个数量是不变的(每分飞行的米数)

  ②哪两个数量是变化的(飞行时间和飞行的米数)③变化的两个数量中,哪一个数量的条件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求出未知数量

  ④变化的两个数量相除,得到的是什么数量,这个数量的值是不是一定的。

  5、教学后记: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11课时)

  教学内容:P16--17 例6、例7

  要求: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 1003×4=4012

  416÷4=□ 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 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 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 1700÷5 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1.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四、教学后记:

  练习三 1-4(第12课时)

  教学内容:P18 1--4

  要求: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3 □......□

  6 □......□

  242÷ 7 = □......□

  8 □......□

  9 □......□

  2.列式计算

  (1)520里包含多少个5。

  (2)138是6的多少倍?

  (3)一个数的7倍是840,这个数是多少?

  (4)619除以3,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5题的解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请你用不同的方式叙述520÷5

  3.计算并验算(正确率比赛)

  602÷3 804÷5 848÷8

  368÷9 472÷6 515÷5

  4.在□里填数。

  23×6=120+□

  5、教学后记:

  练习三 5-9(第13课时)

  教学内容:P19--20 5-9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对照上式,填写□里正确的数。

  (1)72×3+1=217 85×9+8=773

  217÷□=□......□ 773÷□=□......□

  104×8+5=□ 255÷7=36......3

  □÷□=□......□ □×□+□=□

  2.在□里填正确的数,说说你是怎么想?鼓励多种方法。

  ① 可以先求出等式一边的得数,再分析另一边求什么算式的末知数。

  ② 分析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第七题, 因为除数是8,所以最大的余数是7。

  4.第八题

  方法:①观察,找突破口。

  ②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逐一检验,依次求出所缺。

  5.第9题

  先分解为2个因数相乘的积,再分解为3个或4个因数相乘的积。

  教学后记:

  练习三 10-13(第14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10-13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 第10题。

  ① 根据6个数的特点,要使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最接近200,则可考虑接近800的数除以4或接近1000的数除以5。

  ② 列出可能的情况。

  856÷4=214

  798÷4=199......2

  987÷5=197......2

  ③ 选择正确的。

  2.填表。

  ①审题,分析题目中的三个数量,说出哪个量不变。

  ②求出末知数,数量关系如何?

  ③从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填表。

  ①找出三量及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求出末知数。

  ③说说除法算式都表示什么意思?

  4.第13题。注意解题策略的训练

  5.智力游戏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 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 )厘米。设( )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课标内容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它是10以上数的认识和10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本节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得数是10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10的组合和分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用具

  学具,一盒乒乓球,10个一角硬币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贴,并且用1,2,3标出)8,9。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在贴上一个苹果,它是多少?是怎样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几个数字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藏着10。(例如10个手指头;一盒乒乓球有十个;一元钱有10个一角等。

  4、揭示课题: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们就用10来分苹果。

  出示课题:分苹果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10个苹果,想把它分成两堆,该怎样分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分看。

  (1)师生共同参与分苹果,例如1个和9个。看到这两堆苹果,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1+9=10/9+1=10)

  (2)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摆一摆,其中一同学把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数学问题,并把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4)看到这些加法题,小朋友们能想到相应的减法题吗?开动脑筋,我们一起写一写。

  2、小朋友还记得手指头游戏吗?老师出“1”,小朋友出?可以组成10?现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小机灵,做的又对又快。

  三,练习巩固。

  1、现在打开书本40页,我们来连一连。

  (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2、爬台阶

  师:看,小老鼠正拿着1块大骨头引机灵狗上楼梯,总共有10级台阶,小狗爬到第2级,还有几级?.......你能用数学表示吗?

  (1)同桌互相完整说一说,带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

  (2)刚才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

  3、说一说,填一填。

  (1)师:小朋友看到右边的表格没,你会填吗?

  (2)同桌互相检查

  (3)你能用像“机灵狗爬台阶”这样的故事来说一说小猫钓鱼吗?回去向你的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

  四、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吗?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题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并亲手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自信心。

  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10的加减法。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叙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对口令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习,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

  20/24>18/24,所以5/6>3/4。

  红红打得快。

  生2:我也认为红红打得快。但是我把5/6和3/4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2/6×2=10/12,3/4=3×3/4×3=9/12

  10/12>9/12,所以5/6>3/4。

  ……

  如果学生只有分母是24或12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一下,应有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6和3/4进行通分后,再比较大小的。

  (2)两种方法通分时用的分母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

  教学预设

  ●不同的地方

  (1)第一种方法,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24作分母,第二种方法,通分时用4和6的公倍数12作分母。

  (2)24是12的2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两种通分方法中,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那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椭圆形纸片上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再圈出它们的公倍数。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4和6的公倍数都有哪些呢?生:我先找出4和6各自的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6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也用省略号表示。

  生:然后找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观察我们找到的'50以内6和4的这几个公倍数,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60。因为每两个公倍数之间都相差12,48加12等于60。

  师:60后面还有没有?还有多少个?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找不到最大的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再来观察4和6的这些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小的谁?

  生:12。

  师:还有比12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一些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同桌的同学现互相说说。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出概念(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找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现找了4的倍数,又找了6的倍数,最后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太麻烦,其实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短除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用短除法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书写方式一样。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 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七巧板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2、揭示课题:

  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演示:

  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 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我虽然仅有七块图形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我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谁先来说一说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1、组织竞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拼得快,拼得好?拿出七巧板,准备好了吗?我们比赛开始啦!

  2、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拼图。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选用的哪两块?拼成了什么?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小组合作,拼好后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拼成了哪几种图形?每组拼成几种图形就加上几颗星作为奖励。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再来难一点的,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每个小组将不同的拼法贴在磁性黑板上。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用哪几块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1个正方形和2个小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生:我用2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1个小三角形、1个大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成了五边形。

  ……

  小组长统计本组共拼出了几种不同的图形,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加星鼓励。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了这么多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下面我们要来更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互相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9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贴星。

  5、说儿歌

  师问:七巧板好玩吗?有趣吗?老师带来一首有关七巧板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

  出示儿歌:

  七巧板,真有趣,三种图形在一起,动脑筋,巧拼移,

  小手创造出神奇。

  师:是啊!七巧板非常有趣,但是在拼图时,一定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这样,才能拼出各种图形!

  6、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课件演示:鱼、狗、人、猫这四幅图形。

  指名说说这四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集体反馈。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们玩得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学会用减法验算减法,进一步提高验算减法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0 — 30 = 74 — 50 = 63 — 21 =

  50 — 20 = 74 — 24 = 63 — 42 =

  30 + 20 = 50 + 24 = 21 + 42 =

  2、一道减法算式,可以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和它对应。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a) 提问:电线上原来一共有多少只燕子?飞走几只?还剩几只?

  b) 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师板书:

  14 - 8 = 6(只)

  被减数 减数 差

  提问:这个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得到什么?反过来说,差等于什么?(板书:差 = 被减数- 减数)

  c) 出示第(2)题。

  提问:这道题已知的是减法里的什么数,求的'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减法算式里减数等于什么?(减数 = 被减数 - 差)

  d) 出示第(3)题。学生口答算式和答案,教师板书。提问:这道题里已知的是什么数,求的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根据第3题说一说,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被减数 = 减数 + 差)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减法算式里的差,是用被减数-减数来求的,减法算式里的减数要怎样求呢?被减数呢?说明是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教学例6。

  (1)提问:我们过去验算减法算得对不对,用的什么方法?应用了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里的哪一个式子?

  说明:除了应用被减数 = 减数 + 差可以验算减法算得对不对之外,还可以用被减数算出的差,看得到的是不是原来的减数来验算。如果得到的是原来的减数,说明原来的计算做对了。

  (2)出示例2。指名板演,想一想,怎样用减法验算?

  提问:算出的得数和哪里的数一样?说明前面的减法算得对不对?在横式里写哪一个得数?怎样用减数验算减法?这样验算的根据是什么?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十七第1题。

  2. 做练习十七第2题。

  3. 做练习十七第4题。

  4.做练习十七第3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9-28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12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05

[热]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7-06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