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9 12:44:0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四舍五入法。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8、10、11题及数训。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两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实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情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 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 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 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老师也表示了几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同学们当小老师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结果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二)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吗?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页1、2、 3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具体例题安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 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例如: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基于这样的考虑,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加强了数学问题情景、操作探索活动的设计。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部分内容,创设了“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为方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理念与意图,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材在呈现具体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地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4.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本单元增加了“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

  四、具体编排

  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

  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后,教材说明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设计思路是“情景、问题—实验、解释—特性应用”。

  (4)例3。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2.例4。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角形按边分类,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3.例5。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做一做”应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

  4.图形的拼组。

  (1)例6。

  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具体活动时,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让学生自主拼,看用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摆的。

  (2)例7。

  用三角形拼出美丽图案的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同时享受创作的快乐,感受数学美。

  五、教学建议

  1.适度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因此,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时,要注意切合实际,易操作而有实效。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困难,不能配备丰富多彩的教学具,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积极发动学生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这节课借助画图策略和列表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但教学的重点策略是从简单入手策略,即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以退为进,先解决几个简单的同类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归纳出一般的原则、方法、规律等,再解决原来较复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因此,切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乒乓球兵团囊括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利用情景导入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为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提供探索的平台。在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注重人人参与数学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算,并适当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赛场次与球队数量之间的关系,会画示意图,会计算比赛场次。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通过小组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在他人的鼓励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三、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9-28

小学数学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12

【荐】小学数学教案01-1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0-30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2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3

【精】小学数学教案01-1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