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写出18、24、36的约数和他们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1、提出课题
怎样求出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教学例3
求18、24、36的最大公约数
(18.24,36)=2×3=6
3、观察、比较、讨论
(1)求山歌书的最大公约数与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相同
(2)归纳: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公约数连乘起来。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求最大公约数6、12和244、7和9
2、练一练
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15、20和2524、36和60
14、21和289、15和24
5、6和728、56和70
8、16和48105、34和30
55、22和12115、16和30
四、归纳
五、布置作业
反思:对于这类数的教学缺乏指导
1、最小的数是另两个数的约数。
2、当三个数中有两个数是互质数是,那么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上你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37×82 65×31 59×64 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 6 2 3 1 8
×7 8 ×1 7 ×2 5
6 4 8 1 6 1 9 0
6 0 2 2 3 2 6
6 6 6 8 1 8 4 3 5
2、菜园收了36筐白菜,连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这些筐有多重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学会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乘积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03-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4-1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7-18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