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并学会编辑、修饰表格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并学会编辑、修饰表格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选中表格中的各个对象,设置表格的格式。
教学准备:
学生冬季作息时间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假期快到了,丁丁又要为自己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以便使假期过得更充实。有没有什么方便快捷的制作方法呢?
大家来看看小博士有什么高招。
丁丁的时间表:寒假作息时间表
师: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呢?
二、跟我学
1、启动WORD,在新文档中选择输入法,输入标题,并为其设置字体、字号和对齐方式。
2、想一想要用到几行几列?
师提示:横为行,竖为列。
学生数表格后答:10行2列。
3、师:注意插入表格的方法:单击“表格”---“插入”---“表格”,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输入表格列数和行数,单击在“确定”按钮。
4、师:我们来调整一下表格的列宽,让它更合理一点。
将鼠标指针移到竖向表格线上(注意指针的变化),拖动鼠标,此时表格线会移动位置,从而改变表格的.列宽。
5、师:用同样的方法可不可心将行高调整一下呢?我们来试一下。
师演示:将鼠标指针移到横向表格线上,拖动鼠标,调整表格的行高。
6、师:表格确定好后,让我们来输入表格内容。
单击表格第一行第一列的单元格,在光标处输入时间,用同样的方法把表格中的其他内容输入。并设置字体、字号格式。
师提示:注意分号、顿号等符号的输入方法。
(师仅输入第一、二行即可。多给学生练习时间。)
7、师:别望了给我们的表格加上一点色彩。
拖动鼠标选定第一行上两个单元格,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边框和底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底纹”选项,在填充栏中选择“橙色”,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给表格涂上漂亮的色彩。
8、师: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给表格中其它单元格涂色。
9、最后我们别忘了保存。
保存当前文档
小结。
师:同学们,老师说明白了吗?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师:同学们,还有很多技巧等待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吧。
三、练习
请你利用上面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本学期的课程表。
(学生基本做完后,选择一两个做的好的,予以集体演示,供大家评价。)
在做这个表格的时候,同学们一定又有了很多困惑,大家下课后可以先研究讨论一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吧。
四、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你这节课学会了表格的哪些操作方法?
(指名答)
五、评一评
本活动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自己给自己打分画星星。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
(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
(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
(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概念:
1、理解单位1的概念
(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
(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
(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
(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
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
2、理解分数意义:
(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
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
(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
(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
(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
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练习:练习十八13
3、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请你回忆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分母5表示什么意义?看到分母你就知道什么?分子3呢?
小结:在分数里表示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分子。
4、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自然数有单位,每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因此自然数的单位是几?分数也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所以分数也有分数单位,比如:是由3个组成,就是它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想一想,的分数单位是几?为什么?的分数单位呢?
你能概括一下分数单位的'意义吗?
小结: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练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学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直线上相应的这一点应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同样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为什么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相同?
三、看书质疑:
今天学习的是课本p84p86的内容,请把p86的做一做练习一下,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四、综合练习:
(一)判断:
1、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二)口答:
1、把一条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把什么看作单位1?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3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说出下面各题把什么看作1?各题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一袋大米,吃了它的
3、一本书30页,小华已看了总数的
(四)填空:
5个是()是()个
是3个()()个是是()个()
(五)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六)下图中阴影部分各占全图的几分之几?(备用)
五、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开课。
二、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三、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四、小调查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 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 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小学数学教案03-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4-1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30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3
【精】小学数学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