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晨会的哲理故事
很多公司开晨会的时候都给员工进行精神上的鼓励与励志,以此来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晨会的哲理故事,仅供大家参考!
1、半文钱的官司
清朝时候,枝江县的县官听说杜老么聪明机智,深得民众赞赏,很是嫉妒,一心想整治他一下,以显示自已的才智在他之上。
于是县太爷命人把杜老么找来说:“都说你聪明绝顶,本县倒想试试你到底有多大能耐,你敢跟本县打官司么?”
杜老么说:“跟您打官司得到荆州府,我孑然一身,连半文钱都没有,怎么能够上路呢?”县老爷见他神色黯然,毫无斗志,以为是没有胆量跟自己较量而找借口,随即说道:“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吗?那好,来人哪,斩半文钱给他!”手下马上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两半。
杜老么接过半文钱立即就上路了。到了荆州府,杜老么状告枝江县老爷:“他身为百姓父母官,竟然将乾隆通宝劈为两半,如此目无王法,胆大包天,即使不斩也应该先撤官!”
那县太爷现在还自鸣得意呢,到现在还不知道上了杜老么的当。
【感悟】对付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就应该釜底抽薪,从其本身的言行去找漏洞,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他再想抵赖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2、阿凡提讲道
清真寺一直要请阿凡提去给他们讲道。阿凡提不情愿地走上清真寺的讲台,对大家说:“我要跟你们讲什么,你们可否知道?”
大伙异口同声说:“我们不知道。”
“跟不知道我要说什么的人,还说什么呢?”阿凡提说完,下了讲台,就走了。
过了几天,阿凡提又被请到清真寺来。他在讲台上门:“乡亲们,我要跟你们说什么,你们知道么?”
学乖了的人们吸取上一次的教训,齐声回答:“知道!”
“你们既然都知道了,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阿凡提又走了。
当阿凡提第三次登上讲台,还是问了与上两回一样的问题,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一半高喊:“不知道!”另一半则大嚷:“知道!”他们满以为这下就可以把阿凡提难住了。
谁知阿凡提笑了笑说:“那么让知道的那一半人讲给不知道的另一半人听好了!”说完,又一次扬长而去,听讲的人面面相觑,无可奈何。
此后,他们再也不纠缠着阿凡提为他们来讲道了。
【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在于他能够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把握住战胜对手的策略。
3、诋毁机智避祸
清乾隆年间,杭州的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此人聪明机灵,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辞。
乾隆皇帝对此早有所闻,巡视江南来到杭州时,为找茬儿惩治他,于是乔装改扮成秀才来到了净慈寺。
乾隆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显然叫“篾青”。诋毁正准备答话,募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里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叫‘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会答“篾青”,便以对清朝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不料被诋毁,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罢休,随即将竹片调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又叫什么呢!“这个嘛,”诋毁心里想,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固“篾黄”与“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了,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发作,而机智的诋毁和尚则接连躲过了杀身之祸。
【感悟】对于那些有意要伤害自己的人,一定要见机行事,不能落入对方的圈套。
【晨会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小故事晨会05-18
企业晨会励志小故事分享12-19
哲理哲理故事04-19
经典哲理故事11-29
哲理的故事09-24
经典哲理故事11-21
哲理的故事06-08
小故事哲理故事11-02
低头的哲理故事02-04
死亡的哲理故事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