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哲理的故事1
爱丽莎奇遇记
爱丽莎是一个非常喜欢探险的小女孩。这一天,她走着走着,来到一片森林里就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遇到一只可怕的恶龙,那龙眼里冒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绿光,牙齿和爪子都像匕首一样锋利。恶龙张开大口,要吞摄爱丽莎。这时,一只巨大的雄狮也来了。爱丽莎赶紧逃跑。
跑了好久,爱丽莎停下来。突然,她从地上捡到了一个狼型面罩和一把剑。她戴上面罩,不一会儿就有了能量,成为一个女侠。刹那间,出现了几百个来抓她的幽灵骑士,爱丽莎奋力博斗,杀死几十个幽灵骑士,终因寡不敌众,被抓进了魔窟。
在魔窟里,爱丽莎每天都要被严刑拷打。终于有一天,她忍受不了痛苦,趁看守懈怠,偷来自己的剑与面罩,杀掉看守,逃了出去。
巫婆知道了,便去追拿。追上了,爱丽莎奋力拼博,杀死巫婆,又回到了现实世界。
哲理的故事2
五、马戏团的故事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六个小男孩穿戴得干干净净,手牵手排队在父母身后,等候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即将上演的节目,好象是自己就要骑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低声道:“请给我六个小孩和两个大人的票”。母亲心颤了一下,她扭过头把脸垂得很低。售
票员重复了一遍价格。父亲的眼里透着痛楚,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的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子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将一张50圆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然后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指着地上说:“先生,你掉钱了。”父亲回过头,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热,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钞票。然后,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
哲理: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记住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他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万里。
哲理的故事3
女生公开投票选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发表演说:“如果我当选,再过几年,在座的`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骄傲的说,我上大学时,比班花还漂亮!”
结果,她全票当选!
感悟:说服别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证明比别人都优秀,而是要让别人觉得,因为有你,他们才变得更优秀、更有成就感。
哲理的故事4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老鼠。这些老鼠胆子很大,白天都敢出来在屋子里横冲直撞,在衣柜上、桌子上蹦来跳去;晚上爬到厨房里把能吃的东西要么吃掉,要么带回洞里。这家人恨死这些老鼠了,可又总是很难抓住它们。一天晚上,这家人刚刚熄灯睡下,老鼠便开始出来闹腾了。一只大老鼠从衣柜顶上跳下来,碰翻了桌上的油灯,油灯滚到主人床上,油洒了出来,真把主人气坏了。这家的男主人赶紧翻身起床,老鼠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于是他咬牙切齿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些老鼠全部消灭!”他的妻子也忿忿地说:“太可恨了,以后只要再看到老鼠,就一定要打死它!”一天,一只大老鼠正睡在主人家的'一个古董花瓶上,男主人恰巧看到了,他心里一阵高兴,心想:“那天碰翻油灯的老鼠一定是它,这回我绝对不会饶了你。”于是,他拿起一根木棍,蹑手蹑脚地走到大花瓶跟前,正准备打老鼠,他妻子连忙阻止他说:“你没看到这是我们家的古董吗?要是把这只古董花瓶打碎了,那多可惜呀!为了打一只老鼠,也未免太不值了。”丈夫不甘心地说:“你忘了这些老鼠干的坏事了吗?不能放过它!”妻子坚持说:“算了吧,还是大花瓶重要!” 没办法,男主人只好放下手中的木棍,走上前去,用手把睡在花瓶上的老鼠赶走了。从那以后,大老鼠每天照样出来干坏事,而且还更加肆无忌惮,因为它已经掌握了主人的弱点。
小朋友,这家主人又想打老鼠,又怕砸坏了东西,结果老鼠越来越胆大。做事情顾虑重重,怕这个又怕那个,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
哲理的故事5
西非共和国南部和北部地区都有灰狼,这种狼捕食时十分凶狠。
这一年,西非决定开发一个山区作为国家级旅游景点,相关工作很快便启动了,当然,也制定了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可没想到一年后,这里的兔子繁殖速度过快,数量达到了近乎不可控制的地步,山上的草明显开始衰减。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政府决定从南部和北部地区各引进一批灰狼,想让这一地区的兔子迅速减少,以保护植被。第一批100只从北部引进的灰狼很快到位了,这批灰狼捕食兔子稳、准、狠,兔子数量明显减少。政府一看有效果,便加快了从南方引进另一批灰狼的计划。南方的那批灰狼也很快到了,政府觉得有这两批灰狼,兔子的数量估计会骤减。
可事与愿违,南方引进的这批灰狼,捕猎的欲望比北方的灰狼差远了。同样是灰狼,怎么南北差距这么大呢?经过一番调查研究,终于解开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北方的灰狼凶狠,那是因为在它们生存的.地区还有一种鬣狗,为了保证自己食物的丰盛,北方的灰狼时刻都保持着一种冲锋的状态。而南方的灰狼,因为在它们的食物链上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它们的捕食欲望和手段都没有那样强烈。
[故事寓意]两种灰狼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所以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奔向成功的路上,只有正确看待对手,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手。
哲理的故事6
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教师,你能讲讲我的价
值吗?”教师拿出一块石头,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卖,可别人无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拿着石头到集市上去叫卖,有人愿意出2块钱买这块石头。这个人刚出完价,又来了一些人,大家纷纷说这块石头真光,都开始抬价,一向把石头的价抬到10元钱。学生高兴地回去和教师说:“教师,你这块石头居然能卖10块钱呢!”教师说:“你再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到了黄金市场,有个老者看了这块石头的成色,说里面必须是块宝贝。大家开始竞争这块石头,抬到了1万块钱的价格。学生有些动心了,兴高采烈地跑回去对教师说:“您这块石头居然能卖到1万块钱,真是想不到啊!”教师笑着说:“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掉。”
学生拿着石头到了珠宝市场,刚一叫卖,就有人出到10万块价格。一眨眼的功夫,石头的价格已经升到了30万块钱。学生忍住了极大的诱惑回去了,对教师说:“想不到您还有这样一块宝贝呀!我的任务完成了,您该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价值了吧。”教师对学生说:“这块石头真的是无价之宝,它里面有名贵的玉,但你不识货,它顶多值10块钱。”
哲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块玉,我们要以珠宝商看玉石一样去审视自我,有的人打磨了自我,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价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我的玉一辈子都不打磨,他一辈子就是一块不值钱的石头。这则案例启示我们,去思考人生价值的内涵,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自我的人生价值的?
哲理的故事7
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没有房子的。在那个时候啊,他跳得比蚱蜢高,飞得比苍蝇快,力气比蚂蚁大,爬得比蟑螂还要迅速。因此,在昆虫界里他的名气很大,大家见到他都会伸出大拇指喊:“牛!”
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栋漂亮的房子,于是他扛起房子就往回走。
这一路上,他赢得了所有动物惊羡的.目光。“真漂亮!”“真漂亮啊,真漂亮啊!”``````
在这以后,无论去哪,他都再也没有把房子放下,整日沉醉在大伙儿的称赞中,直至今日。
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怪模样。于是,大家改称他为“蜗牛”。
寓意:
有时候,一份小小的虚荣也可以变得很沉重,甚至于牵绊人们前进的步伐。
哲理的故事8
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家养了一圈羊。有一天,他家的羊圈破了个小洞,可他并没有把洞补上。
一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样去羊圈数羊。他发现洞被扩大了许多,而他的羊也比昨天少了许多。原来,在昨天晚上,一只狼来到他的羊圈,把羊圈上的洞扩大后,叼走了几只羊。因为洞被狼扩大了,所以在那之后又有几只羊跑了出去,才会有这么多羊消失了。商人急得咬牙切齿,不停地跺着脚。他大吼一声,把居住在他旁边的邻居都吵醒了。
大家看他这么生气,不知如何劝解他才好。这时,一位老爷爷慢吞吞地走过来,他说:“你把羊圈补好,就不会再丢羊了。那些羊已经丢了,也找不回来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补好羊圈。”听了老爷爷的话,商人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丢羊,因为当时他发现小洞的.时候没有补上,才会导致今天的悲剧。
他找来锤子、钉子和木板,把羊圈上的大洞补好了,从此商人再也没有丢过羊。
哲理的故事9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侯便被捕上了岸,捕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女儿。
小女孩将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有些困难了,小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游的心情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打转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鱼食也不吃了。小女孩见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的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怎么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唉,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原来,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不能打碎心的四壁,即使给你整个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哲理的故事10
野马之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做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而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如何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马的身上,落在野马的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启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要靠自己的努力。逆境虽然可以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只要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不悲观、不消沉,与逆境抗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同要能够成长,甚至能够做出通常情况不能做出的奇迹。
哲理的故事11
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创建者马克。H。迈克是世界一流的管理专家,他自己介绍,他从一位好朋友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位朋友是位出类拔萃的推销员,只要他一出面,他的魅力就能充满每个角落,你只有把钱花光才会离开。不过他的长处一点,在其他方面,比如说组织、资金使用,对部下的鼓励、业务细节和工作贯彻方面等等都一窍不通。
这种人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公司明星般的销售经理,但绝不是企业家。然而这位先生是个自欺欺人的大师,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连续十年,他不断的组建自己的公司,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关闭。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认为自己非凡的销售是人人都具备的。对他来说,销售是最简单不过的工作,他认为别人也一样容易。于是他呆在办公室做管理,让别人出去跑销售,结果公司中没有一个人在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关键在于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而把不足之处的危害降到最低。如果把精力全部花在提高弱项上,收效甚微,反而会影响到别的方面,成为一个毫无特色敌人,自然也就难有建树。
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从事与缺陷相对应的工作;有特长当然是好事,但把特长弃置不用,便如同没有特长一样。
哲理的故事12
山上有二间和尚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却一团和气,个个笑脸满面,生活欢快。
于是,甲庙的方丈便好奇的前来请教乙庙的小和尚:“你们为什麽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回答:“由于我们经常做错事”。
甲庙方丈正感迷惑时,忽见一名和尚匆匆由外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即跑了过往,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的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随着进来懊恼的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则愧疚自责的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甲庙方丈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您知道了吗?
通常,我们为了保护自己而推卸责任或与人争吵,殊不知认错未必是输,由于认错不但能表现出个人修养,反省自己激励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为祥和。朋友间发生冲突,如有一方能先认错,战火必然马上平息一半。假如没有一个人先认错,那么两个人再见面就谁也不理谁了,实际上两个人的心里都是非常不舒服。假如确实是自己错了,又没有认错,是不是心里觉得有些内疚呢?
人的一生,总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家庭中,当子女不肖时,我们应该检讨自己是否未尽教养之责;
公司里,当属下绩效不佳时,我们应该检讨自己在教导治理方法上,是否出了题目;社会上,当大家责怪环境恶劣时,我们应该检讨自己是否就是那个破坏环境的人。转换一下角色,本日的你或许是来日的卧冬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也反省自己,那么,处理事情的模式将会是另外一番风采。
渺小的你我或许并无能力为世局扭转乾坤,但若每个生命个体能培养勇於认错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相信那股内心的平安与喜乐,将会不断的扩散。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在很多小事情上,假如你学会了“敢于认错”这个技巧,在人际关系上能得到很多的主动。
哲理的故事13
有一个年青人,刚踏出社会,一切茫然无所适从,很想瞭解“人生的秘诀”,有人跟他说:有一位智者,他知道“人生的秘诀。”
于是,他就去造访这位智者,智者知道他的来意后说:“你要的人生秘诀,我总共给你六个字,现在先给你三个字,另外三个字等将来再给你。”说着就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字,放入信封袋内让年青人拿回家再拆看。
年青人回家后拆开看三个字:“不要怕。”于是年青人就以三个字为座右铭,开始去冲刺。到了中年后,他的事业小有成就,也有了妻子儿女了,可是心里还是感觉着若有所失……
于是他又想到那位智者,就跑去找他要另外三个字,可是,智者的家人跟他说智者已去世了好几年了,年青人失望的'要离开时,智者的家人突然问他:“你是不是XXX吗?”年青人说:“是啊!”智者的家人说:“他走前曾经交代一封信给你。”
年青人回家后拆开信,一样三个字:“不要悔。”
哲理的故事14
鳗鱼的故事
在日本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都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船上的各种捕鱼装备以及盛鱼的船舱,和别人都完全一样,可他的鱼每次回来都是活蹦乱跳的,因此卖的价钱高过别人一倍。没过几年,他就成了大富翁。
后来,他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他的儿子:在盛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一些鲶鱼,因为鳗鱼与鲶鱼生性好咬斗,为了对付鲶鱼的攻击,鳗鱼被迫竭力反击,在战斗的状态中,鳗鱼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就活了下来。
渔民还告诉他的儿子,鳗鱼死的原因是它们知道被捕住了,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一条,生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在船舱里过不了多久就死掉了。
启示:要勇于接受挑战,只有在挑战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生命在于奉献
1912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暇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的却是精美纤柔的`丝;它们极细心极耐心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看着,看着,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第二年,在写给外甥女的一封信中,居里夫人还将自己与春蚕引为同类。
她说:“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必然成功,但是我仍旧如此做。我如此做,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启示:执著地奉献是美丽的。
哲理的故事15
难报娘恩
据说牛海是个带肚子,腹里无爷。就是他还没生出来,爹就死了。母亲正年轻,难熬一辈子清灯孤影,便改嫁到了别庄上。该着牛海少年命苦,不等成人,后爹又在一次开山打石时被炮崩飞了。孤儿寡母的艰辛日子可想而知。好在牛海很听话,也很勤奋刻苦,上学、工作、提干,一直顺利,十年前就混到了副乡长的位子上。要不是那年有人举报,说建筑乡办公大楼时他收了承包方几万块钱的红包,也许他早就当上县官了。尽管事实有些出入,但上边还是给他记了一过。因此,牛海副乡长的官职算升到顶了。眼看着一个个没啥球本事的`同事和下级,都吹吹呼呼地提拔到了县里,他恼啊悔啊。
就在这个时候,老娘病了。老娘可是他最疼爱最挂心的人。他请下假来,亲自带着老娘跑市里看跑省里看,最终还是确诊为癌症晚期。
看着滴水不进的老娘,躺在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生命将油尽灯熄,牛海无力回天,心如刀割。俗话说,爹的恩情还好报,娘的恩情报不完。本想让从苦难中熬过来的老娘,在晚年多享些幸福,哪料她老人家这么早将撒手归天。一片孝心还怎么尽呢?牛海打算着一定要把老娘的丧事办大办好,这样才能得到些安慰。
他把这个想法给亲友们一说,亲友们立刻就张罗开了。购物的购物,搭棚的搭棚,连扎纸的和唢呐班子都通知到了。而就在此刻,老娘也咽下了那最后一口气。
只是老娘在临终前说的那一句话,牛海不能不听。老娘说;“多亏了乡亲们,才有了咱娘儿俩的今天,我的丧事,你只能待客,决不能收礼。”牛海只好含泪点头答应。
出殡那天,听说牛乡长要为母亲大发丧,且待客不收礼,全乡上下的干部们乡亲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哀悼吊唁,有的甚至披麻戴孝跪棚当孝子,哭声连天。有的来也是为了专门白吃一顿。为此,牛乡长操办了近百桌酒席,花费了四五万,一分钱没收。
牛乡长为老娘发丧待客不收礼的消息传到了县里,正是抓党风廉政的时候,县领导非常赏识,在全县树牛乡长为榜样,不久,牛乡长也破格提升了一级调进了县城。
牛乡长常趴在老娘的遗像前,痛苦流涕……
【哲理的故事】相关文章:
哲理哲理故事04-19
哲理的故事06-19
经典哲理故事01-13
宽容的哲理故事 03-27
哲理小故事06-30
[精选]有哲理的故事07-12
关于哲理的故事03-11
高中哲理故事03-12
成长哲理故事03-14
哲理故事素材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