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学家的故事15篇
数学家的故事1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数学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1)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那样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的故事2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是数学家苏步青在步入百岁之际,为他仙逝的妻子苏(松本)米子写的诗。米子是一位伟大的日本女性,也是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之一。苏步青与她风风雨雨60载,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世纪绝恋。
数学家苏步青的跨国绝恋在仙台喜结连理
1924年春天,苏步青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报考了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帝国大学是日本知名的大学,苏步青年年拿第一名,自己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在进行,自然成了学校的名人。
这时,他对学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仅相貌才华出众,而且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还爱好音乐,尤其是弹得一手好古筝。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后来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携手而行。
1927年,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聘请正在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担任代数课讲师,这使他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兼任过讲师的外国留学生。两个人的恋情成了学校里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为他们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则怀有一种嫉妒心理,对米子说:“苏步青是个中国乡巴佬,家里很穷,再说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将来就会有出息。你跟了他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但米子不为所动。苏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敌意,他也不想让米子再被别人纠缠,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尽快结婚。
米子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日本家庭主妇,她认为苏步青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松本教授虽然也很喜欢苏步青,却觉得他毕竟是中国人,出身又低微,所以对这段婚姻一直很不赞同。在米子的坚持下,最终松本教授还是妥协了。1928年,这对异国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在仙台市喜结连理。松本米子自此改从夫姓成为苏米子。
追随夫君到中国
米子全身心地当起了家庭主妇。为了不影响苏步青,她甚至把自己的古筝、书法等特长都荒废了,只留下了茶道和插花,因为这两种爱好有益苏步青的身体和精神。婚后一年,即1929年,米子生了个女孩。1931年初苏步青已有41 篇仿射微分几何和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出现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数学刊物上,成了日本乃至国际数学界榜上有名的人物。松本一家都希望苏步青留在日本工作,东北帝国大学也向他发出聘书。苏步青有自己的难处。出国之前,他曾与学长陈建功相约,学成归国,在故乡建设一流的数学系。现在陈建功已先期学成回国,自己是去是留,成了困扰他心灵的难题。
细心的米子早就发现他整天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天吃过晚饭,从不吸烟的苏步青在抽闷烟,米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苏步青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东瀛。令他想不到的是,米子听到了他的打算,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说:“青,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的,而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爱中国。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去,不论你到哪我都会跟着你的。”短短数语,使苏步青格外感动:米子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有了妻子的支持,苏步青一人先回杭州。浙江大学的条件远比他想象的差,不但聘书上写明的月薪比燕京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他虽然名为副教授,却连续四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幸亏还有在上海兵工厂当工程师的哥哥及时帮助,否则苏步青就要靠当东西维持生计了。为了养家,苏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风声传到了浙大校长邵裴子耳中。这位惜才如命的教育家当夜就敲开了苏步青的.房门:“不能回去!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情急之中,这话脱口而出。苏步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千真万确,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激动地说。就是这句话,神奇般地把苏步青回日本的打算冲得烟消云散:“好啦,我不走了。”几天后,邵校长亲自为苏步青筹到1200块大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到放暑假时,有了点积蓄的苏步青便到日本接来了家眷。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苏步青和米子在中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受到了波动。这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飞机在上海和江浙一带狂轰滥炸,浙大的环境非常危险。校方连夜开会商议,决定搬迁。中午,苏步青正在系里收拾东西,突然一个邮差送来一份特急电报。苏步青打开一看,上写短短几个字:“帝国大学决定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待遇从优。”苏步青愤愤然道:“你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还想叫我去?” 他气得脸色发白,决定不予任何回复。
几天后,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一个官员找到苏步青家里。苏步青刚好不在,那个官员以为米子是日本女子比较好拉拢,就说:“作为日本人,不知夫人是否愿意来领事馆内品尝自己家乡的饭菜?我们竭诚以待。”米子当即拒绝说:“我自嫁给苏君,已过惯了中国人的生活,吃惯了中国人的饭菜。”来人只得离去。
过了几天,又有人前来游说苏步青:“你夫人是日本人,你是日本女婿,日本人不会对你不利的。”苏步青当即反问道:“你的意思,就是要我当汉奸?”这话像一把利刃,让对方无言以对。当夫妇俩做好随校搬迁的一切准备后,忽又收到一封来自仙台的特急电报:松本教授病危!苏步青把电报递给米子,他与岳父的关系是很好的,但因牵涉到国家的问题他不能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他想让米子独自回仙台看望父亲。米子听了他的话,低下头略略思考了一会儿,说出了让苏步青震惊的话:“我不回去。无论如何,我跟着你!永远跟着你!”
患难中的世纪绝恋
艰难的迁徙开始了。苏步青挑着担子,一头装着书籍和教案,一头放着年幼的孩子。米子一手提着简单的衣物,一手牵着年纪稍长的孩子。因为路况不好,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加上交通工具匮乏,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徒步前进。然而更加难堪的是沿途苛刻的盘查。由于米子是日本人,是敌国的人,每次经过哨卡,值班的军政人员总要反复对米子和苏步青一家进行审查。苏步青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后来是校长竺可桢爱才,讨得战区长官的一纸特别通行证,方才免去此苦。
浙大师生经过2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到达贵州遵义附近的湄潭,建立了临时校舍。当时的生活十分困苦,苏步青出世不久的儿子因营养不良夭折了。手捧着儿子的尸体,米子伤心不已,但日本妇女坚毅的品质让她没有发出一句抱怨。当时苏步青身为数学系主任,但连一件完好的衣服也没有,经常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他指指点点:“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这事让米子知道了,她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职责,于是就把外婆送给自己作结婚纪念的玉坠子当了,给苏步青添了一件新衣服。苏步青惊讶不已:“你怎么能为了我的衣服,当掉那么贵重的东西?快赎回来!”米子却甜甜地笑了:“我不想让我的丈夫受到任何委屈。”学校刚安顿好没多久,就赶上考试、作答辩报告。一天夜里,一个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他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苏步青听了不满地说:“你这么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米子听到声音,赶紧披了件衣服出来解围。经过苏步青指点,熊全治回到宿舍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了关。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40多年后他回国探望苏老,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他也异常感激那时米子的善良解围:“否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迈出那个门呢!”
1982年,米子因长年积劳,终于卧床不起了。苏步青每天下午4时30分就赶到医院,随侍左右,精心看护。1986年5月,松本米子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她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苏步青不要伤心,要好好地活下去。夫人亡故后,苏步青把夫人的照片时刻带在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深深地体味着‘活在心中’这句话。就似我的妻子仍和我一起在庭园里散步,一起在讲坛上讲课,一起出席会议……”20xx年,百岁老人苏步青就是在对亡妻的这种怀念之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
数学家的故事3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你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数学家的故事4
今天,我读了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喜欢数学,会自己寻找各种方法解答数学问题。高斯每天刻苦研究数学,被公认为“数学之王”。
高斯走上数学之路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高斯的妈妈对高斯充满了希望,给了他莫大的鼓励。高斯的舅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他身上,用活泼有趣的方法引导高斯做各种问题。他的老师也在高斯身上去倾注了鲜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
老师十分重视培养高斯的数学能力,引导他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一个好心的公爵也尽力地资助他从事长期的数学研究。妈妈给他信心,舅舅给他智慧,老师给他知识,公爵给他力量,高斯就像一棵小树苗,阳光温暖着她,雨水滋润着他,这棵树苗在肥沃的数学土地上茁壮成长。
高斯的成功不仅因为有很多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高斯自身认真的`钻研和探究。高斯十岁那年做出了一道极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这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数学史家门认为,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方法实属很不平常。我觉得能独立发现这一方法的高斯太聪明了。我也10岁了,我连这个数学方法听都没有听说过,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出这么难的题目。
我想,我要像高斯一样刻苦学习数学。遇到难题不要急于请教家长,一定要自己多动脑筋,寻求方法,独立解决问题。我还要像高斯一样热爱数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攻克数学堡垒,成为班级中的“数学之王”。
数学家的故事5
陈景润,福建福州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是世界著名解析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他所创立的“陈氏定理”享誉世界,将200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一步。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喧哗的内心世界
陈景润的家庭,曾经也度过一段殷实快乐的时光。他的大伯父曾任中国邮政总局考绩处处长。二伯父是高级邮政职员,曾任福建省邮政视察室主任。他的父亲职位最小,只担任一个三等邮政局的局长。他的一家可称邮政之家。海关、邮政在当时是颇为吃香的。因此,陈景润的父亲住在福州南台,庭院式的楼房,清净、简洁,且焕发着浓郁的书卷气。
小时候的陈景润并不因为家境优于乡间的普通百姓而有什么特殊,他同样和农家的孩子一起玩,这种从少年时代培育起来的纯朴真挚的感情,一直贯穿在他生命的全程。以至到陈景润去世时,赴京参加悼念活动的福建乡亲,皆是极为普通的村民。
他的性格内向,是天然的秉赋,而较为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则为他内向的性格提供了最好的庇护。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们都喜欢这个不大吭声的弟弟。
当时,孩子们最爱玩的儿童游戏就是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的时候,方式有点特别,他往往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待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他了。爱书成癖,书中仿佛有着一个永远也无法穷尽的迷人天地,这种痴迷,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他的人生。
陈景润的父亲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养乌龟。陈景润也十分喜欢乌龟的沉默和那非凡的耐性,他央求父亲把它们养在房间里。于是,当父亲不在的时候,乌龟便成了孩子们难得的活玩具。儿童是不乏创造性的,陈景润喜欢和他的兄弟姐妹站在乌龟上,可怜的.乌龟,本来就爬得很慢,背上驮了这群淘气鬼,更是寸步难行。孩子们就比赛谁站得最久,每当这种比赛,陈景润往往是输的,因为他容易分神,站着站着,就想起枕边那一堆乐趣无穷的书了。他默默地走下乌龟背,宁可认输,也不愿放弃自己那一份发自内心的爱好。
内心镂刻母亲的音容笑貌
乡间的纯朴和缤纷,大自然的慷慨和变幻无穷,令小时候的陈景润受益匪浅。他总是用孩童般的好奇来看待这个世界:他喜欢蜜蜂这种在乡间司空见惯的小生灵。当他不经意间发现一只蜜蜂的时候,他会花一下午的时间来观察蜜蜂采花蜜、寻找同伴、跳八字舞等。他被小小蜜蜂的勤劳能干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所感动。
城里孩子的灵秀和见识,乡间孩子的纯朴和勤奋,如此和谐地统一在陈景润的身上。20世纪30至40年代,国家衰败,民不聊生,他却有幸接受着比较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很快被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淹没在苦涩的泪水里。
母亲因为疾病,突然病逝。正需要母爱温馨的年龄,他永远失去了亲生母亲那铭心刻骨的微笑,永远失去了那声声入耳入心的呼唤。他怎么也不会相信,长得白皙一脸温和的母亲,会停下手中忙忙碌碌的操劳,会撇下众多儿女撕心裂肺般地哭喊,撒手而去。
这是他第一次尝到人生的沉重和悲伤。他大哭不已,吃不下饭,也忘了吃饭。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还处在稚气未脱的年龄,怎能承受得了严霜厉雪般的摧残和打击?当一脸悲戚的人们把母亲放置到棺木中去的时候,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已经变得青灰色的熟悉的脸,泪如泉涌。他的心几乎碎了。
母亲疼爱他,小时候,兄弟之中,数他长得瘦弱。然而,吃饭却吃得最快。他不挑食,稀饭配咸津津的大头菜,外加一点咸鱼,便美不胜收了。母亲在时,他往往是不等全家人坐齐,便一个人去打了饭,自己吃起来。从小,他吃饭像是例行公事,吃完了把饭碗一推,就抢着去看书。
人说时间是生命,他当时并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在他的目光中,时间是知识。只要有时间,便可以看许多有趣的书,他多么想把分分秒秒都捏在自己的手里。他这种心情,母亲很能理解,因此,从来不责怪他,只是亲昵地站在一旁提醒他:“吃慢一些,吃慢一些,别哽住了啊!”
陈景润痛失慈母,这种生死离别的哀伤,一生都没有抚平。母亲那慈爱的容颜,温柔的声音,永远镂刻在了他的心中。
译成福建俚语的英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强占了福州,无恶不作。福州已经待不下去了,没过多久,陈景润随父亲去了三明。
到了三明后,陈景润进入三一小学开始学习。环境幽雅的三一小学,已经成了梦中的记忆。他在三明一所简陋的学校里继续读书。国难当头,他已经从人们满脸的惊惶和满目疮痍中体味到世事的艰辛了。
当时的三明,四面是深山老林,野兽出没无常。破破烂烂的县城,一片颓败的木屋掩映在昏黄的夕阳里。他家的住宅附近缺水,小个子的陈景润常和兄弟们一起到远处的地方挑水。他力气小,舀水的活儿归他,他很尽心尽力,干得一丝不苟。一边舀水,一边把英语译成福州俚话甚至顺口溜,引得兄弟们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人们赞叹陈景润很不寻常的英语功底,但怎能知道,他那得趣天然而又不乏机智的学习方法,竟源于三明的莽林野坳之中呢!
淡淡一缕南国之风
正当中年的陈景润的父亲日日忙于公务,又要照顾一群幼小的孩子,委实无法适应内外操劳奔波的生涯。父亲经过慎重的考虑和选择,又一次结了婚。这在家庭中并非小事,孩子们出于对生母深深的眷恋,心里自然多少有点抵触,感情上增添了难以言传的惆怅。
当时流行玩弹弓,孩子们喜欢用弹弓打麻雀,打树梢上的蝉以及任意的标志物。陈景润常常带着弟弟,和一群小同学玩得很开心。不料,乐极生悲,一位调皮鬼失了手,从弹弓中飞出的小石块,如子弹般击中陈景润的弟弟陈景光的嘴唇,顿时,血肉模糊,惨不忍睹。陈景润陪着弟弟大哭起来。小伙伴们全慌了。送到医院,缝了好几针。
继母闻讯赶来了,这位曾在幼稚园工作的年轻阿姨,自然而然地担当起护理孩子的天职。景光嘴唇浮肿,不能吃饭,她噙着泪,用小汤匙一口一口地给孩子喂牛奶。这一切,陈景润都看在眼里。他不善言辞,却用温和的目光表示自己心中深深的感激。陈景润的兄弟姐妹最后终于接受了这个母亲。
解放以后,继母一直在百货公司工作,且苦心操持家务,尽心尽职,口碑一直很好。这位母亲后来不幸患上了癌症,50多岁就去世了。远在北京的陈景润在继母生病住院的时候,寄来了钱,后来回到福州时,特地去悼念她。
陈景润的少年时代,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逝去了。一个数学天才,一个勤学的才子,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这一切值得荣耀的光环笼罩着陈景润的一生,唯有那遥远的少年时代,已成记忆,却清新如南国之风,吹拂在故乡的呼唤之中。
数学家的故事6
今天,我读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里面介绍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父亲和祖父都爱好数学,他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他特别爱研究数学和天文历法,经常观察太阳和星球的情况。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很喜欢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对做官不敢兴趣,还是专心的研究数学,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写呀!他还创制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他为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可见祖冲之是多么伟大。
我要学习祖冲之这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研究精神。
数学家的故事7
陈景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很好,引起了富裕人家孩子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他强,但他到处欺负他。
我记得有一次他们手拉手踢陈静润。陈景润含泪回到家,想辍学。母亲劝他:儿子,只抱怨爸爸妈妈没有能力,可怜的`一家人被欺负了。如果你想努力学习,成长为有前途的人,那么他们就不敢欺负我们!他擦了擦眼泪,又做了作业。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哭过,成绩一直排在第一位。最后,他以全校一年级的成绩考入三元县初中。
有一天,当陈静润正在吃午饭时,他碰了碰自己的头,唉,他的头发太长了。他应该快点把它剪了。否则,人们会把他看作一个女孩。于是他放下饭碗,去理发。
理发店里有那么多人,他们把头发理得整整齐齐。他的品牌是38号中的一个小品牌。他想:该我了。时间是多么宝贵,我不能白白浪费。他急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然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小书,背诵了这些外来语。背诵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想起早上读外语的时候有个地方他不明白。你所不了解的必须被理解。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现在才十二点半钟。他想:先去图书馆检查一下,然后再回来理发,免得太晚,站起来走吧。谁知道
数学家的故事8
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呢?仅仅为了考取一所好的学校吗?不,其实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生活中的“加法”尤其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前几日,我和父母一起去购物。一进入超市,我就发现了每个购物车里都配备了一个折叠凳。这样一来,小孩子有了座位就不会到处乱跑,大人们也不必费力照顾他们,购物车+折叠凳=高效便捷。
我们在超市逛了一圈后,母亲提议道:“推购物车太累了,我们又买不了多少东西。你先把购物车还回去,换一个购物篮来吧。”我把购物车送回去,正打算拿起篮子时,惊讶地发现篮子上竟额外增加了把手和轮子。这可真是解决了我的难题,我只需抓住把手就能轻松将篮子拉动。篮子+把手+轮子=轻松购物。
当我们满载而归,准备乘坐电梯离开时,我发现别人的购物车的轮子牢牢地吸附在电梯上,即便放开手,车子也能稳定地停留在原地。想来应该是轮子上安装了磁铁。轮子+磁铁=安全下楼。
生活中的这种“加法”可谓无处不在。如矿泉水瓶盖上的`竖纹,让开启瓶盖变得轻松许多;给杯子系上一根绳子,便于随身携带;在铅笔上加上橡皮擦,省去了寻找橡皮的麻烦;连衣服上的帽子都能起到随时保暖的作用......这些巧妙的设计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
多么神奇啊!简单的一个“加法”,却能让物品的功能得以最大化利用,这就是生活中的智慧所在。
数学家的故事9
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数学家的故事10
埃拉托色尼的故事
20xx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能够一向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就应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构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与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与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构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联,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与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与智慧。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将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数学家的故事11
出入相补原理
即2ab+(b-a)^2=c^2,化简便得a^2+b^2=c^2。其基本思想是图形经过割补后,其面积不变。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这是后世演段术的基础。赵爽在注文中证明了勾股形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24个命题。例如√(2(c-a)(c-b))+(c-b)=a,√(2(c-a)(c-b))+(c-a)=b,√(2(c-a)(c-b))+(c-a)+(c-b)=c等等。他还研究了二次方程问题,得出与韦达定理类似的结果,并得到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之一。此外,使用“齐同术”,在乘除时应用了这一方法,还在‘旧高图论”中给出重差术的证明。赵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赵爽自称负薪余日,研究《周髀》,遂为之作注,可见他是一个未脱离体力劳动的天算学家。一般认为,《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100年前后,是一部引用分数运算及勾股定理等数学方法阐述盖天说的天文学著作。而大约同时成书的《九章算术》,则明确提出了勾股定理以及某些解勾股形问题。赵爽《周髀算经注》逐段解释《周髀》经文。
数学家的故事12
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天才的大数学家高斯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家的故事13
8、康威:英国数学家。他在群论﹑纽结理论﹑组合博弈论和编码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的“生命游戏”曾经轰动一时,不单是一些普通人在玩,连一些有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也乐此不疲;所以他有“数学玩家”之称。康威年少时就对数学很有强烈的兴趣:四岁时,其母发现他背诵二的次方;十一岁时,升读中学的.面试,被问及他成长后想干什么,他回答想在剑桥当数学家。后来康威果然于剑桥大学修读数学,现时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数学家的故事14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故事15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著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9岁那年,有一次,他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
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憾,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己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数学家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数学家的故事02-27
数学家的故事07-29
数学家的故事(精选)07-26
数学家的故事07-30
有关写数学家的经典故事 数学家的经典故事04-13
[中国史上的数学家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05-23
数学家的故事优秀05-07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02-08
数学家的故事(热门)07-26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