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业励志小故事
创业励志小故事1
开手机电影吧月入三万元
手机电影吧,就是将电影转换为可以在手机上看的格式,然后将这些电影卖给消费者的场所。大学生苏丹青是一个标准的电影发烧友,为了解决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光顾电影院、租盘不容易租到最新电影等问题,她的手机电影吧正式开张了。为了吸引顾客前来,她把每部影片的'价格压得很低,每复制一部影片为3元,办理月卡、复制20部为50元。除此之外,苏丹青还通过正规渠道批量购买正版电影盘,不仅使自己拥有最新、最全的电影,而且降低了购买成本,她还升级了电脑的硬盘,用来存储更多的经典电影。此外,她还与婚庆公司合作,将婚庆视频也压缩成手机电影,并设有SD卡配套影片出租、销售等业务。
创业励志小故事2
屡败屡战的创业坚持者
“余佳文不能代表我们整个90后创业团体,我们不能浮躁。”李佳对记者说,她那中性的嗓音非常有辨识度。
李佳,一个非主流的90后女生,她的身上有叛逆的因子,她喜欢逛酒吧。
她的微博上还写着“Relax Soul生活网CEO”这个头衔,酒吧客和Relax Soul生活网是李佳的初创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以夜生活为切入点,不过现在都已经搁置了。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气,不能说自己尽力了,尽力应该是付出120%的努力。”讲起初创的艰难时李佳说,“朋友让我去投资者大会,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走进门。”
大二那年,李佳借着实习的.机会来到《创业家》,她的动机十分明确:认识人脉找资源。20xx年初,她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做市场调研,原先想做同城活动的念头被打消了,因为她发现,如果音乐、展览、线下交友一把抓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合初创项目。
有天晚上,她在酒吧里参加一个open麦克的活动,场子非常热闹,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做一个面向“酒吧客”的产品呢?
“组织了两次open麦克的活动后,我发现中国人不像外国人,场子很慢热,虽然每场都赚钱,但是没办法规模化。”李佳尽力总结着产品失败的原因,“一般酒吧客都是‘刷脸卡’,跟老板混个脸熟就可以打折,线上的折扣自然留不住客户。”
当她将“酒吧客”App的UI图纸设计出来后,迫于家里的压力,她还是回到澳洲继续读研。不过,她没有将这个项目放手,托国内的合伙人帮忙找技术人员来写代码。一直到了20xx年底,技术仍旧没有搞定。“可能合伙人的意见不统一,我们的团队就散了。”李佳说。
在她看来,团队建设比运营推广,甚至是产品本身更为重要。“合伙人分为出钱、出资源和出力三类,最重要的原则是能力互补。”她说道。
今年3月,她又动手操弄起现在的项目——“小帆船在线”,一个帮助“海归”进行就业培训、咨询和招聘的网站。目前网站已经上线,李佳规划着1个月后就回国找投资。
创业励志小故事3
从江苏卫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第一集起,最具话题性的选手就非汪小菲莫属,说他是企业家中的娱乐圈里人,或者娱乐圈里的企业家都不过分。因为此前顶着“京城四少”、“富二代”等非议十足的头衔,在这档商业真人秀节目中,汪小菲努力向世人证明着什么,但脾气暴躁、性格火爆却又将他推向风口浪尖。日前,汪小菲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为自己正名。
在《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第一集节目中,汪小菲就是项目的发布者,也正是在第一期节目中,在判本队失败后,小黑屋探讨阶段,他就遭遇了来自队伍内部的猛烈炮轰,最终导致发飙拍桌子。谈到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碧水队,汪小菲也坦言,对于队长夏华交给自己的所有任务,他基本都没有办砸过,而队友们虽然并没有当面称赞过自己,但私下里也都觉得自己是个挺细心的人,比如有队友不舒服时,自己会帮着多干点。虽然汪小菲在知名度上可能比同队的不少队友要高很多,但百度了队友的资料后,他才发现队友们都太强了,直到正式比赛前,他仍有些犹豫,直到经过第一期节目,他才由衷地感觉到挑战的乐趣。
娶了大S,变身半个娱乐圈人士是不争的事实,但汪小菲本人却对诸多娱乐化标签不太感冒,也不愿意回应所谓“京城四少”的话题,因为他觉得那些都是“过去时”了,在采访中,他反而更喜欢创业青年这个称呼。汪小菲透露,现在自己新公司的.办公地点还挺拥挤的,自己的办公室也就十多平方米,但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已经足够奢侈了,就像自己在节目中展现的充沛精力一样,如果离开办公室超过三天,自己就会焦虑到不行。
创业励志小故事4
丁磊,男。网易公司创始人,现担任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丁磊创业的选择励志小故事,我们来看看下文。
我们都知道丁磊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它创立了网易公司,对于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就来分享一下他的创业成果吧。
就像丁磊所说的一一样。“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丁磊
之前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xx年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位榜上有名,网易创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网易公司58.5%的股份(当前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位居“20xx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名。但丁磊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据说,他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很少超过4000元。
那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
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
在丁磊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盲流吧?那时,丁磊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因为他当初执意要打破“铁饭碗”,现在根本不容许自己混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靠父母接济。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但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 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支撑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 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足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攥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排上用场。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个无绳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成热水器。
网易移居北京后,在公司队伍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没有很多股东在背后指手画脚,也不存在历史积淀或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公司发展很快。在公司经理层会议上,CEO丁磊经常受到批评,说他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他总是能谦虚的接受,“有人批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举成名的财富时代
20xx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网易因涉嫌财务欺诈,停牌长达4个月。
丁磊下定决心将网易的三大业务重点锁定为在线广告、无线互联和在线娱
创业励志小故事5
摩托车果汁店
佛山的王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摩托车迷,他当初想出开家以宣传“摩托车文化”为主题的.果汁店,主要是想给佛山的摩托车队一个“落脚点”,同时,吸引了四面八方有着共同爱好的“骑士”来交流、消费。为了让广大车迷找到“归属感”,老王的果汁店墙上,贴满各地车队活动时的照片、各种有纪念意义的车牌号,同时,餐桌旁还摆放着很多汽车、摩托车爱好者的杂志,供他们翻看。王先生的产品定价都在5~10元左右,符合本地人的消费水平,因此这家果汁店不仅是吸引着摩托车迷们,也吸引了来往的行人。
创业励志小故事6
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农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农夫因为心急采取了激进的措施,结果损失却更大。创业过程中,常常因为利益的诱惑,很容易做出急功近利的举动,创业本来就是一条漫长的艰辛路,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熬出来的,况且“瓜熟蒂落”本是自然规律,为什么要心急呢?只要一切都在正轨上,瓜总会熟的,成功也终会来的。创业改变命运,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我们需要平衡创业总量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更不要为了“投机”而创业,且要特别注意不要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
创业励志小故事7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我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顺理成章。时刻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我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我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忙,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之后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正因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正因上帝赋予你的时刻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并不是正因事情难咱们不敢做,而是正因咱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创业励志小故事8
阴霾多雨的天终于放晴。莆田城厢区秀缘茶庄老板徐秀霞像往常一样麻利地打开了店门,阳光携着清新的空气涌进这间小店。
20xx年,徐秀霞的丈夫在广东武警部队因公殉职后,她独自拉扯大当时才两岁的儿子。作为单亲妈妈,徐秀霞一面得照料儿子,一面不断地找工作,她去摩托车店当过会计、在茶楼总台当过出纳……干过很多谋生的职业后,徐秀霞决定自主创业。
20xx年3月,她开了这家小巷里的秀缘茶庄,店面连后面隔出的小屋总共才10平方米左右。没有富余资金的小本生意让她伤透了脑筋,每次进茶叶都不敢进太多,生意也一直做不上去。
20xx年,莆田市妇联启动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徐秀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交了申请。让她喜出望外的是,当年年底提出申请,次年年初就一次性拿到了由财政担保贴息的8万元免息贷款。
“当时,真的很激动。”徐秀霞高兴得语速都变快了:“瞧,现在店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当时拿到钱后添置的,这个3000元的'大冰柜、2700元的智能茶叶真空包装机,还有空调……”
徐秀霞更加用心地照料自己的小店,每天忙里忙外。为了节省挑茶梗1公斤10元的工钱,她没请小工,没客人的时候就自己端起簸箕来挑茶梗。有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两年来,小店档次高了,客人多了,生意好了。秀缘茶庄营业额不仅翻倍,也让徐秀霞和儿子摆脱了生活的困境。虽然离还款日期还有1个多月,,但徐秀霞表示有信心一次性还清8万元贷款。“是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让我找到了创业的动力、生活的希望。”徐秀霞激动地说。
除了照看茶叶店,徐秀霞把剩余的精力全部倾注到儿子身上。懂事的儿子也从来没让妈妈失望。店内贴着儿子根据《论语》典故画的水彩画,让很多顾客都赞不绝口。儿子虽然才上小学六年级,但现在已经在农贸市场里写对联了,一副对联卖5元钱,自己赚钱买学习用品。
徐秀霞是莆田市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1376位受益者之一,目前,全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突破了1亿元大关。
创业励志小故事9
追求忘我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潜质。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齐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我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正因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温馨提示:不好把自我当做鼠,否则肯定被猫吃。忘我是走向成功的1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创业励志小故事10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遇事淡定,能换角度思考问题,关键还能适时抓住机会,因此落入水缸的小朋友及时得救了。创业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创业者一定要冷静面对,要有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慌乱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延误较佳解决时机。掌握良机。生意的`成功,系于是否能够掌握良机,平时就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调查食客想要选择的品种,形成店内新的利润增长点。
创业励志小故事11
12日,湖北天门市佛子山镇王场村,大学生周星和几名同伴正在实施鱼塘改造。
3年前,周星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创业。经过多次实验,,周星探索出了一套“鱼蚌套养”新模式。20xx年3月,20多岁的周星和几名大学生一起,在佛子山成立了一家集河蚌研究开发、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养殖公司,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我们实行一池多养,鱼蚌共生,鱼吃草,产粪便孵化水生物;河蚌吃水生物净化水质,鱼在净水中生长快,食量大,不生病,相互作用。”周星说,这种生态养殖效果很明显,河蚌个体大,产量高,投资少,一亩水面只需投资400元河蚌种苗,年收河蚌可达到20xx到4000多斤,比单一养殖四大家鱼每亩多收入1000到20xx多元,而且河蚌养殖无需特殊的.人工管理,无需投喂专用饲料,容易养殖,从而实现鱼蚌双丰收。
看到效益明显,村里有105户农户跟着周星一起搞起了“鱼蚌套养”。目前,全村有“鱼蚌套养”养殖水面3624亩。去年,每户农户平均增收1至2万元。
创业励志小故事12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号楼232宿舍畅谈“愿望”。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25年过去了。20xx年12月,这两个同学在北京大学相聚。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车”的是俞敏洪,如今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想要“保时捷轿车”的是周华,如今是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总裁。
从不断“归零”开始
18年前,曾是中国驻澳大利亚外交官的周华,放弃了在大使馆从事了3年多的工作,从外送比萨饼开始了在澳大利亚的创业历程。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刚到澳大利亚时,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一份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的工作。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地敲门卖货,他每天至少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卖货,可是这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说,“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人生。从1991年起,在接下来的7年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本生意,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变,但他认为这种生活并不“理想”。于是,他一次次地放弃。
“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把每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而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华受到了曾经一起做保险生意的一位同事的启发,开始涉足房地产生意。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销售生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拥有了25套投资商品房,并凭借出售这些房产成为百万富翁。他开始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又一次“归零”。他放弃了年薪上百万澳元的工作再次创业,在20xx年10月成立了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3年的努力,澳帝集团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20xx年7月,周华又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创立了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亚太集团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仍选择不断放弃,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善于追求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20xx年12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给北京大学学生作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20xx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我们期待着这个大胆的梦想也能“提前”实现。
创业励志小故事13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温馨提示: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创业励志小故事14
小马过河
小马要到河对面去,松鼠过来说,可千万别过河,河水太深了,进去就会淹死;牛却说没事儿,河水很浅,还没有没腰呢。这匹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问妈妈如何是好,妈妈说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小马一试才知道,水既没有松鼠说的那么深,也没有牛说的那么浅,自己轻松地就能渡过。
小马没有实践,只听信了牛和松鼠的`话,就认为自己过不去。可是每个人都是根据自身经验和见识做判断的,跟本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创业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能人云亦云,要亲自动脑筋,亲自去做,才能得出较适合自己的正确认识。
开小吃店经营什么项目好?事先考查一下周围的消费群体及衡量一下消费水平。因为你如果没有根据消费对象来决定开何种小吃店的话,那就注定店里的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很有可能一大部分会卖不出去。
创业励志小故事15
他是个职专生,小学的时候自己还是班级的佼佼者,由于数学特别好,脑子特别灵活常常被选去参加奥数竞赛。到了初中就跟几个好朋友玩上了,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霸王玩腻了,听说网吧这玩意儿才刚刚上来,挺好玩的。于是在初中的时候从偶有旷课偷溜去网吧玩游戏的状态就变为偶尔来上课的状态。情理之中,就只能读高职。
“随意选了个交通便利的,四处有好玩的地儿读吧,反正我都不爱学习,就混着呗。”带着这个想法,他就选了个商业街附近的职业中专学校。班级有男生也有女生,小小年纪也对恋爱不感冒,让自己出乎意料的是在这儿居然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玩伴,于是就开始了“夜游网吧之旅”。
话说那个学校多年后还流传着个趣事,有个男生想去网吧真是想疯了,天天爬墙自己身手又不行,于是就砸洞。真的,不过几个月,学校的宿舍连着的哪个墙壁居然凿出个洞来,领导发现了赶紧把洞给填了。
天天游手好闲的自己被保卫处的主任给逮到了。嘿,还不错。帮着主任做事情还有犒劳,主任有时候跟自己谈心,有时候就找自己去喝酒。这主任真不把自己当小孩,就是一朋友了。这主任做事情真大气,之前不了解后来才知道他在学校处理的事情真多。久而久之有事没事就跟在他身边,看他处理那些黄头的小学弟自己在心里也发笑,小毛孩真幼稚。一震,自己之前不也是这样的小毛孩吗?因为从他们的经历经过,更能懂得他们在想什么。
所以常在主任处理问题的.时候跟小学弟们交流沟通,帮了他不少忙。主任看他是个料子,常常跟他说为人处世的道理。两年很快就过去了,到第三年他觉得自己也不是读书的料就在学校待着,帮忙看着寄宿生。后来主任接了学校的任务,提升学生们的学历,跟个大学的自考办合作做了升学点。实在忙不开来就带着他四处跑,办学点需要什么材料,材料是在哪些地方怎么跑。无论是交流的技能还是办事的方式,他在生活中学得越来越充实。
在学校里待着一直是帮忙,随着自己的年岁增大这样也不是个办法。看到自己老家也是块还没有开垦的“地”,于是就摸着石头过河,办起来自考点。自己喜欢跟人交流,这沟通的技能不差,为人也豪爽,交了很多朋友也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办学点越做越好。
想着自己的资源这么多,也顺带做点副业,叫上几个朋友开了个学生培训班。不仅升学办学点做好了,培训班报名也越来越火热。
【创业励志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励志小故事03-16
励志小故事09-26
励志小故事集锦03-17
关于励志的小故事04-24
职场励志小故事12-09
励志的哲理小故事02-04
励志哲理小故事02-15
哲学励志小故事06-12
经典青春励志小故事精选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