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节来临的时间。等到了夜里,月亮升起,中秋节才算真正到来。
一轮黄澄澄的月亮高高地挂在黑色的天幕中,跟平时的月亮显得有些不同。中秋的月亮更显明亮、耀眼。也难怪,古人对中秋月亮总是寄予无限的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我们一家人搬着小椅子,来到楼下赏月,既然是中秋节,那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了。月饼的外形大多为圆形的。一般表面都会印上各种精致的图案,可能是月饼的外表长得跟月亮很像,所以才叫它月饼吧。
月饼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五仁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还有各种味道的水果口味的月饼。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果味的月饼,甜甜的月饼中又伴随着水果的甘甜。能一边欣赏着夜晚的美景,一边吃着月饼,跟家人聊天,这种享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在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现在,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我的家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中,那里有一股独特的韵味,那就是淳朴的家乡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家乡的人们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元宵节庆祝活动,这便是我最期待的日子。
清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象征着新年的喜庆与吉祥。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舞龙灯的场景了。一条长龙由村民们手工制作,每一片鳞片都闪烁着光泽,龙头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有生命一般。舞龙的队伍由年轻人组成,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伴随着欢快的鼓点,龙舞得活灵活现,引来了阵阵喝彩。
除了舞龙,还有猜灯谜的.环节。村里的老人会精心准备许多谜语,挂在灯笼下,等待着孩子们去破解。这些谜语既有趣又富有深意,既锻炼了我们的思维,也增添了节日的乐趣。猜中灯谜的孩子们会得到一份小礼物,那是对智慧的嘉奖,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夜幕降临,元宵节的高潮来临。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家做的元宵,软糯香甜,满载着家的温暖。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甜蜜的汤圆融化,人们的心也被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它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乡村的宁静和淳朴。每一次的庆祝,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有的人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最热闹;有的人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团团圆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因为可以包粽子,也可以吃粽子。
端午节那天,妈妈起了个大早去买包粽子的材料,包粽子需要粽叶、蜜枣、肉、糯米等。
妈妈回来时左一袋,右一袋,买得可真多呀!我连忙帮着妈妈,把一袋一袋地把材料放在桌上。洗粽叶、洗米、切肉,都准备好了,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妈妈熟练地包了一个一个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进盆中,可是有一个粽子却从监狱中溜了出来,掉到了地上。妈妈看到后,把溜出来的粽子重新放回了他们的监狱。看着妈妈包粽子,我手痒痒也想包:“妈妈,我也要包粽子。”
妈妈笑嘻嘻地说:“好,给你包包粽子。可是很难的,你可别半途而废呀!”
妈妈把粽叶卷成锥形,然后把材料放进去……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叶卷成锥形,放米进去。没想到的是,我卷的`椎尖太宽了,米都一个一个的从屋子中溜了出来。都怪我没把锥形卷好了。果然应验了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
我又小心翼翼地把粽叶卷成锥形,把材料放进去。这次令我惊喜的是,没有失败,这让我非常开心。
忽然,我有了想法,能不能把一枚硬币放进粽子里,看谁能找到就给他5元钱。妈妈听到后说:“可以,不过你先给硬币洗个澡,不然太脏了,不能放。”
妈妈话音刚落,我就把口袋中的硬币拿了出来,一眨眼间,就跑向了洗菜的地方。我左拿刷子,右拿硬币,打开水龙头就开始刷。刷了一会儿,又将硬币上滴了点洗洁精。
洗完后,硬币可能是在感谢我,自己跳在了凳子上。凳子刚好又被太阳照着,阳光将硬币上面的水全部都擦掉了。我将它放进了粽子的肚子里,很幸运,我吃到了这个粽子。
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我学习到了,“细节决定成败”,学习到了怎么包粽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来了,周围到处洋溢着笑容,人们喜笑颜开,到处热闹非凡,让我们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走进元宵节吧!
早晨一起床,妈妈就叫我们:“吃元宵啦!”看着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我发现,咦?元宵怎么是五颜六色的?妈妈说:“七彩元宵,代表七彩生活,这样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更有食欲。”让人眼前一亮的元宵,像一颗颗宝石,光是看着,已经够让人流口水了,更何况是大碗大碗地盛在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进肚子里呢!咬开一看,有白糖的,有巧克力的,有草莓的,有黑芝麻的,代表着一年里甜甜蜜蜜,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个元宵酸酸甜甜,香香糯糯,预示着一个个美好的祝愿。我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和和美美、快快乐乐。
吃完饭,妈妈就让我穿上外套,说:“走,去‘遛百病’。”我走到外面,大街小巷,人潮涌动,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呀!小区的人们还在互相寒喧:“张大爷,您也来遛百病了呀,祝您高寿!”“是呀,我今年都八十九了。””李大娘,您真是越长越漂亮,越活越年轻了呀!”在街上有的`小朋友拉着大人,有的大人搀着老人,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原来,遛一遛可以把病痛丢在外面,回去就是健康、崭新的人,这样大家都能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夜幕降临,外面到处张灯结彩,树上、楼上、街上,到处挂着彩灯,有的像星星,一闪一闪;有的像糖果,五彩斑斓;有的像瀑布,流泻而下。红得热闹,绿得耀眼,蓝得深邃,加上霓虹闪烁,如梦如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元宵节真是快乐的节日,给人美好的回忆,但我也知道,元宵节结束代表春节落幕,要迎接新的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家家都会聚在一起,吃汤圆,看花灯……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家都会自己做汤圆吃,有甜的,也有咸的。妹妹喜欢吃甜口的,可我更爱吃咸口的。“吃甜的!”“吃咸的!”“甜的好吃!”我与妹妹再次争论起来,外婆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俩“好好好,两个口味都做!都做!”“耶”我与妹妹一拍即合欢呼起来。
外婆拿出一大碗糯米粉,加入水,便开始揉和面团。只见外婆的手沾满面粉,在碗中揉啊揉,一会儿把面团“折”起来,一会又翻过去。几个动作反复进行着。不一会儿,一块光滑的面团展现在我眼前。紧接着,开始搓汤圆了。我们全家都围在桌边搓汤圆。一块块小面团在我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球”,妈妈和外婆再往这些球的肚子里装点料,就完成了。另外,我还搓了几颗小兔形状和星星形状的汤圆。
准备下锅了,白滚滚的汤圆一个个跳进锅中,随着沸腾的水,在锅中翻滚,如同一群白白胖胖的顽皮孩子,好似在锅中游泳呢!不一会儿,一个个汤圆浮在水面上,变得更胖了。再捞起,装盘,热气腾腾的汤圆令人垂涎三尺。我抢先吃了一个,却烫得咽不下去。咬上一口,芝麻味的流心露了出来,溢满口腔,甜腻腻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趁着空闲,外婆又用实心的小汤圆,煮了一碗咸的。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热乎乎的汤圆,其乐融融。我边吃边问爸爸:“老爸,这吃汤圆有什么含义吗?”爸爸放下勺子,回答道:“这汤圆谐音“团团圆圆”,寓意阖家幸福团团圆圆啊!”
吃过汤圆,我们有去看了花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应接不暇。有兔子形状的,有莲花形状的……看到很晚,我们便回家了。
难忘……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我还在睡梦中,一阵鼓声伴着人们“嘿嘿”的喊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年一度的它终于如约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节了。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在我的家乡,人们在这天里都会划龙舟·包粽子·放孔明灯·带香包·放烟花等等。
我刚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门而入的小伙伴将我拉到楼下去。
更多小伙伴在等我呢!我还一脸茫然,就被小伙伴拉着就跑,他们洋溢着笑脸,嘴里不停吐露着:“快跑”。在路上,我们还遇见了敲锣打鼓的游行部队在马路上整齐划一地走着。他们带我来到大桥上,当时人海如潮水般涌入,我们被围的.水泄不通,不过我是奋力地挪移到了栏杆边。桥下有五条龙舟,旁边还有个大鼓,真是壮观。
随着时间的挪移,一声鼓声震耳欲聋。龙舟比赛开始了!虽然每个龙舟的外形不同,但前面的龙头都显得霸气威武,气壮山河。五条龙舟差距不大,而队员们却不相上下卖力的划着。随着比赛越发激烈,人们的喊声也越来越高,有的人惊天动地的喊着加油,有的人窃窃私语在讨论花落谁家……
下午,千门万户都在包粽子,站在阳台上,都能闻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们家的馅料非常丰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着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缭乱:有肉馅·红豆馅·板栗陷·咸鸭蛋陷,更甚至还有包含上面四种材料为一体的精华之棕。我的奶奶把一个大叶片叠成一个甜筒状,就往里面放酱汁糯米及各种馅料,转几圈,像变,魔术似的,打个结,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挂着香包,吃着粽子去卓望山广场散步,粽子中酱汁·馅料·糯米的灵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唇齿留香。
这时,上空传来一阵响声,许多五彩斑斓的烟花纷纷绽放开来,犹如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朵欣然怒放。烟花过后,天空又升起千万盏孔明灯,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夺目,简直是美妙绝伦。
端午节在龙舟比赛的高呼声中、在棕香中、在明灯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而在我的家乡祭灶则是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过完腊八就是23日的祭社。祭灶,名副其实就是给是王爷上供的日子。而在我的家乡,祭灶的流程十分复杂,隆重的程度绝不亚于其他的节日。
一般的祭灶都在西墙或者在炉灶前,有钱的人在家会摆上一个神龛,没钱的就直接贴上画像。祭祀时会近三次酒,第1次则要诚心祷告,待三次完毕后,人们会将旧画像撕下,连同芝麻祭品一同燃烧,为的是将灶王爷“送上天”。至于祭品为什么都是一些又甜又粘牙的食物,图的是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尽说好话,正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当然在正月初四,别忘了“接神”,就是将新神像贴在墙上。
关于这个灶王爷,我也知道不少,都是从长辈们的口中听来的:有的说是一个美女,也有的'说是一对夫妻,还有的说是皇帝、天地、东皇太一等,不过我听的最多的则是一尊男神——被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洞察人间的使者。
我很喜欢我家乡的这个习俗,虽说我并不信神,但这天的我却因此“沾了”灶王爷的光,因为在祭灶这天,我们小孩子都会得到大人们做多了的糖瓜,又粘又甜的,让人十分喜爱。
这就是我家乡的祭灶节,这也是我家乡的独特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红狮,加油,红狮,加油!”大年三十下午,这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在我的老家各处不定时地响起,这被我们称作“二师抢红”。
在中午,我们匆匆吃过午餐,连嘴边的饭粒,菜汤还没擦干净,也趔趄跟来。一路寻着我们的行踪,步入棚子,等待着的舞狮的开始,家中大人们则在大门檐上挂起红包,待在家中,等待着舞狮的前来。
下午二点整,舞狮冲了出来,一红,一金,身上的花纹在炙热的阳光下一闪一闪地泛着银光,晃得人难以睁开眼,用手遮在额上,半眯着眼,虽慵懒,但这种喜悦的气氛,丝毫不输我们去春游秋游的劲儿。
两只舞狮起初不紧不慢地走着,有时一只从另一只身上跃过,身手迅捷,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干脆,利落,没有丝毫地拖泥带水,狮头还左右各摆几下,仿佛在表达自己的快乐。到宅邸之后才是重头戏,两只舞狮在隆隆的锣鼓声中步子先是猛的一顿相视对望一眼,两只硕大的狮头一甩,只见红狮一个健步冲上去,奋力一跳,狮嘴咬住红包了,但半路杀出一个金虎,蛮横一撞,红包从红狮嘴中溜走,依旧挂在那儿,金狮后发制人,一口咬住红包,用力一拽,红包得手了,金狮咬着半截红包正得意之时,红狮一个健步猛冲,从金狮中抢走了红包。金狮的'气势瞬间焉了。蔫头耷脑的转悠了几圈,眼睛死死地盯着红狮口中的红包,仿佛还是不甘心,也仿佛在为自己当时的大意而感到遗憾。红狮与金狮精彩的表演获得我们阵阵掌声,随着我们一阵阵欢呼声,队伍继续向前进。
别人的春节是在包着硬币的饺子中,而我的春节是在这精彩的双狮抢红包中,一声声呐喊,时刻在我的记忆中回响着,庆祝着新年,庆祝着团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能够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但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个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个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能够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个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能够VCD,在家里打开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能够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也是人人都喜爱的节日,随之也有非常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是其中一个,传说原来有一头怪兽叫岁,每当大年后一天就出来祸害人间,而且还专吃小孩,一天晚上一个小孩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到了枕头下,在夜深人静时岁出来了,恰巧来到了这个小孩子的房间,正当他流着口水把罪恶双手伸向小孩子时,压岁钱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茫,岁就像被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见方法非常有效,便都在过年时将压岁钱放到了枕头边。延续至今压岁钱不只是赶走岁还有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春节除了给压岁钱,人人重视的习俗就是吃年夜饭了,这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在下午妇女们会一头扎进厨房做个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年夜饭也与平常的饭菜不同,而各有个的`寓意: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吃芋头和腐竹寓意富裕……
吃过年夜饭我们就会守岁,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下棋、喝茶、看晚会、看书……不管干什么事情,你乐意就行。
我喜欢春节,喜欢各种各样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地地道道的xx人,我们的春节自然是要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我们家的春节也是如此。
过年前,我们总是要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当然,我们也要去超市利采购年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俗——自制蛋饺!蛋饺是金黄色的,形似金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之意。每逢过年,父亲总会做许许多多的蛋饺,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不仅如此,父亲作蛋饺的方法也令我惊叹不已。可以说,这种方法是独一无二的。
先将几个生鸡蛋磕破倒进碗里,拿出一个大勺,在火上慢烤,再拿出一个小勺子,舀一勺鸡蛋倒入大勺中。神奇的事发生了,鸡蛋正在劈里啪啦地叫着呢,父亲晃了晃勺子,鸡蛋竟然慢慢地变成了一张蛋皮!将肉米放进去,包上,一个蛋饺就做好了!几个小时下来,盆里的蛋饺堆成了一座小山。我问过他,为什么不直接买呢?父亲说,这是我们家的家俗,自食其力,也算是传承了老祖宗的手艺。
到了除夕夜那天,在饭桌上,“事业顺利”“健康长寿”成了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话。不过,在除夕夜上,最叫人惊喜的.,不是春晚、不是年夜饭,而是父母不经意间拿出的压岁钱。之所以叫压岁钱,是因为“岁”与妖魔邪祟的“祟”发音相同,因此被认为可以镇压住妖魔邪祟,保平安。想象一下,饭桌上,大家正吃着饭呢,突然,一个红包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怎么能不叫人惊喜呢?每次拿到压岁钱,我都小心翼翼地打开,仔仔细细地数一数,然后交给母亲保管。我管这叫“利复利”,等我成年了,留在母亲那儿的钱将会是我的“第一桶金”!
过了除夕,初一吃汤圆,团团圆圆;初二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初四拜财神,财源滚滚——这些,都是我家的家俗,也是上海人民独有的习俗。我希望,这种习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春节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除夕,这个并不陌生的名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寓意不小呢。
听爸爸讲,传说,有一个怪兽,人们管这怪兽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就会出没,去偷吃人们的食物,还会把人弄伤,所以人们都很害怕它。但是,这个怪兽有两个缺点,一是怕红色的东西,二是怕巨大的响声,这让一个村民想出了办法:贴春联,放鞭炮。在门口两边贴上红红的`春联,门前还摆了几根硕大的红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把鞭炮燃放,然后来到屋子里吃团圆饭,这样夕就会害怕,也不敢擅自去伤害别人了。而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现在也是一样,一到除夕,家家都会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和放爆竹,只是因为空气污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过春节的气氛:吃年夜饭。大清早,人们就来到集市上购买新鲜的食物,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的,再顺便给孩子买些杂拌儿就赶紧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会到晚上,得赶快预备好才行啊。
一擦黑儿,大家就都团聚在家里吃年夜饭,不亦乐乎,别提有多开心了。门口亮着红灯笼,贴着春联,多么有年味儿。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有的人会去串串门,玩一玩,小孩子有的会睡觉,但大孩子们可睡不着,要守岁。
除夕,就是把旧的一年,包括烦恼、伤心、忧虑、焦急通通都丢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收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风俗吧。
除夕,是我们家一年来最忙碌的一天。爷爷早上六点半就起床杀鸡、杀鸭、煮粥、做饭。八点的时候爷爷带领我们去祭祖,一路上可以清晰地听到各家各户传来的鞭炮声。到了目的地,爷爷还教我们用金色和银色的锡箔纸折出“银币”献祭给祖宗。接着将饭菜放到指定的桌子上,爸爸把鞭炮放到架子上准备开始点炮。因为下了毛毛雨,所以点了好几次才点着,放完鞭炮我们就回家准备年夜饭。
一回到家,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啊,是我最喜欢的“盖籺”,太棒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大伯跟我们说,“盖籺”也叫“水籺”,“盖籺”是我们客家人的称法,其他地方叫“水籺”。“籺”是一个造字,由“米”和“乞”字组成,指米麦的碎屑。“盖”字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盖住东西的物品,即用竹篾和篾骨编织成的竹器。将米麦的碎屑放到竹器里,再往里面加入木耳,虾虫,猪肉,蒜米等食材,最后上锅蒸。“盖籺”也是我们家乡团圆饭中重要的一道美食。
晚上弟弟问爷爷:“过年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爷爷说:“团圆饭又称年夜饭,源于古代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一家人团圆聚餐。过去日子艰苦,人们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只有到过年,才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享用。年夜饭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餐,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才能团团圆圆啊。”
晚饭过后,我仰望夜空,明月依旧,我不禁想,不知此时此刻,天下的游子是否也能够和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新的一年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02-03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6-0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23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2-1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7-17
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07-31
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01-14
家乡风俗的六年级作文09-1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19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