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观《后会无期》有感

观《后会无期》有感

时间:2020-01-01 16:00:3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后会无期》有感

观《后会无期》有感1

  一条公路,两种人生。

观《后会无期》有感

  马浩汉遇人警惕,自以为饱尝人间险恶。当他告别一个个真正交心的或欺骗了他的朋友时,他也在成长。他变得拒绝相信他人,拒绝对这个社会抱有点滴希望。江河说他变得不再乐观,我却觉得,他从一开始就是悲观的。起初之所以表现的激情四溢,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理想的生活里,他以为他很强。他总是嘴上说着要做事业,可他好高骛远,连到底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影片的后来,他仍然自负对江河说,我的朋友遍地都是,而你,不适应这个社会。影片里,马浩汉没有结局,而我想,他的结局,也许从一开始他炸了那房子就是注定的。他的确看得很透,可他未必看的很开,一个看透了却不能看开的人,我不敢去想象他的命运。

  江河对人对事不设心防,就像小说里常说的圣母一样,真挚、爱较真,可谁不喜欢一心对已好的人?所以最后,连马达加斯加,那只半路捡来的小狗,都心甘情愿跟着他。他不像社会上的一些“有志青年”挤破头的想往上爬,他愿意踏踏实实的守着自己的工作,去追求他的理想。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如何不成功。他的确太实诚,如冯浩汉所说,不那么适应社会,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不需要多么融入社会的理想——作家,而他把它完成得很好。也许这也是一种对比吧。

  影片中有一个很震撼我的片段,便是江河给冯浩汉做的那个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这也许是影片中最直白的表现出两人生活态度差异的片段了。江河做的是中规中矩的温水煮青蛙实验,()这说明他的心里也是这般纯粹,没有任何外在因素。而马浩汉偏偏在青蛙即将跳出的那一刻给锅加了个盖,说,这才是命运。那副似嘲非嘲的表情赢来了观众的欢笑,可笑完仔细一想,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多无奈,又是对这个社会抱着怎样的情绪去说这句话?

  影片后来,他们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后会无期,也许,从他们入场,就是注定的。

观《后会无期》有感2

  每一段人生都是在路上。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讲述的是三个没有故乡的年轻人的一次西行之路,整场电影由一段设计好的旅程和几个计划外的人组成。故事中,生活像是一个玩笑,开在这几个年轻人身上,要他们在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他们行走在路上,丢了亲情,丢了友情,丢了爱情,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和所谓的信仰踽踽前行,空留一句“带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的豪言壮语。

  许是因为韩寒一贯的写作风格,很多人连电影还未来得及看就把它定义为“文艺片”。这种带着标签化的谈论是不可取的。事实上,除了部分台词和演员们的“犀利哥”式造型,影片与“文艺”二字关系不大。

  影片的片名《后会无期》语出北朝魏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以为凄恨,别甚殷勤。”在古人或今人的印象中,别离多是感伤的,江淹的才尽之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吟咏的便是这个主题,尤其对于片中三个从此就没有故乡的年轻人来说,别离的滋味更是如此,因为此次一别,下次见面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影片中,马浩汉和刘莺莺、江河老师和苏米之间的两组故事都没有后续,“旅行者二号”开车走了也没有再回来,像是为了刻意印证“后会无期”的主题。

  但真的后会无期了吗——几年后,江河老师成了知名作家,重回东极岛,这难道不算人与岛的“后会”?可要说是“后会”,彼时的东极岛已经不再是先前的模样了,就像“迅哥儿”重回故乡遇见了闰土感觉是那么陌生一样,这见跟不见又有什么两样?兴许就如哲学家所说:“人的一生,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再见之后后会便无期了吧。

  影片从题材上来说,当是一部公路片无疑。故事梗概大致如下:马浩汉和胡生送江河老师去西部支教,沿途打算看一看久不见面的老邻居周沫和浩汉素未谋面的梦中情人刘莺莺,但是他们的旅程发生了意外,先是遭遇“仙人跳”,把出去抽烟的胡生弄丢了,随后遇到旅行者阿吕,连车都被盗了去。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喜剧效果。影片的导演极尽戏谑之笔,把发生在路上的荒诞故事和人物的狼狈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还略微透露出庸俗的'气息,但与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不同,《后会无期》的搞笑似乎更贴合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或者审丑。譬如,因为“炫富”,一觉醒来车窗没了;去加油站加油,汽油车错加了柴油……

  影片还采用了片段化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在于存有“留白”,为我们发挥想象提供了空间,而不利之处在于容易造成结构松散。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片中的几个故事在内容上并无勾连,情节的发展也不连贯。打个比方说,影片开头的叙事主角是胡生,但是胡生出去抽了一支烟,整场电影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又比如旅行者阿吕,他本该是故事外的人物,偏偏又跳了进来,但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与妻子的故事是真还是假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这就很像人生了,人活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会结交很多的“朋友”,但是他们之中有几个是知心知肺的?鲜少。影片中多有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在台词的交锋中、在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生活惨烈的一面。当然影片也有温情,只是表现得不明显。

  有影评家说,韩寒对剧情和人物的把控还不到位,但是电影有意境。此言甚合我意。我觉得韩寒的电影像一幅写意画,虽然远山、近水各行其道,但是浑然天成、意境深远。片中的故事有点儿荒诞,让人不禁想起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你不知道它讲的东西内在有什么逻辑,但这种经历与感受令人“痛快”——痛并快乐着,仿佛正是我们心中所想。

  其实,无论是浩汉、江河、胡生还是周沫,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们的悲喜也就是小人物的悲喜,换言之,也就是我们的悲喜。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笑得很开心,好像自己是个局外人,但回到生活中,许多时候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笑话?

  在我觉得,江河是我们的内心,浩汉是我们的外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有着良善而懦弱的内心,却用脏话、大话为自己伪装,时而又流露出不安来。影片临近收尾,江河与浩汉那一场分别,看得我五味杂陈。忽然间明白,对号入座已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阅读和观赏,无非是装在内心的某种期许和认可有了一个释放的理由。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描述的:“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最后只得到一个明白的人,这就够了。”而那一个明白的人往往就是自己,端看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自己过得好或者不好。

  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影片关于故乡的描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四海漂泊,即使再回去,看得见山看得见水,却再也看不见乡愁了,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也只能泪先流了。当电影由江河和浩汉分道扬镳的镜头切换到数年后江河重回东极岛,我的脑海里浮现之前出现的一个镜头:车子转弯了,但是视线依旧向前移动着……

  除了电影本身,影片的画面跳跃间很有宁浩的味道,主题曲、插曲也是极好的,比如那一首《东极岛之歌》,意在言外,听完,有无穷回味。

观《后会无期》有感3

  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所以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据说,我们一生会遇到八百二十六万三千五百六十三人,会打招呼的是三万九千七百七十八人,会和三千六百九十一人熟悉,会和二百七十五人亲近。

  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人生从未有过永远,只有失散。

  邓紫棋在后会无期中唱:逝去的就已经失去。

  迷茫的声音,仿佛来自于天际。

  我还记得夏天的风铃,它总是不停地叮铃叮铃,夕阳照着它,反出金色的光晕。那棵挂在墙上的圣诞树,是三年前的Christmas你送给我的

  现在应该已经落满了灰。还有那个大红色的木娃娃,一个套着一个,共有六层,每一层里都有你给我写的祝福的话。

  那时候的阳光,总是金灿灿的,热烈而不刺目。那时候的风,总是暖暖的吹着。那时候你的鼻翼被阳光照着,可以看见细细的绒毛。

  你说,时光到底带走了什么呢?

  每一个相遇都是离别的开始。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转啊,转着一个个华丽的圆圈。转到最后,又回到了起点,原来的人却早已不见。

  你怕了吗,我已经没有勇气。

  当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身边走过,世界喧闹着,他们不知道我的故事。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孤独被一点点淹没。

  音乐,是灵魂的救赎。

  你是那么的爱唱歌,虽然跑调。那个繁星闪烁的夜里,路上的灯光是昏黄色的。你和我一起轻轻的哼歌,那时候,我们听的还是徐良和汪苏泷的歌。

  那个飘着雪花的夜晚,我们在一起许愿,最后是哭着离开的呢,还是笑着走的?

  你最爱《十年》,陈奕迅唱:怀抱既然不能逗留,何不在离开的时候,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记忆是沉重的。现实是残酷而冰冷的。

  随风而散的记忆。舞台的幕布落下了,灯光暗了,人们散场了。

  人,多半是活在记忆里的。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当一辆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前进的路上还是离别。就像云上还是云,风后还是风。

  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终究就这么散了。

  后会还有期吗?我该相信吗?

  朴树的最后一首歌,作为结局。

  徘徊着的,在路上的,你要走吗。易碎的,骄傲的着,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你教会我善待别人,放下虚荣。

  曾经会回来的,我相信。

【观《后会无期》有感】相关文章:

1.观《釜山行》有感

2.观《龙猫》有感

3.观电影《心曲》有感

4.观《功夫梦》有感

5.观《马力与我》有感

6.观《青鸟》有感

7.观《飞天》有感

8.观《老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