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唐山大地震》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
给你23秒你能做点什么?
23秒,或许只够你在操场上跑上2圈。
23秒,或许只够你刷牙,或许……
23秒……在光阴的长河中如此渺小……如同浩瀚大洋中的一滴水……茫茫大漠中的一粒沙……
23秒……毁灭了一个城市;抹灭了万千生命;消融了千万家庭……
曾今,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不幸……
堕落在了人生的跑道上,来回于学校和家的两一线……
不见终点……遗忘了起点。只知道在跑道上奔跑,跌倒了,就意味着被超越……
前路茫茫……感觉自己被时光吞噬……想看到终点,想抵达终点!
如今,130分钟的洗礼过后……我顿然醒悟,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23秒,多少人抵达了人生的终点……多少人迈入了黑暗的深渊……
给你32年你能遗忘多少?
32年,足够你遗忘你与她(他)的分手。
32年,足够你遗忘彼此的过往。
32年……在光阴的长廊中,只是一匆匆过客……但在人生的跑道上却无疑是段漫长的马拉松。
32年……能遗忘太多,但她在你心都恰下的伤痕却难以消融……
当你与他同时被死神的锁链牵连……
当你与他的命运落入那个夏娃的抉择……
如果,如果。如果!她,你的母亲,选择了去拯救那个他!你的心中会泛起多大的波澜!
她,在你的心中恰下了深深的心痕……
泪水,雨水交织……死神将你抛弃……
却在你的心头用镰刀深深的划下……
命运,是多拙的!上帝,永远是那个使你的希望破灭,让你的命运坎坷的人。
但上帝又永远是个很好的医师……让情,缝合你的伤口。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伤了,哪怕缝合,那道疤也会留存…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
我在暑假已经看了《唐山大地震》,然而今天再看一次,却更是感动,更是震撼。其中的许许多多画面与台词是我难以忘记的,也是让我流泪的。虽然是演出来的,但那种爱,那种情感却自然而伟大。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亲情,在地震面前毫无修饰的亲情。母亲元妮和父亲大强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刹那,最先想到的就是孩子。父母痛苦的大叫,想救出孩子们,那种令人心痛的感觉展现在了电影中,也让我的心灵震撼。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伟大。而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要爱父母,有孝心。虽然患难见真情,但父母对我们的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要你用心观察,也会被父母的`爱震撼。
而电影中,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闺女还是救儿子”,母亲元妮只好做出痛苦的选择。对于一个母亲来说,那是多么痛苦的抉择啊!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一个母亲,她无从选择,可是关系到儿女的生死。当她哭出“救弟弟”这句话时,我终于忍不住哭了。那要如何下决心呀!而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让方达汇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又再次反应了感人的母爱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除了被亲情感动,更被养父母的爱感动。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母给了方登又一次生命。一直伴方登步入大学,那种爱,绝不亚于亲情,甚至比亲情更感人,更伟大。
电影的结尾,是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救灾相认的情景。那个时候,我再次泪流满面。他们心中的感恩打动了我。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回报祖国,那种爱,也让我佩服。
总之,爱就是奇迹!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3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我一直都很期待这部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这个愿望我也终于得偿所望了。
就在34年前,唐山所有人民都经历了一场我极尽语言也不能完整描述的灾难——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是说一个极为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李元妮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我看到她就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着,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要救!”当我看到这一刻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跟着就流了出来,我想了想:作为一个母亲,孩子也就是她的生命啊,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俗话说的好,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但她最后还是无奈的选择了救弟弟方达,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姐姐方登竟然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最后,上天还是眷顾着这一家人,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团圆了。不过在这场大灾难中,还是有很多人牺牲了,这使我感到痛心,感到寒心……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脑海中想到的'就只有是5.2汶川大地震了,那次的灾难剥夺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虽然我们捐献了一些钱财,但却补缺不了他们心中的伤害,可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所在。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死是我们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加应该珍惜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一天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就是我看完整部电影后悟出最大的感想。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4
1976年深夜,唐山,大地震。
突如其来的地震,好似一只巨大凶猛的野兽在地心中耸身一摇,震倒了一排排高耸的楼宇,夺走了一条条灿烂的生命,和睦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但它永远摧毁不了——一位母亲对儿女三十年来深深的爱与思念。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有这样无奈痛苦的抉择——在挚爱的亲人中,只能救一个,却要压死另一个!当痛苦的母亲咬着牙说出“救弟弟”时,那短短的三个字却比压在身上的大石板还要沉重的压在了姐姐的心里,同样也压在母亲的心里……三十年后,已经恨了母亲三十年的大难不死的姐姐,历经了养母的逝世、爱情的变故,偶遇了弟弟。见面之后,母亲的泪水、下跪、温暖的话语成了最炙热的阳光,融化了姐姐心中三十年的寒冰……
在天灾面前,我们无力阻止它的到来;在死亡面前,我们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但母亲却用爱来修复姐姐受伤的心灵。母亲并不是自私、重男轻女的。在弟弟还能说话,姐姐却只能敲石头的情况下,她也只是抱着“救就要救活”的.心态。弟弟被救出来时,母亲仍紧紧抱着姐姐的“尸体”不肯离去。弟弟富了,母亲仍固执的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只为了偿还三十年前的那份情债。灵桌上一直供着姐姐最爱吃的西红柿……她,一位普通的母亲,却用最不普通的方式谱写爱的赞歌!
也许,在恳求母亲再次买下心仪的玩具时,我们不会想到堆满玩具的房间,而只怪罪妈妈的吝啬;也许,在请求出去好好疯玩一把时,我们没注意试卷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怪罪妈妈的不开明;也许,在挑食只吃荤菜时,我们没意识到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怪罪妈妈的种种苛求……爱,并不是一定要大声喊出来,并不一定要经历生离死别才能体现出来的,它其实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无论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都不会改变的。
逝者安息,面对生命之花的消逝,我们能够珍惜的,也是应该铭记的,是那份永远不变的至爱真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5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到电影城观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76年,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其中有一个家庭,爸爸(方大强)在地震中因抢救孩子遇难了,姐姐和弟弟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救援人员说:“这种情况下只能救一个。”妈妈元妮听了拼命地喊:“两个都救,两个都救啊!
”“妹子,没办法只能救一个,否则都得死!
你快做决定吧!
”救援人员无奈地催促她说。母亲犹豫着,犹豫着,最后咬咬牙终于艰难地作出了选择:“救弟弟!
救弟弟!
”就这重复的三个字把压在石板下还算清醒的女儿方登的心深深地刺痛了。水泥板被撬开了,姐姐方登已经没有了气息。妈妈抱着她哭得死去活来,哭过之后她只能失魂落魄地背着一条胳膊已严重受伤的儿子方达向医务所走去……
没想到,一场大雨把命大的方登又浇醒了,死而复生的方登后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2年后,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的弟弟方达成为某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工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方达带领员工前去救援,姐姐方登也从国外赶了回来。他们巧合地在地震救援现场得以相认。救援结束,姐弟俩相伴回家,妈妈元妮把洗好的西红柿端出来给方登吃,一边说着: “妈妈没骗你!
”一边给女儿跪了下来。母亲是在祈求女儿的原谅啊。母女两人抱头痛哭,最终冰释前嫌。
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母亲怎能不疼自己的女儿。当年放弃女儿那是万不得已,那等于是挖去了母亲的一颗心啊。多年来,母亲元妮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我想,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父母所抛弃,也没有哪个父母会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
面对不得已的原因作抉择的母亲内心是何等的痛苦万分!
“亲人永远是亲人!
”这是方登的养父时常开导她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我感觉自己似乎长大了许多,好似理解了妈妈的唠叨,理解了爸爸的严厉,理解了父母隐藏在内心的那份爱,理解了……
《唐山大地震》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这部影片对生命的解读,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深,但我想它将对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6
一天下午,姑父带我去看电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
故事讲得是:一天晚上,唐山发生百年没见的大地震,父亲大强和母亲元妮在外面,两个孩子:方登(姐姐)、方达(弟弟)在屋里,发生了大地震,母亲哭着喊着要进去救两个孩子,父亲拉住了母亲,自己跑上了楼,结果被砸死了。
此时,方登和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弟弟哭着说要妈妈,姐姐呢,则正用石头敲打着地面,希望有人来救她,一个工作人员对母亲说:“元妮,你决定救哪个,撬那头就压住这边的`孩子,撬这头就压住那边的孩子。
母亲犹豫了好久,那位大哥又说;快点,再慢,两个孩子一个也活不了。”母亲狠了狠心,说:“救弟弟,救弟弟。”方登绝望了。她被一对解放军夫妻收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母亲的最疼自己的孩子了,虽然母亲选择了弟弟,但是,我也看出来母亲一位很疼爱姐姐,想到这里,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平常总是跟妹妹斤斤计较,而且经常说妈妈偏心,常常偏妹妹,想到这里,觉得我错怪了妈妈,其实妈妈对我两全都是平等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7
昨天,我和爸爸还有哥哥去人民大剧院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非常悲观、感人的电影。
电影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家人,他们的爸爸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只剩下妈妈和两个孩子,小的是弟弟,叫方达,大的是姐姐,叫方登。妈妈救起方达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断了一条左胳膊,而方登是被解放军部队中的一对夫妇救走的,后来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方达刚上大学的时候一点都不用功,但后来在复读的时候也还是很努力的。毕业之后,家里也还算富裕,为了不想让妈妈再遭遇地震,他把妈妈安顿到了济南。但是因为妈妈执意不肯去,他也只好作罢,随了妈妈的心愿还是住在唐山。而另一方面,方登长大成人后和一个外国男子结婚成家后住在加拿大。在汶川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的时候,方登回到了汶川加入了医疗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登和方达不期而遇,他们俩又回到了以前居住过的地方,妈妈也还健在,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看过以后,我深有体会。如果,我是说万一要是再碰到地震这样的`大灾难的话,一定要早作预防,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救。就算是被压在废墟先,也要打起精神,充满了对生活的万分勇气,顽强地活下来。但这种可能性希望不要有。同时,我们也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节约资源,低碳生活,为保护环境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8
“23秒,32年”,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今天,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久久让我难以忘却。作为一个90后的唐山人,让我发出了许多感想。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9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从脸颊划过,一家人都哭了。此时此刻,我心里赞叹着:《唐山大地震》震得并不是地面,而是人们的心!
“只能救一个。”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让元妮不知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救弟弟”无奈之下,元妮只好选择儿子。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刻在了姐姐王登的心里。王登后来被解放军所救,但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创伤,父亲死了,母亲为了弟弟放弃了她,她长大后不愿意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她恨她的亲生母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登不顾生命危险,跟随医疗队来到汶川,偶然听见弟弟王达跟别人讲述母亲这三十二年怎么过的:原来母亲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不肯搬离,她总是念叨着:“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对不起你爸和你姐啊!”她跟弟弟王达回了家,才知道,弟弟每年上学要买书,母亲都买了两份。王登跪在了母亲面前,“对……对不起!”王登哭得泣不成声 ,她的亲生母亲也失声痛哭 起来,“32——32……年啊!”王登的母亲说道。看到这是我早已泪流满面 ,是呀,整整32年。我相信,王登的亲生父亲一定很高兴,过了32年,王登恨了32年,她的母亲忏悔了32年!母女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我心里想:她的母亲当初也是迫不得已 ,一块水泥板压着两孩子,翘着头就压到姐姐那,翘着头就压到弟弟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没办法呀!王登的感受我也明白,她恨她的母亲,觉得母亲偏爱弟弟。我觉得元妮是无奈的,当母亲的有什么办法?我觉得王登有些过分了点,再怎么样,也是母亲啊!再怎么样,亲人永远是亲人啊!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0
最近,爸爸带我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看了以后,我感触很深,也让我更加懂得了人性的光辉、母爱的伟大。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经历唐山大地震后的一对双胞胎姐弟的故事,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地震前的那天晚上,妈妈拿来了西红柿,因为只有一个,妈妈就把西红柿给弟弟吃了,可是姐姐方登也嚷着要吃,于是妈妈答应第二天一定给方登买。然而,就在那天晚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唐山大地震,爸爸为了救两个为孩子不幸遇难,方登和方达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妈妈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救救我的两个孩子……”可是救援人员说:“情况危急,只能救一个。”面对残酷现实,妈妈忍痛选择了救儿子方达,对救援人员说:“救——弟——弟。”那一刻,这三个字像三根毒针一样深深地刺在方登的心里,她似乎失去了所有生存的希望,眼泪悄然从眼角淌出。后来躺在运尸车上的方登被雨淋醒了,并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2008年汶川发生8.2级地震,方达赶来救援,方登也从加拿大回国参加援队,姐弟终于重逢,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姐姐开始怨恨自己的自私。随后跟着弟弟一起回了家,在家里,方登看见了台子上妈妈洗得干干净净的、又大又圆的西红柿,想起了地震前的那天晚上妈妈给她的约定,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后来,弟弟告诉她,妈妈每年都会买两份课本,一份给自己,一份留给姐姐……
女儿对母亲的'误解和怨恨,整整折磨了母亲三十二年,这一切都在相逢的那一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母爱是伟大的,天下每一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想我们一定要好好对待母亲,不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1
伙伴们,去天堂的路虽然很短,但是很黑。希望你当心,别摔跤。我会在另一个世界为你默默祈祷。
——题记
地震“青睐”汶川,5月12日14时28分,它便来到汶川“一游”。它就像一片巨大的乌云,一瞬间笼罩了所有的快乐与幸福。它就像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刹那间吞噬了所有的希望和生机……
来到汶川,这个原本生机勃勃,山清水秀的小镇,现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凄厉的哭喊声时不时地传入耳中。虽然我们没有亲临现场,可那触目惊醒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时,我庆幸了。不是因为我避过了成百上千次的余震,而是怕自己看到这一切会泣不成声。
一瞬间,使汶川面目全非;一瞬间,使汶川的孩子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他们是不幸的,可他们却又是幸运的。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随即组织从各地赶来的解放军们投入了救人工作。挖去一铲铲土,搬开一块块钢筋水泥板,解放军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着。废墟下的曾经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未开放,他们的生命却受到了威胁。每一分,每一秒,都还有不熄的生命之火,还有幸运儿被救出……随着解放军的欢呼声,人们心里都顿生了一些宽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这惊心动魄的大地震没有“光顾”上海。可自从地震发生后的每一个夜晚,大家都难以入眠。各区的慈善基金会收到的何止是一份份善款,更是大家对四川汶川人民的.一份心意,对四川汶川遇难者和至今掩埋在废墟下人的同情与哀痛!马路上随处可见的献血车上更是爱意浓浓。看见针扎入自己的皮肤,大家没有一丝痛楚,心痛的是灾区人民,心酸的是从废墟下挖出的一具具尸体。
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让四川的人们不言放弃——那就是坚持,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在天灾中存活下来——那就是信念,
如果有一种感情可以让催人泪下——那就是博爱!
让爱永恒!
伙伴们,你们快走到天堂了吧?那里没有做不完作业,没有父母的嗔怪。你看到人间里有你的伙伴被埋在废墟下吗?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祷,祝他平安!
——后记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2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中,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的情节所感动的人吧!
在电影的开始从唐山地震前,街坊四邻祥和生活的场面到徐帆饰演的元妮一家的幸福家庭,紧接着,转入地震发生的情景,然后又从元妮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丈夫舍身救妻子的'情景,解放军支援部队救援的情景,认领孩子的情景,到后来社会发展,孩子们的发展,姐姐回家的场景,可谓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详略得当,核心情感突出,是我看过影片当中,最具有真实情感,最能把握人物情感的影片。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最博大的,无论是亲生的,还是养父母都一样,父母永远希望自己孩子好,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曾经受过的苦,受过难的人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眼前,充分合理利用自己目前良好的条件努力拼搏,多为社会做贡献。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3
这周日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
同前两次一样,看完之后我难过了很久,一个人在家里抽泣。然而过后仔细品味,我发现三次让我流泪的理由,或者说悲伤的对象,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次主要是为灾难的残忍和人物的悲惨命运而哭,第二次主要是为了那个母亲的挣扎而哭,到了第三次,我除了为电影,为人物落泪之外,还为我自己感到悲伤。
这时,一个疑惑突然就从心中升起。我突然就想问自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这么多的灾难,我却没有付与同等的悲悯?同一类的地震,有的甚至有更多的伤亡。还有海啸、泥石流等等诸多灾难,我在新闻中看到时,从没给予过一句超越“哦,可千万别发生在我身上”之上的评价。甚至对于南京大屠杀,我即使会在历史试卷上写下“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一类的话,内心也从无过深的触动,只是对“三十万”这个数字有一个冷漠而疏离的'印象。
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我天生就是一个冷漠,冷酷,甚至冷血的人吗?我想不是的,否则,我又怎会为那个唐山的家庭屡次落泪呢?
我开始想,用力地想,我想这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又是什么样的隐蔽的力量促使我作出两幅截然不同的姿态来。
我似乎发现了问题所在。
“三十万”,这可怕的“三十万”!它是罪魁祸首,是差别产生的根源。
人不是冷漠的,但数字是无情的。一个数字,只是一个符号,轻飘飘地钻进人的耳朵里,除此之外,再无甚功效了。我们在听的时候,听到的是“死了三十万人”,于是就只是“死了三十万人”,这就完了。
可不该是这样的。哪能是“三十万人”,应该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再一个人……每个人生命的消逝,哪怕是意外中的丧生,都该是值得哀悼、同情的。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可爱的个体啊!这么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三十万”来掩盖、代替!他们中,有俏皮可爱的小孩儿,会拉扯着衣角向我们要糖吃;他们中,有善解人意的邻家兄长或是姐姐,会在我们摔倒时温柔地把我们扶起来;他们中,有不苟言笑的努力工作的大叔,用有些弯了的背,扛起了一个家……他们就是我们,就是我们亲的,爱的人啊!
可悲的是,许多人早已习惯用“数字”打量灾难,记录“灾难”,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在有意无意地以这样的方式来转述“灾难”。这样看来,某些人对于灾难所缺乏的同情心和对生命所缺乏的敬畏心,似乎也解释得通了。
可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
下一次,再有一个数字冷冰冰地入侵,我们能不能,能不能去“打捞”出它背后的一个一个的人来?一段一段的生命来?
你看《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若没有rose和jack的凄美的爱情,是否也只在我们记忆中沦为一起“死亡xx人”的沉船灾难呢?
而当灾难只是用数字来描述和概括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灾难呢?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4
晚上,我与爸妈一同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里面有个叫方达的男孩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在一天晚瞬间变得支离破碎的故事。
地震在一天晚上来袭,孩子们都睡下了,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在轰隆隆地响,工人叔叔还在加班,恩爱的爸既无还在说笑,路上的行人你来我往。这时,天空一片紫色,整个城市都在抖动,屋顶的瓦片在飞舞,电线短路,到处都像在放烟花,睡得正香的孩子们被惊醒,哭喊着叫妈妈、爸爸。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都失去了亲人,方达也失去了爸爸和姐姐。
之后,方达和妈妈相依为命了两年,方达经过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老婆、孩子,在另外一次地震中,方达遇到了认为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姐姐。姐姐亲身体验了另一位妈妈的无奈和痛心。这时她意识到自己怎么和妈妈选择弟弟的无奈。跟着弟弟回家,跪在妈妈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坑坑洼洼的困难等着我们去面对,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5
在前不久,我妈妈刚刚带我去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我感动极了。我对妈妈开过一个笑话:拿三张纸擦眼泪。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感人故事。在这部影片里,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故事发生了不少。这些事就像无形的手,在感情的绳子上,打上了结。我认为最感人的片段是影片一开始,妈妈答应给女儿明天买一个西红柿,女儿说妈妈骗人。妈妈说不会的。可是因为一场地震,这个约定的期限从一天变成了三十二年。在三十二年后,女儿和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后,女儿看见放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有三个西红柿泡在水里,女儿流下了泪水。
我们没有能力阻止这场地震,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正是这样,“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和“一方有难,八方援助”这些话才能深刻地映在我们心中。唐山大地震,震碎了我们的心,那地震的声音一直在我们耳旁响起;那地震后的情形一直印在我们眼中;那场震碎人心的地震一直印在我们心里!再一次印证了难以割舍的亲情,爱的伟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相关文章: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1-16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0-1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2-0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1-1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1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06-2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实用10-05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2-0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篇10-18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