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20-07-29 16:15: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朝花夕拾》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1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著作,而这部散文会集所写的,又满是先生年少时期的作业。年少的作业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黄昏去摘取,虽然失去了怒放时的美丽和芳香,但落日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味,而那若隐若现的幽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耐人寻味。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叙他年少和青年日子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照和挖苦的方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要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高枕无忧的日子,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离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极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庸俗日子,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戴落拓不羁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含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作业是极端仔细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方位也要指出。这个比照方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质量,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慕名。别的,藤野先生对我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及对学生的天公地道,这与日本学生对我国学生的轻视情绪形成了明显的比照,表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正人。《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厚而有内在的年少故事,打击了软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希望。

  虽然在鲁迅的年少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作业,但不时从言外之意中泄漏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豪情,让人眼前不由呈现了一幅幅心旷神往的天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年少回想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酷爱天然,神往自在的童真童趣。我似乎看到了年少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峻教导,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全部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识吧,因而我才会那样喜欢,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国际,读起来让人感到反常的亲热,充满激情。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母亲和我住在一同,那时我经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同伴们一同玩耍,一同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完毕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咱们又会集合在那一片属于咱们自个的空地上,点燃咱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纵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领会着史无前例的高兴。现在,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同伴们嬉戏了,而是不断的为学业劳累。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同伴们一同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乌黑的天空中开放的五光十色的“鲜花”,单独享受着……

《朝花夕拾》读后感2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的一部名著,而这本书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依然被人们喜爱,在我们这个年代里这本书依然还是依旧那么的惹人喜爱。而且,其中的几篇优秀的文章也成了我们课本上的优秀课文。

  我在读它的时候发现,《朝花夕拾》这本书写的是鲁迅在小时候的一些琐事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罢了。要是听上去其实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要是读一读便不会这么觉得了。鲁迅毕竟是一个文学家,他生动地把他小时候的那些事情用精彩的语言展现了出来。把那些无聊、平常的生活琐事写的生动、有趣 。而把那些有趣的事情也写得更加传神了这可能也是这本书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这本书的原名叫《旧事重提》但是后来却又改叫《朝花夕拾》而且这个名字也就被广泛应用了。朝花夕拾字面意思就是早上落的花傍晚去拾起来。而那时鲁迅年纪也不小了,所以朝花夕拾这个名字更好一点吧。这本书是鲁迅1926年所写的回忆散文的集结。前五篇鲁迅是在北京所写,而后五篇他则在厦门所以写。还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最后把这些结合起来,也就成了这家喻户晓得《朝花夕拾》了。

  每次读完《朝花夕拾》后我总有一个感觉,鲁迅虽然自幼丧父,但是我还是佩服他的那种聪明机智,以及他父亲去世后的那种乐观。我想,鲁迅的童年也和我们小时有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在书中《五猖会》一篇中,鲁迅的父亲在他正高高兴兴地打算要去看庙会时突然命令他背一篇文章。再后来的情形可以看出来,鲁迅的那股高兴的火焰一下子就被这一盆冷水浇灭了。而鲁迅说出了我们在父母毫不顾忌我们愿意或是不愿意的情况下我们心里的无奈和烦恼。我想这一点我们和他还是很像的。

  这本书中《藤野先生》这一篇在我看来还是不错的,也正是在这一篇中,鲁迅弃医从文。这一篇一开始倒没什么讲的都是鲁迅在日本学习医术的事情。但是就是在这篇文章快要结束的时候,鲁迅看到一些中国人毫无民族意识,他看了后便在第二年弃医从文。我想,在这篇文章中的那些人,现在也不少那种幸灾乐祸的人他到底为什么而乐呢?这一点或许我们真该想一想了。但是,那毕竟也只是少数人罢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鲁迅那样的做法吧。鲁迅的那种爱国精神还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

  总之,在我读这本事的过程中我也能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而鲁迅也是在给我们引领一个正确的方向成长,虽然我们所有的人不可能都成为像他那样的大文学家但是至少可以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所体会的也就是这些了,但是毕竟学无止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读读这本书,温故而知新,每一次重新读这本书我相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3

  首先,一看他标题,人们就会有了"想读一读"的想法,朝花夕拾四个字,不仅体现出作者会写自己年轻时的真人真事,而且包含了"温故而知新"的想法,既简洁,又美观。

  我读了之后映像较深的,是这么几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学学过的文章,在此就不再详谈了罢。只不过是写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瞥,但其中童年的天真,安宁,快乐的意念却令人回味无穷。

  《狗·猫·鼠》,说的是作者的"仇猫",其中令人回味的情节在于长妈妈骗小时候的作者说作者喜爱的那只隐鼠是被猫吃了,激起我对猫的愤怒,进行了人猫大战,战绩彼优,而后却知道了杀死隐鼠的凶手是长妈妈,是长妈妈不小心踩死的,作者有写"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按当时情况来看,作者一定有些委屈吧。

  可是作者并没有与猫和好。

  文中有说:"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而当我想到,若是人一下子认定某个事物是"恶"的,那么想来他也会和作者一样,认为那个事物的同类也是"恶"的,并且很难把这个想法排除,而一直认为那是"恶"的罢,就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一直认为明教是坏的,恶的,就一棍子打死,说什么也不相信明教也有正义的存在。一件小事,却深刻地体现出人们思想上的不足,这就是作者神笔之处。

  《父亲的病》的开头有篇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医的故事,也许是作者成心的罢,故事讲医生出诊费在急诊中高得离谱,还把人医死了,而且只付了些钱就算解决了问题。故事讲完后,作者似乎自嘲地说了句:"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这就是令人感到作者可悲的境遇:不仅在那个地方只有庸医骗钱,还只能叫庸医治病,还治了整整两年!里面还有个微妙的情节:一个庸医写信请了另一个更是庸医者帮忙治病,尽出些乱七八糟的药引子,如此治疗,活人亦可变死人,病人不死岂不怪哉!读文章时,我就感觉心里沉甸甸的,似乎一口气出不去的感觉,读到后来,那衍太太行法烧经,还让作者叫魂,直到看到作者父亲在作者"父亲!父亲!"的叫喊声中紧张着,痛苦地逝去,我看得不禁有一股想要落泪的感觉。文揭示社会医疗程度低下,人们利用人们的无知谋利,而无知的人还相信他们,令社会乌烟瘴气,让读者看到百姓受到苦难还不知其所的可悲。

《朝花夕拾》读后感4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在纷扰中寻出了一点闲静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复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了回忆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罢,但是有时候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有读书机会了,学校又是“乌烟瘴气”,想看的书,长辈认为不对,学了知识,却什么也做不成;爬了几次桅杆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就能掘出金银铜锡来么?是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是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的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就是这样灌输不来的。

  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求学的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朋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朝花夕拾》读后感5

  文/杜逸轩。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有:《呐喊》、《朝花夕拾》、《阿Q正传》,因为鲁迅写过一句话,说《朝花夕拾》的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因为好奇一代文豪的童年,于是我今天就怀着激动心情来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当我打开这本书,就被鲁迅先生优秀的文笔吸引了,让我读后爱不释手。而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狗、猫、鼠》。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鲁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鲁迅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一类人。

  从这篇《猫、狗、鼠》能看出当时鲁迅的爱憎分明的性格,当他听说因为自己的《兔和猫》文章而被传言仇猫时,真的是气坏了,就像现代生活中,我们丢东西或被别人把自己的东西损坏时或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时,我们的做法肯定跟鲁迅一样一定要对这类小人予以反击,当鲁迅后来得知“真凶”并非是猫,而是长妈妈一脚踩死了小隐鼠,鲁迅开始对猫客气,由此看出鲁迅的爱憎分明性格里还有对误会解除冰释前嫌的那一面。

  其实,与其说鲁迅先生讨厌猫,不如说是借猫来表达他对反动文人和政客残忍无耻的行径的痛恨与鄙视!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误会,我们的做法是默默生气,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社会上像鲁迅这样光明磊落这样的人多一点。对就是对,是错误也会自我反思认识到,朋友之间的矛盾还会有吗?

  读后感.再者就是鲁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人人都有天性善良的那一面,都可以不用后天教育天生就会对这些弱小的生灵悠然而然生出一些爱心和同情,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这可需要人们反思一下。

  《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性格就是爱憎分明的,他的性格是有棱角的,而不是光滑的镜子,这为鲁迅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我读到一句话说我们除了生活的世界之外,还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叫作“文化世界”。我们当然要生活,但是如果没有文化的熏陶,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在一个非常庸俗、卑微的境地当中。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就进入了那个“文化世界”让我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6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布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重,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布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天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天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7

  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

  而今,我们生活的2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

  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

  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读后感8

  《朝花夕拾》这本书原名《旧事重提》,它由十篇散文组成,较完整地记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分别为《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和《阿长于<山海经>》。

  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追忆了童年时自己就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这只隐鼠一般吃菜渣,看见了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与中国的一种墨猴十分相似,这只隐鼠后来被猫给吃了。因此,鲁迅先生便十分仇猫,决心与猫为敌,鲁迅先生用救养一只遭到摧残的可爱的隐鼠的经历和感受,算清了猫的罪行,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性相似的人。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都十分感人,可是这种感人也十分令人痛心。如"郭巨埋儿",郭巨为了让母亲过好,不惜埋了自己的孩子,虽最终得一金釜,儿子也不用被埋了,可若是未得金釜,那他的儿子岂不是还是要被活埋吗,这种"孝"孝得有些过分,不符合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在《五猖会》中,父亲在临行前让"我"背书,这让"我"如同被浇了一盆凉水,在以后也没有开始时的好心情了。文中并没有对五猖会进行过多的正面描写,更多的在描写作者内心感受,从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残害和抹杀。

  《无常》这篇文章中的无常,与往日大家所传的无常不同,他们在迎神赛会上变得可爱起来,特别是白无常更受人欢迎。从《父亲的病》这篇文章写出了庸医的无能与不负责人,揭露了当时中国医术的落后。《锁记》一文记叙了鲁迅先生去南京求学的经过,描叙了当时矿路学童与雷电学堂的许多弊端,但也表达了作者渴求探求真理的愿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阿长于<山海经>》一文写了作者的保姆与妈妈。长妈妈说虽然有许多陋习,但她纯朴善良,能做别人办不到事儿。本人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怀念之情,令人对长妈妈印象深刻。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怀念师友的两篇文章。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对作者十分关心、照顾。藤野先生对研究一丝不苟,为人公正、严明,但他在生活上却不要太讲究,范爱农是作者的朋友,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偏激、正直,在革命后办事兼教书,十分勤快,可最后却溺水而亡,作者对此充满同情。

  《朝花夕拾》中许多地方都用了储物指人的手法。用生活中的物来反映生活中的人,暗指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或命运,令人深思熟虑、意义深厚。

《朝花夕拾》读后感9

  断墙处,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朦胧中,园里有一位少年,伴随着他的笑声,时而见他捉弄小动物,时而调皮地连根拔起何首乌,时而小心地采摘覆盆子……这个少年就是昔日的鲁迅。也正应了他那句话:“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朝花夕拾》里弥散着一股淡淡的回忆与感思。对长妈妈的感念,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对范爱农的缅怀……然而真正刻骨铭心的,是鲁迅先生深沉的思想,源于对现实中腐化现象的愤慨与谴责。他的笔尖如同一把双刃剑,直抵人们心灵……《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皆是孝的典范。鲁迅却不这么认为。“卧冰求鲤”即使冰破,鲤鱼还不及游走,必然性命不顾。最恐怖的是“郭巨埋儿”:正玩着“摇咕咚”的小儿,被抱在母亲臂膀里,而父亲却正掘窟窿要埋他,着实令人同情。鲁迅这样评价:“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原来自然而本能的爱,变得复杂,扭曲,残忍。鲁迅以尖锐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忍和荒谬。我不禁感叹:“先生眼睛雪亮!”

  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头顶白纸高帽,手握一把破芭蕉扇。人称:“活泼而诙谐,可怖而可爱,充满同情。”他的名字叫“活无常”——一位由百姓所塑造的摄取生魂的使者,鲁迅所钟爱的形象。无常的出现是在许多人期待恶人的没落的凝望中。符合老百姓希望恶有恶报的心理,以及他们那句饱含愤怒的怒吼:“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鲁迅是与百姓,与无常站在一起的。他们同样疾恶如仇。在当时的社会恶人当道,百姓受着无道的压迫。他们没有言论的自由,于是设计了“无常”——百姓的一个缩影。鲁迅用活泼酣畅的笔调描绘了无常的可爱,更充塞了对社会恶人当道,毫无公正可言的无比愤怒与鞭挞。先生永远与我们站在一起!《琐记》一文里填塞了鲁迅对现实的不满,显而可见,他嘲讽了曾经所就读的学堂:标榜新学却整天大读古文。如文中所说:“这回不是it Kind。汉文依旧是‘颖考叔可谓纯孝也依矣。’再如,那些汉文教员竟来问学生:“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透过这些可笑的言行,我感受到鲁迅对现实的不满,对祖国前景的忧虑。听!是一代青年向往新生活的呼声。先生,您是在为全体人民而奋斗!在昏沉的社会漩涡中,在众人皆醉的时代里,庆幸还有你先生,依然清醒执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他的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你是人民忠实的儿子!你的出现,振奋了多少人企图冲破牢笼,面向光明?!这时,我多么想高喊一声:“鲁迅!”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光阴荏苒,时间不等人,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走进《朝花夕拾》,领略人生的真谛,读懂时间的可贵。

  《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爷爷的童年时光。主要是鲁迅爷爷把过去零零碎碎的记忆一片片的从回忆里拾起,再慢慢品味回忆。就像过去的花朵如今拾起,仍然美的灿烂。它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摘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在书屋读书写字,体现出了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体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藤野先生》一文,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但他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藤野先生还是个真正的君子,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态度轻蔑,但藤野先生却对中国留学生一视同仁,孜孜不倦的教诲。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鲁迅爷爷的童年时光就像一幅没有染完色的画,美中有着不足。鲁迅爷爷的记忆中旧社会的封建束缚着人们的自由,让人们每天都陷入到一个受拘束的生活。

  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件往事,用平实的语言,丰富而有内涵的童话故事,抨击了囚禁人们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变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痛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的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又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懂得时光匆匆,自由是每一个人的奢望。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都希望拥有好的童年时光。是鲁迅爷爷教会了我,时间不再来,珍惜现在的时光,把握未来。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自己的付出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有付出才有收获。

  每个人就像是一朵花,岁月让它凋谢,但它的香味,它的美丽却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就像我们虽然经过岁月洗礼,容颜老去,但我们那些记忆却始终都在我们脑海浮现。

  我们的童年已经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让我们从《朝花夕拾》中走进童年,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体会在那不同年代里不同的梦想,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朝花夕拾读后感100字(精选6篇)

2.朝花夕拾读后感300字(通用5篇)

3.《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通用7篇)

4.朝花夕拾读后感300字(通用8篇)

5.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6篇)

6.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5篇)

7.朝花夕拾读后感

8.朝花夕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