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之义。(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
②或置酒招之(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小题3:文章刻画的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就 期望 ②有时 ③舍不得
小题1: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小题1: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小题1: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隐士形象。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完整,意思正确,语句通顺,特别是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完整,意思正确,语句通顺,特别是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1: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句子停顿准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B. 常著/文章自娱
C.曾不/吝情去留 D. 不/戚戚于贫贱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知其如此 旧:旧亲戚 B.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乐,安然
C.造饮辄尽 造:往,到 D.既醉而退 退 :回去,回家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4.阅读前面《五柳先生传》,然后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分)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分)
参考答案:
1. C (A.亦不/详其姓字 B. 常著文章/自娱 D. 不戚戚/于贫贱 )
2. A(旧:旧交,旧友。)
3. D(文末的“赞”,是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希望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4.(1)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关键词:“穿结”“晏如”,错一个扣1分)
(2)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关键词:“兹”“俦”,错一个扣1分)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 以径寸之木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4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5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
2.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 介词,用,D介词,凭借)
3.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4.“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6
阅读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造饮辄尽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7.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
【参考答案】
1.(1)往、到(2)酒杯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3.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4.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6.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放荡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7.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习,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不值得效法。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7
《五柳先生传》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目: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造饮辄尽(造)-----
(2)衔觞赋诗(觞)-----
2、用现代文解释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些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1.造饮辄尽(造)-----往,到
衔觞赋诗(觞)-----古代酒器,酒杯
2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原意为不过分地在字句上下工夫,追求心领神会,是褒义词,现在的理解是发生了转变。并且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是在读书时只体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
关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文言文成绩越来越优秀!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8
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
2、(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4、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意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9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
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参考答案:1.B、E2.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3.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意思对即可)4.结合自己读书习惯;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号__________。
2.给下列字注音。
嗜____________辄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的字。
(1)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2)环堵萧然__________
(3)期在必醉__________(4)短褐穿结__________
4.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D.以此自终(以:用)
5.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6.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7.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8.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
参考答案
1.东晋陶渊明(或陶潜)五柳先生
2.shìzhé
3.(1)有人(2)墙(3)希望(4)破、坏
4.B
5.B
6.(1)平时悠闲平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2)心中便忘记了得失,用这种生活态度过自己的一生。
7.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放荡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8.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习,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并不值得效法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0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2)到,目(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详细)(2)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3)期在必醉(期望)(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1)清楚(2)体会、领会(3)期望(4)辈、同类
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1
阅读下文,完成句子翻译。(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小题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翻译】
【小题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翻译】
答案
【小题1】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小题2】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解析试题分析:“每”是“常常”的意思,“会意”是“领会意思”的意思,“便”是“就”的意思,“欣”是“高兴”的意思,“然”是“----的样子”;“萧然”是“简陋、空荡”的意思,“蔽”是“遮蔽”的`意思;翻译这两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以外,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 )己志
③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④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8. 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3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每小题1分)
(1)喜爱(喜欢)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经常(常常)
2。(6分,每小题3分)
(1)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何许”“不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3。(3分)
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4。(4分)
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4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文】
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①吕祖,吕祖乃吕洞宾②也,相传为道教之祖也。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③。俄顷,粲然④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其人曰:“不然,吾欲汝之指头也。”吕祖倏⑤而不见。
【注释】①虔奉:虔诚地供奉。②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过海的神仙之一。③磐石:大石头。④粲然:鲜明的样子。⑤倏:极快地,忽然。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
B.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
C.吕祖倏而不见/倏尔黄烟四起
D.子诚能如此/此诚不可与争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五柳先生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乙文中吕祖先说“可授以大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后“吕祖倏而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比较甲文的五柳先生和乙文的贫苦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觉得那个人无私心;厌恶那个人贪心不足。
4.相同:都很贫穷。不同:五柳先生只求喝酒并不贪心,是安贫乐道的隐士,因而受人尊敬。乙文中的贫苦者贫苦者则因贪心不足而未果。(意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往,到(2)酒杯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
4.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04-13
藤野先生阅读答案01-09
《水浒传》阅读答案05-29
《吕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9-26
和董传留别阅读答案11-22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练习及答案12-09
[精选]《水浒传》阅读答案15篇07-16
《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0-02
做人与做事阅读答案 读书与做人阅读答案12-17
母亲的答案阅读题答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