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26 10:13:1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语文教案 篇1

  1、比一比认一认

  教学要求:

  1、区分形近字,能够组成词语。

  2、掌握生字"百、去、米、们、朋"的写法,注意笔画,笔顺。认识新的部首"单人旁",并会写。

  3、会读句子"我们是好朋友。","我爱吃米饭和白菜。"。教学重难点:

  1、区分形近字,并会组词。

  2、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学课时: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比一比认一认。

  二、新授:1、出示生字。

  白百来米门们月朋

  2、认读生字。

  3、区分生字。找找不同的地方。

  4、给生字组词。

  5、指名读一读。教师指导。

  6、齐声读。

  三、小结。今天区分了形近字。

  四、作业。

  拓展:还能组哪些词。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第二课时

  2、指名读一读。二、新授: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认读生字。

  3、讲解生字的`写法。

  (1)教师示范书写生字。

  (2)学生书空练习。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讲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四、作业。生字各写两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出示句子。

  (1)教师示范朗读。

  (2)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4)指名读句子。

  (5)齐声读。

  2、练习说一说。

  三、小结:学习了两个句子。

  四、作业:读熟句子。

语文教案 篇2

  我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介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考点把握,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我就从语言的得体方面进行了一个整理。我觉得“语言的得体”这个话题很切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还有就是受到了十月上旬隆昌的教师到我县献课后的交流后的启发。他们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知识的整理。我也有同感:教学方面,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其他方面,应该说是大同小异,但知识的整理,经验的交流方面却有一定的欠缺。语文这门学科知识点特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效果不理想。一旦把知识点进行恰当的梳理、归类,形成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形成知识板块。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容易一些了。我也就借这次机会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以期和同行们有一个交流、沟通。

  2、教学目标简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些要求,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给出的材料的内容,并能根据问题作准确、恰当的分析。

  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说话要注意的因素:对象、场合、敬谦词、褒贬色彩、目标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3、分析教学内容、思路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语言实例的训练,由此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实例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得体与不得体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李秀才为何挨打?”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的道理。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从理性上对语言的表达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学重点:把握事例的内容,理解讨论分析的问题,了解说话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事例时准确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应该说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其中的个别联系也有一定的难度,要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突破难点。

  2、能力分析

  学生对给出的故事性的例子应该能理解并作出分析、判断。

  3、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差异

  有的学生怯场,不太愿意在班上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尽可能多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培养锻炼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与手段

  根据新课程的有关标准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

  在刚上课的.时候,我就会对学生提出极为不合常规的要求,再提一个合理的要求,二者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的内容看样子有些不同寻常。在选择实例的时候也注重了趣味性,达到寓乐于学的效果。

  2、互动讨论法

  在分析的时候,尽可能让学生都动起来,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3、学生表演法

  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性强的环节当中,一边表演一边注意其中的对话,从中去体会话语的得体或不得体。

  4、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节课的话题就是“语言的得体”, 整节课的实例还是练习都紧紧围绕着这个话题,应该能很好的把握住核心话题。

  教学环节安排:

  (一)导入: 4——5分钟

  由我的提问加故事引入,设置了悬念,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事例分析及小结 18——20分钟

  1、主要是讨论完成,我知识适当点拨。

  2、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从事例的探究中进行小结,认识到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重、难点的突破的关键环节。

  3、让学生明白如果语言不恰当,轻者得罪人,重者有辱国格。培养学生说文明语,做文明人。

  (三)、巩固练习 10——12分钟

  1、训练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作强调。

  2、让学生登台表演,既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去体会故事中的话语的得体与否,体会其效果。

  (四)、总结 2分钟

  1、学生总结。

  2、老师总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言,离不开文明得体的语言。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在说话的时候,自己的语言一定要符合语言环境,用语也要巧妙。

  (五)作业设置: 1分钟

  1、当你的同桌考试考得不理想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当你的同桌考试考得非常好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从生活中去发现,收集一些你认为很有意思的话语,自己进行一个小结。

  2、教与学多边活动安排

  每个教学环节都尽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尽量展示自己多彩的一面,多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处理

  分析探讨故事中运用的语言,应该让学生先感知,再讨论,可以形成争论的场面,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对语言的得体与否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可以这样设置问题:(1)、请你说出故事中的话语恰不恰当?请说出理由。(2)、如果你认为不恰当,该这样说才较恰当?

  4、在放映幻灯片的时候,动作设置方式不单一,在声音效果上注意恰当。

  5、板书设计

  语言的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 ——用语要符合语境的要求,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

  场 合 、 对 象

  影响因素 敬、谦词 褒贬色彩

  主要有—— 语体色彩 目标重点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状物的习作训练。教材的第1部分是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从几个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第2部分是习作指导:提出选材范围,说明什么是小物品;指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一部分一部分有顺序地写。第3部分是一篇习作举例。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3、学会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些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录音机1台,磁带1盒,投影机1台,“小花鹿”投影片1张。每位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小物品1件。

  2、教学过程

  ⑴听说揭题。

  ①听课文录音《我的“小花鹿”》说一说“小花鹿”指的是什么?

  ②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写写自己喜爱的一件小物品。板书课题。

  ⑵让学生将各自准备的一件小物品摆放在课桌上。

  ①抽问学生,你准备的小物品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小物品?

  ②指导学生给所带的小物品分类。

  学习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生活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玩具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还有别的小物品吗?指导学生说出属于别的哪一类的。

  ⑶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带的'小物品。

  拿几个学生所带的小物品放在讲台上,教师取其中一只。

  这一只小物品是什么形状的?有哪几个部分?是什么颜色的?这个小物品有什么用途?

  ⑷学习习作举例《我的“小花鹿”》。

  ①出示“小花鹿”投影。

  说一说“小花鹿”各部分的名称、颜色以及其它特点。

  ②学习课文第二段。

  读课文第二段。

  A、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什么?请用铅笔划出来。(有小耳朵、眼睛、小嘴)

  小耳朵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说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出示讲台桌上的一件小物品,说一说某一部位特点,结合这一特点用“仿佛”一词说一句话。

  读写脑袋的三个句子。

  B、这一段还写了“小花鹿”身上的什么特点?身上的颜色和耳朵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又小又短的尾巴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C、小结全段主要内容。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真的很讨人喜欢吗?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作者很喜欢“小花鹿”?体会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D、小结全段写作方法。

  ③这篇习作举例除了写“小花鹿”的这些特征外,还写了什么?

  第1段写了“我”有一个储蓄罐“小花鹿”。

  第3段介绍了这个储蓄罐的用途。

  ④指导列出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

  学生习作

  2、教学过程

  ⑴习作前谈话,提高写作兴趣。

  ⑵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⑶对部分学生习作进行初评。

语文教案 篇4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 导入:出示课文《菜园里》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蔬菜么?说说他们的名称吧,并说说他们长什么样子吧。

  2. 秋天的菜园多么美呀!小燕子也来参观者美丽的菜园了。(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

  3. 识记燕字。

  4. 出示了课题:《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习次字。

  5.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么?

  1.学生观察图片,从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味道来描述。

  2.学生根据字形进行识记燕和次字。

  3.看到课题提出疑问。

  复习旧知,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引入新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以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朗读课文。

  1.导语:听了你们的疑问,大家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了吧。

  2.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

  3.你知道了什么?

  1.认真听录音。手指着字朗读课文。

  2.简单说说所提到的疑问。

  听录音,初步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三.尝试识字。

  1.出示生字,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指导(注意纠正读音)。

  3.那些字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呢?

  4.游戏识记生字:摘果子。

  1.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生字。

  2.和教师一起正确读生字。

  3.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记字方法进行识字。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生字。

  四.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2.指导学生写字,重点指导:回片和新笔画横钩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占格。

  2.正确书写生字。

  要求学生观察后在进行书写,养成边写字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请同学们回答前边提出的问题。

  3.注意课文中的轻声和语气再次朗读。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2.再次提出问题,并且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稳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掌握朗读的技巧,解决问题。

  六.角色扮演,领会思想感情。

  1.帮学生分小组。

  2.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3.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体会课题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含义。

  3.说一说自己也要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通过角色扮演懂得1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2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就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七.我会写。

  教师出示问题:想一想,写一写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奖小燕子?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因为小燕子通过仔细观察事物所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的思想进行总结。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生动而优美的语言对表达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

  2、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合唱的语段,仔细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西湖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去不成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丰子恺先生有一天去西湖游玩,天忽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会怎样?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山中避雨》。

  二、简介作者:

  丰子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同乡人,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三、自由朗读、认读字词:

  寂寥(liáo)嘈杂(cáo)冗(rǒng)长里弄(long)

  工尺(chě)陶冶(yě)乐(yuè)以教和

  四、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标号自然段序号;

  2、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

  人物:“我”两个女孩青年们起因:避雨

  经过:游玩避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

  结果:乐以教和

  3、作者游览避雨,引发什么感受?(学生思考)

  五、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根据六要素,同桌互相讲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六、配合音乐,读课文。

  根据音乐的快慢,调整语速,尽量跟音乐相协调。

  七、小结:先由学生小结课文内容,教师再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巨大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中避雨》,找寻作者与女孩心境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乐以教和”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作者与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家村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播放二胡曲《渔光曲》、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曲《梁祝》选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3、二胡、钢琴、小提琴有区别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以上学生研习、思考讨论)

  4、合作探究: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问:本文语言有何特色?结合具体句子谈谈。

  1、引用古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2、用词精美:“闹”“温暖”

  3、运用修辞:排比反问

  四、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1、你喜欢唱或听哪一首歌?为什么?

  2、音乐除了具有课文中所提到的改变人的心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相处的作用外,还有什么别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各抒己见)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语言自然平易,由情而发,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像一幅幅美丽图画,给我们美的享受。

  六、布置作业:结合现实,谈谈“乐以教和”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教学要点

  一、导入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解题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

  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这个重大的事件。

  2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3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二战的转折点引入

  二学生读课文

  三注意重点字词

  四问题探究

  1同样写战争,《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这篇报告文学与《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内容具体。

  《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准确、平实、严谨。内容概括。

  2《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为什么作者主要写的不是战斗,而写被围困的德军缺乏食物,饿的消瘦?这篇文章很有文学性,但跟写战争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突出了德军被苏军包围后陷入困境,连食物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战斗力。同时告诉我们侵略者发动不义战争的悲惨下场。

  3在《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叙述中,你觉得作者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如何使叙述变得生动起来?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加入了作者的情感

  ----引用了很多人的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多角度叙述

  ----幽默风趣、富有调侃的语言

  作业:

  搜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资料。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教案设计

  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中学 贾凤翔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教学要点

  一、导入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解题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

  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语文教案 篇7

  1、教学目标:

  在认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明白落实到行动的重要,明确我们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增强环保责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具体参与环保行动,切切实实做环保公民。

  2、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复习旧课导入。

  二、出示一组图片,进一步直观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

  三、出示一组与前组对比的图片,在心里产生震颤,促使思考。

  1、由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遭到人类毁灭性的破坏,生态严重失衡。地质灾害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远不止于此。

  2、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如何做呢?

  四、学生讨论:生活与环保

  五、交流总结。

  节约用水——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支持绿色照明—— 人人都用节能灯

  节用电器——为减缓全球变暖出把力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减少尾气排放—— 开车人的`责任

  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

  不寄或少寄贺卡——减轻地球负担

  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选绿色包装—— 减少垃圾灾难

  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交换捐赠多余物品—— 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做环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责

  六、欣赏歌曲《送给不懂环保的人》

  1、欣赏歌词

  2、歌声中总结

  七、作业:观看视频《坚持环保,改变生活》,课后向本地区中小学生发一份“保护家园,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八、结束本课时。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跨学科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内涵: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

  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兴趣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二、步入课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他肯定不会像我们一样去理解“克隆”的含义。他要告诉你一个最准确的答案,什么事“克隆”?

  学生找到,大声念出。

  (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

  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句式表达:

  如: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们把这种说明的方法叫做 下定义

  考考大家:除了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说明方法?

  学生抢答: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三)感悟精神:

  举例子的方法在在说明文中经常用到,我们这篇文章用了没有?

  请学生找一下,作者在文中列述科学家在那些动物身上做过克隆实验的例子:(请用说明对象来简单表述)并为他们分类列出:

  鲫鱼、鲤鲫鱼——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绵羊

  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动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体现了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什么精神?

  追求高远,追求极限,不满足于现实,勇于探索。

  这篇文章看似很理性客观。其实,在文章不经意的描述中,有很多能够体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甘于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句子,请找出来,画一下:385天59代,10微米;189个,只有两个,80多天,8厘米;247次失败等等。

  同学们找的很认真,所以说,大家也很有科学精神。这些数字都体现了科学家勇于进取、严谨求实的精神。

  任何一项真正惠于人类的科学技术没有不历经艰辛,曲折向前的。科学的道路,注定要经受考验,失败成其艰辛,而艰辛才正成其价值和魅力。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没有科学家们无私无畏的付出是得不来的。

  文章说: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请你用你熟悉事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李时珍遍尝百草,勇于实践,将生命置之度外,才著成了古今中外医学上的一枝奇葩《本草纲目》

  居里夫人清贫为人、淡泊名利,用毕生精力献身实验室,为人类提取了新的化学元素,堪称典范。

  本文的作者谈家桢院士100年的生命里,有70年是全身心致力于遗传学,可以说,科学就是他的生命。我们阅读文章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科学的热爱与崇敬。文章的题目“奇妙的克隆”,“奇妙”就是神奇美妙,我想不沉浸到对科学的热爱中的人是不能体会这种奇妙所在的。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种高贵的品质并以自己的行动继承和发扬这种可贵的科学精神。因为毛主席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大家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为了考验大家的科学精神,我现在就要给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文章最后一部分说:“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请在文中找出这里的“悲”和“喜”分别指哪些内容?

  喜: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扩大具有高附加值的动物种群)

  有效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悲: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拓展提升:

  展开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发展的尖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

  大家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也想告诉同学们:你是独一无二的,我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何其宝贵,它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个体那么简单,它应该拥有无上的尊严,生命因其唯一而宝贵!难以想象,假如人的生命也被克隆,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生命是无法复制也不容复制的!我觉得,要想让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不是克隆,而是:珍爱生命。

  最后,让我们用八个字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起立与老师一起放声呼吁!

  热爱科学 敬畏生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精选)语文教案11-18

(经典)语文教案05-29

(经典)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9-28

语文教案(经典)08-01

语文天地教案09-06

语文《翠鸟》教案08-18

语文翠鸟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