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3 10:11: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上的一丛玫瑰,它为了种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当又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的说:“哥哥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实物玫瑰花。

  2、课件。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实物导入:

  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出示实物玫瑰花)

  多美的花呀!看老师写:

  红笔板书“玫瑰”二字。

  指导“玫瑰”的读音:“瑰”在词首或单独读时读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课文下面的小鱼。

  2、识记生字:

  ⑴ 带拼音:齐读。

  ⑵ 去拼音:自读,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⑶ 字卡检查识字效果。

  3、词语:

  重点指导“花骨朵儿”“一瘸一拐”的读音。

  4、接读课文:

  读通顺读流利,边听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反馈,出示课件补充句子,了解大意:小鹿种了______,玫瑰花开的时候,小鹿生病了,可是,许多动物看到了美丽的玫瑰,小鹿弟弟对小鹿说:“_____________”

  三、品读感悟

  1、 第1、2自然段:

  ⑴ 迷人的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小声朗读课文,学生体会小鹿的高兴心情。

  ⑵ 一份汗水一分收获,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祝贺小鹿吧。

  2、第3自然段:

  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教师配乐读),提问: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⑵ 重点指导以下三句话,体会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他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养病。

  (焦急,无奈)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的来到门外。

  (焦急盼望)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惊奇失望)

  3、第4~8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鹿弟弟说的两句话,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⑴ 出示两个句子:

  ①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②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⑵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注意指导“惋惜”这个词: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你什么情况下会“惋惜”?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会说到给黄莺、微风带来的快乐,说到微风时,指导写“微”字:

  ① 观察分析字形。

  ② 需要注意些什么。

  ⑶ 范写。

  ⑷ 学生写,注意指导反馈。

  适时引导学生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内心世界,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五、总结

  同学们,小鹿亲手种的玫瑰,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友谊,更重要的是给周围的朋友带来了花香,带来了幸福,为别人带来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送去幸福和快乐吧!相信你从中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会更多。

  六、布置作业

  1、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2、假如小鹿种的是别的花,查查资料,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

  3、找你的伙伴一起演一演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5、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诵读—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通读全文,初步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

  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

  C 盖在殷(yin,深)优

  D 虑壅(yong,堵塞)

  E 则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

  2、自读课文,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用红、蓝、黑三色画横线。(略)

  3、画出下列句式,并解释:

  (1)斯亦……也

  (2)虽……而况……乎

  (3)岂……乎

  (4)何必……哉

  三、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四、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齐读背诵第一段。

  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分析第二段。

  1、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

  (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

  (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答: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

  4、板书内容:

  三、分析第三段。

  1、补充注释:

  (1、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真的。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动用法。

  (3、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满溢 惧:担心。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

  (6、乐盘游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9、惧谗邪 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形作动,用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献出。

  2、分析内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答: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纵;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

  (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

  3、板书内容: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答: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答: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3、完成课后练习(略)

  五、诵读课文,当堂背诵。

  六、自出练习题一页(教师提示包含的知识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流利地说出动物睡觉的情景。

  2、 图文结合,体会有关动作词语的准确精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了夜晚的(生齐:动物园)你觉得动物园的晚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授课

  过渡: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看这动物园的晚上,想不想读一读?好,打开课本,注意,读完了你就应该有话可说,谈谈你的理解,你的感想,你的疑问,行不行?

  那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还有应该“不动笔墨不读书”。(生自读)

  三、学习“狗”

  1、过渡:下面我们先去看看狗吧!(出示媒体狗)

  2、指读1、2节。其他思考:狗是怎样睡觉的?先画出狗睡觉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如有什么不懂的,请在旁边打个“?”。

  3、交流

  师:你看见的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呢?

  生答,师板书:趴 紧贴 一下子

  过渡:我们一块儿做回小狗好吗?把桌子当地面,做耳朵贴地的动作,再作紧贴的动作。(边读边做)

  激趣:哦,我明白了,这一定是只笨狗,睡觉还要花这么大的力,多累呀!

  反驳:它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处的脚步声,你现在还认为它是一只笨狗吗?(不是)它是一只灵敏、尽职的狗。真的?你怎么知道的?分角色读好爸爸的话和小明的话。 原来这是只又尽职又灵敏的狗呀,好的,让我们再一起看看这只狗是怎样睡觉的吧。(齐读)

  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吗?

  4、师:谁能看着图,用上这几个词说说狗是怎样睡觉的。(练说——个别说——联系爸爸的话或你的感受说得具体生动些)

  5、 小结学法。

  师:刚刚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看了小狗睡觉的样子,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的吗?在这里老师归纳了一下,我们大家来看看。

  出示:观察画面——默读批注(画句子、圈词语、说感受、打“?”)——交流所得——熟读练说。

  四、 学习“长颈鹿、蝙蝠、大猩猩、大象”。

  1、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以下四种动物。媒体“田”字出示。

  2、 先请大家对照图,自学3——12节(默读),

  出示:默读要求: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感受,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3、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发现有些同学碰到了一些困难,还有一些地方有疑问,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试着解决,需要老师帮忙的请举手。

  4、大堂交流。

  你喜欢说哪种动物就交流哪种吧!

  师:交流时要求:他交流时,同学们仔细听,说得精彩处,给点掌声,说得不到之处,欢迎补充,有疑问处,随时提问。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谁的脑子最活。

  A 长颈鹿。出示画面。

  (指读)“长颈鹿趴在地上,长长的脖子绕了个弯,把头搁在自己的背上,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你认为哪几词用得比较准确、形象?板书:趴、绕、搁、闭。哪个词用的最好?(绕)

  师:谁想表演一下,转过去,绕个弯行吗?为什么?那你能从绕字上体会到什么?——长,困难。(读好4、5节)这个词用在长颈鹿身上多贴切呀。

  师:请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向大家介绍它睡觉的样子吧!(齐读句子)看图用上关键词说话。

  B 蝙蝠 。出示画面。

  听:“啪啪,啪啪……”是什么声音?(生:蝙蝠飞了过来)。通过刚才的默读,谁来先向我们介绍一下蝙蝠是怎样睡觉的?

  (指读)师板书:倒挂 钩住

  师:蝙蝠一般是白天睡觉,可现在是晚上,那么,小明是怎么知道蝙蝠睡觉的样子的呢?(爸爸介绍的),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动物学家,今天,也让我们来做一回有学问的动物学家吧!(自由朗读6——9节,分角色读,指读)看图,齐说蝙蝠睡觉的样子。

  小结:今天晚上,听了你们这些动物学家的.介绍,我仿佛已经亲眼看见蝙蝠睡觉的样子了。

  C 猩猩 。出示画面。

  师:看,那边枕着胳膊打呼噜的是谁呀?(大猩猩)聪明的动物学家们,谁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大猩猩睡觉的样子啊。

  (指读,师板书:侧 枕)

  大猩猩像人,所以睡觉的样子也像人。

  D 象

  师:小明一边看,一边听爸爸讲述动物的趣闻,不知不觉中和爸爸来到了-----(象宫)这时候小明看见了什么?(只见……)

  又问了什么?爸爸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师:叙述 生:对话 )

  小结: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们知道,非洲象爱---(站)着睡觉;亚洲象爱---(躺)着睡觉。板书:站 躺

  5、角色表演。

  A、 过渡:今天,我们跟着小明再一次看到了动物睡觉各自的特点,同学们真是会学习、会动脑、会说话。为了奖励大家,下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新生小学的红领巾电视台正要录制一档介绍动物睡眠的节目。目前正在招聘小主持人,我想在我们班邀请5 位同学做嘉宾主持,任务是:每人自选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动物随着画面向观众朋友们介绍它是怎样睡觉的。当然作为主持人怎样开头,怎样说得吸引人那可是大有学问啊,比如可以这样开头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看这图,大家肯定知道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说起——大家一定喜欢,其实它睡觉的样子也是很讨人喜欢的——”下面先请大家在下面作好准备。

  B、 推荐5 位同学上台主持,其它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评出最佳主持人。轻轻提示开头。“各位观众大家好,我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狗睡觉的情况——”……(如上) “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

  C、表演。师: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红领巾电视台》为大家隆重推出一档特别的节目《动物园的晚上》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我们邀请了5 位嘉宾主持为大家解说动物睡觉的有趣情景。(出示相关画面播放音乐,表演)——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猫……他们的睡觉也各有特色,请大家回去仔细观察,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来我们红领巾电视台作客。

  D、评出最佳主持人。

  四、讲读末段

  1、谈话:刚才,我们随小明去动物园,了解了有关动物睡觉的知识,观看了有关动物睡觉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小结:小明的爸爸是个动物学家,从爸爸的话中,也能了解到好多动物睡觉的“学问”。由此可见,观察事物,除了用眼睛仔细看之外,多问、多听,同样十分重要。

  2、 小明的感受和我们一样。读小明的话。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睡觉的知识,你们开心不开心?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书本外,得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多看,多想,多问,还可以查资料。

  六、作业。

  课后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睡觉的知识,将资料整理一下,办份小报。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解读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准备: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四、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二、用上节课的程序学习本则故事。

  1.学生先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

  3.夯实重点字词。

  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情况

  四.教师引导,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同学范读课文。

  2.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

  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五、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引导想象,丰富故事。

  2.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六、课堂练习:重点字的意思的掌握。

语文教案 篇7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课堂上怎样的即时评价怎样才是精当呢?

  一、语言激励,构建安全心理空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我们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有这样一个环节: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师:可以,请拿上来。(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本案例中,其实那位展示贝壳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一、课前收集大量的贝壳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毅力。

  二、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完成得最好,说明他有上进心、热爱学习。

  三、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个性张扬。

  四、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试问:,他以后还可能同样积极地去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还可能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吗?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就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因此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二、明确评价指向,打造全面发展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三维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所以教师的评价指向一定要明确。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以朗读为例,《课标》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不能采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采用“读得很准确,没有多字掉字”“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读得真有感情,我们都被你感动了”这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何关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看过程,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懂得、掌握阅读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反复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价值观的评价。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

  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当孩子的感悟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时,教师的评价必须到位并且予以引导。例: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一位学生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对此,一个教师的评价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而对学生的是非观却不置可否,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另一个教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他听完学生的发言,略顿了一下后反问:“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想了想说:“坏事。”老师接着问:“白骨精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坏事,你也喜欢她么?”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位教师也许正是被这一新课程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学生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明显出错(学习白骨精坚持不懈吃唐僧的精神)时,仍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师并没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这一理念,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他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在他的启发引导下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顺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还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

  三、公正评价,突出主体评价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评价也需要有一个依据。我以《新课标》提供的评价案例为参考,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评价依据。以“朗读表演”为例: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注意事项培养朗读能力、增强语感。A恰当运用、正确理解内容并能根据内容适当加上自己的创意如:动作、语气,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1.教师要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2.评价中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按分数给学生排队B恰当运用并正确理解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C恰当运用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全班学生根据以上标准评分,并有一两句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了评价与被评价的经历。四、评价标准分层化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加强年级教导制的教研管理,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群体合力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语文教案 篇8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 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带领大家一同来回忆一下这个小故事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2.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只怎么样兔子,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龟呢?

  3. 当年骄傲的小兔子输给了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海龟的悲剧》,看看在这只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随着老师的手势一同轻声的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本文中的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用你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后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自由的读文,然后小伙伴们交流.

  孩子们,现在老师也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内容,谁愿意告诉老师呢?来吧,说吧!(学生汇报.)

  三、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课文时,完全的投入到文中的角色当中,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老师再给你机会来读文,这次是读你喜欢的`语句,注意一定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先读给伙伴听,再读给大家听,同时不要忘记在你喜欢的语句旁边写来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的读文,感悟,交流.

  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第一个展示给大家呢?来吧!)

  在读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朗读,并体会角色的特点,并适时的板书.

  四、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同学们,细心的你,注意到文中的海龟和海鸥进行了几次对话呢?(三次)那你们愿意把老师带入它们的对话之中吗?那就请你们准备一下,二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老师进行指导.

  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也来比试一下,看看哪个组表现的更好,更投入.

  学生进行对话汇报.

  五、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刚才我们二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呢?

  那你们准备一下,合作完成,还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加入自己的话,先演练一下,然后展示给老师看好吗?(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表演)

  学生课本剧表演.

  六、激发情感,创编后序.

  1. 老海龟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后来老海龟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老海龟的故事编个结局吧!

  2. 学生汇报.

  七、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感受了并经历了老海龟的悲剧,我想你此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吗?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松鼠的聪明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鼠为什么要吃一个埋一个。

  【抓一点,析深刻,论透彻】

  我们认为《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应抓住小松鼠的聪明进行教学。为了突破这一点,应重点分析小松鼠为什么要吃一个,埋一个?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小松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小松鼠有松果吃;是为了让家园更美丽。并让学生想像其他的小动物看了会怎么做,经过小动物的努力,将来的家园会怎样。经过这样的`教学,我们相信一定会突破这一关键点。

  【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编儿歌、做动作、小组合作等。

  2、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活泼有趣的童话,应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尽量避免抽象的指导,让学生在听和读中感悟。

  3、实践活动:

  画未来绘画展:

  让学生想像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并把它画下来。

  可以画小松鼠住的这片松树林的未来,也可以画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未来。

  【教学设计】

  一、猜谜揭题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出示课件)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⑵ 想像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会说些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⑴ 出示描写小松鼠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讨论:

  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 指导朗读:

  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理解小松鼠的好主意,讨论:

  好主意好在哪里。

  ⑵ 朗读体会。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感情朗读,体会美好的结果。

  ⑵ 讨论:

  小松鼠以后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5、扩展活动:

  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

  四、巩固积累

  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或段朗读,看谁能记住自己读的句或段。

  五、朗读并复述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复述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