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0 10:12: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教学“朋、观、相、童、雷、香”6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理解“观看、相通、儿童、雷雨、香花”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两个独体字合成一个合体字的结构方法,并利用这种构字方法帮助识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理解词语,认识立字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

  2、认独生字:月、见、木、目、立、里、雨、田、禾、日。

  二、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用卡片检查读音。 抽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朋: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谁是你的朋友?

  观:什么结构,又做偏旁注意什么?

  相:什么结构,木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扩词

  童:教学“立字旁”几月几日是儿童节?

  雷:什么结构,“雨”字做偏旁要注意什么?你能用“雷雨”说一句话吗?

  香: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扩词。

  四、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字词,进行巩固练习,听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写出同偏旁的字(作业p1、3)

  二、填一填(课堂作业第1题)

  三、卡片认读生子,在把结构相同的字写在一起。(课堂作业第2题)

  四、抄写词语

  五、读写句子

  (1)读一读两句话。

  (2)打开课堂作业,读拼音写汉字。

  六、听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一、 指导目的:

  1、 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 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 课前准备:

  1、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 课件。(课题、展示会)

  3、 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 三国人物的卡片。

  5、 读书星制作。

  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片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 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2、 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说好不好?

  3、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 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快抓住你眼前的机会,行动吧!

  5、 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小手抄报:瞧!评委们给你多高的评价,你可得再接再厉呀!

  画画: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这掌声就说明了一切。你真棒!

  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们都想看看当时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吗?老师就给你们放,你们可得仔细了。

  课本剧:瞧!这么大声的喝彩,就是对你们读书成果最好的评价,大家说是吗?

  评价人物事件:哦!还有不同的看法,请说说。(学生进行各自体会评价的畅谈)你们各有各的理,看来你们在读书时,不仅看了,还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么好的读书习惯,你们可得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呀!

  地图:真得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包括吴老师在内都长了见识。

  6、娱乐时刻: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这儿有个智力游戏,大家一块来乐一乐。

  7、评选读书星、勇敢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3.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教具准备投影仪 投影胶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兰亭集序》摹本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作者简介学生读注解①。教师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解题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四、放录音、正音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五、朗读课文,体会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六、品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作为书序,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

  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 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②语气揭示。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教学步骤]一、学生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 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2、 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明确并板书: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

  (1)以课文的第一部分为主,看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明确: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气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感受:信可乐也写法:写景抒情 叙议结合 作者用简洁雅致、妙趣天成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赏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赏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俯……。 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 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2)学生尝试背诵第一段。 理清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请学生摘录写景句。

  (二)学习第二段。

  了解作者的心境的变迁。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尝试背诵第二段

  (三)朗读并分析第三自然段。

  找出表达其情况的词:悲 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关于兰亭诗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如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孙统:“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还有一些诗是写在山水陶冶中忘记忧愁。如王玄之:“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王徵之:“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王蕴之:“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这一部分内容,大致相当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观,寓目理自陈。……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是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则是抒发万物浑

  (四)不辨彭殇的玄理。

  兰亭诗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理清背诵思路:首先,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从而加深自己的感慨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联系当前,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两句,并发出“悲乎”的慨叹。巧妙地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著及其意义上来,以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 [延伸阅读]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教师可把《兰亭诗》打印分发给学生。《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

  五、探究性阅读训练思考:

  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

  六、小结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考之韵》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5

  案例背景:

  《数星星的孩子》一课通过描写张衡数星星的事,反映了他从小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品质。课文所描绘的星空群星璀璨令人神往。然而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由于城市空气的污染,群星璀璨的星空显得那么遥远,那么陌生。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接近星星,走近张衡。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紧扣课文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阅读材料的时空距离,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初步学会提问,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案例过程:

  1、师(播放媒体):小朋友,瞧,夜晚的星空可真美啊!看着图,你能说一两句话吗?

  生1:夜空中的星星很美很亮。

  师:是呀,天上的星星就像——珍珠一样亮。

  生2:夜空中的星星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满天、无数)

  生3:晚上的星空很美。

  师:是啊,不仅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

  2、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

  3、谁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先试试看。

  4、逐一请学生站起来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读出“星星很多、很美很亮,星空很美”的感觉。

  6、齐读。配音乐读。

  7、师:古时候有一个孩子,他最喜欢数星星,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6课:数星星的孩子。

  8、齐读课题。

  9、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

  10、生1:我想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生2:我想知道他有没有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生3: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数星星?

  收获与反思:

  这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氛围,巧拨善引,促使他们质疑问难,独立探究,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儿童对夜空里的星星总是充满好奇和幻想。他们常常凝视浩瀚的星空,观察闪烁的星星,神游太空。联系这一儿童熟悉的生活内容,我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了儿童的认知积极性,使儿童带着强烈的欲望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示星空图片: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美丽的夜空,闪烁的星星,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星空图景。这样拉近了时空与学生的距离。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情绪高涨。我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2、质疑问难,导入新课。

  点题读题后,我马上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纷纷举手,围绕课题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这样,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愿望,才能动脑筋。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因此,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去帮助学生构造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构建起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深刻地理解到张衡数星星的刻苦,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自学指导(二)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语文教案 篇7

  【文本简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

  本文插图精美,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世界,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然而不可一世的恐龙却无影无踪,更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心理,从这个角度说,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极好范例。

  课文共5段,生字较多,11个要求会认,5个要求会写,4个既要会认又要会写。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的9个字,积累课后词语,并有积累和运用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识字、读书、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启发对科学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深刻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学习思路】

  整合文本学习,拓展学习,实现学生自我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发展。

  1、透视“瞭望台”,感知恐龙家族形象。

  2、自主读书,感受语言。

  3、召开“科学发布会”,感悟文本。

  4、发现“新大陆”,整合读说。

  【学习历程】

  一、透视“瞭望台”,感知恐龙家族形象

  (把学生的视觉带入远古中生时代,拓展至恐龙生活的家族背景。一知恐龙的外部特征;二知恐龙的家族成员。)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讨论什么是“恐龙”?

  2、利用媒体课件了解恐龙的特征。

  3、观察恐龙家族成员,自选说句

  ①有的……有的……有的……②有……的;有……的;有……的

  教师旁白:在距今6500万年前,庞大的恐龙家族突然灭绝。一个称霸地球上亿年的物种退出了生命舞台,成为难解的千古之谜。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作了种种假设,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二、自主读书,班内交流(词中识字,句中用词),感受语言,启迪想象

  1、小组自主合作,认字卡、读书

  2、学习展示:

  ①我会读(教读17个生字),

  恐、类、庞、段、避、耐、埃、萎、亡、哺、乳、偷、孵、迷、或、者、籍

  ②我会说(班内交流)

  用“传染”变式说话;

  会说出“严寒“的反义词、近义词

  3、感受语言(读句说句),启迪想象

  人类的历史只有三四百万年,而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但最终都躲不过灭绝的厄运。

  三、召开“科学发布会”,感悟文本

  过渡语: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今日为何无影无踪?我们和科学家一起去探索发现吧。

  1、默读课文,谁最先知道课文重点介绍了几种说法

  2、小组商议,选择一种恐龙灭绝的说法研究,边读边议,读懂这种说法的理由。

  3、开“发布会”(小组选择科学博士向我们介绍)

  ①一种说法的科学博士介绍(生生互动,质疑解疑),师生归纳板书:天气骤冷说

  ②另一种说法的科学博士介绍(生生互动质疑解疑),师生归纳板书:小行星撞击说

  ③关于其他种种说法,推选一名助手朗读给大家听(展示内容)(见附)

  4、看课文第四段的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

  四、发现“新大陆”,整合读说

  (扩大篇章,了解网上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说法;加强积累,丰富认知世界,提高阅读能力,强化所认汉字)

  (一)、展示网上介绍关于恐龙灭绝的新说法,学生默读思考

  1.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漂移的地理现象给恐龙性别造成紊乱,破坏了繁殖平衡。

  2. 距今7000万年前地球表面相当活跃,大陆不停地在移动,生物会随着漂移的陆地从热带进入寒带,或从寒带进入热带。

  3. 恐龙的繁殖机制与它的远亲乌龟有相似之处,乌龟的繁殖与外界温度有密切关系,外界温度超过28.5℃时,孵化出来的小乌龟大部分就是雌性,如低于这个温度则大部分是雄性小乌龟。

  4. 大陆漂移使得恐龙不能按正常的性别比例繁殖,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孵出来的小恐龙或大部分都是雄性或大部分都是雌性,这种结果必然使恐龙的繁殖无法继续进行。

  此外还有诸如超新星辐射说、哺乳动物竞争说、沙漠灾难说、火山爆发说、瘟疫流行说等等假说。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恐龙的灭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师生共议结论: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至今恐龙的灭绝还是个“谜”。(练写“谜”这个生字)

  (三)、启发思维,创境说话。“我想说”展示台活动。

  ①我想对大自然说:

  ②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

  ③我想对自己说:

  (四)、师生交流:恐龙的灭绝对我们的启示。在我们的地球家园,每天都有上百个物种灭绝。这些惨痛的事实提醒我们: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和谐,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点评】:

  童老师的《恐龙的灭绝》一课的学案设计以生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情感的培植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很好地整合了三维目标。通过自主读书——召开科学发布会等教学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感悟文本,整合读说,培养语感;通过透视“了望台”——发现“新大陆”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探究科学的实践氛围。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共同生成学习智慧的过程。(张巧云)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相关文章: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05-05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6篇06-28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09-10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07-25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07-16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6-25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05-30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篇04-1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7-14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