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三年级教案

语文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2-07-19 10:11: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三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三年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三年级教案

语文三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质疑、认独9个字分角色朗读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上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自学。

  2、要求。

  3、检察预习,并及时指导。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5、为什么老山羊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很不情愿后来又赞不绝口。

  6、交流。

  7、汇报。

  8、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9、质疑。

  布置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__音乐医院

  不情愿赞不绝口

  课后反思:课文比较浅显好读,但是其中的个别词语读起来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上我非常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朗读,遇到学生度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语文实践活动8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了解词语的意思和了解近义词的区别。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点学会设计。

  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1、理解意思会区分他们的不同。

  1、试做。

  2、订正。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先读懂例句,在改写句子。

  2、改好后订正,再读一读。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上网查资料

  教学重点:筛选材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想一想为什么纸张能变成风筝,竹子能够唱歌,树木能够在载着游客四处游玩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

  2结合思考题进行默读明白。纸张能变成风筝,竹子能够唱歌,树木能够在载着游客四处游玩

  二、我们的科技角

  查找有关机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办一期科技报。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和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计过年方案。

  二、分工合作,做好准备。

  一、开展活动,落实方案

  二、完成习作

语文三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语文三年级教案3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习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平和阴平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声。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较高,像轻轻的阳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最低。如:坐坐、骆驼。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读轻声的词语,读一读。

  二、汉字真有趣

  1.读《辨字歌》,注意带点的字(一组同音字)。

  2.比较带点字的异同。

  ①读音相同或相近。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说说这五个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区别这几个字吗?这种记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吗?

  ②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组同音字,编个小韵文。

  三、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1.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来自网!

  话与第二句话有什么联系?(第一句话概括地写草丛里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第二句具体地写野花的形状、颜色。)

  3.仿写一段话。

  提示:以“农贸市场的蔬菜真新鲜”为总起句,具体地写。可以写蔬菜的颜色鲜艳有光泽;或形状挺直、水灵灵的;或写蔬菜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也可以具体地写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古诗并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元宵》,不理解的字词,如“娱”等,可查字典。3.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人们月下观灯的情景,感受观灯的情趣。

  4.指导背诵:

  ①找一找这首诗主要写了哪几种事物(灯、月、人、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无()不娱(),

  有()无()不算()。

  ()到()间()似玉,

  ()烧()下()如银。

  5.背诵本诗。

  二、阅读《九龙壁》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龙壁在哪里?大小、形状、材料各是怎样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说九龙壁是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3.感悟写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前两句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九条巨龙的?哪几条介绍得具体?

  ③作者为什么有详有略地介绍?

  三、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购物、与人交流。

  2.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要求。

  ①观察的内容:市场节日的布置、陈列的商品、服务的方式、购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为谁买?买什么?

  ③怎样找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付款?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讲出来。

  ①什么时间、与谁一起、到哪里去购物?

  ②概括地说说市场什么样,商品怎样摆放,人们怎样购物,服务态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样找到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与售货员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疑虑,讨论解决。

  3.小组评议并推荐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赏习作

语文三年级教案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有这么多人听课,彭老师真是好紧张啊!同学们能不能用掌声鼓励鼓励我呀!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使我充满了自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看到题目,你都知道些什么呀?(谁鼓掌?给谁?为什么?)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把课文读懂才行。现在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对照拼音,把不认识的生字读准。

  2、同桌合作读:

  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现在同桌互读课文,读的同学把字音读准,听的同学当好小评委。

  评: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同学分别举手示意,咱班同学真是团结互助的好孩子。

  3、齐读字卡:

  生字掌握得这样好,生字宝宝可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有信心把字读准吗?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4、词语中复现生字:

  生字掌握的这样好,不服气的字宝宝可带着伙伴来考验你们了,还能认识它们吗?(全班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调、落,)谁能做好上课认真听讲的姿势?

  5、句子中复现生字:

  就知道这些问题难不倒你们,这次淘气的字宝宝又来到句子家族了,这次还能战胜他们吗?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

  6、认读要写的字:

  哇,你们太棒了。这次生字国王可动怒了,又派来几个字宝宝考查我们写字基本功。我真担心你们要输给它们了!(课件)快找同桌读一读,试着给它们组个词。

  7、写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1)画字:

  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快速找出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课件展示,注意愿是半包围结构。)

  (2)观察:

  找得真全面!现在我们就把这两种结构的字练写几个(课件)仔细观察,这3个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指名回答)

  (3)练写:

  感谢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共同练写这3个字。

  (强调势的笔画。)

  (4)展评:

  谁来评一评他的字是否正确?是否美观?

  (5)练写共它字:

  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写字方法,把3个字中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字再练写一个,然后把这两种结构中其它的字各练写一个,最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我们的生字学的这样好,肯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就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找同学读一读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些疑问?(指名读课文)

  2、同学们真善于思考,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围绕掌声写了一件什么事?

  评:你真是细心读书的好孩子/你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好孩子。

  (设疑: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语文三年级教案5

  三月份反思

  上了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就会发现每个《语文园地》中都有许多不同又有相似的语言知识点,除此,在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出现了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巩固与归类,学生很快就会遗忘与混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巩固这些知识点的:

  一、落实背诵与熟读环节,及时跟踪。对于课文中一些要求熟读的知识,如《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我除了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其中的特点,做好笔记,还要求学生举出相关例子。因为只有举出例子才能到达学以致用,巩固理解的效果。除此,在平时的早午读、家庭作业中也必须反复朗读,并且熟记它们的特点、例子,这样才不会一知半解、记不牢。而对于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点则必须要求学生背诵,当然背诵时不能只背书上已有的内容,更要背诵这些内容的特点。如《语文园地四》中的“读读背背”,在背诵中我们必须记住“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有”这句话。而“我会填”中关于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在背诵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短语中用的助词是哪个,并说出为什么这样使用。当然,在上课讲解时候,我还特意出了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背诵的环节,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有所要背诵的页码。说过关了就在上面画上“√”,逾期没有背完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扣分与小惩罚。

  二、即使默写与听写。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识记内容、《园地》中要背诵或灵活运用的知识点,我会在平时的听写、默写中落实到位。如助词的运用检查,我会先出好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填空,而非只背诵课文里的内容。

  三、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在不少的《语文园地》中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四字词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必需让学生把它们重新找出来并进行比较,再记忆。如本学期《园地》中提到的四字词语有如下形式:aabb、aabc、abac,含有数字的,含有一对反义词的,关于读书、治学的,描写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这几种类型。而对于一些识记句子则有如下分类: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归类识字类型的诗歌、与气象有关的农谚、歇后语、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这几种类型。这些知识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需重新拾起,务必做到在老师提示类别时候学生能够稍经思考后说出具体内容。

  四、如果学生能够在习作或平时的作业中灵活运用以上的知识,老师则给予加分和奖励。

  四月份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的提出了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所以在课堂伊始,我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一、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吴忠豪教授在评析薛法根老师《贴近事物本来的样子》素描作文课时说到:“作文教学要从基础抓起,作文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其实都是起步作文教学,而三年级更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就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

  第一、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如果单纯让学生把想写的内容用简洁的话写一个提纲,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动笔,但我用树的形状让孩子们一目了然。树干是文章的题目,树枝是文章每一层次的内容,而树叶则细化到每一层次的具体方面。这样又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条理,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第二、教给学生“抓住特点写外貌、通过写具体事表现人物性格和爱好”的方法。从学生介绍自己的外貌、说自己经历的事和最后的“猜猜他是谁”等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悟了这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写法。我想这种习得对学生的今后的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有些方面还有不足:

  1、有些总结性的语言说得不够明确和及时。比如在开始时做完“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后,我可以追问一句,你们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我说的是谁?(因为老师是抓住学生的特点描述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把自己介绍清楚。

  2、用树的形状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中,如果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树枝和树叶上写内容,我想效果会更好。

  3、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时,我的点评和指导还不够及时和恰当。

  还有很多不当之处,请大家直言不讳。

  另外,我还有个疑惑,那就是对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该注重指导还是注重讲评,我也一直很困惑,也想跟大家共同研究。

  五月份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如,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我深有体会: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六月份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教学反思在师生互道感谢中,结束了《说声谢谢》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动情,从而以情导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

  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为了打开孩子的情感之门,课前我鼓励他们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发现哪些人关心帮助自己,为自己服务,他是怎样服务的,做好调查记录;课上,我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说起,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对谁说过谢谢。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语文三年级教案6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燕子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死寂,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但是,回响上一个学期,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被动。有时,公开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都是经过反复的鼓励,甚至是物质性的奖励所起的作用。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只要是发言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满意,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2、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3荷花

  教学反思: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4《珍珠泉》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美丽的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介绍家乡景物》教学反思1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

  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5、翠鸟

  教学反思:《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6燕子专列

  教学反思: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

  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但还有些同学在槛上我也感觉他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正确,可为什么一做作业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盖新

  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8、路旁的橡树

  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参》中也明确强调,略读课文,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即使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后解决。

  在教学中我也清楚这些,但对其精髓可能还是没领会明白,当学生困惑的时候总想帮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就在前几天第一次试教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们校长和主任就给我支了一招,说你可以根据导读中的问题设计一张测试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道理,但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真的可以,给我最明显的、有别于精读课的感觉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认真地对待这张卷。而且经过几次试教后,让我体验到了这张卷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有限的时

语文三年级教案7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以及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2.通过理解“忠心耿耿、咆哮、不知所措、贪婪”等词语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

  【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录像、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二、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1)介绍有关大象的知识,以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2)默读课后思考题,明确学习要求。

  三、自学课文,直奔重点

  1.默读,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全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的孩子的故事。

  2.反复自由朗读。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在卡林眼中为什么把加芝柏提看成世界上最好的大象?表现在它两方面的性情上:一是勇敢,二是忠心耿耿,特别温顺。

  3.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非常勇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对主人忠心耿耿,非常温顺?

  (1)从鬣狗两次来冒犯,大象与之搏斗的情境看出它非常勇敢。着重引导学生读悟15至17自然段。

  (2)从大象奋不顾身地保护主人的孩子的情景可以知道大象对主人忠心耿耿,从“拢”字可以体会到大象非常温顺。

  4.在读书过程中,画下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再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四、讨论交流,体验探究

  1.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试着在文中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答案。

  2.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及时梳理,确定解疑重点,教师适时点拔。

  3.把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

  ①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受感动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②小组赛读。

  4.教育我们要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五、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

  2.此时你想对勇敢的大象说些什么?

  3.想象加芝柏提还为主人做了哪些事情。

语文三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给词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地读音,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

  2.会用“为了”写句子。

  3.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分几个方面说出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4.知道八路军照料母鸡的原因,体会八路军爱人民,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但本课向我们述说的是一个和鸡有关的动人故事。听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如下:

  读准生字,划出新词。不理解的请向字典请教。

  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本课中也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查一下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然后想一想这些字该怎样读。

  格外背包担水困难

  4.请8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错。

  5.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写八路军战士一件什么事呢?

  6.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疑问?

  三.齐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1——4段,体会八路军战士爱人民的思想作风。

  2.联系上下文理解“凄凉”、“幸存”的意思。

  3.说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日寇照料喂鸡侵犯纪律

  2.根据意思写词语:a特别,超过平常;b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3.认读多音字

  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八路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却照顾老乡的一群鸡并且不动一只鸡下的蛋,事情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爱人民的军队是怎样对待人民的财产的。

  三.学习第1段。

  齐读课文,想想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该怎么读比较恰当。

  1.理解“凄凉”。

  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凄凉?

  想象:凄凉的景象。

  思考:凄凉的原因。

  2.用“凄凉”的感觉自己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2段

  齐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

  想象:八路军战士进了镇还会干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理解“幸存”,为什么说这群鸡是“幸存地

  网

  活下来”?进一步理解上文“凄凉”。联系下文“惊慌”,这群鸡经过日寇的“侵犯”,也已十分惊慌。

  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4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段话主要写战士们怎么样?

  2.选择题:

  a.战士们争着照料这群鸡。

  b.战士们宁愿吃个半饱也要把饭喂鸡。

  c.战士们进进出出要数一下鸡。

  d.战士们在天黑时总要关好鸡笼门。

  3.“照料”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一找战士们照料鸡的句子。

  4.分3个小组读3个句子。

  5.这3个句子时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时间的词。

  6.领读这一段

  7.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鸡的。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照料鸡,收藏鸡的原因。体会军队爱人民、守纪律的好作风。

  2.读懂开头和结尾,知道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盼头”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2.导入: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有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鸡蛋的?再文中找出有关段(5——7段)。

  齐读5——7段。

  3.默读5——7段,想想每段说什么。

  (1)连起来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对待鸡下的蛋的?

  (2)当时战士们的生活很困难。想一想,会有什么困难?课文那一句话写出了困难的情况?

  (3)出示句子:

  开饭时,每人能分到指甲大的一块咸菜,就算不错了。

  读一读,你读后有什么体会?

  (4)战士们如此困难,为什么没有动老百姓的鸡和蛋?

  4.这篇文章结尾有一个新词:“盼头”,想想这个词的意思。人民为什么说“有了八路军,我们就有盼头啦”?

  5.开头一段与这篇课文写的事关系不大,拿掉它,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可以么?讨论为什么,进一步加深理解“盼头”。

  6.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懂得了什么?

  7.作业

语文三年级教案9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

  1、浆 桨 诱 绣 舔 添 燥 躁

  让学生结合偏旁部首,从字意上进行比较,然后再组词。

  2、抄一抄

  拥挤 沉思 酣睡 黎明 梦境

  散步 欣赏 荣华 视线 收藏

  高楼大厦 新颖 跃跃欲试 无影无踪

  在学生抄写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的读一读,然后再补充一些常用词语。

  3、填写词语

  让学生在填写时先进行分析,想一想“的”字前后词语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填写。

  金色的阳光 彩色的浓雾

  明亮的教室 清凉的微风

  欢快的笑声 苍翠的松柏

  盛开的野花 鲜嫩的蘑菇

  4、积累词语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词语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照写。

  葱葱笼笼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AABB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ABAC

  绿茸茸 亮晶晶 笑盈盈 ABB

  5、品读句子

  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句子中带点字用的生动形象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的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职业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第二课时

  1、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组对子,了解对子的特点,并能自己编一编。

  2、开卷有益

  1、情同学们自己阅读短文,说一说短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了解短文的大意。

  2、说一说,读了短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3、畅所欲言

  1、让学生收集有关树的图片和资料。

  2、让学生自己列举一些,比一比谁说的树多。

  3、自己选择一种熟悉的树,从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4、初显身手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做一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5、笔下生花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启发学生想象,走进了大森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

  从不同的季节去想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写,从中感受到大森林的美,大森林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体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语文三年级教案10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语文三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掌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摇一晃姿势

  默默犹豫忧郁慢吞吞眼圈红红

  热烈而持久鼓励勇气微笑

  指导学生“落”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让学生用三个读音组词。

  2、指导“励”字的书写。

  3、指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人公是英子,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体会一下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读1、4自然段找找写英子表现的句子,并和同桌说一说,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仔细体会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总是”“默默地”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姑娘。板书:自卑

  以前的小英自卑忧郁,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读读吧。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变”“不在忧郁”“教她跳舞”“游戏说笑”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姑娘。板书:自信

  2、英子由之前的自卑忧郁变成了以后的活泼自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幻灯片随机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

  1、本文总共出现了两次掌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幻灯片出示2、3自然段)生读,谈体会

  说说小英的心情:害怕;难过。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立刻、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可能在想些什么?①上去会被同学笑话,不上去会被老师批评。②因为腿有残疾,她肯定是不想上去的,但又不得不上去,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让小英“(犹豫)了。联系上下文,我们终于明白了“犹豫”指的是(生回答)?(拿不定主意)

  在犹豫中,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的内心,去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配乐指名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第一次掌声)。如果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次掌声告诉她什么?(要勇敢;要坚强……)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是友善的掌声(板书:鼓励友善)如果此时你就那位站在台上的腿有残疾的小姑娘,听到这充满了鼓励,饱含着友善的掌声,你心里会怎样想?

  2、第二次掌声(幻灯片出示课文片段)

  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莫大的鼓励,所以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让学生交流)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与肯定,是真诚的掌声。(板书:赞美真诚)面对同学们称赞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

  过渡:两次热烈的掌声,一次友善的鼓励,一次真诚的赞美,意义不同,却真正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出示(从那以后一段),自由读,想想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英子的自信来。

  五、对比阅读,感情升华

  1、现在的英子活泼开朗,让我们再来回顾以前的她,感受她的变化。以前的她成天悲伤难受,所以她(生读);是掌声给了她勇气,从那以后(生读)曾经的她一度自卑忧郁,所以她(齐读);是掌声给了她力量,从那以后(齐读)

  小结:这两次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化解了小英内心的阴霾,怪不得小英会永远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掌声的力量吧!

  2、今天的学习一定使你,使我,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对掌声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曲,能够唤起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鲜花,能够使人振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带来阳光!

  孩子们,在你的.心目中,掌声还富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出示:掌声是(),能够()。

  掌声是一把崭新的钥匙,能够打开心灵!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够淹没害羞!

  掌声是一天闪闪的星星,能够照亮黑夜!

  总结: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是啊,掌声是鼓励,掌声是赞美,掌声中更包含的是爱。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六、家庭作业

  1、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

  2、读了小英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小英写封回信!

语文三年级教案12

  一、激趣导入

  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生:蟋蟀。

  师: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生:蛐蛐。

  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调动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小家伙,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初读课丈,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由“住宅”一词的惯性思维,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直奔文章中心。

  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师:你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多问几个学生)

  生: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方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生:好。

  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很自然地就使全班同学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由学生自己找生词,讨论生词,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随遇而安”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成语,教师的指导体现了主导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王老师记性不太好,麻烦各位把每一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一句“工作辛苦”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住宅特点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找特点,画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从而突破文章重点。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突破常规,让学生板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师:我的住宅大门朝南,只要天上有太阳,家里就有阳光。

  生: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用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它有吗?谁的住宅好?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三、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六、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七、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八、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九、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语文三年级教案13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三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3、4段中的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建设绿色的家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烟囱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了天空中;许多工厂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正如书上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海底资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深入的学习一下课文,看看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二、读课文

  1、生分读课文(2生顺读)

  2、老师指点、小结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一)齐读第1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从课本上找出一句话来)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写景色奇异的。

  (二)学习第2、3段

  1、生自读第2段

  2、师:这一段有几句话?(4句)对!一起来看一下。

  师: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哪位同学能够形容一下,怎样才算波涛澎湃?(可让学生用手势表演)

  3、师:你看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怎样?(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宁静。)(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

  师: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师:为什么呢?(出示投影: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和上一句连起来说一遍。)

  4、如果你是潜水员,潜到海底会怎么样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师: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点点光亮)板书师: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没有,这里却有许多光点,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看看哪个字应该重读。(生读,师指点:这里的“却”表示意思的转折。)

  师:那点点光亮像什么?(闪烁星星)(投影:点点光亮像闪烁星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师:哪位同学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5、再读第2段(齐读)

  6、师: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投影: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齐读。)师:“是否”是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否”,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第3段,回答这个问题。

  7、师:咱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句子。(读)像这样的句子,一问一答就叫做设问句。(再读。南边两排读问句,北边两排读答句,读完后换读)

  8、师:也就是说,海底是------有声音的。(板书)那么,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组讨论)

  师:海底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师:说得对!谁能说一说“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

  师:那么都有些什么声音呢?(投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读)

  师:后面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说明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师:那位同学能够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三)小结

  1、请同学们再回头读一下2、3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

  2、刚才这两段,合起来讲了------景色奇异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海底世界

语文三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十二个生字;

  能够按要求积累指定句子,写句子;

  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课件演示相互结合。

  态度情感价值观: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正确熟练的书写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查阅资料:有关科技馆的资料以及科技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十一个生字,认读一个字。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要去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吗?

  好,咱们就一起走进我想发明……

  板书:我想发明……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的障碍。

  1、衔接语:请你自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节。

  2、提示:请把你读的不准的字音向你的小伙伴请教。

  3、引导:这些朋友谁能读准他们的名字?

  出示:减少设计美观污染

  景观摩托车垃圾箱所见所闻私家汽车尘土飞扬

  4、提示学生读书达到流利正确。

  5、提示:谁愿意和你的小伙伴给大家读读课文?

  三、识字记字。

  引导:下面请你用你的方法记住生字朋友。

  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师随生展示,指导难字:摩、染。

  四、作业。

  抄写字词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词语进行写句子、一段话的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课件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哪?(课件出示科技馆的图片)

  引导:你去过科技馆吗?当时心情如何?

  师:有一家人他们也去参观了科技馆,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兴高采烈,而且它们之间还进行了一段奇妙的对话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走进我想发明……,到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我想发明……

  二、读书感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思考:谁想发明什么?

  师:你知道了谁想发明什么?课件出示:————想发明———————。

  师随生汇报板书:

  表哥自动化人行道

  表妹电动垃圾箱

  我科学树

  三、细读感知,体会语言文字。

  (一)他们想发明这么多东西啊。你想了解他们吗?为了你更好地了解他们,我们先来看看自学提示:(可见出是自学提示。)

  (二)汇报,向大家介绍一下。

  1、自动化人行横道。

  (1)生分段汇报:

  学生汇报

  ①人们只要踏上了人行横道,它就很快地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课件出示:

  ①人们只要踏上了人行横道,它就很快地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师:噢!那你觉得这个人行横道怎么样?(方便快捷)

  师:再读读这句(好像不太快吧)

  学生汇报

  ②那时候,自行车、摩托车和私家汽车都大大减少了,路上也就不会到处尘土飞扬了。

  师:是啊!有了这样方便的人行横道,谁还会再开自己家车了呢?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2)生全段汇报:

  只要踏上了人行横道,它就很快地把你送到想要去的地方。那时候,自行车、摩托车和私家汽车都大大减少了,路上也就不会到处尘土飞扬了。

  学生自读本句。

  引导:你觉得这个人行道怎们样?(生自由谈体会。)

  师:自动化的人行横道这么厉害,咱们都来读读。(学生自己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它有这么多优点,试着读出来……指名读。

  (自由说一说。自己读读。后齐读。)

  2、自动垃圾箱。

  学生汇报,全段。

  师:你喜欢它什么?

  (1)人们只要喊一声“开!”,它就会自动打开盖子。

  师:为什么?那你能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吗?

  学生说原因后……指名读。

  师:还有吗?

  (2)发出淡淡的香味。

  师:为什么?嗯,有道理,真是细心的孩子。……怎么读呢?大家都试试。

  学生说原因后……指名读。

  师:还有吗?

  (3)把垃圾丢进去,然后说“谢谢你”。

  师:这么懂礼貌!该怎么读?

  学生练读再齐读。

  3、科学树。

  (1)句子比较:

  在空气不清洁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当污染严重时,它还会出现白色的斑点,向人们发出警示。

  当污染严重时,它的叶子会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在空气不清洁的时候,它还会出现白色的斑点,向人们发出警示。

  师:行不行,为什么?再读读。

  师:还有吗?

  生:到了晚上,它还会发出柔美的光,给人们照亮道路。

  (2)师:想象一下,那柔美的灯光什么样,再读读。

  引导:因此,我们说课件出示:

  科学树不但可以减少空气中,而且还会给市区增加了新的景观。

  师:读读,观察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到他们吗?

  (生找找,是减少和增加。)

  师:减少的是空气中的污染,(师:那些坏的东西。)增加的是新景观,(师:那些好的东西。)。

  好,下面这对反义词兄弟要来考考你了,看看你能胜利吗?

  课件出示:

  北京城低矮破旧的房屋减少了,_____增加了。

  我们班的卫生成绩增加了,_____减少了。

  我们班的_____减少了,_____增加了。

  _____减少了,_____增加了。

  (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四、创作。

  1、提示:这么多的想法多棒啊!其实咱们也有很多的想法呢!看,这就是咱们同学的作品,咱们来听听我们身边的小发明家的创意!

  2、你自己有什么好的发明和创意吗?用你的笔写一写!

  3、读读你的大作好吗?

  五、小结。

  咱们的发明多好啊!其实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你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发明家!

【语文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04-08

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03-15

三年级语文教案01-17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12-27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6-08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掌声04-05

最新三年级语文教案03-1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01-13

《荷花》三年级语文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