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7 08:22:0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向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 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

  2、这是为什么呢?

  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

  1、学生读课文:

  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情况:

  ⑴ 四个语气词:

  吗 吧 呀 呢

  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齐读。

  ⑵ 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

  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有了它们,我们说话方便多了,也好听多了。

  ⑶ 出示生字坡、割、闷、伸:

  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

  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

  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然后指名朗读。最后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具体指导如下:

  ⑴ 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

  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 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⑶ 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大概两分钟左右。然后问:

  你们有什么感觉?

  ⑷ 此时,再朗读这一节!

  四、教学第二、三两节

  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上飞过,小白非常奇怪。(指名学生)你奇怪吗?为什么?

  (同时打出课件)

  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3、学生字喊:

  ⑴ 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⑵ 请你对小燕子喊一喊。

  ⑶ 喊的意思就是叫(板书)叫喊。

  ⑷ 指导读好这句话:

  指名喊一喊──小组读──齐读。

  4、师生对话:

  我们101班女同学多像聪明伶俐的小燕子。男同学多像勤劳善良的小白兔。小燕子,小白兔有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能耐心地解答吗?请轻轻地捧起书本,我们来问一问,答一答。师读旁白。

  5、男同学,听明白了吗?指名再读燕子的回答。

  (如果你能响亮又正确地读好燕子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懂了)

  6、都明白了,那就让我们再响亮地回答一遍。齐读燕子的回答。

  7、哦,我也明白了。原来,燕子飞得这么低是因为──

  8、那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吗?

  (板书)

  9、小结:

  大家以后如果看见燕子飞得很低很低,就赶紧回家,因为──

  10、请再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2、3两节。

  11、燕子低飞,大家还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既然你们都明白了,那就请你们帮周老师一个忙:

  我就不明白,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不像往常一样飞得高高的呢?

  12、训练因果句式,帮助学生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所以它们飞不高。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燕子只有低飞才能捉住虫子。

  13、小燕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燕子的回答。

  14、你能把燕子的话背下来吗?

  同桌试背。

  15、指名背诵──齐背。

  五、教学四~六节

  1、听了小燕子的回答,小白兔相信了吗?你怎么知道?

  请接着往下读,用了 把这个句子划出来。

  2、学习疑问句:

  是要下雨了吗?

  (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不相信))

  3、比较朗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是要下雨了。

  4、小白兔边走边想,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点击课件)小白兔它又觉得奇怪了,你听,它们在说话呢?

  (放录音)

  5、同桌分角色朗读5、6两节。

  6、同桌朗读展示并评价。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8、提炼: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 )。

  六、教学第七节

  1、小白兔,这回你们该相信了吧?

  出示句子:

  小白兔连忙往家跑。

  ⑴ 指名读句。

  ⑵ 小白兔,小白兔,你们干吗跑呀?(师生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所以,当小白兔遇到成群结队的小蚂蚁时,它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它们。先读读第七节,然后同桌演一演,一个演小蚂蚁,一个演小白兔。待会儿请几桌同学到上面来表演。

  3、上台表演小蚂蚁与小白兔的对话。

  (语言的流畅性与表达的体态)

  4、 齐读第七节。

  5、 原来小蚂蚁也会天气预报。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七、教学第八、九两节

  1、小白兔,咱们快跑吧,不然就要淋雨啦!小朋友,让我们用朗读来为小白兔加油吧!自由朗读最后两节。

  2、导读:

  轰隆隆与哗,哗,哗。

  3、它们的气象预报可真准啊!小白兔一进家门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一起走进小白兔的蘑菇屋。请睁开眼睛,现在你们都是可爱的小白兔了,我就是兔妈妈。你们打算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呀?

  4、孩子,还有很多呢?只要你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很多的动物也会天气预报。你可以去请教,也可以去查资料,也可以去亲自观察。然后再告诉我。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八、总结巩固

  1、全班分角色朗读1~6节:

  一男生读小白兔,一女生读燕子,另一女生读小鱼,其它的句子齐读。

  2、指认生字:

  指认游戏,按以下句式进行:

  对,对,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错,错,错,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生字宝宝可排几队?

  潮、湿、消、喊、哗、坡、割、阵、伸、

  4、书写吗和吧:

  先范写,讲注意的地方,然后描红临写。

  5、指导书写另四个生字:

  虫、往、得、很

  独体字虫的书写注意点是:

  平撇

  比较往、得、很三个字的异同,然后范写,最后学生书写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影视作品,理解剧本内容。

  2.能借助提示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过程

  这个剧本所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已较熟悉,因此教学本课可以按“内容→形式→内容→形式”的思路进行。

  1.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1)时代背景、导演、作者以及剧情结构。

  (2)舞美设计、全剧的布景设计。

  (3)全剧人物造型设计和制作风格要与现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应。

  (4)讲解剧情梗概,再进行本课的教学。

  2.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剧本内容。

  3.指导学生认识剧本形式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5.学生表演剧本。

  6.学生围绕马兰花故事,交流其他情节,展开想象续编一段剧本。

  以上设计的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使学生认识剧本的特点,三是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四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拓展资料

  《马兰花》作者简介

  任德耀(1918—1998),中国儿童剧作家、导演。江苏扬州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1949年,在上海应宋庆龄之邀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的创建,并担任《表》《小马戏班》等剧的美术设计。1950赴前苏联考察后,潜心研究儿童剧编导艺术,积极培养儿童剧艺术人才。

  任德耀创作了20多部儿童剧,代表作《马兰花》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曾在十几个国家上演;《宋庆龄及孩子们》及《好伙伴之歌》,在1982年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中也均获优秀创作奖。他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强烈的时代感,富有激情,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他的导演艺术讲究形式美,善于组织创新的戏剧场面揭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他执导的《童心》获1979年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文艺演出一等奖,《甘罗十二为使臣》获1983年上海戏剧节演出一等奖,《木兰替父从军》获演出二等奖。任德耀1984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第三届副主席,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长。

  《马兰花》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传说在马兰山的山顶,住着仙人马郎。他在山顶上培植了一朵非常美丽的马兰花,这是一朵能给勤劳勇敢的人带来幸福的花。但谁也没有见过马兰花。马兰山下,住着一户人家:王老爹、王妈妈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姐姐叫大兰,好吃懒做;妹妹叫小兰,是个勤劳的.好姑娘。小兰很想看到马兰花。老爹疼爱女儿,决定在去马兰山打柴时给女儿采一朵好看的花回来。老爹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来到马兰山。山顶上的马兰花闪烁着光芒,老爹兴奋不已,忽然脚下一滑坠下万丈悬崖,幸亏被马郎看见救起。马郎得知老爹上山来想替女儿小兰要一朵马兰花,并知道小兰就是随着朝霞起身、跟小鸟一块歌唱的那位姑娘,他愉快地把马兰花交给老爹。这时,松树公公说破马兰花(即马郎)送花是向老爹的女儿小兰求婚,老爹满心欢喜。老爹到家后,问两个女儿谁愿意嫁给马郎。大兰嫌深山野岭苦,不愿意嫁,小兰却愿意嫁给勤劳的马郎。马郎和小兰结婚后,他们和山上的朋友共同劳动,日子过得很幸福。不久,小兰回家看望父母,随身带来许多礼物,引起大兰的妒忌。老猫乘机煽动大兰去骗小兰的马兰花。大兰就在送小兰回马兰山的路上,向小兰骗去耳环和衣服,老猫则夺下马兰花,并把小兰推下湖去。大兰看见妹妹被推下水,吓得昏厥过去。老猫得到马兰花,因不知口诀,又威胁和利诱大兰扮成小兰上山去骗口诀。大兰无奈,只得跟着老猫上了马兰山。大兰看到马郎的善良勤劳,深悔自己受骗,终于不顾恐吓,向马郎吐出真情。马郎得知真相,布下天罗地网,经过一场搏斗,夺回马兰花,把老猫打得现出原形,丢下万丈悬崖。马郎借助马兰花的神力救回小兰,小兰与马郎和大伙又欢聚在一起。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看图学词、看图学句和基础训练三部分组成。

  全册共20课,其中看图学句8课,看图学句12课。课文内容有反有反映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继承革命传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争做好学生的,注意从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课文内容大多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只有少数内容要借助图片或电教片的直观形象才能认识。课文语言文字浅显常用,便于学生仿说,有利于培养、巩固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

  全册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4篇课文,按照图片穴刺学句——————看图学句————————看图学句的结构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一个基础训练。前后课文之间基本上根据内容深浅,篇幅长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编排。课文全文注音,便于学生阅读。生字都在田字格中写出范字,便于学生仿写。

  本册安排了150多道课后练习题,每课的练习题基本上反映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基础训练共50到题。在这些练习题中除少量内容是拼音练习外,其余都是字、词、句的练习,体现了识字、学词、学句是这学期的重点,而三者之间又在逐步加重着句的分量。

  本次安排了100多幅彩色插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说话、写话训练提供凭借,这是耳聋学生学习语文的特殊需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

  课本后面附有生字表、偏旁名称表,供复习之用。

  二、教学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提高鼻韵母、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技巧。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熟练的、正确的读出音节,学会本册新出现的音节。

  2、学会242个生字及本册出现的新词语,能默写大部分词语。认识常见的偏旁,学习区别形近字。

  3、能正确、清晰、熟练的打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能看(听)语速较慢、口形较明显的词语和句子。

  4、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地运用学过的部分词语。

  5、能正确地理解图意和相应的句意。进一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培养说完整句、把句子写通顺的能力。

  6、练习正确、流畅、有表情的朗读句子。

  7、能背诵句子、默写句子、学习积累词语和句子。

  8、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图画和事物的能力,能看图或看演示说(写)一两句或两三句与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能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回答简单的问题。

  9、认识句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学期的重点依然是识字、学词、学句。更加重视识字教学,加强了对生字字形和字音的指导。

  难点:本册教材在第三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单句、“把”字句有关联词语的并列复句、简单的递进复句、无关联词语的因果复句以及简单的比喻句。句式结构都比上学期增加了难度。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教多,共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学生年龄小,但都比较聪明、活泼、好动。但因玩得天性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杨文,王庆启,李惠、陈琪、周洁、张羽聪明好学,学习的主动性强,成绩优异,而王佳如、田琪琪、钱成、周帅太贪玩,学习的主动性太差,致使成绩很不理想,这学期将加大对他们的监督,让他们的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总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让学生自己知道,也要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语和句子的积累练习,让学过的每一个词和句子都能在生活中运用。

  2、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学句、练句。

  3、继续在班内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锁链,优生带差生,优生影响优生,使班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学不分家。

  5、创设情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周次 学习内容

  1~2 1、2课

  3~4 3、4、基础训练一

  5~6 5、6、7课

  7~8 8、基础训练二、9课

  9~10 10、11、12课、基础训练三

  11~12 13、14课

  13~14 15、16课、基础训练四

  15~16 17、18课

  17~18 19、20课、基础训练五

  (备注:剩余两周包括清明,五一、六一的假期和,复习考试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 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 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 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

  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

  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

  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认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的深刻道理。

  二、体会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三、学习文章写景、议论、说理、引论融洽一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以认识“钓胜于鱼”的深刻道理为重点。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结合旁批自读,配以自读练习,教师提示、点拨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提示自读要点:

  1.正确理解“钓胜于鱼”的含义。

  2.认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的深刻道理。

  3.体会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自读,并完成作业。

  1.解释词语

  (1)蹒跚 (2)悠然 (3)静溢 (4)澄碧

  (5)流连忘返 (6)薪俸 (7)缘木求鱼

  2.作者为什么选“钓胜于鱼”为题?

  ——目的在于从这一点引申出一个人生哲理来,钓不在鱼原就充满着引人深思的情趣,加上作者的精心构思,恰当地引例,让人折服,以其为题,更加显得生动,更加富有哲理性。

  3.文中不少地方重笔描写景物,这和“钓胜于鱼”有什么联系?“钓胜于鱼”的含义是什么?

  ——钓本意在于鱼,作者却超乎寻常地引用老者的话并概括为“钓胜于鱼”,含义在:钓,为自然之美所迷恋,在美丽迷人的景色之下垂钓,享受的是钓,而不是鱼,为下文引申出人生哲理打下了基础。

  4.文章从“钓胜于鱼”引申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人的享受在于追求,不在于索取。

  5.从文中摘录写景的`句子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三、检查、交流自读作业。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重在说明事理,作者就一位老教授的话“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说起,或写景,或引例,或对话,引出议论,引人思考。

  课文立意新颖,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五、课堂练习: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但文中也不乏写景妙句,以及引例。试划出写景和引例部分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2.预习《诗五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经典)语文教案11-10

【精选】语文教案11-27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经典)08-01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天地教案09-06

(精选)语文教案01-09

(精选)语文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