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走向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三、分小组学习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组内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总结
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9 走向生活 → 广交朋友 → 增添快乐
教案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通过读、想、画、写、议,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探究活动
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社会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把自己采访的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学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质疑师小结:(1)谁学画?(2)学画什么?(3)为什么要学画?(4)怎么画的?(5)画得怎么样?
二、初读释疑。
1、带着以上师总结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并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
(2)读通课文。
2、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1)重点正音:神、省、傍、平。
(2)指名分自然段读。
3、释疑。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看图激情。
出示课件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荷花、荷叶上的水珠、王冕在牛背上……(学生纷纷发言)
师:请你们再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些荷花怎么样?生:哇,荷花好美啊!(教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荷花。)
师:你能说说这荷花美在哪里吗?
生:多个学生说(略)
四、指导学文。
师:荷花确实美得让人百看不厌,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把它描写出来,请你找找,书上描写荷花美丽的是哪一段?
生:第2段。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师: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师:你真能干!(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写的画面。)
什么叫“满湖通红”?为什么会满湖通红?
生: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师:(微笑点头)你找得真准!(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述的`画面。)
师生:品读句子。
(1)比较句子: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2)出示插图,边读边体会雨后湖面、荷花、荷叶的美丽。
(3)想象说话。图上的蜻蜓会对荷花姐姐说些什么?
(4)小结。是啊!这些美丽的荷花在雨后的晴天,在通红湖水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极为奇妙的画。
师:王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怎么做?
(1)理解“出神”。
(2)该怎么读好这句话?
五、小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特点。
2.领悟语言的感染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介绍莫泊桑小说的故事,引入课文。
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作者简介: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第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第1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四、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2、3段。
思考:课文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左拉认识莫泊桑的地点是在当代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家中。当时,莫泊桑的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血气方刚。“眼睛明亮”是写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语”是写莫泊桑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是写他的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是写他的睿智,“开朗”“坦率”“朝气”是写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是写他的身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段,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车伊始”说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决定意义的作品”,是对《羊脂球》的高度评价;“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是写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这一句有两层意思:①表达左拉对莫泊桑一举成名的愉快心情;②莫泊桑的天才是看着他长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这一句又与第2段“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相呼应。接着,左拉回忆莫泊桑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以“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来描写莫泊桑作品之多;以“炉
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来形容艺术水平之高。这些都表现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此外,作者还用“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这些比喻来描述其文学价值。“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是写莫泊桑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五、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交流自己看过的莫泊桑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4、5段。
思考:找出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4段,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以独词句“啊!”开头既是感叹,也是惊叹。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在清泉中开怀畅饮”。左拉深情地说“我爱莫泊桑”,是因为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而对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是“离经叛道”,这是贬。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是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
第5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口相传”。
三、学习第四部分:
学习朗读第6段。思考:莫泊桑光荣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莫泊桑的光荣所在是:①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②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③“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们日常必吃的富有营养的“面包”。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因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四、小结:
这篇演说,以其流畅、热烈的旋律,强烈的感情,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弹琴了一曲葬礼赞曲和安魂曲。
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五、布置作业:
探究和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本课记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模仿老天下雨”给树苗浇水,促使树苗“拼命扎根”,以长成大树。作者由种树联系到做人,借树的成长喻人的成长,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成才的道理。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明理,在举例中体验,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种树人说的两段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领悟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3.认识本课“侥、租、秧、汲”4个生字;会写“旱、萎”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悟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
2.小黑板。
3.布置学生查阅桃花心木这一树种的有关资料,适当了解种树和树木生长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交流释题巧导入
1.师生谈话,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2.(出示课文挂图)老师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利用工具书、小组内互助或者请教老师解决。
2.指名读一读,初读时遇到的难懂的语句,并初步说说读懂了什么?
3.交流汇报读书收获,主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4.教师。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读懂句子,感知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层次。]
三、品读感受晓内容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2.带着疑惑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常规思维下我们怎样浇水育苗?(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4.创设情境,引书。
看到育苗人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心中有许多疑惑,你心里有哪些猜想呢?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老师什么?
5贝着你此时的疑惑,再读一读描写育苗人举动的语句。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不解与疑惑,在反复读书中加深体会,在指导朗读中加深感悟。]
四、研读感悟明道理
1.默读种树人的.话,仔细品味。
2.小组内以小记者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这一部分内容,然后在全班交流。
3.重点研读,交流汇报。
小黑板出示以下问题:
(1)“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在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后试着用“之所以……是因为……”这一语言形式回答小记者的提问。
(我之所以不确定地给树苗浇水,是因为我在模仿天上下雨,锻炼树苗的根系在不确定供水的环境中寻找水源、扎根生长的能力。)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一吹就倒了。”弄懂种树人这种说法的作用。试着仿说一段话,体会一下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由种树人的话产生的联想,他由什么想到了什么?
(4)你怎样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禁得住生命的考验”这句话的意思?请举一例来说服大家。
(5)试用一组关联词将这句话联起来说说。
(6)“我听了种树人关于种树的话之后,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圃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带点的词?
(7)文中哪句话验证了“种树人种树理论”的正确性?“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试用此法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从育苗人的话中明白的道理。读出“我”的感悟。
[本环节在引导学生交流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加深对文中种树人话语所揭示道理的理解。]
五、美读拓展升情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些“桃花心木”中的一棵,请把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
来。
第2课时
一、背诵种树人说的话
1毖生自由背一背。
2彼狄凰当乘械那厦拧@鲜可以作适当的引导。
(1)这两段话是从正、反的角度说明了种树人浇水育苗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记忆两段话的内容。
(2)抓住两段话中的关联词语背诵。
如第1段话中的“不像、所以、只是、如果、但是”;第2段话中的“如果、就会、一旦、也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种树人说的每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背诵得更快。
3毕奘北乘校看谁背得快。(没有背熟的可以课下再完成)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多种形式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并用“租、萎、规、汲”组词。理解字义,为正确用字做准备。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分类。
3.对难字、易错的字进行指导。
“汲”共6笔,第5笔是“及”;“圃”里面的点画不要丢掉。
4.学生练写。
三、积累词语
自选词语写下来。
四、拓展阅读
指《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意想不到的灾害》《丑石》两文章。围绕文前提示谈认识。
五、推荐作业(任选其一)
1.学习运用联想借事喻理的特点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借事喻理或借物喻人合理。
2.写一读后感。
板书设计:
10桃花心木
(树苗)——→(人)
无规律地浇水不确定中谋生
联想
种树——→育人环境造就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动机及目的:
1.在交际中做到:认真听,说清楚。
2.建立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交流。
3.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为促进家长与孩子间和谐的亲子关系做一定的有益的尝试。
教学重点:
在交际中做到:认真听,说清楚。
教学难点:
1.建立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交流。
2.结合本次口语交际的特点,不仅仅要教会孩子怎么做,还应引起家长的情感共鸣与反思,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生理、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广阔的空间。
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形成氛围。综合运用环境营造、言语渲染、角色设置、现场采访等方法手段,从而形成生动有趣,逼真现实的口语交际氛围。
2.着眼整体,全面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不但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并让学生愿意与人交流。
3.课内外结合,家校联合,形成合力。课前调查父母教育子女的情况,采集数据;走访心理学、教育学专家,获得理论依据及方法指导;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倾听孩子的心声;提出教育子女的合理建议。
课前准备:
1.制作调查表,调查家长在孩子犯错后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们对家长的教育方式的`看法。
2.访问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获取理论依据及方法指导。3.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制造悬念,引入新课
师:今天来之前,我遇到了邻居家的小松。他托我请小朋友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请大家看屏幕。
二.了解情况,复述故事。(媒体演示:小松不小心打碎了花瓶)
1.请你把这件事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看谁说得最清楚,听得最仔细。
2.反馈:哪一对小伙伴愿意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
3.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就应该像刚才那样说话说清楚,听话听仔细。
【此处教学除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以外,还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为以后的讨论做好铺垫。】
三.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 自由讨论
过渡:小松还有话要对大家说,请仔细听。(多媒体演示:小松哭着说:“如过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呀?帮帮我,帮帮我吧!”)
1.小松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爸爸就快回来了,小松该怎么做呢?请你想一想?(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
(2)现在请你们走下座位,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把你的办法说一说,再听一听你的好朋友他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了解学情。)全班交流。请把你的办法说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引起争论。
孩子们的办法可真不少,有的说……有的说……请你和周围的小伙伴评一评哪种办法好?为什么?哪种办法不太好,为什么?
(4)全班交流。
(二)创设情境,与成人交流。
过渡:咱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除了为自己着想,还应该换个角度为爸爸妈妈想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大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是怎么想的呢?后面坐着你们的爸爸妈妈,咱们就去采访采访他们好吗?【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外,还想引导孩子们感悟如何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主动去了解父母的感受。】
1.采访时,你该问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2.请同学们允许老师去请一位大人,注意我是怎么邀请别人的。(引导学生态度大方,有礼貌地邀请成人参加活动)
请小朋友们采访采访爸爸妈妈吧。(引导学生现场采访,并注意提问得体。)
3.其他的大人是怎么想的呢?请孩子们自己去问问家长:“当我们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大人们到底怎么想?”
4.反馈,谁来汇报汇报你是怎么完成采访任务的。(学生反馈)看来,爸爸、妈妈还是喜欢怎样的小孩子?(板书:诚实)
【此处教学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真实实的交际情境。让孩子与父母、成人平等地交流。】
四.发现矛盾,吐露心声:
过渡:现在我们把这个结果告诉小松。小松你好,大家认为你还是应该诚实地告诉爸爸。(多媒体演示,小松说:“谢谢大家,我会告诉爸爸,做个诚实的孩子。”)
1.小松诚实地告诉了爸爸,你希望小松的爸爸怎么做?
2.小松的爸爸到底会怎么做,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小松诚实地告诉了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
3.展开讨论。
(1)请你和同桌的小伙伴讨论讨论,爸爸的做法对吗?你想对小松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2)反馈:谁来说一说?
【此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们交流;也在于让家长们听听孩子们的真心话,激起家长们情感的涟漪,引起家长们对自己平时某些教育方式的反思。】
五.亲子交流,共谋办法:
1.请孩子们转过身,大声地告诉爸爸妈妈:你们怕挨打吗?为了不挨打,你们就撒谎,行吗?爸爸妈妈们听到了吗?孩子们是向往美好的,他们愿意做诚实的孩子,可是只靠孩子单方面的努力,这种诚实又能维持多久呢?
2.请爸爸妈妈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小松的爸爸,你会怎么做?也请孩子们替小松想想:怎么做、怎么说才能既诚实,又能得到爸爸的原谅呢?[孩子和父母再次交流]
3.反馈c请小朋友与家长一同说一说。
【此处教学除引导孩子们怎么做以外,还试图通过父母、子女共同想办法,使家长们寻求更能为孩子所接受的、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为促进父母与孩子间良好亲子关系做一定的尝试。】
六.联系生活,提出希望:
1.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讨论,不但知道了与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还明白了,以后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做?
2.孩子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家长们,我们携手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路,才刚刚开始。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孩子健康、快乐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管仲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
(争霸)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
(兼并)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经典)语文教案11-10
【精选】语文教案11-27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经典)08-01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天地教案09-06
语文教案[精选]01-27
(精选)语文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