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一开课,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之后,要他们体悟本诗节诗行的特点:每一行诗句都是比喻,整个诗节又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接着布置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仿写”。为了大多数人“仿写”能较为成功,笔者将事先“仿写”的一个诗节板书在黑板上,竟然“节外生枝”引起学生修改诗句的冲动,笔者就将教学环节宕开一笔与学生一同研究修改起诗句来……笔者的板书如下:“自信是石油,烧亮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写到“烧亮煤气灶”时,学生哗然,有人干脆窃窃私语起来:烧亮煤气灶,煤气灶烧亮……我说:“‘烧亮煤气灶’是有‘煤气灶烧亮’的感觉,我们等一下再来修改吧!”在写到“自信是锅中饭”时,又有学生试补道:填饱人的肚子。我马上接口说:“我原先也填的‘填饱人的肚子’,可接下去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消化食物’、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生出儿子’,前者‘食物’与‘锅中饭’绕了回头路,不好;而后者‘肚子生儿子’太过庸俗了点,也不很好。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自信是锅中饭’后改成了‘填补人的养分’;虽然‘养分’是名词术语不如‘肚子’具体形象,但是写作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养分’替代‘肚子’就是力求避免‘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这种情况。”说着这些,我又让前排的同学看了我手中教案的修改处,以示决非信口开河。回过头去让大家又讨论了“烧亮煤气灶”的修改问题,有同学认为“烧亮煤气灶”给人有“煤气灶”本身烧着了的误导,故不如改为“点燃煤气灶”。受此启发,又有同学对“石油”发起了质疑,认为烧煤气灶的'是“石油汽”而非未经提炼的“石油”。经大家合计,确定改“自信是石油,点燃煤气灶”为“自信是石油汽,点燃煤气灶”。也即如下诗节大家较认同:“自信是石油汽,点然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再一声令下,学生全体仿写起来。师生一片怡然自乐景象。
再来看第2个环节。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读全诗,结束后我评价了他们朗读的语气平淡及指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朗读时不含激情或者说是没读出诗句的重音,换言之,给诗句划出重音朗读时加以区别就定能感人多了。接着,我以第一诗节内容(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为例作了示范,按“着重号”读出重音且稍微拖腔拉调,果然较有趣味。接下去,十余个诗节分给各组加着重号,小组交流定型后进行集体朗诵,朗诵声就“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韵味悠长”多了……下课铃响了,学生也坚持把后四节诗全部朗诵完。学生的着重号不可能完全加对,但看着他们念自己加重音号的诗歌那么开心,我也很欣慰。一句话──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我喜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第3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并能仿照第3段写法说一段话。
3、能背诵2、3段,听写第4段。
4、了解黄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得并列关系的段落。(第3段)
教学难点 :仿照第3段说一段话,并绍“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它在我国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2、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导语 :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去海——样子奇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习第三段
导语 :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齐读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P22 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用复合投影与“微”比较。
五、课堂作业 :作业 本P20 NO:1
板书设计 :
抱、蹲、望
更有趣
教后感:
这堂课中,我觉得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处理得比较好。本堂课训练重点是读懂得并列关系一段话(即第三段)。我教学第三段中,注重指导学习学法提示,先让学生自学学法提示,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学法去读懂课文,最后为弄清这并列段的结构,我又安排了这样二环节,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通过以上几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列段结构在学生脑中清楚形成了。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敢于直面生活的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习课文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指导从读学写。
二、教学重点:
领悟方法:从身边小事入手,感悟爱心,选择典型事例反映生活。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记叙了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是凉白开,于是责备母亲。母亲对其进行教育,使女儿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2、小组开展学习,向同学大声读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自己的体会。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议,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
第一个“穷”字指经济上的贫困,是指物质或金钱的匮乏;第二个“穷”字指上的贫困,是指境界的粗俗。生活上的“穷”并不可怕,在“穷”的背景下,一个有志之人能有勇气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且勇敢地创造自己辉煌的未来。
(2)“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妈妈的‘纯净水’”。
这里的“纯净水”,既指母亲为女儿准备的凉白开,也指母亲对女儿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就像“凉白开”一样的`质朴、纯洁,可以涤荡一个人上的“尘垢”。
4、反复朗读母亲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其性。
5、反复朗读女儿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体会女儿的情感变化。
5、学习课文的开头结尾。
(1)开头: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2)结尾:一语双关,点题,点明中心。
6、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讨论。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列表格的试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的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文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是这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日积月累
1、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3、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1、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2、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喜欢的词句。
3、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图片投影、生字词卡片、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新旧迁移引入新课
1、(投影出示:二年级上册中《北京》一课的有关图片。)大家还记得这些美丽的地方吗?咱们再来回忆一下《北京》那一课中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背诵与图片相对应的句、段。
2、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 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
5、交流认读生字。
6、分自然段读课文,划出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 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3、 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四)复习巩固
(五)写字
五、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灯 光 长安街:华灯高照
的 的 环形路:道道彩虹 明 辉
海 世 王府井:焕然一新 亮 煌
洋 界 故 宫:银光闪闪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经典)语文教案11-10
【精选】语文教案11-27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经典)08-01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天地教案09-06
语文教案[精选]01-27
(精选)语文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