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7 23:05: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让我们得到去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聆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 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本单元的所有要求会写的字要会听写。

  复习难点:本单元的看图写话和按课文填空。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

  ( )的瀑布 ( )的雷雨

  ( )的书 ( )的指南针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是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生机,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走进大自然,一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 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 先自由读一遍

  宝藏(zàng) 指.(zhī zhǐ)南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窗 垂 盏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2)展示纠正

  3 . 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下面这个题目你会选吗?

  1、是谁收藏( )了这么多的宝藏( )。

  2、人行( )道旁边有一行( )松树。

  这种整理多音字的方法很有趣吧,今后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来整理哦!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

  (1)、 吴-----天 岭-----铃 刨-----跑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1、填写量词

  一 ( 阵 ) 雨 一 ( ) 小鱼 一 ( ) 高山 一( )风 一 ( ) 厚书 一 ( ) 乌云 一 ( ) 水 一( )树林

  2、黑沉沉(写出几个相同的词语)

  三、展示积累

  (一)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优美的句段或诗篇,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二) 谁能展示一下在学习积累的好词语?如 越来越亮

  四、限时作业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一、听写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窗含西岭( ), 门( )。

  3.( )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 )。

  4.枝叶( )的一面是( ),枝叶( )的一面是( )。

  5.春雨惊春( ),夏暑芒( )。

  6.( )寒霜降,( )小大寒。

  2、《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诗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三、课下我们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你也用几句话记录一下你的感受或发现吧!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

  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3)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

  4、口语交际:说笑话。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

  (1)。(2)问同学或请教老师。(3)联系词语猜一猜。

  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

  4、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1)小组内交流(2)指名说。(3)连线。

  5、补充句子。

  (1)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2)填写句子。(3)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6、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效、诊、初,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c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d出示“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效”,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诊、初”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h反馈写字情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石、土”部首的涵义。

  (2)认字10个,写字5个。

  (3)积累相关词语。

  2、过程与方法:

  理解部首的意思学习有关词语,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逐步独立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认字10个,写字5个。

  2、更加明确形声字的表意特点,逐步完成独立识字的任务。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山上有什么?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山、石、土”有关的字词。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组字词。

  1、读准字音。

  (1)对照识字表或等方法认读词语。

  (2)指名学生读词,纠正字音。

  (3)请小老师带读。

  2、找出带“山”的字,并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3、交流反馈。

  (1)部首是“山”的字有哪些?它们和“山”有什么关系?

  (2)看图理解词义。请生上台读词指图。

  (3)出示“花岗岩”实物,理解该词

  4、抽读识字卡:峰、岛、岭、岩。并说说你的识字方法。

  5、小结学法:读(读准字音)——找(找带有该部首的字)——想(想想字词的意思)——记(记一记识字表中出现的生字。)

  (二)学习第二、三组字词。

  1、小组合作学习带“石、土”的字词

  2、交流反馈。

  (1)请小组读词,注意正音。

  (2)请两个小组分别带读部首是“石、土”的字。

  (3)字的部首和字义有什么联系吗?

  (4)提出不明白的词语。

  (5)抽读字卡:砖、碰、破、尘、市、场。并说说识字方法。

  (三)自己学。

  1、学生独立识字。

  要求:A读准字音。B记一记字形。C想一想部首和字义的联系。动笔写一写

  2、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抽读字卡并组词,有能力的再说一句话。

  三、齐读全文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独立观察,写生字。

  2、评一评:选几份作业全班交流。

  3、改一改:将写得不够好的生字改一改。

  五、作业:

  写生字,并组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0)

  1.出示加一加的几组汉字,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咱们读的这些汉字间有什么关系,吗?

  3.今天咱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认识汉字,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课题:换一换)

  4.指题,并教学生认读“换”。

  二、找出规律,认读生字(15)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一边认读生字,一边观察,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和以前认过的生字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反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它们间的关系了吗?

  4.教师:对了,这些新的生字,都是通过把原来我们会认的字的部首换部首得来的。

  5.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读、识记生字:这样,这些生字不是长的很像了吗?怎样才能不把它们认错、记错、用错了呢?小朋友,你们快快动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6.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说说应该怎么记。

  7.教师出示生字词卡,集体认读。

  8.指名认读,其他评议。

  9.互相读一读,互相考一考。

  三、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0)

  1.指名用生字口头扩词。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四、布置作业(5)

  1.认读生字。

  2.写本课学的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积累汉字,鼓励他们课后探究,提高识字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10)

  1.以摘苹果的方式,认读生字,巩固复习。

  2.读一读课文中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进行生字扩词练习。

  二、语文实践,拓展延伸(15)

  1.小朋友们,其实咱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这样能够互相换一换得来的生字,你们快行动,把它们找出来,越快越好。

  2.引导学生在课本后面的生字表里头去找。

  3.学生反馈,教师按组写在黑板上。

  4.集体复习这些生字的认读。

  5.指名说一说如何识记、区别这些生字,并用它们组词。

  6.动手练习。

  跑→袍 进→( ) 限→( )

  7.集体讲评。教师激励学生课后自行对本学期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纳、。

  三、指导写字(15)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要写好每个生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3.学生反馈后,教师。

  (1)看清字形,不能写错。

  (2)看清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写漂亮。

  (3)坐姿端正,态度要认真。

  (4)尽可能做到每个笔画运笔鲜明。

  4.学生自行观察生字,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互相学习。

  6.教师表扬、激励学生认真写字,争取人人写一手漂亮的字。

  四、布置作业(5)

  抄写本课生字。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6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8

语文树教案12-09

语文备课教案11-30

语文教案(精选)08-31

[精选]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9-28

(精选)语文教案01-09

语文天地教案09-06

【精选】语文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