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1-04-30 20:27: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语文教案的编写。语文教案不仅理论上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书面呈现形式,而且实际上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案的编写不仅有传统的纸质形式,更多了一种电子或网络教案。因此,语文教案的编写可以从教案的内容、教案的格式、教案的种类三方面来阐述。

  1.语文教案编写的内容

  语文教案的内容,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时数等。

  确定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

  目前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目标取向"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动作的教学目标,它是对学生学习之后的行为及学习质量的一种规定。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精确、具体、可操作。"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中的产物和结果,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一般不可能以明确的描述来预设,只能在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对话中产生。"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发展的时候,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行为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实恰当

  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文本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具体呈现的种种材料。教材是按照编者的意图对文本做的一次精加工,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了一定的体系当中,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编者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例如课文《散步》,如果我们阅读课文,可能会有很多的体验与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谐,母子、父子、祖孙、夫妻之间的浓浓亲情,生命的流逝、爱的传承,对生命、爱的珍视,中年人的责任等,都属于文本内容。教材必然要对文本内容做一次筛选整理,教材偏重于让学生体验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年人的责任"。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内容首先可能是对教书教材处理下的文本内容的忠实传递,旨在将教材中的种种材料完整如一地转交给学生。教师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内容,教材上说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可以说是照本宣科。但有的教师认为体会"中年人的责任",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这时候,他们就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亲情的理解与体会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内容,却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情况。但这样创造性的处理显然更符合教学实际。

  教学内容还可以既不同于教材内容,也不同于文本内容,而是对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创生与开发。即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将文本内容演绎成生活,也可以是在文本与教材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探索。比如《归园田居》的教学中,关于陶渊明生平的介绍、自补充背诵的《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生活道路的讨论等,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文本内容,但它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之上的创生,这种创生源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这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教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最佳状态。

  设计教学过程应紧凑有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思维的生成,因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教案《语文教案的编写》。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及时生成、动态生成。所以在编制教案时要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前者服从于后者)两条线索,以引发、探讨、回答学生的问题为重要内容,准备一种或多种设计思路,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

  采用教学方法须灵活有效

  确定教法的依据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如因目的而异。不同的教学目的会产生不同的教法。试以《故乡》为例,如果以要求学生学会记叙一个连贯动作作为教学目的,可以突出"雪地捕鸟"的内容,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确定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不妨以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外貌描写为范例,训练学生描写人物肖像。如果把学习对比手法作为教学目的,自然要抓住人物和景物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解分析。此外还可以因课文而异、因人而异。

  分配教学时间要得当

  先要确定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所需的课时数,再预设一个课时中每个教学步骤所需的学习时间。时间安排既不过多过松,也不过少过紧。

  2.语文教案的格式

  语文教案的编写,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习惯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篇章式教案、表格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符号式教案等。教案又称为教学计划。一般地说,教案的整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一个课时讲完的教材,教案结构可合二为一。

  课题计划。课题计划,是指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整体计划。-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题:单元或课文的题目。课题要写全称,并写上作者姓名。

  教学目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大方面,分行排列,少而精,切中肯綮。

  课型:一类是在一堂课里同时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教学任务的综合型,叫综合课。一类是在一堂课里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单一型:以讲授新教材为主的叫新授课,以复习旧知识为主的叫复习课,以练习技能技巧如作文、作业为主的叫练习课,以分析作业或讲评作文为主的叫作业分析课,以考试考查为主的叫检查课等。若属单一型,则要具体标明是哪一种课型。

  重点难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项列出。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如讲述法、讲练法、谈话法等。

  教具:本课题教学中所需要运用的教具,包括电化教具。

  课时安排:本课题教学所需课时数。

  课时计划。这是指-个课时的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时:本课时是整个课题教学中的第几课时。

  教学要求:本课时为实现整个课题教学目的所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要点:本课时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也叫教学进程。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时还注明教学所需时间。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板书设计:分课时的是"课时板书",可分散写在教学步骤之中,或另外写在与教学步骤平行的备课稿纸右侧,也可集中写在本课时计划教学过程部分的最后。最后-课时计划中可写上全课题总的板书,称为"课题板书"。

  作业布置:每个课时-般要安排少量作业,可以是思考性的,也可以是练习性的。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小结或教学回顾.是备课和教案实施情况的小结,也是教学心得体会的概括记录,可资以后教学查考借鉴。可以每课时都写,也可以在全课教完之后写。

  3.网络教案的制作

  上述的语文教案内容和格式一般用于纸质教案,这里说一下网络教案。网络教案是基于网络背景下利用文字处理软PowerPoint等软件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的教案。网络教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电子教案或网络教案还必须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并且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发展的需要。制作网络教案的主要步骤有:

  素材的收集:制作图文并茂的网络教案一定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备课所需要的这些素材。可以利用现成的各种图片或录像,可以自己拍摄图像资料。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相关的资料。

  教案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进行教案设计。将教案输入电脑,进行文字处理。可以利用Frontpage、Word、WPS等软件进行文本处理。接着是图片、录像的插入。关于课件的制作,下面第十三章将做专门的介绍。

  美化和加工:为了使网络教案层次更清晰,更方便于教师阅读,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和加工。

  总之,不管编写纸质还是网络教案,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补充、调整、修正。所以它不是封闭的、定型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给教学实施留有发展空间的。

语文教案 篇2

  人间天堂是杭州,最美莫过于西湖,那么美的景色,靠老师讲是讲不出来的。如何处理这一课呢?这一课有许多句子也特别难理解,怎样让孩子尽快走进去呢?想了又想,还是要依靠课文和文中的插图。如果有去过的小朋友,也可以让他们做个介绍。对,就这样讲这一课。

  在揭示课题后,我便范读课文,学生也都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中了,程度好一些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去,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对生字词还没有掌握。面对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我准备分层进行教学,先让一些程度比较好的进行读词练习,再让一些程度差的来读,再开火车认读,每个学生都不能放过。在生字词过关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先是总述西湖美景,然后远眺西湖,再具体到几个景点,最后写了月光下的西湖的美丽。我感到整体感知,对学生以后怎样写景物也有好处,必须在日常的课中就要引导。第一课时,虽然还没有读得很好,但没有关系,学生最起码有了最初的感受,已经调动了他们想走进的积极性。在第二课时,品读中着重引导学生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理解倒是好理解,就是运用有了困难。说明孩子平时还是读的书少,积累的也少。“犹如,像,仿佛,宛如”都是比喻词,可放在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好处。先让孩子慢慢模仿吧,估计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就会准确应用。孩子们在品读中都能进一步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便趁机告诉他们,还有许多美景呢,可以课下收集一下,和同伴互相交流。那么美的地方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又趁机告诉他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更有资格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虽然感到自己有点说教的意思,但我感到必要的思想教育还是要讲的。毕竟老师给孩子一个示范作用。

  教完这一课,我都被西湖吸引住了,有机会,真想,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期待着有这么一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听文入境

  问: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

  师小结:大家的的用词非常丰富,团结友爱、幸福美满、互敬互爱,最后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和谐”。(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跟着舒缓地音乐读起来,开始!)

  3、读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尽显和谐。

  (听着大家刚才投入的朗读,我也仿佛沉醉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一定读出了很多)请大家回答问题。

  A:归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

  B: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一段……,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现人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帮老师解决疑问:莫怀戚的《散步》语言非常精炼,但文章第一句写到……,我觉得很啰嗦,直接写“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有何不好呢?我弄不明白,谁帮帮我。)

  C:写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 生读

  ※ 生评析(情感角度、重音、节奏)

  ※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 生回答并进一步谈感受

  D:景物描写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一个作用呢?

  ——情节安排上、结构上、铺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为后文描写做好铺垫……

  E:文中有很多句子很美,比如,……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使文句有音韵感,文句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句式,使文章增添亮点。

  还有吗?找找看。

  ※ 找读

  ※ 一起朗读这些句子,一人与大家对读

  4、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E:“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小结: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5、品文入理(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

  ※ 在这个家庭中,谁的权利最大?

  ——一家人每个人都做得好,权利一样的大。问题的提出是在进一步引导我们不断地品析人物形象,而不在于非得每个人的观点一样。

  A:讨论,师巡视

  B:交流

  C:小结(这种互相听从,构成了一条亲情链,始终链在了一起,确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其实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们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5、我手写我心(习作)(是谁在日落昏黄中倚在窗口焦急的等我们归来,是谁……)

  课堂总结:

  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 关于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 “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

  (一)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

  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作适当板书):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3.“……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1)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4.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三)全班朗读课文两遍。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

  2.预习3、4、5段,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语文教案模板7篇

2.【实用】语文教案模板5篇

3.【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4.语文《赵州桥》的教案模板

5.【实用】语文教案九篇

6.【实用】语文教案8篇

7.【实用】语文教案4篇

8.【实用】语文教案三篇

上一篇:《识字5》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