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1
整理和复习
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元,40g的信函,邮资是元。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0页)
(2)用80分和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元
两张:80分×2=(元)
×2=(元)
+=(元)
三张:×3=(元)
×3=(元)
+×2=(元)
×2+=(元)
(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5.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反思
综合应用是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这里的综合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还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等的全面综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
一、目标。
1、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
(1)根据信函发送的地点确定目的地本埠与外埠
(2)按照国家规定,根据信函质量确定邮资。
2、学会分段式计费方法,会计算水、电费。
3、结合实例进行节约水电等思想教育
二、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00里面有( )个20。
0.8×1= 1.2×2= 200=100+( )。
2、谈话交流。
老师出示同学们已写好的两封信,同学们,老师发现这两天每位同学都在为远方的亲戚或朋友写信,你们会寄信吗?寄信也是有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邮票里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邮票里的数学问题
(二)新授。
1、认识100克内信函邮资标准。
(1)信件邮递与到达的`地点有关。
①小黑板出示:五一节前,晨晨到邮局寄了两封信,两封信的右上角都贴了两枚面值0.8元的邮票,其中一封寄给本埠的阿姨,另一封寄给外埠的叔叔,结果一封信被退了回来,你知道是哪一封吗?为什么?
②认识信函资费标准:(小黑板出示)
(2)信件邮递与到信件的质量有关。
①为什么寄往外埠的信又退回来了?——超重!
认识:首重100克内,信函资费标准。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
②你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③填表:(见课本)
(3)分段计算邮资.
①根据信函资费表,这封32克寄往外埠的信函共需支付多少邮资?为什么?
3、认识101~20xx克信函资费标准。(信函资费标准看教科书)
(1)计算94克的本埠信函资费
(2)计算118克的外埠信函资费
(3)认识续重101—20xx克信函资费。
(4)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5)填表计算。(接上表往下填)
(6)照这样算,这封寄往外埠118克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小结:这种分段式收费方式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计算水费、电费、电话费、出租车费。
(三)计算水费,同时进行节约资源教育。
生活中用水的分段式计费。“阶梯式水量计价”。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识。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有关作业P56页。
板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目的地、质量(首重续重)。
邮资计费方法:直接计算、分段式计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不同,在此基础上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3、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邮资标准采取分段计费法计算信件的邮资
教学难点:
根据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邮票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邮票)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美?其实它不止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它是什么?(邮票)知道邮票是干什么的吗?
师:邮费是一门艺术,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方寸之间,精彩无限。课前老师让大家去了解邮票的知识,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呢?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怎么诞生的吗?这里面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她却不得不将信件退还给邮差。(课件出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原来那时候邮费是由收信人支付的,爱丽丝·布朗因为太穷没有钱支付昂贵的邮费,所以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 。这一幕刚好被英国人罗兰·西尔看见了。怎样才能避免邮差送完信收不到邮费的情况再次发生呢?1840年,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
3、揭示课题: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去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课件出示两封信)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写好的信封,从上面你能收集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生答)
师:这两封信的邮政编码、地址、收件人都写好了。我们可以寄出去了吗?(不能)为什么?(没贴邮票)
师:哦,对,你们提醒老师了,我还没贴邮票呢?(课件:贴邮票)老师把它们都贴上80分的邮票,现在我们把它寄出去。
(课件显示一封信被退)
师:怎么回事?我都贴邮票了为什么还退回来一封啊?(板书:地点)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寄往外地的信因为远所以邮费会多一些,那我们换一张邮费(课件显示换1.2元),把它寄出去。
(课件显示又退回来了)师:又怎么了?(生答)
(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下,课件显示超重)
师:看来这邮费的多少不仅与寄往的地址有关,还与信件的质量有关。(板书:质量 确定邮资)这是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2、自学邮局资费标准
师:这封信我们应该付多少邮费呢?我们来看一看邮局关于信件的`资费标准是怎么规定的。请大家打开书109页看看中间的表格。
学生自学表格
学生汇报。
师:谁能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汇报)
师:关于这个资费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重点理解本埠、外埠、首重、续重)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通过这个表格,知道了信函资费与它的质量和到达的地点有关,也就是要分清本埠和外埠。我们一起来填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师生一起填
师: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多少克为一个计费单位呢?
3、计算信函的资费
(课件显示图片)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这封信我们到底该支付多少钱的邮资呢?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封,大家再帮忙算一算。
师:很好,我们看看这封信能否顺利寄出?(课件演示)
师:老师有个疑问,这两封信虽然都是外埠信件,但是质量不同,为什么邮费会相同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处于一个计费段,邮费就都一样。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质量没超过100克的信函。那如果这封信的克数超过了100克,大家会计算吗?(课件出示)
同桌二人商量。再汇报。师板书
师:说得太有条理了。那?元?元??元分别表示什么?像这样的计费方式,我们称它为分段计费。
师:请每一个同学把刚才这种分段计费法再重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好的,现在老师把它们贴上邮票。(课件出示)大家看,怎么样?
师:是啊,贴得太多了,不只没地方写地址和名字了,而且还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所以邮票的面值大一些,邮票的张数就会减少些。
4、小组设计邮票
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邮寄一个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好只能贴三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1.20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让学生们小组内商讨把书中表格内容填出来,并把不能仅用0.80和1.20元的邮票支付的钱数圈出来。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师: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已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面值大小组内可以自定。
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汇报:可以是2.00元、2.40元、4.00元。
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设计的特别好。讲得也很清楚,都是出色的设计师。在支付邮资时,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这与人民币的面值组合是相同的道理。比如你要买一件80元的上衣,有没有一张80元的人民币呢?(没有)但是我们有很多种支付方式,其实邮票组合也是这个道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计费方式类似于信函的分段计费,你能说说吗?
(出租车计费、水费、电费)
师:关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接着研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第118——11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了解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
(2)理解、掌握确定邮政资费的方法,会根据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案。
2、能力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组合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资费标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验证方法的合理性。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信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难点:理解不同信件的资费的标准,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源的信息,收集一些邮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要考考大家咯,准备好了吗?
(课件)“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既有收藏的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今天,杨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来欣赏一下中国收藏价值最高的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简叙其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寄信的时候用的邮票的面值和数量都不太一样,请大家欣赏屏幕上的邮票,谈谈各自的发现;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中国收藏价值最高的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两封信,一封贴的邮票是0·80元,另一封贴的是1·20元,邮资是不同的,谁愿意猜一猜,邮资的多少应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生1:与信的质量大小与邮寄的路程远近有关。
生2:信封越重,花的钱越多,路程越远,邮资也越高。
师:很好,大家的意见很有道理,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第118页中间的表格,看看邮资与信函的质量、投寄的地址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5
【教学内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的】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
纳、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0页)
(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0.8×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
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5.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8-11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
2.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合意识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邮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准备:
邮政资费表(二)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既有收藏的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出示各种邮票)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师: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 根据上面的邮政资费表,你能不能解决下面的问题。
(1)如果一位客户将一封18克的信函邮寄给本市的好朋友,请问他该付多少钱的邮资?如果是56克呢?
(2)如果你的朋友想把一封重88克的信函从外地邮寄给你,请问他该张贴多少钱的邮票?
独立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5.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6.探讨邮政资费表的意义,掌握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质量和目的地。
7.合作完成邮政资费表(二)
8.小结:支付邮资费,虽然满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 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 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2.通过分析:4.00元、4.8元、6.00元不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满足。小组探究各自的粘贴方法,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多少面值的邮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不能胜任邮政营业员呢?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质量、目的地。
合理设计邮票的面值:经济、 实用
作业设计:
基础:
1.如果佳佳给本市的好朋友写一封 89克 的信,她该贴多少钱的邮票?
2.如果佳佳给上海的爸爸写一封 135克 的信,她该贴多少钱的邮票?
综合:
3.某些城市制定了阶梯式水量计价,我们来看看。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4.某食堂一个月的用水统计如下。算一算食堂这个月的水费是多少?你们都是这么多的钱?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实际上食堂比你们会节约水,你想为什么)
5.这样做能节省48元,更重要的是水是生命的摇篮,循环节约用水从身边小事做起,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拓展提升:
6.如果一位客户邮寄给外地亲戚的信函是388克,在邮寄的时候最多只能贴4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0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独立探索:看看有哪些方案?)
7.给你的好朋友或亲戚邮寄一封信。
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7
教学内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 1 ) 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 ) 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08-28
生活中的数字大班数学教案11-24
邮票小学作文08-21
邮票小学作文09-2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11-17
邮票作文300字03-04
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11-25
数学的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