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05 19:54:4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交流

  师: 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关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 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 3/4

  师:7是15的7/15; 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

  三、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 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 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⑵====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3、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完成上堂课的表格)

  二、教学新课:

  1、引入。

  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的?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又怎么说?根据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试着叙述。

  (2)反馈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中的都有0除外,为什么?比的基本性质要不要也加上这个条件?应该怎么说才最完整呢?

  2、看书验证自己的猜想。P50页。

  3、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师小结:

  像3:5、4:7、3: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4、教学例2。化简比。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自学课本P50、51例2、例3)

  (2)小结:

  ①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区别怎样?(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必须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业本》第22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平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习 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09-28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1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09

【热】小学数学教案01-11

小学数学教案【荐】01-12

【荐】小学数学教案01-17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