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对7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幼儿为可爱的动物设计电话号码。以为动物设计电话为载体,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家中的电话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基本程序是激趣——探索——成功。首先讨论家中的电话号码是激趋为下面设计电话号码奠定基础,帮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后走向成功。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7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学习对给定的7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课前准备幼儿能说出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 记录表人手一份 动物图片4个活动流程设计意图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电话机)对了,相信小朋友家中都有,那我想知道,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谁来告诉我,我来帮你记录下来。
分析讨论。这些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二、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电话号码。发现其中的秘密。
1、电话号码中藏着一个秘密呢?你发现什么秘密?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是一样的。后面3个数不一样,为什么?
三、为小动物装电话。
动物园里要给小动物装电话,请小朋友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出示四只小动物(陆地和水中个两只)。
1、分清分清陆地上的动物和水中的动物这些动物住在那里?
2、设计电话号码。
提出操作要求:
A、每一只动物的`电话号码都要用到1——7这7个数字。
B、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
C、7个数字不能重复。
D、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一样后面3个数不一样。
3、你想为小动物设计什么号码?幼儿说教师板书然后集体检查。
四、幼儿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记录表,提出活动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交流验证。
1、你给谁设计了电话号码,是多少?师幼共同验证是否按要求。
2、请幼儿和同伴客人老师交流检查电话号码。
六、抽奖增加乐趣。
从孩子熟悉的家庭电话号码人手激起幼儿的兴趣。
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发现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是一样的。后面3个数不一样的规律。
以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为载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尝试用7个数组合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交流验证体验成功的快乐。
抽奖进一步体验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数字比比皆是,货品分类、排列、价格、买卖等。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超市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使用立柱图表的方法进行统计,这对于大班幼儿是一种经验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
难点: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并说出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朋友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也来开一家超市,你们说,我在超市做什么呢?(总经理)你们来做我的小助手吧!
(二)、初步感知立柱统计:
1、开超市需要什么呢?(货架、购物篮、宣传画)
2、这些我都准备好了,你们帮我看看,它们分别有几个?
3、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
4、今天总经理带来了一张立柱统计表,你们看,表上有什么?(数字,从下向上排列的;立柱图,是一格一格的)
5、小助手们,你们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来统计呢?(先在立柱的下面画上要统计的东西,可以画得简单一点;然后数数这个东西有几样,就在立柱图上画几个格子)
6、该从哪里开始画呢?为什么?(从下往上画、因为旁边的数字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
7、教师示范统计购物篮数量,个别幼儿统计货架、宣传广告数量。
8、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立柱有高低、越高表示东西的数量越多)
9、小结:立柱统计能使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最多,什么东西最少,使用起来真方便。
(三)、学习运用立柱表统计商品数量:
1、幼儿把商品分类:师:小助手们,超市就要开张了,送货员已经把货品送来了,有水果、蔬菜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把商品都放到货架上去吧。注意要轻轻拿轻轻放,一件一件地放整齐。
2、幼儿运用立柱图表统计商品数量:师:商品都摆整齐了,哎呀,不好,粗心的送货员忘了告诉我,每种商品有几个了,那可怎么办呢?你们愿意帮我统计一下吗?请你们用立柱统计的方法,选择三种商品进行统计,看看分别有几样?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3、交流汇总:统计好了吗?请你来告诉大家,超市里每一种商品分别有几样(由教师、幼儿共同在立柱图表上汇总商品数量)从立柱图表中可以看出,哪些商品最多?那些需要补货呢?如果补齐的话,要补几个呢?
(四)、延伸活动:
现在我马上去通知送货员,把这些商品补齐了。货品补齐了,我们的超市开张了,大家快去外面招呼客人来购物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游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学习看懂图意,,根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教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天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教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小结与评价。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给我的启发来设计这节活动,引导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幼儿理解图意思,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不一样。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数学游戏“比一比”
看画册理解图意,出示幼儿画册,引导幼儿观察上面一幅画。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一共有几只?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一不一样—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来小鸭的颜色不一样,那么,小黄鸭有几只?小灰鸭有几只?请你把它们记录在纸上。
(2)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鸭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几只鸭子?岸上有几只鸭子?请你们把安们记录在纸上。
二、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下面一幅图的数量关系。
1.提问: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吗?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谁多谁少?请你分别把们记录在经纸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吗?有几个在拍球的和跳绳的哪个多?分别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让幼儿熟悉掌握并运用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1-06
大班数学教案10-29
大班数学教案04-1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1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11-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26
大班数学教案【荐】12-28
【荐】大班数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