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生物教案>生物教案:《真菌》

生物教案:《真菌》

时间:2023-01-21 17:12:59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生物教案:《真菌》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案:《真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案:《真菌》13篇

生物教案:《真菌》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孢子印,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健康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本节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餐桌上会吃到芹菜等蔬菜,也会经常看到蘑菇、银耳、木耳等,仔细对比它们的形态,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

  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蘑菇、银耳、木耳是植物吗?它们有根、茎、叶吗?为什么它们不是绿色的?

  师:蘑菇、木耳、银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样,它们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菌》。

  二、新知导学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师:真菌是多种多样的。(图片展示多种多样的真菌)观看图片,哪些真菌是你认识的?

  生:观察图片并指出自己所认识的真菌。

  师:这些真菌有些是多细胞的,比如:猴头菇、平菇、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也有一些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等;有的是可以药用的,如灵芝、冬虫夏草等。这些真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二)真菌的结构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面包、馒头、奶酪等发面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酵母菌。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完成与实验相关的练习。

  生:完成实验,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实验:观察酵母菌

  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的芽体。

  师:酵母作为一种真菌,它与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比较观察。(展示酵母菌图片与细菌、植物细胞图片)对比观察:

  (1)酵母菌由哪些结构构成?

  (2)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酵母菌和细菌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1)酵母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构成。

  (2)与植物细胞相比,酵母菌没有叶绿体。

  (3)与细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师:那你能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吗?

  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会向外生出与自身相似的突起,这个突起就是芽体。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体会逐渐长大,脱离母体,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如果环境不适宜,酵母菌就会进行孢子生殖。

  2.霉菌的形态结构

  师:霉菌也是一种真菌。很多霉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到了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发霉的食物,(展示发霉的`食物)这就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霉菌的形态结构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并完成相关练习。

  生:进行实验并将结论交流

  实验目的: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

  方法步骤:

  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其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青霉颜色呈_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

  师:霉菌的菌丝都是一样的吗?(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图中序号代表什么结构?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真菌?青霉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吗?你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吗?

  生:(到屏幕上指出并讲解)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是营养菌丝。

  师:你认为这些菌丝有什么作用呢?

  生:营养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

  师:是的,霉菌的菌丝是由很多细胞首尾相连而成,属于多细胞真菌,这一点是和酵母菌不同的。霉菌的结构和酵母菌相似,也没有叶绿体,要靠吸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存,属于异养生物。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那么霉菌的生殖方式又是什么呢?

  生:孢子生殖

  师:非常正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青霉扫帚状的分支末端有成串的绿色孢子,青霉就是通过这些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夏天,发霉的面包也会发霉,这种霉菌叫做曲霉。曲霉气生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表面呈辐射状的着生着球形的孢子,曲霉就是用这些球形的孢子来繁殖的。可见,霉菌都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3.蘑菇的形态结构

  师:蘑菇是一种大型真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在哪里可以采到蘑菇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细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师:蘑菇由哪些结构构成?认真观察蘑菇的相关图片并阅读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蘑菇图片)

  (1)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蘑菇的菌体由菌丝构成,是多细胞的真菌。靠地下菌丝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不含叶绿素,属于异养生物。

  师:蘑菇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内容,试着描述制作孢子印的步骤。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1.选取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

  师: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制作好的孢子印了。(展示孢子印图片)仔细观察,白纸上留下的孢子印是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排列形状呈放射状?

  生:讨论后将填空补充完整。

  师: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孢子和蘑菇的繁殖有什么关系?

  生:孢子很小,呈褐色。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成熟后会散落下来,落到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出菌丝。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用孢子印制作的图画。(展示图片)很漂亮是不是?相信你也可以制作出更漂亮的图画。请同学们回家之后自己制作孢子印图画,用手机拍下照片,并发到班级群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比一比谁的更漂亮!

  拓展延伸:

  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是很多蘑菇是有毒的。比如(展示图片):蛤蟆菌、毒红菇、花褶伞等。怎样鉴定蘑菇是不是有毒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辨别:1.颜色鲜艳,不生虫蛆;2.菌盖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3.受伤后变色,有腥、臭、辣、苦等气味;4.菌柄上有菌环。因此,对于从野外采回来的蘑菇,一定要仔细辨别,千万不要随意食用!

  (三)真菌的生殖

  师:回忆酵母菌、蘑菇和霉菌的生殖,你能总结出真菌的生殖方式吗?

  生:(观看图片并总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除了用孢子繁殖,也可以出芽生殖。

  (四)比较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征有哪些异同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它们都属于真菌。对于真菌,你有哪些收获呢?(出示酵母菌、霉菌、蘑菇图片)你能把你今天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共同总结真菌的特征。

  三、精华提炼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生殖。

  四、典型试题

  1.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D)

  A.都是多细胞生物

  B.都有细胞核

  C.都是分裂生殖

  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真菌特征的是(D)

  A.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成形的细胞核

  B.真菌中的蘑菇和霉菌是多细胞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C.真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D.真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板书设计】

  酵母菌:单细胞有细胞核无叶绿体异养出芽生殖

  霉菌: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蘑菇: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真菌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繁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分别对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进行了观察探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真菌的特征,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酵母菌的各部分结构在显微镜下并不能全部看清,对青霉和曲霉的菌丝的观察也有一定难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探究实验,不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知识更加明确,而且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用鲜活的视频录像及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也避免了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师生的互动性较高。

生物教案:《真菌》2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在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同时要建议全班各组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近事实。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综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认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同其他生物一样也要一定的条件。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案例设计思路

  从生活经验中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真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有关真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产生认知矛盾:怎样才能看见细菌?激发兴趣,自然引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师通过质疑,鼓励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五、案例

  教师通过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询问:对于细菌和真菌,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类,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教师展示木耳、蘑菇、长“毛”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真菌。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导入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56页“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注意事项:

  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质疑:有关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留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教师分发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给各小组,学生自学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第一段。教师建议学生先看书后观察、讨论,知道如何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

  教师展示长霉的物体(面包、水果、衣物),长有木耳的树桩,真菌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使人得足癣、背癣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图片思考讨论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在何处?学生观察、讨论并获得新知。

  质疑: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教师质疑: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那么在哪种环境中会更多,哪中环境中会更少呢?请同学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得到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57页的提示,指导学生选定自己想要检测的环境(建议学生选择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经常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小组讨论完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交流方案,相互完善,利用下一节课上时间交流研究成果。

  小结: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生物教案:《真菌》3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5.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各种癣,等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如:地衣,根瘤等

  六、作业

  1、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洒味,这主要是由什么菌引起的( )

  a、霉菌 b、蘑菇 c、酵母菌 d、甲烷杆菌

  2、引起人感染臂癣、甲癣、足癣的生物是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病毒

  3、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通常通过测定水中的数下列哪种菌群数来确定(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大肠杆菌 d、霉菌

生物教案:《真菌》4

  教学内容与分析:

  内容

  认识各种各样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是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分析:

  教学目标

  真菌的主要特征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真菌,通过有关的图,来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及青霉、曲霉的共同点及不同点、营养方式等从而得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点

  问题分析与诊断:

  这里讲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时,可能会与细菌一课当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学生,初一曾学过的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学条件支持及分析:

  需要学生对常见的真菌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学们平时见过后有哪些?木耳、香菇、灵芝、还有桔子发霉之后的青绿色的霉斑、面包上霉变长的毛、粮食霉变都是由曲霉引起的及衣服发霉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从前面的课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比细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如:发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态结构

  有单细胞的(酵母菌);有多细胞(青霉、曲霉、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体构成

  讲述:下面我们以青霉和曲霉的比较来了解真菌的内部结构(见P63页图)

  青霉与曲霉的比较

  不同点:青霉菌直立生长的菌丝产生的孢子呈扫帚状,呈青绿色;曲霉呈放射状,呈黄、黑、褐色

  共同点:①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的菌丝构成

  ②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③都是通过产生大量孢子繁殖后代

  ④都没有叶绿体,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异(通过现成有机物生活)

  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有多细胞;都由菌丝体构成;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

  (二)、真菌的繁殖

  讲述: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初一讲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容易萌发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较轻,可飘散到各处,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中就可以萌发

  (三)、课后练习

生物教案:《真菌》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地衣。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思考老师所提出的设问,立刻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之中。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设问: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糜烂”的结果。争相回答思考题,其他同学可补充。

  观看大屏幕。然后讨论,并回答问题。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请小组展示交流探究结果。

  认真倾听,给予肯定评价。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对回答给予鼓励和提示。

  2、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

  观看大屏幕。对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感到震惊。列举自己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如扁桃体炎、脚癣等。积极思考,争相回答。

  学生列举出利用细菌和真菌可生产出“抗生素”,而抗生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标本图片。对真菌、细菌的危害作用感到震惊。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列举微生物农药如春雷霉素、庆丰霉素等。

  认同“以菌治虫”的优点。

  观看大屏幕:观察地衣的生活环境和形态,初步理解“共生”。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理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小组讨论回答思考题,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

  提问:了解维生素B、K对人体有何益处?

  大屏幕展示细菌、真菌使人患病的图片,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

  引导思考:1、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

  2、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3、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请同学列举)

  提问?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指导学生阅读“以菌治虫”。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讲解地衣和共生的概念。

  讲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引导学思考“生物固氮”的优点?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提示维生纯洁B/K对人体有何益处。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细菌、真菌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生物教案:《真菌》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物教案:《真菌》7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识真菌作用。播放CAI课件,关重展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与思考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讨论: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真菌的繁殖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了解真拉塔基亚的繁殖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的传播过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孢子的传播过程"。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案:《真菌》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

  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

  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

  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

  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

  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课时二: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

  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

  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

  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生物教案:《真菌》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作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学方法

  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组织部分学生亲手培养蘑菇和霉菌。

  (2)课件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剪刀、烧杯、放大镜。

  2、学生准备:

  (1)部分同学培养蘑菇和霉菌。

  (2)各种颜色的纸片。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

  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

  2、提出问题

  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

  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资源共享!

  3、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

  教师:蘑菇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属于一类大型真菌;桌面上的'霉菌就不同了,它们比较微小,属于一类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还有很多,你认识它们吗?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

  观看、认识、讨论交流

  教师:其中,很多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例如我们可以食用的有?有的药用价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真菌?

  2、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通过链接展示图片

  收集资料突出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图片,资源共享分析蘑菇的生活环境

  刚才我们研究的都

  是日常生活中称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对于微小的霉菌,我们如何识别它们呢?

  3、青霉、曲霉的异同点

  观察,比较青霉、曲霉颜色上的不同。

  放大观察,比较青霉、曲霉形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通过不同点,我们可以区分青霉和曲霉;而它们的相同点反映了所有多细胞真菌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真菌是多细胞的,菌体由菌丝组成,生有许多孢子。

  它们的细胞结构怎样?

  链接真菌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图。

  学生:观察比较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判断真菌的营养方式如何?

  教师:真菌细胞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有机物,形成许多菌丝,当长到一定的时期,就会在菌丝顶端产生许多孢子。孢子有什么作用?

  二、真菌的生殖

  模拟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

  一起来活动:模拟自然界的风吹和震动,把装有霉菌的塑料袋放在手里,拍打几下,传给下一个同学,依次传给小组内的多个同学,然后观察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发现:塑料袋内弥漫着许多孢子,有许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内壁上。

  孢子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在自然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真菌的孢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长出各种各样的真菌。例如,霉菌的孢子萌发长处霉菌,蘑菇的孢子萌发就会长处蘑菇。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长在什么地方吗?观察孢子印的颜色和形态,了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颜色排列形态不同。

  当我们把这些孢子收集起来,散到一定的培养基上,就会栽培出蘑菇来。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发过程吗?请我班培养蘑菇的小专家介绍蘑菇的成长日记。

  [回顾与整理]

  1、各种各样的真菌

  2、真菌的生殖

  [练习与应用]1、2

  [探索与实践]

  1、想进一步了解蘑菇的营养与美食吗?据真菌的营养保健作用设计美食方法。

  2、你想自己栽培蘑菇吗?请与栽培过蘑菇的同学交流。

  编写思路 :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但是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比较直观,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分解者一般都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比较难看清,所以比较抽象,也比较难学。新教材提倡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学习,本节课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生物教案:《真菌》10

  一、 教学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 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 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生物教案:《真菌》11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

  课前准备:教

  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

  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

  三、自学指导

  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题: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七、布置作业

  本课时练习册

生物教案:《真菌》12

  一、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 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 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 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 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互相讨论,积极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败变质,它污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并介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瓶中的液体不断有气泡冒出,使瘪的气球胀大。

  提问:为什么会有气泡冒出呢?

  仔细观看,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思考题。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演示课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甜酒品尝会

  同学们互相品尝、交流经验,互相说制作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掰开的面包、馒头很松软。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吃到酒味呢?请思考课本第一题 。

  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

  品尝、评价、鼓励。

  第二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展示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各小组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及危害。

  列举本地区人们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感菜等,进一步思考 :怎样保存更有利于健康?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请各小组展示“探究食物保鲜法”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作出评价。

  提问: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2、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

  指导同学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结合已做好的探究实验和调查资料,讨论思考 :1、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2、说出不同的方法依据什么原理?3、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针对本地区饮食习惯,引导同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认真阅读,小组讨论。

  认同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指导阅读课本76页“抗生素今百昔”。请同学讨论课本75页练习第2题 。指导学生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细菌和环境保护

  认真阅读,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各小组交流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积极思考,纷纷献计献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提示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鼓励、支持学生的行为。

生物教案:《真菌》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能力目标:

  1、运用制作及观察青霉、曲霉临时装片的技能。

  2、运用制作孢子印的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1、参观当地的食用菌养殖场,体验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真菌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3、观察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1、运用制作及观察青霉、曲霉临时装片的技能的培养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制作有关青霉、曲霉、蘑菇和酵母菌的结构CAI课件,制作孢子印,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器材,制作孢子印的实验器材,一袋酵母,一个发酵的苹果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悉常见的真菌,展开话题,使学生进入“菌”的探究学习)

  师出示各种大型真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大家看你认识这都是什么吗?生托起盘子介绍自己认识的各种真菌

  师:你最熟悉的其中的什么?生:蘑菇。师:你吃过或者听说过哪种蘑菇?生介绍自己吃过的蘑菇

  (二)新授:

  1、探究蘑菇师:同学们采过蘑菇吗?

  生:采过

  师:那么你们是在哪儿采的呢?

  生:草丛里

  师:为什么到那里去采?

  生:以前下雨后,同学在那里见过蘑菇

  师:请见过蘑菇的同学说说那里的环境?

  生:阴暗、潮湿、落叶比较多

  师:为什么现在那里没有蘑菇了呢?大家能帮忙分析一下吗?

  生:这几天比较干燥生:气温太低

  师:分析得很好,现在大家能总结一下蘑菇的生活环境吗?

  生:温暖、阴暗、潮湿、有机物比较丰富的地方

  师:同学们根据蘑菇的生活环境,你能不能推测出蘑菇的营养方式?

  生:它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应该属于异养师:我们吃的蘑菇大多是种植的还是野生的?

  生:种植的

  师:那种蘑菇是种种子吗?

  生:种孢子

  师:孢子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太小了

  师: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来认识它们,这是老师制作的孢子印(出示孢子印),想做一个吗?你面前就有蘑菇、剪刀、培养皿里有纸,我们可以边学边做。

  屏幕显示蘑菇的结构图

  师:我们看到的蘑菇是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构成,菌盖的背面是菌褶,里面有大量孢子。我们用剪刀将菌柄剪去,将菌盖扣到培养皿里的白纸上,再扣上烧杯,就可以了。

  师:做好了就别再动了,下课后带走,明天你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孢子印了。

  你为什么要用扣上烧杯?

  生:孢子太小,别让风吹走

  师:你面前有老师提前制作好的孢子印,拿起来,能看到什么?

  生:有一圈白粉一样的东西

  师:这里面就有大量的孢子。一个蘑菇能产生这么多孢子,那么蘑菇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多细胞的.

  师:你摸一摸孢子什么感觉?

  生交流

  师:拍一拍,孢子不见了,咱们刚才帮蘑菇传播后代了,现在教室里就有了大量的蘑菇孢子,过几天,你们就可以在教室里采蘑菇了。

  生:不可能师:为什么?

  生:蘑菇是长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教室没有它们生存的环境。

  师:哦,教室里采不到蘑菇了,那么我们想收获蘑菇,还是去一下蘑菇大棚吧。屏幕显示学生兴趣小组参观蘑菇大棚的视频,介绍蘑菇的养殖方法。师:现在知道蘑菇是怎么种植的了吗?老师从蘑菇大棚带来了几个蘑菇棒,里面已经有大量的菌丝,送给没有采到蘑菇的小组,请他们细心培育。

  师:蘑菇,被称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有利于大家的生长发育。毒蘑菇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呢?

  生:毒蘑菇不能食用

  师点击图片:这是一些毒蘑菇。专家建议,不熟悉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小心中毒。

  2、探究霉菌

  (通过展示观察发霉的食物,思考生活中物品发霉的现象,探究霉菌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按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的步骤,由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霉菌,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曲霉。)

  过渡

  师展示带来的发霉的橘子和面包: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些橘子和面包,但没保存好。

  生:长毛了,发霉了师:这些毛我称它为什么?

  生:霉菌

  师:这些霉菌靠什么生活呢?

  生:分解橘子、馒头里的有机物生活师: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生:异养

  师:霉菌长什么样?下面你可以仔细观察你桌上的霉菌,可以利用放大镜。

  学生观察

  师将两种霉菌放在投影仪上,放大,显示。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生:橘子上的霉菌是绿色,面包上的霉菌是黑色还有的是黄色。师趁机介绍长在橘子上的是青霉,长在面包上的是曲霉。

  生:橘子上的霉菌下面是白色,上面是绿色生:它是一丝一丝的

  师:生物学上叫它菌丝,也就是说霉菌是由由菌丝构成

  生:上面有小黑点,小黑点是什么?

  生:为什么下面的毛是白色,上面是绿色?师:小黑点与生殖有关,你猜是什么呢?

  生:孢子

  师:你看到的青霉是绿色,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孢子是绿色的,下面的菌丝是白色的。

  曲霉是黑色的或黄色的,也是因为它的孢子是黑色的或者褐色的。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菌丝里面是什么样?

  生:孢子是什么样的?

  生:青霉和曲霉有什么区别?

  师:要知道答案,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将霉菌做成装片来观察。联系前面我们做过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我们该怎么制作霉菌装片呢?

  生讨论交流:擦片、滴水、取材(用牙签挑取)、盖片。师点击屏幕,显示制片步骤,提示取材该注意问题。

  师:下面就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吧,这个组先观察青霉,这个组先观察曲霉。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分别将一个制作效果好的装片置于显微投影仪上展示。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学生到屏幕前上指出自己的发现:

  1、青霉的菌丝是多细胞的。

  2、青霉的细胞中有细胞核。

  3、有很多散落的孢子

  4、它们顶端的孢子排列的象个扫帚。

  另一组学生指出自己的发现:

  1、曲霉的菌丝是多细胞的。

  2、曲霉的细胞中有细胞核。

  3、有很多散落的孢子。

  4、它们顶端的孢子排列成放射状。

  师边总结边板书:也就是说青霉曲霉都是多细胞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如果学生制作的装片效果好,应该能看出青霉和曲霉的孢子排列的形状不同,学生指出后,教师可以直接归纳青霉和曲霉的区别。如果制片效果不好,学生看不出孢子的排列,就屏幕显示教师显微拍摄的青霉、曲霉的孢子排列图片,学生区分)

  3、探究酵母菌

  (由生活中的现象,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酵母菌照片,探究酵母菌的结构和生殖)过渡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菌,(出示酵母)这里面有什么菌?

  生:酵母菌

  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

  生:做馒头

  师:还有什么要用到它?打开装苹果的塑料袋,

  生闻。

  师:什么味?

  生:酒味,酿酒用到它。

  师:那你能不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

  生:异养

  师:想不想看看酵母菌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屏幕显示教师拍摄的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的照片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能发现酵母菌是单细胞的,有的说是多细胞的。

  师给予表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屏幕显示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的图片

  师:酵母菌的确是单细胞生物,两个长在一起是一个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师补充: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我们再将它们放大,注意观察它的结构。

  4、探究真菌的特征

  (通过比较酵母菌和细菌,探究出二者的不同,并通过比较蘑菇、霉菌、酵母菌,进一步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师:酵母菌与我们上节课讲的细菌有什么不同呢?点击图片

  大家将它们的特点,填写在你的导学提纲上的表格里,进行比较。生填写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归纳出它们的不同

  师:它们虽然都是单细胞的,名字都带菌字,是不是同一类?

  生:不是

  师:我们今天探究的这三种菌类,酵母菌、霉菌、蘑菇,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生:有

  师:哪些共同特点?

  生交流

  师: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种菌类?

  生:真菌

  师:刚才同学们归纳的就是真菌的特征点击屏幕出现真菌的特征

  (三)学以致用:木耳、银耳、灵芝等为什么都是真菌?

  生交流

  (四)延伸:

  师:课堂上的我们观察用的馒头橘子课后怎么处理?

  生:扔垃圾箱里

  师:扔掉后它们变成了什么?

  生:无机物

  师:谁的功劳?

  生:真菌和细菌

  师:真菌除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外,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五)作业设计:

  1、有一种堪比黄金的中药,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呢?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交流。

  2、课外实践:查阅资料,自己动手养殖食用菌。

  六、板书设计:

  真菌

  蘑菇霉菌酵母菌

  营养方式:异养异养异养

  生殖方式:孢子孢子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

  结构特点:多细胞

  菌丝,多细胞,有细胞核单细胞,有细胞核

【生物教案:《真菌》13篇】相关文章: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01-19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12-23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2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0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7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4-04

生物的教案01-08

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教案01-10

生物教案:生物圈08-26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