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化学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时间:2022-12-17 16:16:41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

  1、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镁带、铜片、锌粒、铝条、铁钉、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滴管、砂纸等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高温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

  (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

  (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铝分别跟O2反应的有关性质

  2、了解铝的还原性,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跟氧气、水等反应)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

  教学重点

  1、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2、铝与氧气、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预习纲要

  【阅读分析】课本P46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

  2.镁条燃烧、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

  4.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归纳: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

  等发生反应。

  课堂导学

  一、钠的化学性质

  (一)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一块金属钠,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实验—2】把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并加热。

  记录观察的现象:1、刚开始切割面有,迅速变,

  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

  解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时钠首先接着,产生火焰,

  生成色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二)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原因

  用镊子取一块黄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取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几滴酚酞的冷水烧杯中

  1、钠在水面

  上

  2、钠成光亮的小球

  3、小球在水面上

  4、发出的响声,最后小球消失

  5、水溶液变色9、钠的密度

  10、钠的熔点

  11、反应剧烈产生的

  推动小球移动

  12、反应剧烈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气体

  13、有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问】实验室如何保存钠?保存的目的?

  二、铝的化学性质

  (一)铝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4】1、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

  记录观察现象:

  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用坩埚夹住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记录观察现象:

  解释:

  【问】这两个实验在操作上的不同点:

  铝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结论】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就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铝、镁等)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二)铝和强碱溶液(NaOH)反应:(看视频)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红热,迅速伸进氧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棕色的固体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4.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5.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

  A.Na B.NaCl C.NaOH D.Na2O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9、将绿豆大小的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见练习册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钠、铝的性质,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对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从而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与生活问题做出初步的解释。

  教学方法

  诱思设疑、实验探究法教学重点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难点

  有关铝氧化膜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4/5是金属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金属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投影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

  1、初中学过的有关铁的性质。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学生]回顾、思考、探究。

  [思考与交流]自然界中的元素有哪两种存在形态?金属主要以什么形态存在?

  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

  2、分析图3-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金属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学生]思考与交流。

  (对于问题1,学生可能会围绕初中学过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等知识以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对于问题2,学生一般能写出方程式,并能得出金属在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结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结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

  [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些金属的共同性质,我们知道大多数金属能跟氧气发生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各自桌面上的仪器与药品,请特别注意金属钠的保存有什么不同?

  [学生]金属钠保存在一瓶液体中。

  [思考与交流]钠为什么要浸末在一瓶液体中?[学生]思考与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钠会与空气反应,或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总之,钠保存在液体中是为了隔绝空气。)

  [教师]请大家闻一闻液体的气味,这种液体是什么物质?要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闻液体的气味,得出结论:钠保存在煤油中。

  [教师]既然大家都认为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钠,并探究钠到底能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现象如何?请同学们做课本P39的实验3-1,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注意钠要用镊子取用,不能用手拿。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钠的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思考与交流]通过这个实验,能否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 2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点低。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钠的表面,看看与刚切开时有什么不同?[学生]钠的表面变暗并失去光泽。

  [问题探究]

  刚切开时看到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就变暗,并失去光泽,为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这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注明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钠与氧气发生了反应:4Na + O2 == 2Na2O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是金属钠。 [投影板书]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时钠与氧气很快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4Na + O2 == 2Na2O

  现象:钠的表面变暗并失去光泽。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钠在常温时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那么,如果加热,钠又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下面我们把一小快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请大家做实验3-2并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39的实验3-2 [投影板书]

  (2)加热时,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2Na + O2 == Na2O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钠燃烧时的现象,要求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

  [投影板书] [科学探究]取少量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然后把水滴入试管,再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再往试管内滴加酚酞试液,又有何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做实验、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后又变无色。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教师]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后又变无色的原因是过氧化钠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一些有色物质褪色,因此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学生一般不能说出溶液褪色的原因,因此教师要适当说明)[教师]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教师]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这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 [思考与交流]过氧化钠有什么特殊用途?利用了过氧化钠的哪些性质?

  [总结板书]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产生氧气,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过氧化钠来供氧;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物质。

  [思考与交流]你认为硫、氯气等活泼非金属单质能否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如果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并写出方程式:

  2Na + S === Na2 S 2Na + Cl2 === 2NaCl

  [教师]注意反应的条件分别为研磨和点燃。

  [练习]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教师]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镁、铝是三种相邻的活泼金属,我们已经知道金属钠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镁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镁,那么,铝的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铝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板书]

  3、铝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铝是一种比铁还活泼的金属,铁在空气中很容易生锈,但是铝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交流,得出结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膜等。 [教师]镁和铝的表面都有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因此,在点燃镁带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更容易点燃,铝的情况如何呢?请大家动手进行课本P40的科学探究实验,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投影板书]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板书: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一样。原因:铝箔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氧化铝熔点高(20xx℃),铝熔化时(660℃),氧化铝并未熔化,固体氧化铝不仅包住了熔化的铝,而且还隔绝了空气与铝接触,阻碍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教师]既然铝表面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的铝,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可以象点燃镁带一样,先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那如果这样做,情况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继续课本的科学探究。

  [投影板书]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以除去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板书: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 [教师]大家能否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其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写出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氧气和铝。 [思考与交流]怎样才能使铝燃烧起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见解,如把加热的铝伸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用铝粉代替铝箔以增大接触面积等)

  [教师]同学们都很积极,所提的见解也很有新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也可以到实验室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现在我们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投影板书] 小结:思考与交流

  (1)根据金属钠、镁、铝与氧气的反应情况,结合已有的知识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推断其他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条件、现象怎样?产物又如何?这些不同的情况与什么有关?[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板书:

  [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难,反应条件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慢等。

  (2)是不是所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

  [结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都做还原剂,因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C、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作业:课本P45第一题。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6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中的内容。金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规律,进一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金属因为其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因此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而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有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出其差异性规律,学会应用其差异性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2.通过探究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能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应用其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重点知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核心内容】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规律

  【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物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镁带、铁丝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能反应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归纳出其活动性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调查学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学生】交流【教师】铝制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除了因为炼铝成本降低,与其它金属相比,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强等优良性质,密度小是,抗腐蚀性能强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由此可见,我们要想更好的应用金属中,还必须全面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差异?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认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属如铁镁等是什么什么微粒构成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3号)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2号)根据结构我们可以推测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你熟悉的金属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学生]交流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镁、铁等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请同学交流一下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生]

  [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再来看一下铜在高温下与氧气的反应,由此可见,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相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三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即活动性为:

  铝是我们广泛使用的金属,猜想一下铝能不能与氧气的反应呢?

  [教师]实验证明,铝在常温下也能和氧气反应,和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接近?试着写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正因为铝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学生][教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是不是也是的这样呢?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其他金属能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选择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作为代表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教师】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请在导学案上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写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置换反应概念,打比方,我代表镁单质,这两位同学坐在一起,分别是氢和氯,我发现氯好可爱,我想和氯在一起,于是呢,我就把氢置换出来了,氢变成单质氢气,我和氯结合生成了氯化镁,给这个反应起个名字,叫置换反应,下面哪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硫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活动性越强的,置换出氢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反应越快,什么样的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呢?如果在这个活动性顺序中排上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应该把氢排在哪个位置?【教师】归纳,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教师]铝与酸能反应,反应速率比镁慢比锌快,铝的活动性应该排在。。。银与盐酸不反应,银的活动性?

  [教师]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呢?在前面我们学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个反应的类型是?根据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这个反应为什么能发生呢,是不是都是这样呢,通过实验验证一下,铜能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由此可见,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也可帮助我们确定金属活动性。 【教师】我们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学生】提出方案 【教师】我们可以利用铜与银的化合物溶液之间的反应来判断铜银的活动性。可选择铜与硝酸银溶液或银与硝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教师】演示铜与硝酸解溶液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教师】化学家就是这样,通过实验利用置换反应比较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其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总结出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强的是,最弱的是,,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谚语,真金不怕火炼,沙里淘金,你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一下吗?

  带领学生读,记,站起来记,记住的坐下。教师检测。 【归纳】在金属动性顺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动性越强,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溶液间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硫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三句话简单归纳就是,前强后弱,前换后(或强换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等多种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差异,导致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我们通过实验排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可以应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扣目标你学会了吗?检测一下。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7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学 张建平

  点评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师: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里煮了会变黑;苹果和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问这是为什么?

  资料:绿豆、苹果和梨子等水果的细胞里含有一种物质叫鞣酸,鞣酸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实验探究2】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

  实验步骤:

  A组: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适量的打磨过的镁条、锌粒、铁片和铜片。各加入约5 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比较反应现象。

  [实验记录]

  A组:课件展示

  B组:课件展示

  [结论]1.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镁、铁、锌等金属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而铜等金属却不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4.金属种类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锌、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最后是铁。

  5.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置换反应

  [提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分析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我们学习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否相同。

  生:这些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点:A+BC===AC+B

  课后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反应,二是与酸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学习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9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开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的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②了解钠的制取,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镁之前,这样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这就为学生学习《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已学习了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能与教

高中化学金属钠教学设计

  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STS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图片、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培养皿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八、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如果大家平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20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

  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问题讨论]:

  1.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3. 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4. 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生1:引起爆炸的物质可能是钠,因信息中“窜起亮黄色火苗”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发生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2:发生爆炸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体,气体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生3:也有可能钠是爆炸物。

  生4:也有可能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是爆炸物。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很多的想法。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吧。

  活动2:实验演示,科学探究

  [实验](投影)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师:实验中我们到了什么现象?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5:实验现象是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结论有:说明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6: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碱性物质可能是NaOH。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所得结论也比较合理。请大家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解决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 生7:我觉得发生爆炸的原因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氢气在反应中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尤其是当它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里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所以必须用煤油在储存罐里做隔离层。在珠江水面上发生爆炸的桶装金属钠就是因为在铁皮桶里起隔离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属钠与空气和水接触造成的。

活动3: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试着讨论解决第3个问题: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生8:用炸药炸掉。

  生9:用灭火器处理。

  生10:把它们捞上来,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师: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的方法哪个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归纳:实际做法: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活动4:兴趣延续,自主提出学习内容

  针对这一新闻,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钠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生:我想知道钠的结构和用途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属与钠的性质类似?

  生:我想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钠怎样保存?

  生:我还想知道钠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的“水雷”从哪里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一桶钠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老师与学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共同学习,下面以教学片断的形式对教材设计的重要部分进行展示)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渡]钠能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那么钠还有其他的哪些性质? [交流与讨论]从钠的物质类别猜测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2、Cl2等)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4.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钠的化学性质

  1. 钠与水反应

  2. 钠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2](投影)展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开。用玻璃管插入钠块,观察颜色。

  [师]实验现象说明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师]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能否反应呢?

  [实验3]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师]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物质,它是过氧化钠,反应式为:

  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中钠的化合价是+1价,氧的化合价是-1价。

  [过渡]钠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如氯气、硫等。

  [实验4]将2块钠放在一团棉花中,放入一个盛氯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0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三、实验准备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五、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习,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实验探究】 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实验探究】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 钠质软,银白色。

  【实验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 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 ,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NaOH。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 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 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2NaOH+ H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1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钝化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钝化的金属活动性大减,叫钝态或钝化态。例如用冷浓硝酸处理铝而生成坚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即铝钝化的一种方法。

  铁与浓硫酸、浓硝酸接触,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称为铁的钝化。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

  5.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铝与铁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的难易

  取一块铝片,用细砂纸打磨其部分位置,观察没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泽。发现打磨后铝的色泽比没有打磨的色泽更光亮。过一段时间,两者色泽又变得一样。

  同样方法,用铁片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打磨前后的铁的不同及变化,则发现打磨后的铁不会变得与打磨前的铁一样。

  (1)从上述实验事实推测:铝和铁哪种物质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

  (3)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4)根据铝的这种抗锈蚀“特性”,试推测防止金属锈蚀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铝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4)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5)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6)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未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7)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8)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炽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水”中长“铜树”

  取一支大试管,内装硫酸铜溶液。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稍加弯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剩余的铝丝上附着有大量的红色铜,就好像铜树,同时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1)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2)该实验说明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哪种更活泼?

  (3)若一根质量为m1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其质量为m2,试比较m1与m2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请查课本)。

  (4)m1与m2的质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铜的质量,为什么?(5)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溶液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一

  问题: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你回忆: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把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把一根光亮的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事实推测:铝、铜和铁的化学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全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二

  问题:把铝片、铁片、铜片分别跟稀硫酸反应,哪种金属反应最快?

  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铝片、铁片、铜片,加入5 mL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铝跟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铁跟酸反应缓慢,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而铜片表面无任何变化。

  (1)写出本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推测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为什么包括氢

  1865年,贝开托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就已包括了氢。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这就是说,贝开托夫当时区分金属的活泼与不活泼,是以氢作为标准的。

  当然,早期的化学家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作为衡量金属活动性大小的标志是不严格的。准确的方法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而标准电极电势也是以氢电极定为零作为标准来测定的。标准电极电势为负值的金属比氢活泼;标准电极电势为正值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

  另外,氢的原子结构决定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与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氢具有还原性,能和大多数非金属反应显示+1价;等等。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氢排进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铁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实验:

  (1)如右图所示,在试管①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花球上,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试管②中放入铁钉,注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蒸馏水要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剂(袋装饼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钙干燥剂),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

  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1)通过探究,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2)通过上面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你对防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与同学们交流你所知道的各种防锈方法。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展示):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9页至13页,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展示)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展示):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示):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示):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展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展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展示):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自主学习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具体教法设计如下(展示):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B.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设计学生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三、说学法(展示):

  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我特意以生活事例创设情景(展示),用这个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板书)

  在教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温故而知新”教学策略。首先我提出问题(展示),抽生回答之后,课件展示金属镁和铁燃烧的现象,学生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然后,演示实验(展示),再追问:“真金不怕火炼”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展示),从而得出结论(展示)。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活动探究一】

  金属与酸的反应(板书)

  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探究法。学生亲自动手做镁、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镁、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汇报之后,我用课件展示了四种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用动画将反应的微观过程展示出来,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学生对反应的微观过程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展示)。这样教材处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结论(展示):

  1、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然后我追问: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哪种金属

  最合适?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能够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活动与探究二】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板书)

  在教学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时,我主要采用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板书)。通过实验探究的实验(1)Al浸入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么结合实验探究中的(2)Cu浸入AgNO3溶液中、(3)Cu浸入Al2(SO4)3溶液中能否比较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这样给学生一定线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结论(展示):

  1、金属活动性:Al > Cu > Ag

  2、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展示)。

  (4)置换反应

  在进行置换反应的教学时,我请学生认真观察,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方程式,找出以上方程式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展示)(板书),再让学生说说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板书),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反应类型。这样的设计直观、生动的再现金属活动性,突出规律性,便于学生总结置换的定义和比较学过的反应类型。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展示)?这样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有助于师生双方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练习反馈

  教学最后,我设计了如下三道练习题(展示)。这样的反馈练习,能够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标书设计,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题的重点,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知识。

  五、自我总结:

  下面我想对我的教学设计作一个自我总结。在这节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复习与归纳、活动与探究、体验生活与化学、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材安排与设计的巧妙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知识规律应用的发展性”为新课程中教与学带来远大的发展空间。我将不断努力,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难点】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深化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习过铁、铜等金属,具有的性质: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能够以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像是钠、铝等金属有没有不同于铁、铜等金属的性质呢?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钠与O2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能够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③断面的颜色很快发生改变,说明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很多;……

  【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有白色物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并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与O2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

  【教师提问】能否书写钠与氧气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铝与O2的反应

  【教师引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在做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时,在点燃镁条之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铝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什么原因?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回答】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Al2O3),形成一层薄膜保护铝,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教师总结】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我们平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3.金属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为什么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结合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的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解】常见的这些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答案】D。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①课后习题;②课下认真阅读教材或其它关于铝的氧化膜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4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 Cu+H2SO4=_______________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 【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 【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 (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小组②: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两两反应,观察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怎样的? (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 【学生回答】

  小组①: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并且镁与酸反应程度较锌与酸反应程度更剧烈,所以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小组②:镁能够置换出ZnSO4溶液、CuSO4溶液中的锌和铜;锌能够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和MgCl2溶液不反应;铜不与MgCl2溶液和ZnSO4溶液反应,所以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

  【教师引导】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我们说它们比氢活泼;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我们说它不如氢活泼。那么,氢应排在哪个位置呢?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学生回答】氢排在镁、锌的后面,排在铜的前面。 【教师讲授】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回答】

  (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环节三:巩固提高

  1.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铁和稀盐酸(2)铝和硫酸锌溶液(3)铁与硫酸铜晶体

  2.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解析: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1.(1)反应;(2)反应;(3)不反应

  2.由之前的实验可知,所有的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能够得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适用于溶液。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

  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略)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26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1-23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5篇08-29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02-25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08-26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11篇)12-10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11篇12-10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汇编11篇)12-1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08-25

有关初三化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3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