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苑囿嫌大哲理故事
苑囿嫌大哲理故事1
齐宣王问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苑囿嫌大哲理故事2
春秋时期,齐宣王在位时,沉湎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
有一天,伟大的政治家孟子来到了齐国,宣王接见了他。宣王问孟子:“寡人听说周朝时文王也喜欢打猎,听说他的猎苑足足围了70里,究竟有没有这件事?”
孟子回答:“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确实有这回事。”
宣王吃惊地问:“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孟子答道:“确实有那么大,但是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宣王叹口气说:“唉,还是古时候的老百姓好啊!寡人的猎苑只围了40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真不通情达理。”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70里,可是他允许百姓进去砍柴,进去捉野兔,并且还可以一起分享打来的猎物。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而这个猎苑也属于人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
顿了一下,孟子又缓缓说道:“实话告诉您,我初来齐国,胆战心惊的,生怕触犯了您的禁令,问明白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样,不就等于在国内设下一个方圆40里的陷阱火坑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合理吗?”
宣王听了,若有所思,过了不久,那些猎苑的禁令就被撤销了。
统治者和人民之间在看法上的不一致,正因为从不同的阶级利益出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与人民接近,这是政治上争取民心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苑囿嫌大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死亡的哲理故事12-28
希望哲理故事01-24
距离哲理故事11-26
哲理小品故事09-18
经典有哲理的励志故事12-14
有关动物的哲理故事01-28
动物的故事11-25
树的故事10-03
我和书的故事10-16
鱼的故事作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