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小学作文>小学的作文

小学的作文

时间:2023-10-29 07:28:31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小学的作文【经典3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的作文【经典3篇】

小学的作文 篇1

  今天,我们牛通社小记者来到了浙江警察学院,要去看一场特殊的表演。

  一进校门,便听见了音乐;往远处看,是喷泉,出水口还不时转动着,喷出的形状变化多端。到了观看场地——操场,只见两边的看台上早已座无虚席,操场的角落也挤满了人。前面的观众干脆坐到了地上,后面有的`观众甚至爬到了铁架子的高处,把操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远处高楼的窗户上也围满了观众,大家都在期待着。

  我们刚坐下不久,表演就开始了。每个方阵都穿着同样的服装,身高也差不多,精神饱满地向我们走来,据广播里介绍,他们是大学一年级新生,才刚刚训练不久。一个个整齐的绿色小方块令人叹为观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千多人的整齐鼓掌,每次拍掌的次数好像都是一样的,就连掌声停止时两手放下的动作都那么一致,感觉非常壮观。

  半晌,更精彩的表演开始了。只见一群特警跑向主席台前,排好整齐的队伍。其中一排人拿着气球,另一排人端着枪,时刻准备着。第一排人把气球往上一抛,另一排人便准确无误地射爆了气球,赢得了阵阵掌声。

  突然,一阵奇怪的声音传来,我们不约而同地往天上看。哇!是直升飞机,这可是在拍电影时才见到啊!小记者们都激动得鼓起了掌。只见飞机飞到了操场中央,从里面迅速跳出了几位特警。他们快步冲向操场边的一座训练楼,开始展示娴熟的攀爬技术。他们时而像壁虎一样紧紧贴着墙壁,时而轻松跳跃紧紧抓住窗台,“嗖嗖嗖”几下,他们已窜到四楼。然后又快速地沿着绳索从天而降,有的是滑着长绳斜滑下来,有的竟然是倒立滑下来,观众席上响起了长久的掌声和惊呼声。

  我们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所有表演,也为他们的精彩表现不停鼓掌。我觉得只有经过勤学苦练,才能换来这么精彩的表演。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相信努力付出总会赢得掌声。

小学的作文 篇2

  我家门前的小花园,一年四季,都很漂亮。

  春天,红色的月季花开了,微风吹过,月季花随着微风在翩翩起舞;旁边“S”形的冬青树拍着手,好像在为他们加油鼓劲;一棵棵大树纹丝不动,好像在守卫着小花园,决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

  夏天,大树下面,有人们在乘凉,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树们显得更加茂盛,有时,蜜蜂、蝴蝶还会来凑热闹。每个人来到这,都会停下脚步,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

  秋天,树叶变得黄了,一片一片地落到地上,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小手掌,向我们挥手告别。等待冬天的来临。

  冬天,天空下着鹅毛般的大雪,盖在花园里的树上,盖在花园里的草上,盖在花园里的花上......小花园像是个白雪世界。我们会在小花园里,打雪仗、堆雪人。

  我家门前的.小花园,,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迷人的风景。

  我爱我家门前的小花园!

小学的作文 篇3

  “你好大的胆子,敢把我的钱拿去打游戏机!你往哪儿跑?站住!”老奶奶在后面生气地喊着、追着。“不是,不是的!”南南委屈地辩解着。他想:糟了,奶奶搞错了,她以为我拿她的钱打游戏机去了! 这到底咋回事呢?那还得从头说起。 中午放学路上,南南看见很多人在为灾区小朋友捐款,也想叫爸爸、妈妈拿钱捐。可是回到家,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他向屋子四周看了看,突然看见放在桌上的一沓钱,一数,两百五十元五数,两百五十元五角。他想,管它是什么钱,我先拿三十五元捐了!可转念一想,不够!灾区的学校被水冲走了,还要建呢!捐三十五元哪儿够啊!干脆,都捐了吧!反正我们家生活不错,爸爸、妈妈一定会支持我的。想到这儿,南南就抓走了所有的钱出去了。

  一到了捐款现场,南南就听见有的说:“我捐一百元。”有的说:“我捐一百五十元。”有一个小男孩,刚会说话,就拿了十元钱奶声奶气地对台上的工作人员阿姨说:“阿——姨,我要捐十元钱。”人们热烈地为他鼓掌。有一位老奶奶刚说我捐两百元,传来的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阿姨惊奇地说:“老人家,您这么老了,就别捐这么多,留点自己用吧!”可老奶奶二话没说,把两张崭新的百元钱放入了捐款箱。这时,南南再也忍不住了,他扒开人群神气地对阿姨说:“两百五十元五角,全捐了!”阿姨惊呆了,说:“真的?”南南高兴地说:“是的。”说完就把钱塞进了捐款箱里。哗——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晚上,全家人都在看新闻。忽然,全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了南南捐款的镜头。原来,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把人们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的事给拍下来了。

  奶奶兴奋极了,不仅不骂南南,还一个劲儿地夸:“孩子,奶奶误会你了!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好!奶奶支持你!你真棒!南南,今晚奶奶一定奖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