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散文>驳“一瓶一钵足矣”散文

驳“一瓶一钵足矣”散文

时间:2019-12-27 00:02:11 散文 我要投稿

驳“一瓶一钵足矣”散文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的彭端淑,曾写过一篇《为学》,原文是这样的:

驳“一瓶一钵足矣”散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这篇文章,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他的观点,无懈可击,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一个人,确立的目标再宏伟,提出的思路再清晰,制定的举措再具体,如果落不到实处,见不到实效,都只是一纸空文。言行之间,行重于言,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干才是改变世界的直接力量。

  同时,行动时,更要善于打破坛坛罐罐,这样才能轻装前进;更要敢于放下包袱,这样才能开动机器;更要义无反顾地冲破藩篱,这样才能“不破不立”。

  但是,上述彭端淑的这篇文章,用了一个虚假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白璧微瑕,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试想,一个人,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就凭“一瓶一钵”,真的能够去南海吗?非也!正如前篇文章所言:“茫茫大海,水天一色,没有指南针,可能南辕北辙,永远到达不了南海;海上一望无际,你可能还没有到达彼岸,海水就会淹死你;海上又没有淡水,即使去了南海,一天不到,渴可能也要渴死你;大海上,台风、海啸不断,就是你登上了岛屿,你可能也会被吹上西天;你就是能够在岛上安营扎寨,没有粮食,你也只能喝西北风去,饿死在岛上。”

  一个人有理想很好,但是,理想必须要落在现实的土壤上,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行动,除了行动,还是行动!但是,在行动之前,如果贸然地仅仅凭“一瓶一钵”去南海,即使去,也是“赵晓送灯台—一去永不来”,而不至于“越明年”,“自南海还”了。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磨刀不误砍材功”。美丽属于自信者,从容属于行动者,奇迹属于执著者,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准备,再美丽的风景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怀揣理想,不仅仅是准备“一瓶一钵”,还得准备点其他东西,准备充分一点,成功就会向自己热情招手。

【驳“一瓶一钵足矣”散文】相关文章:

1.哲理故事:一瓶水

2.而今散文

3.碾压散文

4.跑步散文

5.买花散文

6.我是superwoman散文

7.情之至散文

8.宿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