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物作文合集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物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作文 篇1
他是不是教授,他晓得,我们搞不清楚。他让我写他,其实我也想写他。踟躇许久,落笔后自己先读了好多遍。写出来像他,又好像不是他。
远远的看见,他迈着有点外八字的步伐,一抖一抖的走来。近一米八零的个子,体育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从事体育理论研究与省内的小城镇策划。三十几岁就是国家的体育理论专家。九十年代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有个国际体育理论研讨会给他发了请柬,当时的体委没有钱,需要他自费。他也穷,要是他有钱,就自费去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世界体育理论研讨会。回来后会长成什么样不可知晓。但他没有钱,因为没有能参加会,所以他的人生也就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变化。一气之下,他借调到省上搞一个规划。暂时离开了体育研究。这个规划后来不了了之。教授又不好意思主动归队,结果就漫步江湖,离开了体育系统,离开了体制管辖。自那以后,他独立行走于江湖好多年。没有收入,没有人管,最难的时候吃饭都出现了困难。只有约几个下围棋的朋友厮杀恶战,每盘一百元。还好,他会挑选对象,找来就是给他送饭钱。好在他能写,能写出迎合各级官员喜欢的各种小城镇策划方案。如果接到了活,他一个人蜷缩在茶馆里,一个本子,一支笔,一杯茶,一待就是好多天。在那段时间,教授不能保证养家糊口的钱,有钱一年给夫人一点,没钱,笑笑也过年。教授夫人好,不逼他,不理他,不管他,不休他。就这样,教授度过了他脱离体制的十多年。在游走江湖十多年后,有一天教授终于明白应该回归体制。当年与他在体育系统的同学同事都当了领导,多多少少知道他的这些年。当教授找到他们,要求重回组织怀抱的时候,大家帮忙,他重新坐回了体育理论研究的桌子。
教授利用身上聚集的旁人少有的优点、缺点,行走于江湖,潇洒于社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着交道。与形形色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谈吃喝的人相处。就这样的过了十多年介于体制与非体制之间的岁月。他常说,“一个人,各领风骚几十年不谈,各领风骚几十天该有,岁月中,想想你的几十天”。
我们是初中时的校友,真正深交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在启动一个项目,他帮我写了策划,我当然付钱。从此以后你来我往的交往起来。
“教授”读过许多书,海阔天空什么都读。“教授”写过很多小城镇建设的文案,这些文案都是在行走江湖的时候,各区县要的发展规划。因为教授要吃饭,所以教授要收钱。这些策划支撑了教授生存的空间。
我们交往起来,一段时间来往密切,几天不见必须电话。在此之间,也通过教授认识了不少的官员和好多五马六道的人。教授与他们相处,说是师爷不全是。因为教授不会做生意也不懂得为官之道,最多对他们的事情洒脱一番。说是门客,更不是。他不会寄居与谁家的麾下。我读过湛江师范学院教授李臖平写的《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一书,感觉就其大命题而言,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王学泰的“游民文化”、 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的余英时的“士文化”鼎足而三。余教授所指的“士”及秦汉之后的“士大夫”都是李臖平所谓的'“门客”,其中寄食于公子王孙门下或择主而事、致位将相的“游士”,就是“士”与“门客”最明显的“交集”。而门客却不一定是士,可能既不是武士,也不是文士,而或许是仅有鸡鸣狗盗等一技之长的“食客”。据此,我的教授不是门客。但是这些人就是接受了教授,有的现在都还是教授的“至爱亲朋”。这方面,我还真不如教授。
其实教授是有正义感的,他厌恶当今社会的各种污垢。虽然他时而做出一些我们都不能做的浑浊之事。教授是饱读诗书的,一辈子痴花前月下,一生却耳朵软软。这样造就了妻贤夫尊,女儿一点都不怕他。
有段时间,教授与我疏远了。原因很简单,工作中遇到一点小的麻烦。我想请教授熟悉且关系还可以的人,帮我协调一件小事。于是给教授去了个电话“教授”,“爪子”?“你有张三的电话?”“啥子事?”“事情这样的……”,“莫得了。”“这种事人家不管。”回答之生硬,之决绝。电话这头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昨天还专门了解了人还在,事也管,到教授这里就一推好远。随口一句“球大爷找你”,我就把电话压了。于后,懒得理他。再来电话不接,约到耍,我也推得很远。直到时隔一年有余,再次见面。教授上来招呼,我把他的手刨到一边。教授夫人懂事,专门给我解释,这样大家才又往来。
有了微信后,同学们建了个微信群,教授也进来了。但是从来就没有看见他发声。再后来聚会,一问,群里发生的各种事他都晓得,就是焖到不开腔。这时我们才懂起啥子叫咬人的狗不叫的原理。如此看来,饱读诗书就是不说才是真精灵。
最近教授九十多岁的母亲病了,教授每天守在母亲的病床前。我们专门到医院去探望。探望以后,我才发现教授真正的忧虑了。路上与我们探讨着母亲病的治疗、恢复以及他设想的各种安排方案。这时的教授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玩世不恭,吊儿郎当,口若悬河的味道。现在看出教授是孝子,孝子再坏也坏不到那里去。
回忆着这些年我们的交往,落笔时考虑着对教授的褒贬。最后只有给教授去个电话。“你喊我写你,写了半天,你是不是教授哦。”“你才笑人,老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副研究员。”
人物作文 篇2
我捧着沉重的本子,向我的对手走去,我不敢睁开眼睛,不想看到那一瞬间,不先看到······但是,我还是要面对现实。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送礼仪式。这本来是在家长会上举行的,但是因为老师忘记了,非要补上。中午在家时,不好意思向家长问,悄悄在“小猪”的肚子里拿了一元钱,来到了小卖铺门旁,总是不想进,但是不得不买。来到校园,风吹响了树叶,好像在嘲笑我,太阳那么刺眼,在讥讽我,校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讨厌。仪式开始了,我想打开本子,但是封面仿佛被万能胶粘住了似的根本打不开,好不容易打开了封面,可是我刚提起写时,笔杆好像有千斤重,每写一个字就增加一百斤,终于写完了。开始第三个环节了,也是我最不想的,但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当我的.双手把本子送出的一瞬间,我听到对手在对我说“好好努力,你一定可以打败我,”我听了双手立刻僵住了,没想到在这个关头,对手还在鼓励我,我小看他了。回到座位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我对他的冷嘲热讽,而他却······
对手,对不起,老师把我刚和你调成对手时,我想:切!一个小小的李凯峰还不够我塞牙缝,老师真是“小才大用”呀。没想到我对你冷嘲热讽,嘲笑你你都没介意,而且还对我鼓励,我向你送本子是应该的。我再向你道一声:对不起。我们虽然是对手,但是暂时的,我们是朋友,是永久的。我不会再像以前看不起你了,我们还是永远的好朋友,好吗?
我们虽然暂时是对手,但是是永远的伙伴!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人物作文 篇3
姥爷是我最喜欢的人,他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姥爷一头白发,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
姥爷坚持环保,不准人乱丢垃圾,他一有时间就去河边捡垃圾。
一次,我将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一扔,刚好姥爷走过来。他脸上和蔼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面孔。我低下头,姥爷却出乎意料地只是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说:“小玲子,以后可不能这么乱丢乱扔了。你想啊,如果这一片全是垃圾的话,那多脏啊,附近居民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但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姥爷一丝微妙的表情,虽然我不知道那代表着什么,但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听姥爷的话,不再乱丢垃圾,还要帮忙收拾垃圾。想到将因此而受到姥爷表扬,我感到了幸福。
姥爷的钓鱼技术也是一流的`。他钓到过很多鱼,我也以此为骄傲。可令我不解的是,每次钓鱼过后,姥爷把钓来的鱼都放掉。我忍不住问姥爷。姥爷笑了笑,将鱼儿温柔地摸了两下又放回水中,说:“鱼儿也有家呀。”说完就转身走了。
那时我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才明白,他有颗慈善的心,对任何生物都怀抱仁慈之心。
虽然姥爷已经不在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人物作文 篇4
人名:张骞
时代:西汉
时代背景(当时社会情况):
汉武帝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得知西域有一个大国,叫月氏,这个国家跟越月氏的关系不好。汉武帝想:要是能跟月氏联合,就能切断匈奴跟各国的联系。于是,汉武帝想选一些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
主要经历:
张骞觉得和件事情很有意义,就带头应征。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个人向月氏出发。他们到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地界,张骞他们很小心,但是还是被匈奴给逮住了。匈奴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管住他们,不让他们回去,张骞他们只好就在那里住下了。这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人也就不怎么管他们了。有一天,张骞他们商量了一下,带着干粮,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逃走,去了月氏。他们虽然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可是他们断定,只要往西走,准没错。过了几十天,他们没找到月氏,倒闯进了大宛,大宛国王派人送张骞他们到月氏。可是月氏又不想与匈奴为敌了,他们只好回去。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抓住了,只到匈奴国内大乱,他们才逃回中原。
点评:张骞是一个勇敢的人,这么难的事情他都能去做,很有探险精神,而且他忠心于自己的国家。
人物特点:勇敢、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我的感言:我很佩服张骞,因为他勇敢、忠诚、坚持不懈,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好汉。
人物作文 篇5
泥塑人物像,明代,高59.5cm,宽18cm。
人物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衣,衣饰描金红彩,腰佩方带,带左侧挂流苏垂至膝下,右手腕套一串念珠,双手合十于胸前。此像原藏北京房山上方山兜率寺,明万历年间,司礼兼掌印太监冯保等人曾施舍重建该寺,据传,此像便是冯保的供养像。
在封建社会,宫廷太监信奉佛教者不乏其人。明代由于许多帝后信佛,太监们更是踊跃出资修庙立寺,塑造真身。法国集美博物馆所藏的30余幅水陆画即为明景泰五年(1454年)御用监太监尚义、王勤等奉命提督监制;法海寺壁画为英宗朝太监李童募捐修造;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铁罗汉像则是弘治年间太监姚举铸造;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陈列的古钟里,为太监集资铸造者亦数量不少。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太监们的如此举动,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主人,得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期冀来世投生朱门,不再为太监,免受世人的讥讽与嘲弄。
【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人物作文07-21
人物作文[经典]07-22
人物的作文【精选】04-25
人物的作文(经典)03-24
人物的作文02-20
[精选]人物的作文11-13
人物的作文[经典]08-22
人物作文【经典】01-25
【经典】人物作文01-27
(经典)人物的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