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小故事(必备15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1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数学家的小故事2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家的小故事3
1、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
2、高斯:
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他的老师异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
3、华罗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4、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5、祖冲之: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数学家的小故事4
追车
“等一等!”
一辆大客车正要从潼南出发,开往深圳,一年近40岁、个子不高的男子骑着摩托划到车前。
他跳下摩托,冲上大巴,舞动着一张卡片喊:“吕源吉!”
“唐书记!”车上的年轻人站起来,呆呆地说不出话来。
“傻小子,还不快把东西拿去。”
这是今年初发生在潼南县车站的一幕。原来,龙项乡村民吕源吉外出打工前夕发现身份证丢失,必须先到县公安局办理临时身份证。他想到乡党委书记唐淼清到县城办事的机会多,就找到他帮忙。
唐淼清说:“请放心,你走之前,一定把证件送到你的手里。”
然而,第二天,唐淼清却到重庆出差去了,一去就是3天。办完事,他第一件事就是到县公安局为吕源吉办证件,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吕源吉的家,得知他已启程,便骑上摩托追了30公里,赶到了车站。
“挣了钱,回家乡来干哟!”
吕源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不住地点头。
唐淼清的以诚相待,使这两年龙项乡外出务工人员已有10余人回乡投资,投入资金100多万元。
引水
2005年3月中旬的一天清晨,唐淼清在办公室门口拾到一封信:“……我们这里地下是咸水,喝了这里的水,不少人经常得病。喝上纯净的淡水,是我们几代人的愿望……”
其实,为了改变喝咸水的历史,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努力。他当即回信,郑重承诺:“半年后,你们一定会喝上甘甜的'淡水。”
3月12日,唐淼清组织人马立即对饮用水工程进行概算:需资金80万元。80万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1万多、年财政收入只有60多万元的农业小乡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唐淼清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跑立项、协调资金。两个月后,资金到位,但离引水期限已不到4个月。
唐淼清带头行动,早晨,第一个到工地;夜晚,最后一个离开。困了,就在工地上睡一睡;累了,就吃一碗方便面……
8月7日,甘甜的水到了一户户人家,引水工程提前5天完成。
又一个清晨,唐淼清在办公室门前看见一篮鲜花,花篮中一张纸片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
顿时,泪水,涌满了他的眼眶。
等待
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
车辆稀疏,大街寂静,初秋的夜晚,空气沁凉。
“唐书记,我们还是走吧,不会来了。”
“再等一等。”
…………
这傻傻等待的3个人,就是唐淼清和龙项乡的两个干部。原来,唐淼清在调查中发现,潼南太安鱼在多年前虽已驰名川渝、享誉西南,但始终处于散兵游勇的民间状态,缺乏资源开发、市场包装和文化提炼。
“做太安鱼这篇文章,一定大有可为。”唐淼清在龙项乡党委扩大会议上充满自信地说。
但,面临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技术和资金。经多方联系,四川省遂宁市有一个客商愿意加盟。
2005年10月的一天,唐淼清和龙项乡的两个干部如约赶到四川省遂宁市,约见客商。但4个小时过去,客商没来。
这时,夜已深了,茶楼服务员多次提醒他们该离开了,但,唐淼清“赖着”不走。
终于,茶楼的门开了,一个人冲进来。
他就是客商。“唐书记,还在等我?等了4个小时了?”来人紧紧握住唐淼清的手。
原来,客商突然有急事去了成都,电话坏了无法与他们联系。
两个月后,潼南县城有了太安鱼大酒店,酒店注册“太安鱼”商标,集太安鱼餐饮、技术培训、资源开发等于一体。半年后的今天,酒店着手在重庆和成都建“太安鱼”分店,“太安鱼文化”将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数学家的小故事5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在欧几里得以前,人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几何学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当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和不足,就是缺乏系统性。大多数是片断、零碎的知识,公理与公理之间、证明与证明之间并没有什么很强的联系性,更不要说对公式和定理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说明。因此,把这些几何学知识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成为一整套可以自圆其说、前后贯通的`知识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欧几里得通过早期对柏拉图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学理论系统而周详的研究,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几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工作,成为“几何第一人”。为了完成这一重任,欧几里得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从爱琴海边的雅典古城,来到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新埠—亚历山大城,为的就是在这座新兴的,但文化蕴藏丰富的异域城市实现自己的初衷。在此地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一边收集以往的数学专著和手稿,向有关学者请教,一边试着著书立说,阐明自己对几何学的理解,哪怕是尚肤浅的理解。经过欧几里得忘我的劳动,终于在公元前300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几经易稿而最终定形的《几何原本》一书。这是一部传世之作,几何学正是有了它,不仅第一次实现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又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
数学家的小故事6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浮胆第感郢啡电拾钉浆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家的小故事7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你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数学家的小故事8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小学时计算1+2+3+。
+100的值.当时高斯上小学,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叫大家算.那个老师以为至少要20分钟以后才会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谁知屁股还没坐稳高斯就说算出来了.老师很惊讶,问他怎么算的,他就说先算1+100=101,2+99=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因此结果是5050.还有一个故事,是高斯19岁的时候,本来他打算学法律的,结果不经意间解决了一个20xx年的数学难题,那就是只用直尺和圆规17等分圆周.高斯还证明了当且仅当N=2^(2^n)+1时,能够用尺规N等分圆周.从此高斯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并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成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9
柯尔莫哥洛夫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成就最广泛的数学家之一,研究领域几乎横跨整个数学,但在数学之外,他还有别样的人生。
柯尔莫哥洛夫从小兴趣广泛,除了数学之外,还喜欢旅行、游泳、艺术、诗歌、历史等等。研究数学的同时,还广泛涉猎古建筑,雕塑和绘画等等,被誉为百科全书般的人物。少年时代的柯尔莫哥洛夫最痴迷的是数学和历史,他曾写过一篇关于地主财产的论文,但他的历史老师告诉他:“你在论文中只提供了一种证明,对数学来说也许够了,但对历史来说还不够,历史学家至少需要五种证明”。听罢此话,柯尔莫哥洛夫当即回应说:“那我还是学只要一种证明的数学吧!”
中学毕业之后,柯尔莫哥洛夫当过一段时间的列车售票员。身体本来就强壮加之战斗民族的天性,他特别喜欢打抱不平,偶尔还会和不讲理的乘客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尽管在数学上已经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但他还是按捺不住躁动的内心。26岁的时候,他找来了亚历山德罗夫(另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家),一起乘船沿伏尔加河穿越高加索山脉,来到了塞万湖中的小岛上,开始每天游泳爬山晒太阳的惬意生活,在这期间,亚历山德罗夫完成了一本拓扑学传世名著《拓扑学》,而柯尔莫哥洛夫则开了扩散理论研究的先河。
完成概率论公理化的划时代意义工作之后,柯尔莫哥洛夫又怀念起了那种惬意的生活。于是他又找来了亚历山德罗夫,之后两人在科马洛夫卡买了一座房子。他们每周花一整天时间来爬山滑雪或干脆就是只穿短衣短裤在冰天雪地里徒步30公里。在这期间,他又完成了许多重要工作。而且陆续地有许多著名数学家和学生们慕名来访,二人与他们进行了许多亲切而有意义的讨论,内容不仅有数学,还有柯尔莫哥洛夫热爱的艺术文学等等。这些学生中就有后来的数学大师盖尔范德和马尔采夫。
而柯尔莫哥洛夫最著名的一次打架事件发生在一次苏联科学院的的会议上。刚开始他与卢津(另一位数学家,不是他的导师鲁金)的意见不和,后来就开始激烈的争吵,再后来气不过的'柯尔莫哥洛夫干脆直接冲上去暴打了对方一顿。两位大人物在公众场合打架传出去肯定有很大负面影响,但xxx得知后只是会心一笑,反而还喜欢上了柯尔莫哥洛夫的这种性格。
就算年纪大了他也不消停,在莫斯科很冷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要游泳,于是脱光衣服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结果后来差点冻死,被送进医院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但后来不甘心的柯尔莫哥洛夫又搞了一次同样的危险行为,还美其名曰“相信自己的身体”。70岁的时候他还举办滑雪比赛,结果很高兴地就飞奔了出去,把其他人甩在了身后。
柯尔莫哥洛夫的荣誉和成就实在太多,只能借用费马的一句名言叫“这里的空白太小,写不下”。不仅仅是对他的成就,就连他的这种潇洒快意的人生,我们也只能仰望。
数学家的小故事10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趣味数学小故事: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家的小故事11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数学家的小故事12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数学家的小故事13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1813),18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都有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拿破仑曾称赞他是“一座高耸在数学界的金字塔”,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把数学分析的基础脱离几何与力学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期间,拉格朗日对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科学旅程。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每一位科学家。而他的学术成果也为高斯、阿贝尔等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以说,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数学中的很多重大发现几乎都与他的研究有关。
数学家的小故事14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因此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搞笑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能够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正因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因此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咱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刻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15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数学家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精选]数学家的小故事12-21
【精选】数学家的小故事10-05
数学家的小故事05-25
数学家的小故事10-09
(经典)数学家的小故事10-26
数学家的小故事07-29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12-06
(优)数学家的小故事11-29
数学家的小故事[优秀]12-07
数学家的小故事(优)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