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话题作文>节日作文>节日的作文

节日的作文

时间:2024-02-15 18:12:52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节日的作文精品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节日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日的作文精品3篇

节日的作文 篇1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春节贴“福”字、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但我非常最喜欢过的还是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过端午节时,我们家家户户都把苇叶洗干净,准备好糯米和各种馅,有肉的、豆沙的、红豆的……然后用粽子叶把糯米和馅包在一起,做成三角形的,长方形的,保佑平安无事。肉粽是我的最爱,大老远就能闻到它的香气,那真叫一个香啊。传说端午节包粽子是因为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难后,人们打捞数日仍不见他尸首,为了屈原的尸首不被鱼虾吃掉,人们就用苇叶包起饭团投入江水。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就成了“包粽子”。

  吃完粽子,大人、小孩们都早早的来到河边观看龙舟比赛。一大早的河岸边,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了,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预备,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各色各样的“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它们都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真是激动人心。龙舟上的健儿们都狠劲猛划,奋力冲刺,希望成为成为了群龙之首,夺取冠军。岸上的'人们为他们加油、击掌喝彩。

  端午节还有大人给小孩子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的习俗,小孩子系五彩绳是为了拴住他们,不失去他们,保佑他们平安无事健康成长。

  端午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赶快来临。

  倒贴福字的来历

  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吃饺子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春节倒贴福字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大官,他命令大家在过年的时候贴福字。在一次过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过得怎么样。大官走在大街上,他发现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着贴,于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们全家抓进了府里。大官审问其中一人,道:“你怎么把福字倒贴了?”那人颤抖着说:“大人,把福字倒贴,读起来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张将福字倒贴了”大人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不但没有罚他们一家,还奖励了他们。从此之后,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倒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真是奇妙啊!

节日的作文 篇2

  每逢过年过节,小孩子们和大人们都高兴不已,因为是那习俗,才使我们这样的欢喜。

  说说过年吧,看那家家户户的门上贴满大红大绿的年画,墙上挂着一对有一对的对联,环顾四周,白色的房子上添上一番红红的景象,颇有几分情趣。

  储蓄也是最热闹的,家家的肘子都摆放这一碟又一碟的耗材,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谈话。不是还举杯畅饮。吃过晚饭,大伙儿围在电视机旁边,靠着暖炉,手握已被热腾腾的茶,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的家庭环境比较赋予,便自己也开起一联欢晚会,把亲戚们都叫上,大家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嘻嘻哈哈的多热闹!一眨眼,新年的钟声即将来临,人人都把一大捆一大箱的爆竹拎出来,待到新年来临的哪一科,“三,二,一!点火!”一大串红红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红红的爆竹碎纸落在人们的头上,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一阵雷鸣般的'鞭炮声过后,便是喝上一杯新年的饮品,大家把手中的杯子高高举起,“叮”的一声,大家干杯,一口气把它喝完了。便回想祝福,“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一串串真挚的祝福萦绕于耳畔。

  不知不觉的有过了一天。“有红包咯!”小孩们欢叫……

节日的作文 篇3

  中秋节,以赤水河两岸人民的习俗,一定得打糍粑,并且还很浓重,那种糍粑过节的味道,把我的童年都熏醉了,如赤水河两岸的满山雾海,真还有些看不清童年过中秋节的岁月色彩。

  “中秋不打粑,老虎要咬妈”。这一句俗语在我家乡盛传,也许那时小孩子想吃糍粑,编出来的俗语,也许这其中有古老的故事。就因为有这句俗语一直流传在民间,中秋节的糍粑,才对我的童年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过节味道。

  中秋节是咱们从端午节盼来的,也是咱们一天一天数过来的,过节了,有好吃的东西,包括咱们思念的糍粑,中秋节前一晚,父母把酒米(就是糯米)放在水里泡上一晚,第二天一早,酒米就上甑蒸熟,然后放在石对窝里,用糍粑棒打,但需要很大的力,因为熟酒米有很大的粘力,打好的糍粑,用木盆把它用糍粑棒粘上米,放在木盆里,当然,这时它很烫手,就用冷水降一下手的温度,然后放在簸箕(一种竹编的器具)上并撒了很多米面,用于分隔糍粑,免得她们粘在一起,大人们先做一个最大的,有面筛那么打,这个是送外公外婆或者是未来女婿送给岳父岳母的,否则别人会说你不会过中秋节,也不懂人情世故。留下来的才做成成小的糍粑,等它稍冷一些,才放在铁锅是烙成黄壳的糍粑,那个黄壳吃起来才香呢,粘着黄豆面吃,别有一翻风味,若家庭好的,就不用黄豆面放糖精粘着吃,直接用白糖粘着吃,可在60、70年代,那可是很奢侈的享受哦!

  家中打糍粑时,我家中的那只馋猫,也在旁边叫过不停,这时,我妈妈会它戏弄咱们小孩,说咱们如那只馋猫一样。因为猫吃糍粑——怕脱不了爪子,这条俗语后来引申为做了坏事,是脱不了身的。同时,大人也怕咱们吃糍粑时,梗住喉咙,有一年中秋节的早晨,咱们赤水河对岸,就有人吼到河对面的人家,不要打糍粑吃了,张老汉的儿子,吃糍粑梗死了啦!但咱们小孩还是吃,只是大人们担忧而也。在咱们那里,中秋节只是过早上的吃糍粑,晚上就没有什么一家大小在月亮下,听大人们诉说今年的收成,同时也听大人们讲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的故事。若家里很富有的.,就有一部收音机,听着收音机里的故事和唱歌,那时真希望收音机里的故事和唱歌的人,都能看到,后来,1980年,我家中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秋节的晚上,咱们一家人还在电视机前度过。我哥说别人来我家看电视,每人收5分钱,因为那时看电影要收1角5分钱的门票,我妈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收什么钱啊,那时电视是免费的,可是,那时咱们村才只有咱们家一台电视,并且只能看那几个台,电视荧屏上还有好多雪花呢!

  中秋节的糍粑,比中秋节的月饼过节味还浓。月饼在农村稀有物,并且也没有如今那么多那么贵,2角钱一个就算很贵的,那得花很多钱,月饼那时是用猪肉和橙皮,加一些水塘和面粉做成的,好象是街上那些饼家店自己做的。咱们都很少吃上。

  如今,我离开赤水河18年了,过中秋节没有了糍粑,也没有了中秋节那种糍粑过节味道,虽然商场有中秋月饼商战中秋节很浓的味道,可我依然思念赤水河边中秋节的糍粑味道,它一直伴我成长。只有它才让我吃出五彩斑斓的童年和我的中秋节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