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作文4篇(优选)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日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日的作文 篇1
10月13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少年先锋队建队节。
六年前的今天,我曾在鲜红的国旗,戴上少先队员的标志——-红领巾。从那时起,“少先队员”就是我光荣的称号。然而在六年后的今天,将又有一批小朋友戴上红领巾,正式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授巾仪式就在今天下午举行了。
还没排队之前,老师给我们每人都发了红领巾,让我们待会为一年级的新生戴上,这时,我的心情是兴奋的。因为又有一批儿童成为少先队员了,他们长大后就会为自己的“母亲”尽一份力,成为祖国的'栋梁。
“授巾仪式”开始了,先是出旗,接着是辅导员许老师为我们念加入少先队员新生的名字。没过多久,他们就出列了,于是我们排着队走上去为他们戴上红领巾。一阵微风吹来,我们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仿佛它也很兴奋呢!
帮他们戴上了红领巾,他们个个绽开了笑容。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他们:在金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祖国母亲尽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他们能使胸前的红领巾永远飘扬!永远耀眼!永远火红!
节日的作文 篇2
大家都知道圣诞老人的传说吧;大家都知道圣诞老人会在大家睡着的时候,悄悄地给大家送上一份惊喜让大家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可是圣诞老人却在圣诞节的`时候哭了。 圣诞老人为什么哭大家知道吗?圣诞老人哭是因为没有人对他说这四个字“圣诞快乐”所以他哭了。大家没对他说谢谢,他不反对;大家没对他说晚安,他也不反对。可是,大家一定还不知道吧,圣诞老人每送完一个人的礼物,他都会对那个人说“圣诞快乐”可是大叫有没有想过圣诞老人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送完全世界人们的礼物大家不说谢谢也就罢了,就连一个“圣诞快乐”都不肯说那你们觉得圣诞老人会高兴吗? 有人可能会说:“都已经大半夜了,大家都睡着了谁知道圣诞老人来了。”对此,我的回答是:“就算你已经睡着了,难道你就不会想想,在睡觉之前就对圣诞老人说一声圣诞快乐吗?” 所以为了人圣诞老人不再哭泣,不再流泪,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己做起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就对圣诞老人大声地说:“圣诞快乐”吧!
节日的作文 篇3
过 年
我们家乡有两句俚语,“正月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这话乍一听有点无聊,细想起来挺有意思。这是人们对过年的一种心里念叨。过年就那么短短的几天,得好好过,过出个名堂来。
小时候好奇,总是傻不即的问老年人,谁兴下这过年?老年人有笑我的有骂我的,说我问下这啥话?年么,是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兴下的,谁说的清?我还问,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没兴年咋过?老年人就说我净问些淡球话。
过了73个年了,细想起来,年过得糊里糊涂,只是跟着感觉走。
后来知道过年是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的,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采用公历(即阳历)计年,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至于怎样过年,还是老人说的那话,“十里乡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讲究。过年就是过讲究。热闹只是过年的外在形式,而祥和的内涵就很丰富了,包括过去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内,无不是讨个大吉大利。
小时候爱过年,因为“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还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哥哥弟弟放鞭炮”。一年到头了,辛苦了365天,趁过年蒸白馍犒劳一下自己,让身心舒服几天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吃年馍是有很多讲究的,好像年馍完全是为了敬神。第一锅馍蒸出来,先给先人献上;初一早上的煮馍面(饺子和面条)也要先分别给灶爷、土地爷和先人神轴献上,人才能端起碗来吃。人吃毕了,神的饭凉了,要撤走,得给神磕头。神是啥,谁也说不清,也似乎没有必要说清,就犹如我们现在的祝福一样,真的能够“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吗?敬神就是敬人的那颗虔诚的心。包括那凄厉啪啦的响炮,也赋予了一种神念。三十下午,先在门前响一串鞭炮,以示自己家开始请灶爷、敬先人了。也向神打招呼,开始过年了,求神保佑,大吉大利。敬先人的仪式特别隆重,因为那是祖宗三代之神位,神前摆了各种各样的祭器,点燃了蜡烛,满屋里顿时香火缭绕,年气升腾。谁家的日子过的像个样子,全看先人神轴前的摆设和香气升腾。正月初一早,自家门中的后人们一夥一夥的来拜祖先,香炉中的香火不断。接着四邻八舍的来,也是先给先人上香磕头。我家是小户,每年去六爷家拜先人,父亲领着我们。那年六爷家的拜客特别多,父亲对我说,你看,神轴上的先人都高兴地笑呢。我往上一瞅,啊的一声,先人的画像真好象在笑。我没有料到,第二年春节,我家也开始服侍先人了。为此,父亲艰苦了奋斗一年。春天备木料,夏天打胡基(盖房的土坯),秋季割篓苇,赶冬季在我家院子对沿盖起了服侍先人的一间厦房。我家穷,请不起画匠为先人装裱神轴,父亲就在街上请来一幅只有排位没有画像的现成的神轴。过年时,我家也香火缭绕起来了。我老记着他那句话,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后来逐步有了“革命化”这种说法,我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仿佛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年的旧习俗在这种革命化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以至消失。记得生活困难那几年,春节蒸的是白苞谷面馍,锅里熬的是萝卜白菜,连人老几辈敲的那老鼓也销声匿迹了。按说对联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却也不贴了。先人的神轴挂到了房梁上。可是奇怪得很,年气却未消。我记的很清楚,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队长领着干部排住门儿给社员拜年,这可感动得社员不知说啥好,只有满村里的笑声。队长是社员整天见面的官儿,虽说很小,却贴着大家的心。他们大娘大婶地叫着拜年,意味着社会的平等与和谐。那个时候社会竟那么样的稳定,人们安贫乐道,不嫌家穷,只求国安。队干部拜年之后,社员们紧随其后,一群一群地串家走户拜年,全村人的心都牵在了一起,那年真够革命化的了。记得我还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初一虽无饺子面,照样开门迎生产!”
我当兵以后,过了好几年革命化的春节,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中国人的过年是永远打不倒的,那名目繁多的各地乡俗,只能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让年过得更热闹更有意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搬进妻所在的“陕拖厂”的家属区。头一年春节,我就见家家户户辞旧迎新般的把屋里收拾得漂漂亮亮。我当时就纳闷,干干净净就行了嘛,何必如此讲究呢?工人们说了,每年正月初一,厂领导都要来工人家拜年,谁家都想在领导面前挣个面子。再说了,领带见每个工人家庭幸福的样子,还不心说自己领导有方吗。当时有这样一幅对联 :“厂兴家兴年年兴,你笑我笑人人笑。”我是县广播站的记者,当时有种强烈的感觉,工厂给过年赋予了新形式。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篇春节专稿《工人们的正与初一》。接着我又去农村采访。一位区委书记却给我介绍他们破四旧的经验。他说农村过年还有小孩挑灯笼。我说挑灯笼有什么不好?那书记瞪着眼看我,好像在说我这个记者是咋当的,咋这水平?我见他身旁有收没来的灯笼,就拿过来一只指着说,何不在灯笼四周写上革命的新内容呢,比如抓革命,促生产。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式吗?过年不在形式,全看我们怎样引导群众,除旧布新。图个喜庆总是没错的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地的年俗早已被淡化了。如今过年确实是过富裕呢过热闹呢,有着那种太平盛世的年味。吃的越来越讲究排场,穿的越来越显得张扬,玩的越来越实现时兴。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年确实好过了,却过得让人无法捉摸,不知道咋过着好,总觉得自家缺点什么。前些年,“春晚”还能留下几首流行歌曲,一些“小品”让人难忘,而这几年也不知咋了,越来越不景气。似乎整个热闹、奢华、宏大和闹着玩冲淡了春晚的内涵和主题。犹如过年一样,春晚不应当背离民族的传统的有文化内涵的这样的正而八经的主题。
节日的作文 篇4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也是其中之一。元宵中的“元”字,表示开始的意思,一年之始为圆月。“宵”字是指夜。所以说“元宵”的含义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与道教有关。道教信奉“三官神”传说“三官神”各有自己的生日。其中“天官”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据说:天官主管向人间赐福,于是人们便兴高采烈地在这一天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天官赐福”。
在元宵节,家家都吃元宵,元宵又称汤圆,传说起源于春秋末期。元宵的种类很多,味道有香甜、酸、辣、咸五种。其做法有包元宵和摇元宵两种。食用的方法为煮、炸、蒸三种。
令我最兴奋的是可以看到舞龙灯的过程,这项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耍龙灯形成了许多样式,通常这种龙是竹蔑扎成的。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上,我还特地跑到城市广场去看舞龙灯,看舞龙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龙”在锣鼓声的伴奏中翩翩起舞,气势雄伟壮观。我看着看着也情不自禁的舞了起来。
元宵时还有划旱船的节目,据民间传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兴趣的。所谓旱船就是用薄木板和竹笋扎成类似船形的轿子,然后再蒙上彩布装饰。划船人多是姑娘,她们坐在船中,手里拿着桨,做出划船的动作,边划边唱些地方歌曲。另有一些男子画成丑角模样,扮成船客,以各种滑稽动作逗笑观众。划旱船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
有灯无耳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是一首描写无宵的诗,但写元宵的诗不只一首,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元宵的起源与习俗都了解了吧!
【节日的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作文 节日的作文优秀09-08
节日作文[经典]11-22
节日的作文(经典)12-09
【经典】节日作文05-04
节日作文11-21
(精选)节日作文10-06
(经典)节日作文02-12
(经典)节日的作文11-12
节日作文(精选)11-19
节日作文【经典】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