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节日作文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日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日作文 篇1
青春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青春无敌,青春万岁。
——题记
青春的天总是那么蓝。和朋友坐在草地上,午后暖洋洋的阳光漫不经心地照在朝气蓬勃的面庞上,懒洋洋的感觉。微闭双眼,清风吹过,一阵沁人心脾的微凉。
青春的友情总是那么快乐。并排走在路上,笑声被我们带到每个角落。两边的花草树木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望着我们,沙沙的微笑,和我们的笑声随风飘远。
青春的四季的都是美的。春季,万物复苏的时节,和煦的阳光晕开一片,繁华次第开放;春雨贵如油,丝丝入扣,滋润万物,新芽探出头,悄悄打量这个世界。我们奔跑在春天里,渴望了解这个世界,懵懂,童真。
夏季,蓬勃成长的季节,热烈的阳光激烈地碰撞,耀眼的光芒,绿茵下的阴凉;暴雨倾盆,天地一色,似乎我的家是水帘洞一般,面前雨打成线,如庐山瀑布般一泻千里。我们和所有花草树木一起不顾一切地疯长,很快就和高大的爸爸妈妈差不多高了,稚气未脱,徘徊,冲动。
秋季,万物成熟的季节,秋风送爽,舒适怡人,温暖的'阳光漫开在成熟的路上;雨打落叶,打在心里,激起一阵水花冰凉。努力,朝气蓬勃。
冬季,雪花飘零的季节,白雪纷飞,覆盖在心上,一切只为来年春天的蓬勃生长,四季的轮回的末尾,一年又一年。
青春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青春无敌,青春万岁。拉着青春的手,一切都不算什么,我们还有时间。
节日作文 篇2
上个星期,我们班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上网我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是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并仔细地研究了很多有关春节的知识。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节,俗称“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年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天性凶猛,以吃人为生。它住在深海海底,到了大年初一它就会上来吃人。我读到这里想:啊,它真坏!当时的人们真可怜!因为年在大年初一会上来吃人,所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到山上去避难。有一年,一位老婆婆在避难的途中碰见了一位奄奄一息的乞讨者。老婆婆施舍了干粮给乞讨者,救活了他。乞讨者为了感谢婆婆的救命之恩,决定帮助人们把年赶走。读到这里我想:乞讨者说他能把年赶走,是不是有什么厉害的法宝呢?夜里,年来了。它看见村东头的婆婆家门上有红色的对联、窗花,有些害怕,它怪叫一声,低头走进一间没有贴对联、窗花的屋子,突然看见屋内的灶台里爆出火花,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年一听到这种声音,立刻逃离了村庄,呆在深海海底再也不敢出来。哦,原来年害怕看见红色的东西,听见“噼噼啪啪”的声音,难怪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窗花,放鞭炮。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
节日作文 篇3
每天都有很多趣事发生,今天是国庆节,我家就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趣事。
国庆节的.第一天,我见爸爸妈妈闲着没事干,这时我灵机一动,便提议说:“爸爸、妈妈,要不今天我们来开个“笨蛋之王”的比赛吧!”接着我又说:“谁受骗次数最多,谁就会荣获“笨蛋之王”的称号。”爸爸妈妈都欣然同意了。
游戏开始了。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到厨房去做饭,我就到房间里玩电脑去了。别看我们安然无恙,其实我们心里都暗藏杀机!
这时,爸爸大声喊我,说:“快来看你最爱看的电视剧喽!”我一听,连忙跑过去,把比赛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往电视上一看,哪是‘大耳朵图图’呀!分明是在放广告。爸爸见我上当了,笑得直不起腰来。作文
我回到房间里,大喊一声:“爸爸,快来看电影。”爸爸飞快地跑过来,却看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坐在电脑玩游戏,鼻子都气歪了,随即又拍拍我的头说:“咦呀!什么时候学会聪明啦?”
就在这时,妈妈大声叫到:“饭菜好了,快来吃饭。”我和爸爸争先恐后地跑了过去,唉!什么饭菜嘛?有饭没菜。妈妈笑着说:“哈哈!一下子抓到两个笨蛋。”作文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游戏结束了,我开始公布结果:妈妈受骗了二次;爸爸受骗了六次;我受骗了四次。在这次游戏中,“笨蛋之王”的称号归爸爸莫属了!
这个游戏我们一家都很开心。在此呢!我祝祖国xx周岁快乐!
节日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已经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过了一个端午节。
我非常期盼端午节的到来,因为我想学着包粽子。我拿来了糯米,砌成了三角形。又拿来刚刚煮好的大红枣插到了糯米上。然后再用竹叶把馅儿包好,还用线来回的缠绕,觉得做得很结实。接下来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了十分钟,拿出来一尝,糯米硬硬的,我赶紧吐了出来。妈妈说糯米不泡是煮不熟的。哎呀,我怎么忘了这一环节了呢。看来粽子我自己是包不成了,只有等着吃现成的了。
一会儿,妈妈叫着我一起去赶集,我第一次赶集觉得很新鲜。来到集上卖菜、卖水果的应有尽有。我看到了一个大西瓜,看样子已经熟透了,妈妈买下了这个大西瓜,我开开心心的把它抱回了家。妈妈还买了许多东西,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大粽子。
回到家,我拿起粽子就吃,吃的满嘴都是米香,特别是那大红枣,吃到嘴里又香又甜。
我们过了一个欢快的端午节。
我想把每年的10月3日定为野炊节,因为10月3日正好是放国庆长假,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舒服极了。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我和全班同学约好各自带好工具,一起到鹅湖边的一块草坪上野炊。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全班同学看着周围景色,不禁赞叹:“哇,好漂亮啊!”鹅湖碧波荡漾,阵阵微风送来秋天的气息。湖畔菊花五彩缤纷,绿树成荫。 欣赏完景色,我们的肚子也咕咕叫了。小老师唐佳颖开始分布任务,我和三个小伙伴被选去烧菜。我决定烧最拿手的番茄炒蛋。我先把番茄切好,再把蛋搅拌均匀。接着在锅里放点油,等油热了,把鸡蛋先放进去炒几下,接下去再把番茄倒进锅跟鸡蛋一起炒,等差不多熟了,加点水和盐,在起锅的时候加少许味精就可以了。这样,一盘香喷喷的番茄炒蛋就做好了。其他伙伴也做了他们的拿手好菜,有凉拌海带、冬瓜汤什么的。大家在一起开心地吃着,我的炒蛋一上来就被抢光了。 吃完了饭,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有的同学在旁边做起了游戏,还有同学上来表演呢!傍晚到了,快乐的一天就这么过了,大家收拾好东西,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次野炊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虽然辛苦劳累,但享受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很开心,很快乐!我以后要多多练炒菜,下次的野炊节保证让同学大饱口福。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春节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糊口节拍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坚苦了,而春节正是海角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圆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表情,但春节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儿,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着做学习,春节关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松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患上大年吧!
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一年都有晚会,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患上捧腹捧腹,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气的戏法……
放鞭炮。今年春节,我买了许多鞭炮,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排场十分壮观。闲来无事,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但这些个鞭炮声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节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工具,感觉真不错!今年,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包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
春节是热闹的,但姐姐告诉我:“年的暗地里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
我想:这就是春节最有趣的事吧!
节日作文 篇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着这首李白诗人写的思乡的诗,我渐渐地想起了我的故乡。咦?今天不是中秋节吗?太好了,可以去爷爷、奶奶家去赏月,吃月饼了!
到了爷爷、奶奶家已经是黄昏了。老爸、老妈在厨房做饭。我和妹妹把我们的亲人们都叫过来了,真是好不热闹!我和表姐和表哥玩了起来,把吃饭的事都忘了。饭好了老妈叫我们来吃饭,我们不情愿地走到餐桌前。哇,这么多好吃的:大鱼、大肉、大虾,好丰盛的'团圆饭啊!刚才的不情愿一下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看着这些可口的饭菜,我的口水早就流出来了。我突然看见了一种金黄色的东西,我问老爸这是什么?老爸说,这是拔丝鸡蛋。我夹了一块,有好多丝,我把筷子举到了头顶,可是丝仍然没有断,好像是舍不得它走似的。如今“飞流直下三千尺”要改成“鸡蛋拔丝三千尺”了。还有一个个圆圆的月饼,看着就好吃。我们说说笑笑,不知过了多久,老妈说,快吃吧!再不吃就该凉了!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圆圆的月饼,看着黄黄的月亮。月亮上有几个黑点,也许那是嫦娥和玉兔在吃月饼呢!奶奶讲起了嫦娥的故事:从前有个嫦娥……这真是一个难忘而有趣的中秋节啊!
节日作文 篇6
晚上,我还在吃饭,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一看,是我的好朋友,她叫我一起去玩。我跑到阳台,可迟迟没看见我心中的月亮,周围一片漆黑。
我拿着两个月饼和两个许愿灯。在操场,趁月亮还没出来,我们放起了许愿灯。阿姨帮我们点燃,等热气充足时松手,过了一会儿,我们松了手,许愿灯冉冉升起,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小宇别笑了,快许愿。”我望着它开始许愿。可原本一肚子的愿望现在却什么也不记得了。
许愿灯越升越高,好像一颗星星。而且是今晚最亮的一颗星星。
一时恍恍惚惚的,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它偏偏不等我们。一眨眼许愿灯“消失”了。
不知不觉,月亮出来了。本来在电线杆“上面”一下子到空中了。我们坐下来,吃着月饼,看着像白玉盘的`月亮,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们说说笑笑,度过了快乐的中秋之夜!
节日作文 篇7
我的婆婆跟天下人的母亲一样,是位受人尊敬、爱戴,而又慈祥可亲的母亲。她有着向日葵花般用行动来表达自己沉默而执着的爱。如果说母亲对女儿的爱很伟大,那么婆婆对儿媳的爱也很伟大,毕竟儿媳不是婆婆身上掉下来的肉。
年少时,我喜欢发脾气,每次发脾气,妈都会对我说:“好,你恶啊你,以后嫁个老公,家里的婆婆恶啊里介来收拾你占知介聊。”哈哈哈话让我潜意识里觉得,将来嫁人后,婆婆肯定很难相处。
上天并没有印证哈哈哈话,我很幸运,碰到这么个好婆婆,婆婆的脾气好的真是没话说。公公是个坏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我看了都怕),每当这个时候,婆婆总是笑嘻嘻地看着公公,不跟他顶撞,发脾气的人找不着对手,气自然也就很快消了,怪不得几十年来婆婆跟坏脾气的公公还是相处得那么好呢。
婆婆很善良。我生女儿的时候,婆婆什么都不让我干,吃完了就睡觉,晚上还陪我一起照顾幼儿,洗尿布的任务也成了婆婆每天的“必修课”,而且我还多做了十天的月子,婆婆说不差这十天了,省得身体落下毛病,一切都为我着想!!
婆婆很勤劳。06年我在城区买房后,婆婆就跟着我出来,帮我接送小孩上学。听说现在的青菜好多都是用激素催熟的,吃了对人体没好处,婆婆便抽空到城郊去找了块荒地自己开荒种青菜。种菜回来后还无怨无悔地在厨房里忙碌,准备一日三餐,收拾房屋。婆婆体谅我上班早出晚归,隔三差五的还要出差,家里的家务活全都没有留给我干,就连辅导孩子做作业的事都被她包揽下来了。想想我这个当妈的也挺失败的',孩子常常屁颠屁颠地跟在奶奶后面,却把我当作隐形人。
婆婆很善解人意。我心里有什么事都喜欢跟婆婆说说,有些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想说的事都乐意跟婆婆说说,她总会站在我的角度为我着想,替我出主意。最重要的是她的嘴巴很严,我让她不要传出去的话,绝对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即使是公公也不例外,所以我很放心跟她说心里话。与其说她是我的婆婆不如说她是我的闺蜜。
和同事们聊天,婆媳关系、教育孩子是我们永远的话题。她们有的说自己的婆婆如何的小气,有的说自己和婆婆在一起怎样不舒服,看她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我就会暗自觉得自己很幸福,所以我也要努力当一个好媳妇,珍重我们的婆媳关系。
婆婆不是娇艳的牡丹,也不是热情的红玫瑰,而是一株外表平凡但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太阳的向日葵花,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她却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地围着自己的儿子儿媳转,不断地付出……
值此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蜗牛祝愿全网友的母亲及女网友们幸福、安康,节日快乐!
节日作文 篇8
逛庙会
端午节在一些地方还形成庙会。寿阳县历史上有九大社团,举办阳坡庙会,讲究颇多,规模盛大;繁峙县五月初五传统是在玄帝庙上唱戏。
逛城墙
我省雁北地区的阳高县,在端午节有逛城墙的风俗习惯,当地称为“窜城墙”。历史上,店铺作坊各行各业在端午节照例放假半天,学堂师生全部休息。就连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小媳妇,在端阳节也要浓艳地打扮一番,自由自在地到街上逛上半天。这一日,周长九里的城墙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分外热闹。真可谓“男女老少齐登高,佳节观景乐陶陶”。转完城墙,照例要到城下的各寺庙祈祷一番。今天,则更多地是为了观赏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了。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伞、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端午面目之四:文化遗产精神家园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却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端午节的放假表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觉和对民俗的尊重及保护。也为端午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仅有放假还是不够的。
抢端午,争遗产,传承费思量
之争——韩国端午胜过中国端午?
端午节源于中国,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的节日,20xx年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曾引起国人哗然。
简单地说就是“彼端午非此端午”。韩国的端午“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也不纪念屈原”,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它的出现可以算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本身是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地方的保护神和英雄等,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中国很少有如此规模群众性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陆续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地。日本的端午很多习俗如吃粽子、喝菖蒲酒、沐菖蒲浴等均和我们一样。而韩国则发展为以“山神祭”为核心的节日。“江陵端午祭”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彼此朝夕相处,须臾不离。正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
之忧——粽子唱“独角戏”?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在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走进大大小小的商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粽子在提示着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很多人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有关端午节的其他风俗,知之甚少。作家冯骥才表示,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节日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
而每逢传统节日,精明的商家会挖空心思做文章。端午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金夺银”的机会。于是,动辄上百一只的粽子被生产出来,摆上商场、超市最显眼的位置。
正是因为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
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
之思——全民参与充实端午内涵
节日民俗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端午节。像韩国的端午祭,当初也衰落得很厉害,后来一些学者进行发掘,弄得影响很大。日韩两国都是全民参与过端午节,作为端午节的起源地,中国更可以全民参与。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应当一起努力,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和文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如果连前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节日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作文 节日的作文优秀09-08
节日的作文(精选)02-22
【经典】节日的作文03-13
(精选)节日的作文01-29
节日作文08-24
(经典)节日的作文09-02
节日的作文【精选】11-06
节日作文(精选)11-19
(经典)节日的作文12-15
【经典】节日作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