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

时间:2024-10-19 16:43:0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5篇[通用]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5篇[通用]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

  x月12日快到了,然而就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400字5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雨、火灾、水土流失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均有数十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发生地震时,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地震了,如果被压在废墟底下,就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求救,如果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保护好头部,以免砸伤。

  我们哈密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土流失等,有些灾害都是人类自己乱丢明火、砍伐树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要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多学习一些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树立防范意识。

  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预防灾害的发生,使我们的明天更加光明灿烂!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2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3

  我学到了许多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

  在室内,我们不能惊慌失措更不能在室内乱跑、拥挤,可以将门打开,确保出口畅通,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等机会快速离开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户外,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4

  “同学们请注意,现在是地震广播,请听到广播后迅速就近避险……”一听到紧急通知,同学们都按事先班主任指导的去做,我和大家一样,都迅速护住头部躲在课桌底下,等待时机撤离教室。时机到了,老师叫我们迅速有序撤离教室。大家手抱住头,井然有序排队撤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也跟着我们一路小跑,一前一后为同学们保驾护航,仿佛地震真的来了。

  安全撤离到了操场上,大家都护着头部蹲在指定的位置。直到副校长宣布防震演练结束,大家这才喘了一口气,有几个同学这时候却开始嬉笑起来,根本没有听副校长的演练小结。我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如果真的地震来了,你们几个人还能这样满不在乎地笑出来吗?

  从副校长的讲话中,我们知道了,就在今年,亚洲发生了三次大地震,其中,日本最为严重。日本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核电站爆炸。

  通过这次演练,我明白了光有一些保护的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在灾难来临之际能把学到的自救自护知识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已、保护同学。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5

  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四川汶川发生7次防震减灾。8级地震导致数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面对不可抗拒的巨大自然灾害,人类再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除了震惊、悲伤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反思,比如如何在地震、海啸和洪水面前自救?

  地震在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排名第一。据《减灾必读》一书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摧毁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27个城市被地震摧毁,其余25个城市被水灾、火灾、火山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破坏。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名副其实。这句话是大错特错。每个人都有防震减灾的责任,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做到的。要从小学生开始学习地震知识,学习如何防震减灾。所谓防震减灾,大家都有责任。地震有多强大,能把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把人们带到另一个世界;把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

  地震后的`一切都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怕的场景不再出现,为了让人们不再听到悲伤的哭泣,我们应该推广全国地震知识、宣传内容和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工程地震知识,目的是提高地震意识和增长政策知识,提高人们识别谣言的能力,克服地震心理,抑制谣言的发生和谣言。按照平时宣传、临震宣传、震后宣传的宣传方式,让人知道平时、震后该怎么办。我认为小学生可以在防震减灾中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多读一些相关的书,告诉身边的每个人我们知道的知识,让每个人都知道。知道地震来了要冷静,不要乱传谣言。不要惊慌,告诉人们该怎么办。只要我们通常向人们宣传更多关于地震的知识,人们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减少地震灾害、死亡率、财产损失,也让人们了解地震知识和地震科学知识。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习如何预防地震。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每个人,让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有防震减灾,人人负责的想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6

  人间处处有真情,世界上有伟大的母爱、无私的父子之情和师生深厚的感情。《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便是一个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文中主要讲了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他人的劝阻,在瓦砾堆里挖了整整38个小时,最终救出了儿子。但是自己却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浑身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一个多么无私的父亲啊!他一直在坚持一个信念,“儿子,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我们一直等啊等啊,时间好像过得特别慢。过了好久,终于爸爸告诉我们,地震过去了,不会来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安全了,太好了!终于可以安全地回家了!我希望地震永远都不要来!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7

  今天的这个讲座让我记忆尤深,通过各位领导的讲话,使我知道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对我们青少年寄予的`厚望,希望通过我们去传播防震减灾的知识,带动整个社会。我们学校也很重视防震减灾的工作。学校经常组织参观体验、科普讲座等活动。我们会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告诉大家,尽量远离伤害,远离危险,让祖国的未来更美好!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8

  晚上八点多,我坐在客厅沙发上无聊地翻弄着英语书,爸爸则坐在沙发另一侧发呆。妈妈不在家,去值夜班了。忽然,爸爸问我:“你在摇椅子吗?”“没有啊。”这时我才感觉沙发啊,桌子啊在轻微而又飞快地晃动,又一下,我放在茶几上的笔在震动中滚下了茶几,茶几上的茶杯也“乒乓”作响。我的心猛地拽了一下:“地震!”天哪!我脑海里霎时闪过了电视上报纸上见到的那一幕幕震后的惨状:无数楼房倒塌,多少人被砸死或残废,现场一片废墟和血肉模糊……这时,我听到了外面有人在喊着:“地震啦!”紧接着一阵嘈杂,小区两幢楼的居民纷纷下楼“逃命”。

  也许现在还在震,我一阵眩晕,感觉就像在车上颠簸。爸爸拖着我歪歪扭扭(因为头晕)地打开门,往楼下跑,到了门口,晕晕昏昏的我才猛然惊醒:我家的猫还在家里呢!要是地震过后,搞不好只剩下一只被砸得扁扁的猫……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上来,“猫!猫还在家里呢!”我带着哭腔喊。“人都快逃不及了,别说猫了!”爸爸拉着我跑到了楼下。

  到了楼下,好多人啊!小区里两百多人全集中在小区门口的路上。此时已经不晃了。只是担心不知是否有余震。这时我才想到动物的第六感比人强,看猫还镇定自若地在睡大觉,一定没事的`。我安下心来了。我又往周围看了看,平时这两百多人从没聚在一起,今天真有机会了。突然,我发现大家都是匆忙逃出来的,都穿着睡衣睡袍,脚上套着拖鞋,甚至还有人光着脚呢!我出来的时候也只穿着一件单衣和一件校服,不禁打了个寒噤。

  爸爸打手机给妈妈,却打不通。也许大家都在打手机,信号太忙了吧。人们又纷纷议论着:一会儿如果有余震的话要逃到哪里去,是否要跑到旁边学校的大操场上……余震?听大家越说越眩,我的心又悬了起来,这时爸爸看没事了,说要到楼上去看看,我死命拽住爸爸,不让他上去。“没事啦,只是微震罢了。你先在这里站着,别乱跑,等大家都上去了,你再上去。”爸爸安慰我,又转身上了楼。

  过了很久,依然一片平静,根本没有什么余震。大家也都陆续上去了,楼下的人越来越少,我看没事了,也跟大家一起上去了。到了家里,猫才刚刚睡醒,眨着眼睛屁颠屁颠地从房间里跑出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咪呜咪呜地叫着,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唉,害我刚才还那么担心。爸爸还在乒乒乓乓操作着电脑,边告诉我刚才在顺德的小姨打电话来说顺德也发生了微震。呀!范围竟然那么广,如果我们这里不是地震的中心,只是波及范围的话,那么地震的中心处一定很强烈。正想着,爸爸在电脑前嚷道:“找到了找到了!”原来他刚才是在找这次地震的信息呀。网上的信息传得真快!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在网页上看到了“12月26日晚上八点30分左右,台湾南部发生了7.2级大地震,广东福建等地均受到影响”的信息。我赶紧发了短信告诉了妈妈这条信息。

  放下手机,我还是放心不下,老想着谁能预料今晚不会再来一次更强烈的地震呢,搞不好……唉,看来我今晚是睡不着了!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9

  3月24日,四川省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暨“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甘孜州康定市实验小学举行,向该校师生捐赠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读物。省地震局副局长、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兼)江小林,甘孜州副州长冯俊锋等领导出席。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是中国地震局会同国家教育部、民族宗教委、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重要活动。根据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四川省“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决定以甘孜州为试点,争取通过“一年试点、三年推广”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

  江小林在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减小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推进四川民族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现实需要,是提升民族地区群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迫切需要。

  江小林强调,此次“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以中小学校为核心阵地、以学校师生为重点对象、以民族地区为主要区域、以增强能力为根本任务,以“五个一”系列活动:捐赠一套书、举办一场讲座、举行一次演练、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培养一名传播师为主要内容,对于提升全省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应急、教育、民宗、科协等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扎实推进主题活动开展。

  江小林希望试点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好“五个一”系列活动,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纲要,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常态化,充分发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科普效果,为建设平安四川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0

  防震小常识

  1.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

  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4.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1

  今天,我与老师、同学们共同看了“地球科普,携手同行”的主题启动仪式,心中油然生出些对自然、对地球的敬畏之情。

  中国共发生了20多次地震,都在六级以上,如1976年7月28日的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21日的这一天,全世界人民举世哀痛的一天。14时28分大地再也压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发生了8.8级大地震,让汶川一带变成了一片废墟。许多人在废墟里坚持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地球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地球的地壳由十多个板块所构成,而且这些板块通常在一年当中会移动几厘米,各板块之间会出现碰撞、上升等现象,从而形成地震。地震前,动物或天空云彩、地下水等都会发生异常变化。我们一定要认清是否发生了地震。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第一时间逃生到空旷区域,如果来不及逃出建筑物。应该尽量躲藏在坚硬的物体下或墙角边,如被困在废墟下,一定不要乱叫乱动,耗费体力,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平时也要时常注意防灾的演练,要十分认真对待。

  如今地震很普遍,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在灾害来临时从容应对。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2

  不知道什么时候防震救灾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议程,也许从2008年开始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失去宝贵生命,财产损失巨大。除了震惊,我们还需要反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防震知识,我们怎么能无助地面对死亡呢?

  减震器应选择室内坚固、能保护身体的物体,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间、空间小、支撑、室外开放、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用的姿势;伏尔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减轻重心。抓住桌脚等坚固的物体。

  需要重点保护的器官是头颈、眼、口鼻。

  如果地震发生,你被压在废墟下,此时,你不要盲目移动,冷静下来,先拿出手,慢慢移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然后找到呼吸的方法,打电话给人来救你。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你必须立即钻到一个坚硬而不倒塌的小房间,以避免受伤。还有,要贴在坚固的墙上或蹲在门口,房子倒塌后再生存,避免受伤。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峭的悬崖,防止下山。还要防止山体滑坡,以免滑倒。如果你在学校,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桌子下面,注意保护你的`头。如果你上体育课,你应该避免高楼大厦,不要受伤。如果你在电影院,你应该躲在观看椅下减震,避免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官的指挥,疏散现场。商场发生地震时,应避开玻璃柜、商品、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你在公共汽车里,你应该躲在椅子下或蹲下,稳定重心,扶手……

  只有记住这些,掌握这些防震救灾知识,才能在地震中尽可能保存生命。防震救灾,从我开始,希望你能以最冷静的态度保护自己和他人!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3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破坏力极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其带来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且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范围广。因此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20_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让全体师生掌握地震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5月12日下午,我们谢家集区第一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老师先生动地给我们讲解了一番避震逃生的方法。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迅速地蹲倒抱头躲到课桌下,进行避震自救。要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撤离的时候要安全,有序,快速的进行。当然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大声叫喊,不互相推拉挤,听从老师指挥,以双手托举书包护住头顶的姿势,有序地撤离到空旷的操场区域进行疏散避震,并马上抱头下蹲。最后老师说,整个演练过程,同学们一定要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和嬉闹。

  随着广播里响起的警报声,大家严肃而认真地开始了演练,那紧张的氛围,仿佛真的地震了一般。我们按着老师事先安排的顺序,井然有序地朝操场空旷地撤离。可以看到每个楼层都是一股股的人流向操场涌去,并无人你推我搡,显得很有顺序。不一会儿,全部的人就都疏散到了操场指定的位置。这次的防震演练十分成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安全有序地完成了此次演练。

  通过演练,全体学生均掌握了逃生的核心要领(护头)和其它基本要领。

  本次演练也提升了学校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益的地震应急行为习惯。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4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房倒屋塌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可以避震,及时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大家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到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呼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5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听奶奶说:1970年1月5日凌晨,通海发生了7天·8级地震,当时恰逢半夜,人们在睡梦中醒来,只听山崩地裂,房子倒塌,到处都是废墟、哭泣、呻吟和呼救,在夜空中显得特别凄凉。

  事后,据有关部门统计,地震造成1万多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2万多头大牲畜死亡,30多万房屋倒塌,被称为20世纪云南地震中最大的。我祖母的母亲也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梁柱击中了背部。经过抢救,虽然她救了自己的命,但从那时起,她就成了驼背的残疾人。痛苦的瞬间,痛苦的数字,死去的村民,受伤的肢体,久久萦绕在我心中……

  当时我国还不富裕,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所以每次遇到自然灾害,损失总是很大。现在,这个国家很富裕,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但我们也应该准备好防震减灾,为此,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让我们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如请消防队叔叔解释火灾逃生的细节;请交警叔叔向我们解释交通法规,让我们文明旅行,安全回家;请地震局叔叔向我们解释防震减灾知识,学习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减少伤亡,做好准备。以地震为例,通过学习,我了解并掌握了很多防震避险的方法。以地震为例。通过学习,我学到并掌握了许多防震和避险的方法。例如,当我们在课堂上突然发生地震时,我们不能惊慌失措。不要跑到教室外面。我们应该抱着头,闭上眼睛,躲在桌子下面。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转移到教室外;如果在操场外,应蹲在原地,双手保护头部,避免高楼;如果家里发生地震,应尽快躺在床下,卫生间、厨房等安全角落,地震后迅速疏散,不得下楼乘电梯。简而言之,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只要我们通常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识,就可以避免灾难发生时不必要的伤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不可阻挡的,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勇气和准备,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防震减灾,团结一致,一切困难和灾难都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07-03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02-27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0-18

地震应急预案08-11

地震应急预案07-25

科普工作总结02-02

科普活动总结05-16

科普宣传活动总结09-26

科普说明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