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0-03-29 00:03: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1

  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2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一版。

  教大学生和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底有多少区别?从学科知识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层次分明的;但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难道不是有共通的本质吗?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P155“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坚守自己,也许如李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3

  终于看完王小妮的《上课记》,这是一本对我来说比较沉重的书。中间有两个星期左右停下都不是很想再看。

  这本书是王小妮从06到10年上过的课,以及所带学生的一个真实记录。她记录的这段时间恰巧跟我上大学的时间是重叠的,所以比较熟悉,也存在比较。

  海南大学,如果不是这本书提起,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个学校,并且也想不到这样一所学校里还有影视专业。作者记录的是相对来说活在社会底层农民们的儿女在上大学的故事。贫困补贴,打工,端盘子,挣钱。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于我来说,我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些事情,认知上,他们存在电视里,也活在身边,活得很不容易。

  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讲过,他带过一个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家里的父母似乎常年生病,他来上学已经极为不容易,而在上课之余还要照顾父母,还要想办法挣钱交学费生活费,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他为此曾经几度选择放弃休学。但是休学也解决不了这些歌个问题。后来经过跟学校协商,他把父母带来学校的后山住着,同时,自己在上课之余开始捡垃圾卖垃圾为生。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做这些事情,跨出这一步是多么艰难,心理有多大的障碍。但是最后我想,这就是生存的本能了吧?面子自尊都沦落在生存之后了。如果连活着都不能好好活着,那何来的尊严呢?

  面对这群人艰难的生活现状,人们第一件事情必然是批判社会,换成以前的我肯定第一件事必然是投向整个社会。但是最近我却在想,社会社会,社会也是因为有人活着才能构成社会,它今日扭曲成这等模样,不也是人本身造成的么?有何可怪责?就算怪责岂不是也是怪责人自身罢了。

  大学生的单纯和善良,总是可贵的,等他们迈入社会变成这样那样的人之后,会有人叹息,会有人批判,这是社会造成的。这会这个大染缸,让这些小白鱼无力抵抗被漂染成了这样那样的颜色。但是现在社会里的这些人他们当初难道就不是像如今的大学生单纯么?那为何今日都成了这种龌龊的田地呢?我想不是社会病了,是人们都病了。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4

  假期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上课记》,这部书是王小妮的“教后感”结集,记录了 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 使此时同样作为 90后的我感触颇多。

  90后我们常常被动的贴上许多标签:好动,冲动,狂妄,幼稚等等,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只会一味的享受,不懂得吃苦耐劳,毫无贡献,啃老族,月光族,诸如此类的词语频频出现。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功利极强的浮躁社会,这个时代所谓90后的年轻人们在大压力下,承载着恐惧,迷茫,贫乏,冷漠,但也许还会有一丝丝尚存的希望温暖与抗争。因为我们是受关注的一代,所以教师王小妮耐心而友善的对待90后的大学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身上拥有一种光芒,一种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这个读者,亦或是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过她的.书的人。

  书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学生作文选集,一字一字记录了90后学生们心中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与想法,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其中有一篇写到高中学习的压力,记录着这样的文字;“高中在学校最好的班级上学,顶着全校父母的巨大压力,每天晚上都是考试,分分秒秒都在学习,5点多出宿舍,晚上11点回宿舍,上课打瞌睡,只能喝苦咖啡,导致现在一见到苦咖啡就想吐。”

  看着熟悉的文字,我不禁思考着我此时的高中生活,我知道这种现状无法改变,只能适应,这就是现实,你不努力,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谁说90后不努力,谁又敢说90后不成材,时代不同了,我想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不同,所以任何的谴责都无法改变什么,或是任何的抱怨也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好好啃书好好努力。

  即便这样,我想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好好努力之际,内心当然更希望能够能到父母老师的体谅与关心,我想这也会成为不竭的动力吧,所以90后的我们正在成长,90后的我们正在成熟,90后的我们知道责任,90后的我们懂得感恩,90后的我们正在慢慢蜕变。

  总而言之,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在努力着,在蜕变着……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5

  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能遇到几位好老师,想必这是一辈子的幸运。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他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信、自强。《上课记》中的王小妮老师,原本是诗人,后转职在海南大学教授影视文学和诗歌。而这本书便是她多年来记录下来的一些课堂随感集。 读到她的这本书,仿佛又让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老师,初中时讲述自己不得志来教学的赵老师,他时刻挂在嘴边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高中的数学老师,在她的课堂中经常穿插着做人的道理,教我们毕业后一定要做一个体面的人。

  王小妮笔下的学生,我也曾一一经历过,没有老师告诉这些人文精神—— 真是缺失的遗憾。 王小妮的文字很朴素,这也正如她所倡导的“ 消灭好词好句” ,她静静的用笔墨记录着几年间与学生互动的点滴小事。,学生和老师在教室里发生的那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诗歌般高昂的表达,她也没有特意制造潸然泪下的情节,她只是淡淡的记录着,平平的记录着,有的是她的细心观察和反思。她用心静静的观察着学生的作业、课堂、课后,她的书中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没有如大倡导者那样疾呼教育,或者如愤青一般表现出社会的不公、学生的艰难。取而代之的是,她只是干干净净地、细腻地、低调地,但确实清醒地关注着教育、社会和不同年级的现状,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抱着深深的关切。在她的字里行间,我渐渐被这位老师感动着。 王小妮说,“ 每个面目完整的人,内心都冲突顶逆着,我和他们也许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这才是现实的残酷” 。

  又说,“ 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虽然生活处处都可能会让人失望,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王小妮以自己的坚持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我愿像王小妮这样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希望将希望、信念、力量、责任传递到更多人手上。

  感谢三月天里遇到这本朴素温暖的上课记。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6

  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7

  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xx到20xx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王小妮的东西读的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本散文集,好像看的也不怎么认真。她是位诗人,写过一本萧红的传记,我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找到。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有关上课的周记

2.优秀周记

3.琐记读后感

4.高一优秀周记

5.初一优秀周记

6.关于上课的作文200字

7.《昆虫记》读后感

8.昆虫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