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莲花》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莲花》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莲花》有感1
读着小禅的文章,如同回到清幽旷远的古代,旧时意象,刹那繁华,汴京残梦,俱上心头。那,是难以言说的清凉味道。明明是红尘里炽热的爱恋,九死无悔的情劫,在她的笔下化作隐忍的中锋,不露声色穿行于天地间。那是以古诗词的情怀,投身苍凉的人世,如机器般生冷的现实,因此变成了一支曲。
风中的莲花,是由一篇篇精美的短文组成的,犹如一颗颗明亮的.珍珠穿成的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简短而精美,蕴含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启示。
小禅说过,她终于明白,在红尘中,不必要活得这么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不必要的那些得失而苦恼而沮丧,过一种禅意的生活,那才是生活的上品,只有那样,我才能看到春天虫子的蠕动,闻到空气中花的芳香,看到天空中鸟的飞翔。
我品味着小禅的这一番话,回味着,感受着。风,在吹着那些荷,残荷,那些半凋的莲花,它们昂着头,在风中,轻轻地吟唱,我想那风中的莲花,就是以最简单的心,最简单的形式在过自己的生活x我们也一样,要用最简单的形式,获得最深厚的精神深度!
其实真的每天都是灯红酒绿,即使每天都是纸醉金迷,即使每天都是忙碌的和繁杂的,只要心中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这日子就是快乐和不同的。时间带给每个人的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样去支配它感受它,因为很多时候,很多简单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渐渐地,我理解了,我一定要努力地学习和生活,像对待春天一样,有一颗禅意的心,在滚滚红尘中,只有这样才能慢慢修炼成一朵花。
风中的莲花这本书还告诉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生活中徜徉,感悟人生的真谛。
它告诉我,即使每天都在pk台上,只要感到幸福就可以拍拍手,不可能每一次自己都失败,要保证人生晋级成功,就要付出汗水,而每一个时刻,都做好了上pk台的准备,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它还告诉我,人生有很多偶然,有很多重新开始的机会,不要轻易放弃上帝给你的任何一个机会,那每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许,正是那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写了我们的一生。
读《莲花》有感2
“在这个粗鲁的时代,细腻是要有的;在这个赤裸的时代,含蓄是要有的;在这个鲁莽的时代,温柔是要有的……只愿人人心间莲花开。”迎着一卷墨味书香,我,缓缓翻开了泛黄的纸页,踱步进入林清玄缔造的“另类桃源”。
第一次拿起林老的书,没有那么多的注定,更无平身所期待的巧合。只是孩童单纯的向往吧。白净素雅的书画上镌刻着五个浓墨泼洒出的大字——《处处莲花开》。一瞬的邂逅,让心无由的安静,就若一桶掺着荷香的月光从头顶缓缓倾泻,释光散香。我只想觅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去了解这本书,认认真真地去访寻这个人,无关任何嘈杂。
开卷。一页页白纸黑字,更像一朵朵倾尽温柔描绘出的`芙蓉花。每一字,朴实平淡,却又是在平淡中酝酿出一个最纯最净的世界。林老说:“以平凡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思,以温柔心除挂碍。”是了,说出这样话的人,怎能不拥有一个至善至美的心。怎能不从繁杂中道出一缕禅意?心又澈了一层。
细品林老的书,总会发现,书中万千总转过一个“禅”字。无论是处处绽开的莲花,还是一壶温来下酒的月光,亦或是缠绵于诗词间的微微茶香,佛性,深入其每一寸。也许是和两次隐山修行有关吧,林清玄执着于将最深奥的禅意化入笔下一纸素笺中。也有人嘲讽林清玄,他们说,林清玄文章的禅意总是浅之又浅,无需多想,早已自现,这样的文章只称的上“伪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是否定的。一个比喻便能尽述我的思量:林老就如一座跨越人佛两界的桥,他将佛性的“净”遍洒人间,诚然,他也将尘世的情怀融入“禅”中。“心美则万物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这便是林老对“禅”最好的解读。
莲花处处开,香意自散来。我欣赏林老的这份通彻,更愿意将林老对文字的追求化为我笔下的源源动力。
我多想要似林老般书写下如水如境的生命之态。我愿意在缱绻杂世中以情思、以淡然去凝结一抹厚重墨香。我渴望以己之笔,去勾勒出一条缓缓漫过赤裸脚踝的浅溪,让文字的畅意四散开来。我向往笔下的文字能还读者一份本心,诚如林老的文字之于冷血杀人囚犯。我在这边仰望那头林老那座高山,一颗飘忽的心似一页汲满灵气的白纸潜入无尽海底,懂得沉淀累积,无关功名。
最后,谨以林老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小感的结尾:
我愿意学习蝴蝶,再次蜕变,再次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头,也不忧伤。
读《莲花》有感3
20xx年12月24日 安妮宝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国唯一没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往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自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过,还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坎坷与悲剧。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望内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 墨脱,正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
读《莲花》有感4
安妮宝贝的《莲花》读毕,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怅然。只是觉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绑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绑腿,经历过翻山越岭的跋涉,骤然停下来,原本麻痹的意识便开始清晰起来。
不是那种由于长期连续风尘仆仆劳顿后肿胀的钝感,而是一种尖锐的,实实在在的,蚕食般啃噬的凌迟。整个旅程便是个拖沓的过程。所有的叙述在一路的结伴同行中,将意识深处的苦闷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随着疲惫但不歇的脚步,盘旋着,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达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脱。
是否便是个朝圣的过程?或是这披星戴月的追寻是为了某种由于内心负罪感沉重而刻意选择的救赎。善生,庆昭,内河。叙述的角色便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很诡异的写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时候,我甚至混淆了其叙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紧绷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带来的如此混淆。我几次的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实我的思维称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识流的叙述中,盘根错节起来。内河庆昭几次在我眼前模糊起来,如洇了水的潮湿的墨迹一样,摊成一团不分彼此了。或许安妮本意便是说,内河庆昭便彼此是对方另外的一个存在,其实本是一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出现,只是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在其本身便是叙述角度之一,很感谢这样的安排,我们从庆昭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丰满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对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对他性格以及行为的具象的剥离,我们却又从善生的梦呓般孤独的叙述中,萃取出一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及这人物身上承载的彼此之间的故事。缓缓的回忆之河在阳光辉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风骤雨,水流暴涨,回忆的堤岸,承受不了负载,在几欲崩溃下,倾诉就成了一种感情的流泻,一种郁闷的缓解与分担。于是整个倾诉与聆听的过程便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筋骨,只是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带有的宿命的伤害及疤痕。于是你会发现这跟日本岩井俊二《情书》的手法有惊人的相似,都是从一个叙述的主体中抽离出另一个与故事息息相关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对回忆的复苏重现,使得整个叙述更丰满完整,更让人喟叹。这是段不能抹杀并在此去经年后仍让你在心痛中闻到芳香的记忆。
只是善生庆昭由于倾诉聆听之后是否便对彼此曾经的认可并产生感情的偎依,书中也很暧昧,没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阐明。不过相信是“爱”了。即使表面看起来,两人的感情官能即爱的能力已经荒废了,毕竟两人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的.对周围,对结果冷漠,但对过程沉溺。但相信他们是“爱”了,假如照安妮的定义:爱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透彻全文,你会发现,原来这由于倾诉的需要而对彼此敞开心扉便是“爱”了。原来在恋人面前我们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语。把握每次倾诉聆听的端倪,我们便更一步一步靠近“爱”了。
天生感情残缺的两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陈伤口是否便意味着更大的伤害还是由于彼此对伤害的认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释或抵消。不能断言。毕竟感情以及由此带来伤害是不能够用物理科学电磁领域的“负负得正”现象来解释的。“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安妮还是对这世界仍是绝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现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头森林离群索居蜕变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还是对这个世界信任不起来,决绝得残酷,不由分说就将一切笼罩整个阴晦窒息的稀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苟延残喘。同样一轮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亏损晦暗而不是盈满清澈,她一直都是这么坚决的冷酷。宿命,悲观,绝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爱的字眼及不曾偏离的观察判断世界的原则跟标准。她一直冷漠得很残酷。于是她更习惯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齿的咽着血腥的叙述。我们从他的文字中闻不到任何清新的气息而只是让我们不得不掩鼻而过的腥味。
只是她的坚强这次似乎有了妥协(抑或是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抗争已经变得无谓或是无力),她在放逐流浪的过程中竭力摆脱世俗的羁绊但最终也回归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机便出现了,庆昭把本属于善生跟内河的书信以及故事连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隐私。情绪便蔓延到不相关的人。这违背了她一向的原则。她一直都是孤独桀骜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现。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个坚强的外表。我故做坚强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当你这样孤决的想当然的时候你却承受更大的伤害。我们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单你知道吗?我们急需倾诉。于是,我们便学会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历史曾经并无所求,于是我们学会“爱”了。
看到尖锐的棱角圆滑起来,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看到安妮如下温馨的文字我也会心的舒展下一直紧锁的眉头。“有时候他会想象等到他们彼此老去的时候,再在一起,是否会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界限是,他将不会再试图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释。他将会因为隐藏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无能为力而觉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时候,也许他会试图告诉她这一切。他所有的虚空,困惑,失望以及软弱。她也将如此。”
尖锐的棱角逐渐圆滑起来,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文字汹涌的猛兽关进了囚笼。不再肆意的张牙舞爪。只是我们要多久才能习惯适应这本不属于她的,异常的我们接受不了的温和呢?她释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着不放呢?我不知道!
读《莲花》有感5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故事仍然简单平淡,但却直抵人心,一直喜欢安妮宝贝是因为她从未放弃对生活本质的执着追探,真正读懂她的人是不会认为安妮是矫揉的,她的确是在用心写作。
每本书都是类似的故事,甚至类似的情节,但从不觉得乏味,只觉得喜欢,因为那些句子,那些段落都是有灵魂的,就象你爱着的人,你从来不会因为他反复出现你面前而厌烦,反而每一次都惊喜。
这次说的是善生和内河,他们从来未以情侣的身分出现,却是彼此一生中最重要得人。善生冷漠、理性、克制,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只想为了守寡的.母亲出人投地,除此以外心无旁骛。读书、考大学、进入大企业、娶老板女儿、成为商界精英,每一步都平稳、坚决、充满野心。
内河古怪、感性、不羁,从来不计划自己的人生,只追寻自己的内心,师生恋,未婚先孕,退学,流浪,辞职,她的人生仿佛在跳一曲癫狂的伦巴,永远不知道她下一秒步点会踩在哪里。
然而,他们却是彼此一生唯一的知己。只有内河能看到善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痛楚,也只有善生能触及内河敏感和脆弱的内在。内河是善生的一部分,是他自由、狂野、烂漫、天真却不得见天日的另一半灵魂。
于是他们压抑了感情,各自走各自的人生路,然而终于他们在墨脱交会。尽管此时内河已经死去。抛弃了人世一切浮华的内河在西藏墨脱做了小学老师,在这个不通公路与世隔绝的地方一呆就是几年,不化妆、不保养、没有任何奢侈品,只是和孩子一起,直到一次泥石流后失去踪迹。
究竟谁的人生更为正确?究竟谁活得更贴近生命的本质?内河活得真实,她勇敢的撕去一切伪装,卸去一切安稳与保护,在人世间颠沛流离,追求着生命的真相,宁愿被真实的火焰灼伤,焚毁也一往无前。善生活得虚假,地位、身份、权利、金钱、家庭,他用层层的壳把自己保护起来,却因负重无法前行,因重重包裹而看不见沿途得风景,直到一天他清醒。善生活得精致、富足、安稳却迷失了自己,内河似乎永远处于粗砺、艰辛、未知的环境。眼神却从不犹疑。
我们都是善生。但愿有一天我能如内河,不化任何妆,山茶花插于发辫,穿粗布衣服,眼神闪亮,笑容自在,游荡于广阔天地。
读《莲花》有感6
今天上课,学习的是《桃花心木》,作者是一名散文家,他就是林清玄,这篇《桃花心木》就是的作品哦,还有呢,如《莲花开落》、《冷月钟笛》……超赞!
《桃花心木》主要讲了老家的一片空地用来种桃花心木苗,后来有一位先生培育,最后长成了坚强、高大的而不再娇嫩的桃花心木。课后老师还给我们读了另一篇他的作品,那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使我受益匪浅,在一座万丈高的悬崖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一朵百合,它很小,只是一粒种子,而他的内心却有远大的理想:“我要开花,证明自己的价值,经过努力,终于有了一点成就,开出了花苞,它很开心,又在洋洋得意,过不久,我就开花了。但附近的杂草们可不这样认为,还不停的嘲笑它:“放弃吧,杂草永远是杂草,不可能开花了,就算开了花,在这荒山野岭,谁也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哈哈哈哈!”尽管别人怎样嘲笑它,它的内心只有一个使命:“我要开花,证明我不是杂草,我是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圣洁的花朵代表光明、代表希望。”于是,它每天都努力吸收天地精华,这才开出了第一瓣花朵,杂草们不敢嘲笑它,这是信念给它的力量,让它在成长的.道路上风雨无阻。许久,这朵娇嫩的百合开花了,花香弥漫在山谷及草地,它的种子也在各自的地区努力开花,但它们永不忘第一朵百合的教诲:“我们是花,而花的使命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很佩服这朵百合花的勇气,它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最后终于开出圣洁的花朵,我也要学习它,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读《莲花》有感7
人活着,难免会有诸多的事宜来扰乱你,没有人会做到波澜不惊,一直抱着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事。但最好是在遇到棘手的事时少一分鲁莽,多一份镇定,少一分失望,多一份从容。
镇定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一般的人说:镇定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地解决任何事情。徐达等名将说:镇定就是在兵败之时,仍旧能有条不絮的指挥队伍撤退,并且不造成重大伤亡的能力。
有一群这样的和尚,他们每天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在禅悟着一切,“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这才是禅悟的最高境界;有这样一群练武之人,他们每天练习,手中的剑却越练越短,最后直至“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这就是自己,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从容、镇定。
一位禅门弟子日夜参禅却收效甚微,便向师父请教如何悟禅。师父交给弟子葫芦一个、粗盐一把,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尽快溶化。”
弟子照办,过了很久,他满头大汗地抱着葫芦跑回来,说:“水太满,摇不得;葫芦口太小,筷子也无法伸进去把盐搅化。”
“倒掉一些水,再摇它一摇吧!”师父说。
于是,弟子倒掉一些水,只摇了一会儿,就没了盐块在水里碰撞的声音。
“用功是好的,但参禅也须从容;不然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既不能摇又搅不得,该消释的东西又如何消释呢?”师父说。
这就是从容,也许你感觉这并不是太难,但实际做起来却难得许多。有很多人因为最终做不到这一点而失败。事实就是这样,不努力就要被大自然淘汰掉。于是,经过无数年的蜕变和进化,人类出现了。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学说》。
心静,则本固;心平,则本静;心动,则本凝。
读《莲花》有感8
读安妮宝贝的书,总是同样的心情,很压抑,很低沉,无法让人高兴起来,不管是八月未央,彼岸花,还是莲花。
安妮宝贝总是以她细腻的笔触,跳跃的文字,神秘的气息,来演绎一段段悲伤的爱情,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表现爱情的崇高呢?
颓废的文字中总是充满血腥,崇高的爱情产物总是医院里冰凉的手术台,总是血淋淋的阵痛和人性的堕落。
书中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纪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苏内河。苏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而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爱情就是背靠背,纪善生与苏内河从十三岁认识开始,就认为对方是唯一的朋友,每一次见面,同室而居,都是背对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尽管两个人没有最后走到一起,但两人一直深爱对方。苏内河先是同中学美术老师私奔同居,导致身败名裂,堕胎宫外孕,后又与公司上司同居,然后欧洲寻母周游世界,与法国人匆匆结婚又匆匆离婚,最后躲进墨脱支边教书。纪善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发展娶了公司董事长的小女儿,事业一帆风顺,但是他觉得和妻子貌合神离,只得离婚隐居在家。直到两年前接到从墨脱传来内河因护送学生而跌入雅鲁藏布江的消息,他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真爱,决定遵守承诺,去墨脱看望内河,尽管她已经死亡,化为莲花。在拉萨的小旅馆,遇到了庆昭--一个过时的作家,两人结伴翻越丛林雪山去墨脱看望内河。途中,庆昭和善生仍然同居一室,却相敬如宾。庆昭被善生的深情打动,也发现了自己生命的动力,然而他们注定要各奔东西。一个平常的夜晚,善生偷偷离开了庆昭,在盛满水的浴缸中割腕自杀,在阳光照耀下,寂静无声地死去。
三个主人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自的创伤和阴影,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徒步探险,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旅途,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发现--爱就是背靠背,是无法逃避的。
读《莲花》有感9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安妮宝贝《莲花》
这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以静默的姿态阅读完,甚是喜欢。尽管这喜欢依旧只是静默,无可表达。就像她所表达的伤口,愈加疼痛,却愈加沉寂与隐忍。
尝试着在地图上寻找墨脱,传说中莲花隐藏的圣地。我只不过找到地图上一个标记,无法想象那个美好而神秘的地方。于是,再次挖掘关于墨脱的文字片段,仿佛一种渴求。
持续的大雨,古老的森林,滑坡,泥石流,嗜血的蚂蝗,这些都是我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同时体验到的景象。那艰难的旅途,只用平静的语调叙述,好像只不过是去风和日丽的花园散心。随着旅途的深入,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也娓娓道来。旅途结束,却只是一个出乎意料而又依然平静的结局。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
苏内河就像《蝴蝶梦》中的吕蓓卡一样,一开场即已死去,且从未真实地出现在书中。她已经盛开,且不同于黑暗沉沦的人们一样。她一直细致入微地存活在纪善生的记忆中,以她独特的方式活着。
向往苏内河的生活与个性,没有礼貌,也不整洁,脾气桀骜。从不讨好任何人。她的苦痛,温暖以及死亡,都如同一株不凋谢的莲花。她的坚韧与隐忍,更让人心疼。她与纪善生之间的感情,让人难以理解,不是单纯的爱情,或者根本不是爱情,可是似乎又不仅仅是友情,并不互相依赖,却是对方唯一可以敞开心情的人。
苏内河说纪善生整个人是一个巨大的伤口,不能被触碰,带着那个伤口感觉耻辱,不能够接受自己,根本不爱自己。或许他也不爱身边的人,因为他不能挽留任何一个要从他身边离开的人。亦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男子,内心自省,决绝。
日玛旅馆常年的药味成了标志性的事物,只因一个来此养病或者等死的女子。作为一个写作者,庆昭沉默寡言,看起来精神不振。可是却陪同善生走上墨脱的旅途。坚忍的女子。从早到晚,从始到终,远离人群,行走在苍茫天地间。在路上的简陋木棚里栖息。完全不同于现代衣着华丽化装精致的女子。
安妮宝贝的文字,依旧细腻琐碎,却更加流畅,字里行间也更加温馨。她的书中,《莲花》为最爱。
读《莲花》有感10
人生若太执着,是对外对内的一种伤害。唯独不能轻易原谅的,是对世间的妥协,但人或许应该对命运妥协。----安妮宝贝
《莲花》是我自己去书店买的第一本小说,对于一个从未买过一本小说的我来说是个难题。书店的书琳琅满目,很多作家更是闻所未闻。然而,但我看到《莲花》时,我却毫不犹豫地买下它。或许,正是它的清新素雅吸引了我,简单的莲花二字是那样醒目,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个酷爱莲花的周敦颐,满脑都是莲花随风摇曳……
《莲花》出自安妮宝贝之手,她是2000年国内风头最高的网络文学作者。她是浙江宁波人,本名励婕。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小说和发表作品,以《告别微安》成名于江湖。她的小说写的都是边缘人物的生活,《莲花》亦是如此…….《莲花》写于2006年,其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拉萨,它主要写的是3个人如何与命运抗争。文章开头的描写让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凉,下雨的夜总是让人思绪万千。
年轻的庆昭因为身患疾病,滞留在拉萨的日玛旅馆。清晨她总是在走廊熬煮中药,独来独往,她从来不记得任何一个与她交流的过客,她在那些人眼中永远是个古怪的女子,没有人知道她的事,只知道她叫庆昭。直到那个下雨的夜,他,纪善生,闯入了她的视野:一身潮湿清冷雨水气息的他,竟然让她觉得并不陌生。他是急需放松自己心灵的人。他们的相遇,相识,注定了他们最终相约相伴去那个与世隔绝的小县城----墨脱,去寻找善生今生今世唯一的真 正的朋友----内河。
纪善生9岁时失去了他的父亲,担任小学物理老师的妈妈,一生要强,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在他来拉萨之前,他的生活一帆风顺,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有过两任妻子,生活美满……可是他不爱他的妻子,他一直觉得自己和内河是两个世界的人,可他不知道,他的`心一直执着地爱着内河,胜过爱他自己..内河,一个总是被人遗忘的孩子,从小不知自己的父亲,母亲改嫁给美国人,她也因此在舅舅家生活得很好。她性格孤僻,喜欢自由的国度,喜欢亲近现实…………她和善生都不爱和别人交流,他们只向彼此诉说心中的秘密。后来,年少的内河因为爱上了美术老师,经历一番苦难,她被送进康复院。康复后曾与母亲相会美国,但她不甘平凡一生,她自己四处游荡,几乎什么职业她都尝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决定留在偏远的墨脱,在那里,她重新找回了自信,燃起希望之火……………可是,一次意外的泥石流将她永远埋在了墨脱,或许这里是她的乐土,真正的归属……….据说,墨脱是莲花隐藏的圣地。我想,在这么圣洁的地方长眠,是对内河最大的肯定,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如同莲花般圣洁,永远绽放在山区每个人的心中……….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了他和内河的往昔,让庆昭对内河很是期待,她要看看这个执着追逐自由的女孩究竟会是怎样的呢?他们在辛酸的回忆中慢慢地向目的地前行。他们经过了岗嘎大桥、多雄拉、拉格、汗密等地方,经历了千上万水,山体滑坡、泥石流,无时不威胁着他们,一路上阴雨绵绵,艰难重重,他们一直执着着走向墨脱,最终到达了那里。庆昭才知道,原来善生口
中的女子早在两年前死去,而他却一直执着于对内河的承诺,不顾生命地来此赴一个死的约定,他是如此执着于他的心。墨脱之行,其实是他的心灵之旅。一路上的起伏使他更加成熟,让他渐渐平静,最后对什么都不留恋………
我不清楚这样的结局是喜是悲,不过,这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莲花总开在一个隐秘的圣地,如果不经历艰辛的路途是不能抵达这美好的地方………
读《莲花》有感11
终于看完了《莲花》。
那本曾经让我看得那么疯狂,那么疯狂得《莲花》。
我不喜欢。
庆昭,纪善生,苏内河关于他们三个得文字,或许出现过爱情,或许友情,或许亲情。那一段段文字,复杂得一切,所以我说,我不喜欢。
纪善生来到拉萨,认识庆昭,与她一起,跋涉在峡谷森林之中,走向墨脱,隐秘在高山之中得村庄,传说中莲花隐秘得圣地。顺着多年前内河得足迹,检索他得回忆——在内河遇难得两年后。
每一节都有一个四字得标题,这是我唯一喜欢的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落会如此地喜欢。象《告别微安》《二三事》以及《莲花》。哪里会有那么多虚幻的事。一切都是深沉的漩涡,沉沦的痛。
不算开头的开头,不算结尾的结尾,让人始料未及。
墨脱,深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山谷地之中。藏语的意思为“花朵”。与世隔绝,不通音讯。古时被称作“白玛岗”,意为隐秘的莲花圣地。大藏经《甘珠尓》称之为:“佛之净土白玛岗,殊胜之中最殊胜。”是被向往的'神秘圣洁之地。
徒步四天进去,再徒步四天出来。全国唯一一个不同公路的小县城。不能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抵达。徒步行程两百多公里的墨脱。
除了这个地方,我找不到还有什么可以写下去。我也用落用曾写过的那句话结束,《莲花》上的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再黑暗中趋向光——
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诞生。
读《莲花》有感12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读《莲花》有感13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很安静,很安静.
时间轰然碾过悲伤的故事一幕幕上演,聚合离散,醉生死,奢侈的气息仿佛破页而出,萦绕在全身。.
作者安妮宝宝毅然踏上了墨脱的征程。墨脱传说中隐藏着莲花的圣地,但选择探索古老而神秘的圣地,无异于直视死亡。在路上,你可能会随时遇到滑坡或泥石流,你的生命就像一支蜡烛燃烧到根底。一阵风可以把它熄灭.
就这样,安妮宝宝放弃了世界上的一切,走向了一条坚韧而宽容的道路.
《莲花》一书中的庆昭,就像作者一样,和偶然相遇的纪一起去了墨脱。在描述旅途的同时,它描述了他们各自的.过去,就像电影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他们面前。纪的特殊情况使他与独断独行的苏内河相互欣赏。与苏内河有些相似的庆昭与死亡擦肩而过,从此远离尘世的喧嚣,长期生活在拉萨的日玛酒店。他们的命运似乎早已在黑暗中相遇,早已注定.
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直到墨脱庆昭才知道内河两年前死于泥石流时,纪善生履行了来墨脱看望她的承诺.
我相信纪善生死了。这本书以一种神秘的方式隐喻了他的死亡。没有内河的纪善生太孤独,不敢轻易摘下生活的虚伪面具。他已经厌倦了生活。他老了,累了.
涅盘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意境。如果你想追求它,你应该追求它。你不必考虑任何负担,也不必关心任何人的话。书中的人挣脱了所有的枷锁,毫不犹豫地追求真正的自由。即使代价是生命,他们也从不犹豫.
我能像他们一样执着和毁灭吗?
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飞逝的。我应该把握自己,把握真正的自由。生活中真正丑陋的面孔是平庸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生命的尽头,就像跌宕起伏,进入一个意兴趣低落的琐碎梦。也许生活只是南柯的梦。在复杂的美丽和曲折的悲欢离合之后,他悠闲地醒来,重新做饭,但他仍然不熟悉。有些人无怨无悔,而另一些人却浪费了平庸的一生.
我想像内河,我想像庆昭,我想像安妮宝贝。让自由成为生命的真谛,踏上一段毫不犹豫的征程。
读《莲花》有感14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打开《肩挑一个家》,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一个个美德少年的故事荡涤着我的心灵,当我读到《一盏温暖的莲花灯》这篇文章时,我的眼泪竟夺眶而出,我被李晨瑶及小伙伴们的爱心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李晨瑶,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小女孩,她在石榴树下发现一个衣服破烂、性格孤僻、无人搭理的老太太,李晨瑶和她的小伙伴没有嫌弃,主动关心照料。爱心像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老太太冰封的心灵受到震撼;爱心像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老太太感到人间的`温暖。后来,老太太送给小伙伴们“一盏温暖的莲花灯”。
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不禁想起了那件事。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补充习题》,同桌很快做完了第一条,当他再回头检查那条题目的时候,顿时呆了,像一只木鸡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我看见了,摇了摇他,他顿时清醒了过来,连呼错了错了,他打开文具盒,翻了翻,没找到,又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找到橡皮,他失望了。突然,他盯上了我今天早晨刚买的“心形”橡皮,便用恳求的语气说:“我的好同桌,你能不能借我用一下你的橡皮,你瞧,我不小心写错了,就借我用一下吧。”我连忙拿起那块小橡皮,放进了文具盒里,并丢下了一句冷冰冰的话:“不行。”同桌生气了,说了一句“你没爱心”,我不以为然。
跟李晨瑶相比,顿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李晨瑶对一个素不相识、被人嫌弃的老人毫不犹豫地付出爱心,而我对朝夕相处的同学连一块小小的橡皮都不愿奉献,我不禁汗颜,羞愧,今后,一定要努力向李晨瑶学习,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像她一样的爱心天使。
读《莲花》有感15
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宝贝的《莲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世上有墨脱这个地方,更没有在地图上见到过,但却一下子喜欢上那里,那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超脱凡俗。
佛家里,莲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观音与如来的莲花座就是一种圣明的象征,所以听说有一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自是神往。 纪善生与庆昭前往墨脱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有着路经许多城市乡村都无法面临的危险情况,安妮的描写与叙述让人身临其境。或许墨脱真的是圣地,所以远离尘世,让世俗之人无法接近,也只有庆昭、纪善生、苏内河能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脱,到达与不到达都不会有太多的兴奋或是遗憾,因为他们一定会到达。 想起那句古老的话,心诚则灵,心若是不诚,即使再怎样身体力行,也无法到达梦的彼岸。所以当许多人都无法到达墨脱而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畏艰难地走过一道道阴霾,穿越风沙,划破手掌,坚定希望,一直到路的尽头。
他们可以算是墨脱最虔诚的朝圣者。
他们的虔诚,他们墨脱的目的地,只因为一个爱字,是爱,不是爱情。当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会想到纪善生和苏内河,所以后来看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看着齐铭和易瑶,我想到了《莲花》。
纪善生因为年少时父亲的死去,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内心苦苦地想要挣脱却又一切顺从母亲,从不会反对什么,不做违背母亲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纳了苏内河。他从不和别人交朋友,从不试着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慕,自闭,沉闷,忧郁,与众人隔绝。他和内河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内河勇于接受,寻觅所有,而善生,只会冷漠地拒绝。所以她带着他在夏令营的一个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对着背睡在同一张床上,他枕着她的长发。后来,即使两个人已经十几年不见,依然通信,见了面,依然谈笑风生。再后来,即使内河死去,唯一可以帮她取走遗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没有爱情,却有爱,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纵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远地截然不同。
善生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几年之后有彼此离开。第二个妻子为他割腕自杀,虽然不曾死掉,可是爱情已经不在了。纪善生不会爱别人,不爱他的母亲,不爱他的妻子,他只会爱自己,如果还有,那就是内河,苏内河。
而苏内河,那个十几岁便与一个大她很多的`美术老师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过去让她在别人的心里不再贞洁,加上没有父亲的阴影,除了善生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内河,她曾轰烈烈地爱过,美丽过,挣扎过,但到头来,最最受伤的,仍是当初爱得最深的,内河。
当年幼的苏内河在黑板的角落写下她的名字的时候,善生与她的一生,便注定终将颠覆。几番的风雨周折,寻觅挣扎,爱,受伤,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与善生背对着背,彼此难过,然后黎明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又一次寻找没有成果的爱。爱,她一直寻觅,却一直无法得到。两个人彼此温暖,只有爱,没有爱情。因为没有爱情,所以无需彼此折磨,因为有爱,所以善生在内河死后,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回她的遗物。有爱而没有爱情的彼此。
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诉我们,或者是我读到,世间种种万象,也许有些朋友同事同学,只会永远爱你,关怀你,给予你无尽的温暖,为你提供不需回报的帮助,可是,不能给予你爱情。
爱情不是爱,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苏内河与纪善生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所以会感动,不会感伤,不为爱情的爱。
莲花代表一种新生,超脱凡尘。18岁,不曾有过爱情,不晓得爱情的纯洁,但是,爱的纯洁,感谢安妮,我懂得了。
【读《莲花》有感】相关文章:
莲花作文3篇02-28
【必备】莲花作文四篇02-23
实用的莲花作文三篇02-26
精选莲花作文300字九篇08-09
实用的莲花作文400字4篇02-25
读边城有感06-12
读《匆匆》有感09-03
读《皮囊》有感12-18
读《童年》有感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