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

时间:2025-01-26 15:22: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1

  读完《十四岁的森林》,我很惊讶有很佩服书中主人公们的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本书讲了8个15岁左右的少年,因为家庭贫困或者想锻炼自己,来到了黑风岭林场,开始了各自艰苦的生活。

  他们在相识的过程中,渐渐地成熟了,开始学会互相帮助。在砍柴,植树,背米,抗争暴风雪,森林救火等事件中展现了他们过人的勇敢与坚强。一个个感人的画面都令人潸然泪下。在暴风雪的晚上,因为同伴发了烧,他们去叫了医生,因积雪太厚,医生和助手行走十分艰难,而一个男孩想出办法把床拆了,用木板一块块移着走;在一个男孩在砍树时,因反弹砍伤了自己的手背,血管也砍断了,鲜血喷涌而出,大家做了一个担架,抬着他去医疗中心。一路上,大家都悲痛不已,特别是听到医生说如果不快点走男孩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大家都泣不成声,终于把他送到了医疗中心。在最后一次救火时,所有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都逃跑了,而这些少年们却用自己的身躯奋勇扑向了火场,都是血肉之躯,都是森林之子,都是地球上的生命,但是当大火吞噬着森林母亲之时,人与兽便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一对互相爱慕的'男女青年双双牺牲于火海,还有一个14岁女孩也葬生了火海,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子。

  他们是60年代的少男少女,涉足未深,只有十几岁,就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那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里,开始他们艰辛的青春旅程。反思如今的青少年,出生在幸福和平的90年代00年代,同样正值青春的年华,却处处被父母照顾着,呵护着,连出门,过马路都得担心着,几代人的差距如此的大,我们应当珍惜所有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值得我们珍藏!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2

  由作家董宏猷所著的《十四岁的森林》,讲的是五十年代一群十四岁到十七岁的少年为了养活家人自愿到黑龙潭当林场工人的故事,他们在古老的原始森林中懂得了许多知识,也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少男少女有的多才多艺、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英勇豪迈,他们在茫茫林海间上演了一场场绚丽多彩、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们在伐木期间,用他们那磨的闪光的弯刀,战胜了裤裆蜂、山蚂蟥、长满小而密尖刺的“老鼠子刺”、有着似铁锥的一下子能把几层衣服椎穿的大刺的“牛王刺”和一长一丛一片能把刀弹飞的箬竹。面对满山的草丛灌木荆棘箬竹,孩子们并不害怕。凭着手里两把沉甸甸的弯刀和坚强的.意志,照样把阻挡他们的一切阻碍扫平(珍贵树木除外)。

  在书的最后,刘剑飞、王小梅和林秀英因救火而牺牲了,林秀英的爸爸是一名烈士,被柳八爷开枪打死了。刘剑飞竟然是匪首柳八爷的儿子,烈士的女儿竟然爱上了匪首的儿子,当林秀英知道刘剑飞是柳八爷的儿子时,她陷在这段感情中不知所措。在救火行动中,她被大火烧到,刘剑飞赶去救她,但两人最后一起牺牲了。

  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我。我们的祖国不正是需要这样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的少男少女们吗?现在的我们不用去森林中伐木,但要把知识当作更大森林,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毅力是我们手中的“弯刀”,把阻挡我们的障碍扫除,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3

  说起书,每个人都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每当我手捧书本时,一种恬静而安详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我常常想:这就是读书的感觉吧!

  然而,当我读起着本书时,更多的是感动与敬佩!

  我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是书中所写到的创业者们,当时他们大多数才13岁、14岁、15岁,都是和我差不多大,都是尚未读完初中或初中才刚刚毕业的少年们。

  他们是60年代的少男少女,涉足未深,只有13、4、5岁,就已经离开家乡来到了那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里,开始他们艰辛的青春旅程。反思如今的青少年,出生在幸福和平的90年代,也同样正值青春年华,却处处被父母呵护着、宝贝着,连出门、过马路都被对哦路呗父母担心着,这几代人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啊?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90年代孩子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这本书让我所敬佩,还有它所体现出的精神!

  一批十四五岁的少年登上昔日土匪盘踞的深山老林后,面对狼群猛虎巨蛇的围困袭击,面对艰苦的野外宿营、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血统论”对人的异化和摧残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勇敢,遇到危险不畏惧的品质。看了这本书,我也很敬佩他们。他们使我懂得了,遇到危险不能退缩,要勇敢地面对。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多的困难等着我,我会去勇敢的去克服困难,做一个成功的人!

  这本书中,不仅赞美这些少男少女们勇敢、勤劳、纯真、热心的良好品质,更给我们介绍了九则关于原始森林的故事,让你进一步的了解了我国的森林情况。

  然而,这森林也同时代表着这些少年少女们,森林永生,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存!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4

  莽莽的原始森林,连绵的山山岭岭,偏僻的深山老林。上个世纪60年代,一群知识青年从热闹的城镇来到这片蛇虫猛兽出没的森林,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14岁,而历史让他们不得不经受种种磨难。茫茫大雪中遭狼袭击是磨难的开始,救火中不幸遇难为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当这些少男少女走进这片森林,他们的人生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跋涉,在艰苦的环境,他们一起背米,砍柴,造林,斗虎,猎野猪,救同伴,在挑灯夜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地与困难作斗争……这些使他们逐渐变得勇敢,变得坚强。他们让我看到了青春满腔热血的战斗力。他们曾经也和我们一样,在家娇生惯养,磨砺让他们成长,让他们成熟,让他们成为守卫森林的钢铁卫士。

  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破了森林的宁静。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焰,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没有片刻犹豫地冲进了火海,火被扑灭了,却有人牺牲了。不管是烈士的孩子,还是匪首的孩子,他们都是森林的子女,“森林不需要墓碑”,他们化作了森林的一根草,一棵树,一朵花,一阵风,一眼泉。他们永远都是14岁,他们的生命与青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和森林一样朝气蓬勃。他们的精神,就如同这片森林,永垂不朽!

  14岁的我们,如同娇嫩的'花朵,活在绿叶的保护下,经不起风吹日晒;十四岁的他们,如同挺拔的青松,撑起绿色的屏障,在冰霜雨雪中昂然保护着森林的一草一木。我们还是未踏入社会的学生,在教室的战场上,有的锐不可当,奋勇冲锋;有的士气低落,虚度光阴。而他们是创业者,靠自己的努力生存,他们每个人都是战士,都是另一个保尔,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青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就是磨难给他们最大的抚慰。

  他们和我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但人生给我们的课题与挑战是相同的。他们经受的磨难,对我们来说虽很遥远,但当命运不得不把这种磨难加到我们身上时,扪心自问,我们能否向他们一样承受磨难?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5

  书,是你的一个伙伴,能与他畅所欲言;书,是你的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你的一座小窝,能给你带来温暖的故事。一切美丽动人的画面,常常勾起了你的无限遐想……

  每个人都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每当我手捧书本时,一种恬静而安详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我常常想:这就是读书的感觉吧!

  然而,当我读起这本书时,更多的'是感动与敬佩。

  通过读这样一本好书,产生许多感想。首先,这本书文采斐然,景物描写优美。情节描写扣人心弦。并且每篇之后有一个森林故事,知识性很强,通过前面故事的铺垫,让读者很想了解有关森林的故事,读来很有兴趣。通篇读来,让人不自觉的融入进一个史诗般的境界。

  书中的主人公们是60年代的少男少女,涉足未深,只有十三四岁,就已经离开家乡来到了那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里,展开了一场艰辛的青春旅程。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任何时候方法总比困难多。一百多个少男、少女走进这毒蛇猛兽出没的原始森林,经受了种种磨难,雪天背米、砍柴。春天造林,夏天护林,冬天防火等重重困难考验着这群和我们同龄大的少男少女。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为书中的主人发愁,紧张。甚至对他们的年龄产生怀疑。

  看到了他们的艰苦生活,不禁想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处处被父母呵护着,宝贝着,连出门,过马路都被父母担心着。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90代的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会倍加的去珍惜。

  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越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人的潜力越是巨大的,会被源源不断挖掘出来。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我相信少男少女的精神会永存!

【《十四岁的森林》读后感】相关文章:

森林报读后感08-31

森林报春读后感01-18

《木偶的森林》读后感10-11

《森林报》读后感11-05

木偶的森林读后感12-13

森林报春读后感09-19

森林美丽的作文09-09

森林动物作文07-06

森林小学作文10-28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