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花之隐逸者也()
(4)花之君子者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阅读答案
1.(1)多(2)少(3)指隐居的人(4)指品德高尚的人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娇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啊。
3.A
4.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2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___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多
(2)立
(3)却,但是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3.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4.陋室(或陋室不陋);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千里马的`遭遇;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3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2.(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3.(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4.(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4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 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答案】
9.D[解析]宜:应当。
10.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1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衬托莲之高沽。(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2.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C[解析]‘‘说”侧重于议论。 (20xx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5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6分)(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
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
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6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3.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5.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花之君子 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
3.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4.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5.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6.“略”。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7
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小题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答案
【小题1】这 调弄,弹奏 少 多
【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3】安贫乐道
【小题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莲之爱”,应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从文中作者关于陋室环境及陋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中问题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小题4】试题分析:两文中对比的语句较多,如“有”与“无”的对比,“可以”与“无”的对比,“多”与“少”的对比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写作手法的理解。
点评: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往往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某些情感。一定要结合具体文章做具体分析。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8
比较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小题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小题3】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4】C
【小题5】(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9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②长枝蔓
2、C
3、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2)陶后鲜有闻____(3)香远益清____(4)濯清莲而不妖____
2.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 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者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钟情于莲花,并以莲自况来表白他的生活态度。请你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
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树中勇士
参考答案:
1.①多②少③更加④美丽而不庄重
2.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3.示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 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5.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6.不畏寒冷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1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1.加粗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
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2.翻译下列语句。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杀人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3.敦颐至/一讯立辨
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5.示例: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言之有理即可)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1-16
爱莲说阅读答案02-03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09-08
文言文阅读答案09-03
文言文阅读答案06-1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7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06-09
童趣文言文阅读答案05-20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必备)06-08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