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27 08:23: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1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初春时节新芽发。

  B、“酒醒却咨嗟”一句,词情荡漾,寄寓了词人对故乡、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C、通过写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

  D、这首词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16、当代作家吴韵汐在《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书中这样评价这首词:“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请结合全词,分析“超然”体现在何处。(6分)

  参考答案

  15、(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初春时节新芽发”错。结合前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可知点明的季节是暮春。故选A。

  16、(6分)示例:①词人作词之处。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的喜好,词人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且词题也由此而来(2分)。②词人的心境。“诗酒趁年华”一句,进一步表明词人超然物外的态度(2分):忘却世俗,珍惜年华,借诗酒以自娱(2分)。(要答到“词人作词之处”和“词人的心境”,并进行具体阐述)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2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载,苏轼由杭州贬官密州(今山东诸城)。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 “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 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16. 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5. B(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

  16. 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即可6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3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示例: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1)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思考,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答:

  (2)寒食是一个什么日子?怎么理解且将新火试新茶中的且的含义?(3分)

  答:

  (3)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怎样丰富复杂的思想的情感,结合词的内容,试作分析。(3分)

  答:

  10.(1)暗字写出了寒食节时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流露出词人因不得意而心情黯然沉重的情感,为全词定下抒情基调。(2)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只能吃冷食,故曰寒食。且:是姑且、聊且之意。表现了词人于无奈之中寻求超脱的旷达心境。(3)①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②寄情诗酒的洒脱,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14.苏轼,号 。(1分)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写景由近及远,有色彩的对比,也有明暗的相衬。

  B.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时间点明。

  C.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豪放风格。

  D.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16.联系全词,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4分)

  14 . ( 1 分)东坡居士(没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巧.( 3 分)C (错在非常鲜明)

  16 . ( 4 分)两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 2 分);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2 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5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

  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6.词作中,“一城”与“”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1分)

  7.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6.千家

  7.他阐述的`道理是:表达了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可谓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

  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5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9、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2分)

  10、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答

  9、示例:举目远眺,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10、B.“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表述有误,首句的意思是: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干条细。“春未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没有比喻,题干表述有误。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6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3分)

  (2)全词上下片是如何情景结合的.?(4分)

  答案:

  10.(7分)

  (1)(3分)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1分)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2分)

  (2)(4分)触景生情(或情由景发、情景交融。)(1分)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烟雨景色(或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1分)。下片写情,触景生情,因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引起作者感情的复杂变化(1分),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或“超然”的人生态度。(1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7

  望江南 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错误,从词中来看,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故选B。

  (2)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

  【分析】

  (2)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上片描绘的画面我们主要是要抓住诗歌中“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城花。烟雨暗千家”等诗句进行理解,重点理清春风拂面,细柳在柔风中自由飞舞,弥漫的烟雨笼罩在人家之中,突出美丽的春风春雨图。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由近及远地描写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触发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二句动静结合,增添诗歌的整体美感;“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这是从视觉上入手,使得诗歌描绘角度别致、新颖。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

  《望江南 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归辋川作阅读答案01-02

赴洛道中作阅读答案11-11

麻雀阅读答案07-31

《春日》阅读答案01-09

《无用》阅读答案01-10

《松鼠》 阅读答案01-13

快递阅读答案01-03

《假面》阅读答案12-28

墙壁阅读答案12-30

《村庄》阅读答案11-10